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说,某校一位快50岁的教师教三个班的高三历史,他一天上了11节课。有人问他怎么上的11节课?他说:“一节早读课讲卷子,一节午间读报课讲题目,三节晚自习和学生一起做做讲讲,再加上白天正常的六节历史课,合起来就有11节课!”我们姑且不论这个传闻的真实性如何,但眼下的基础教育状况足以让为师者谈“虎”色变。
其实,教师除了上面所说的工作量大、教学任务繁重之外,其校园精神生活质量严重下滑。众所周知,校园生活的核心内容是精神生活,而精神生活是影响校园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它包括:教师的工作负担、校长与教师的关系,教师的成就感、自由度、受到关注的程度,教育活动的吸引力等。实际上,目前许多中小学教师除了普遍存在着校园生活机械、单调、平庸和乏味之外,更为严重的是充满着压抑和恐惧,教师的个性和独特性受到忽视。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的校园生活状况就不言而喻了。
造成教师校园生活状况恶劣的原因,除了教师个人的志趣和素养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来自学校的管理眷一校长。举其大者,有如下情况:
1.把自己当“老板”,视他人为“帮El"。对教师颐指气使,专横跋扈,高高在上,事无巨细必恭亲,一人说了算。
2.把“法治”变“人治”,视管理为“管你”。把自己看成纯粹的“官”,身上弥漫着一股浓浓的官气,无视教师作为人的权利和尊严,强制性地要求教师按照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去生活、工作和思考,过于苛严的纪律和规训,使教师中规中矩而逐渐墨守成规。
3.凡事斤斤计较,毫无宽容之心。无视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性,对于教师和其他管理者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耿耿于怀,心胸狭窄,听不得不同意见,眼中容不得半点砂粒。
4.拉帮结派,假公济私,个人致富。不是“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而是来“礼”不拒,大吃回扣,甚至变相索贿。与教师,与其他管理者不是互相尊重、互相关心,而是勾心斗角、争名夺利。
一所学校若有了上述这种“为官心态”的校长,就会破坏校园气氛的和谐。而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必然会处于一种难以言说的恐惧之中,形成无归属感和压抑感。试想,当教师从校长那里感受到的不是渴望上进的热忱,而是索然无味的无奈;当教师从校长那里感受到的不是信赖和尊敬,而是疏离与不屑;当教师从校长那里感受到的不是关爱和激情,而是冷漠与迟钝……那么,久而久之,教师的内心就会变得麻木和苍白,教育教学就成了无聊的劳役、机械的应付。
教师不是学校教育流水线上的一名技术工,他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他应该在教育教学和研究中经常聆听到自己发展的声音,他应该在自我发展过程中时时感受到生命生长的乐趣。
学校不是一个让有意“做官”者驰骋的地方,校园浓郁的文化气息与醇厚的学术氛围应该能够冲淡甚至荡涤官场之气。从理论上讲,我们谁都不否认尊重教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而落实到具体的实际行动中,不少校长就有意或无意地淡忘了这一点。
关注教师的校园生活质量,应该渗透于教育管理的每一个细节。我们常说,管理即研究,就是说,做校长的,你应该是学校管理的研究者。那么,管理中的校长应该研究些什么呢?
一方面,要研究教师。研究每个教师的家庭背景和个性爱好,尊重教师的个性和独特性。当校长把教师琢磨透了的时候,其管理的方法也就了然于心了。当校长是一个研究者、思想者,其管理就总能从教师的生活世界生发。让教师沐浴着人文管理的光辉。而当教师在校园中体验到愉悦的时候,其人格也会变得丰满、健康;当教师走出校园之后。其心底仍怀感恩之心。
另一方面,要研究管理。管理要有天使的微笑,有智者的思想,有机智的幽默,有睿智的语言,有四溢的激情……这种由管理者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铸成的人格,对教师而言,是感染,是启迪,是召唤,是震撼。有了这样的管理,教师将体验到工作的快乐,将能沉醉于工作之中,为之神清气爽;有了这样的管理,校园必将是教师一心向往的理想境地。
其实,教师除了上面所说的工作量大、教学任务繁重之外,其校园精神生活质量严重下滑。众所周知,校园生活的核心内容是精神生活,而精神生活是影响校园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它包括:教师的工作负担、校长与教师的关系,教师的成就感、自由度、受到关注的程度,教育活动的吸引力等。实际上,目前许多中小学教师除了普遍存在着校园生活机械、单调、平庸和乏味之外,更为严重的是充满着压抑和恐惧,教师的个性和独特性受到忽视。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的校园生活状况就不言而喻了。
造成教师校园生活状况恶劣的原因,除了教师个人的志趣和素养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来自学校的管理眷一校长。举其大者,有如下情况:
1.把自己当“老板”,视他人为“帮El"。对教师颐指气使,专横跋扈,高高在上,事无巨细必恭亲,一人说了算。
2.把“法治”变“人治”,视管理为“管你”。把自己看成纯粹的“官”,身上弥漫着一股浓浓的官气,无视教师作为人的权利和尊严,强制性地要求教师按照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去生活、工作和思考,过于苛严的纪律和规训,使教师中规中矩而逐渐墨守成规。
3.凡事斤斤计较,毫无宽容之心。无视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性,对于教师和其他管理者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耿耿于怀,心胸狭窄,听不得不同意见,眼中容不得半点砂粒。
4.拉帮结派,假公济私,个人致富。不是“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而是来“礼”不拒,大吃回扣,甚至变相索贿。与教师,与其他管理者不是互相尊重、互相关心,而是勾心斗角、争名夺利。
一所学校若有了上述这种“为官心态”的校长,就会破坏校园气氛的和谐。而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必然会处于一种难以言说的恐惧之中,形成无归属感和压抑感。试想,当教师从校长那里感受到的不是渴望上进的热忱,而是索然无味的无奈;当教师从校长那里感受到的不是信赖和尊敬,而是疏离与不屑;当教师从校长那里感受到的不是关爱和激情,而是冷漠与迟钝……那么,久而久之,教师的内心就会变得麻木和苍白,教育教学就成了无聊的劳役、机械的应付。
教师不是学校教育流水线上的一名技术工,他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他应该在教育教学和研究中经常聆听到自己发展的声音,他应该在自我发展过程中时时感受到生命生长的乐趣。
学校不是一个让有意“做官”者驰骋的地方,校园浓郁的文化气息与醇厚的学术氛围应该能够冲淡甚至荡涤官场之气。从理论上讲,我们谁都不否认尊重教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而落实到具体的实际行动中,不少校长就有意或无意地淡忘了这一点。
关注教师的校园生活质量,应该渗透于教育管理的每一个细节。我们常说,管理即研究,就是说,做校长的,你应该是学校管理的研究者。那么,管理中的校长应该研究些什么呢?
一方面,要研究教师。研究每个教师的家庭背景和个性爱好,尊重教师的个性和独特性。当校长把教师琢磨透了的时候,其管理的方法也就了然于心了。当校长是一个研究者、思想者,其管理就总能从教师的生活世界生发。让教师沐浴着人文管理的光辉。而当教师在校园中体验到愉悦的时候,其人格也会变得丰满、健康;当教师走出校园之后。其心底仍怀感恩之心。
另一方面,要研究管理。管理要有天使的微笑,有智者的思想,有机智的幽默,有睿智的语言,有四溢的激情……这种由管理者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铸成的人格,对教师而言,是感染,是启迪,是召唤,是震撼。有了这样的管理,教师将体验到工作的快乐,将能沉醉于工作之中,为之神清气爽;有了这样的管理,校园必将是教师一心向往的理想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