善用课外资源 提高思品课堂实效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9033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并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事实如此,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完善的。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误区,围绕教材知识点,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课外教学资源——主要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充分挖掘课外资源。
  课外教学资源的内容涵盖学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课外教学资源来源于书报新闻、影视歌曲、文学作品、民间俗语、轶闻趣事等,涉及到时事政治、法律知识、社会公德、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知识。
  作为思品教师,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利用课外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丰富课堂教学。课外教学资源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学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导入上多动脑筋。教学导入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新奇。要做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教师应善用课外教学资源,搜集贴切的生活资源为导入服务。如:在《我爱我家》的教学导入中,我就请同学们欣赏并吟唱歌曲《感恩的心》作为开场白,创设了温馨感人的情境,一下调动了学生的情感,而且让学生懂得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为本课教学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 课堂教学中应广泛应用课外教学资源
  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学内容主要是教材,但教材只是可供凭借的材料和工具,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所以我们要挖掘和利用教材以外的所有信息资源,使师生摆脱从书本到书本,从知识到知识的状态。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融入社会生活,使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情感性、生活性,这样才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的教学才是生动的教学,这样的思品教学才能真正实现从生活实践中来再到生活实践中去的目标。例如:在《行政诉讼》一节的教学中,我就请同学们介绍他们所了解的“民告官”的故事,通过课外的生活资源,充实了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行政诉讼法》对普通百姓在维权方面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依法治国意义的理解。
  三、 课后拓展延伸要充分利用课外教学资源,融入社会生活
  夸美纽斯说过:“教育是生活的预备。”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生活是构成学生各种认识素材的主要来源,能帮助学生确立生活信念和获得发展的动力。因此,思品教学应源于自主体验,从而明辨是非,提高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指导生活实践。
  初中思品教学在充分利用、挖掘教材本身资源的基础上,还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源。课外教学资源的利用要注意以下方法:
  一、 时效性
  有时效性的材料是指反映时代特点,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国内外重大事件,现实生活中的各类热点以及学生生活和思想的困惑等时效性极强的材料。初中思品教材是时代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收集和积累最新资料,以弥补教材的不足,这样不仅可以增强知识的现实感和真实性,更主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二、 实际性
  课外教学资源的选择要注意从班级学校实际出发,要注意离学生的生活空间越近越好,最好是学生耳闻目睹的现实案例,这样会使他们从内心深处相信教师讲的道理是正确的。引用的数据、事实必须是真实的、有据可查的,不能随便编造,同时注意信息来源的权威性,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中央电视台的有关栏目的内容。
  三、 针对性
  课外教学资源的选用要注意针对性。要针对中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但有的是学生认识不清的疑点问题。要针对教材的重难点和学生的薄弱点的素材,使抽象概念形象化、浅显化。
  四、 正面性
  课外教学资源的选择要具有正面教育和示范作用,不能适得其反。要有利于学生观察、感受、体验、探究、参与合作,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总之,在思品教学中,合理运用各种课外资源,可使抽象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具体化、形象化和趣味化。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感知,使教育内容化成自觉行动,给思品课注入新的活力,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因此,落实素质教育,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善用课外教学资源。
  【组稿编辑:王焕章】
  (作者单位:131400吉林省乾安县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可以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求知欲旺盛,其过程直观、富有启发性。并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创设趣味实验,培养注意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注意听课时,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
期刊
学科专业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怎样才能使主渠道畅通,真正地在新教材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呢?结合高职生求知欲高、好奇心强、热情上进、易鼓舞、表现好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就“合作互助学习”做了一些尝试,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合作互助学习的理论依据  素质教育是按照教育方针规定的教育目标,立足于协调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和谐发展为目
期刊
【摘要】化学新课程背景下,需要化学教师科学运用科学探究手段,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把握正确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结合化学课程知识和学生实验,设计和总结出完全能够操作的系列生活小实验,作为化学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与形式。   【关键词】生活小实验 探究能力     一、制作生活小实
期刊
素质教育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当然,生物教育也不能例外,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在每周两节生物课这短暂的时间内教会学生生物知识,甚至是生物技巧呢?笔者认为关键是上好每一节生物课,最主要的是充分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才能由“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教学,使学生有兴趣学生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到底一节生物课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呢?下面,浅谈笔者的拙法和体会:    一
期刊
【摘要】陶行知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孩子的嘴巴,使之能讲。”因此,解放学生的学习,就应使之会学习、会探究,就要让他们的双手在课堂上动起来,让他们的眼睛在课堂上能亮起来,让他们的嘴巴在课堂上能响起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在此基础上,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新课程标准之“真”
期刊
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相辅相成的互动双方。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几个认识问题  教师教平行班的学生,使用同一本教材,教学效果不同;不同的教师讲同一内容的课,听后感觉也会不同,这是值得思考和认真研究的问题。虽然原因很多,但主要在于学生自身的内因上。那么,究竟如何发
期刊
动机,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而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因此,只有当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也才能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和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让学生明白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  激
期刊
【摘要】本文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使学生对化学世界的无穷奥妙进行积极的探究,进而树立起热爱化学、献身化学、发展化学的信念和决心。  【关健词】新课程 化学教学 “问题”能力    在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新课标要求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走进当今的课堂,一种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不少教师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十几年的教学经验,通过对结课语言的探讨,与大家进行交流。  【关键词】生物教学 结课语言 体会     课堂语言既起基础作用,又起桥梁作用。良好的开头虽然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精要的结尾,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从而为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课堂语言中结课语言更是重要。因此,优化生物课堂结课语言,对于巩固良好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浅谈笔者的体会:  
期刊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病在于过分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参与的情感与人格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学生需要的是“指导”而不是“传授”。多年来,在物理教学中,笔者对习题的教学研究有过较多的探索与改革,现作简要的阐述:   一、“学生说题教学法”及其特点  1.“学生说题教学法”  “学生说题教学法”就是让学生用“说话”的方式发表自己(或相互讨论)对习题的审题与分析、解题的方法与思路、解题的过程与体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