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分析法医鉴定外伤性脾破裂中CT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30例外伤性脾破裂伤者,法医鉴定时采用腹部CT检查,分析CT诊断结果。结果:21例伤者脾脏周围存在周新月形等低高密度混杂影,6例伤者脾脏周围光滑,10例伤者脾脏边缘受压显著。增强后正常脾脏强化明显,20例伤者脾破裂组织及血肿不强化脾内见单个或多个类圆形高密度影,4例伤者脾实质间条线形低密度影,4例伤者脾内见不规则形低密度影;同时23例伤者伴脾周积血。2例脾内血肿伤者脾脏外形结构正常,CT平扫脾内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后发现为脾内血肿;4例伤者经CT平扫显示脾脏外形增大,密度均等,经增强扫描证实为包膜下出血。结论:在法医鉴定中,采用CT诊断外伤性脾破裂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可充分显示血肿范围,明确脾破裂分型,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法医鉴定;外伤性脾破裂;CT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结器官,血运丰富,质地脆弱,在受到外伤后极易造成脾脏损伤[1],发生破裂、血肿等症状。当腹部受到暴力后易导致脾破裂,严重者甚至死亡。CT快速、无创,能够及时明确显示病变位置,及时为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本文主要是对法医鉴定中,CT在外伤性脾破裂中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总结CT诊断结果,以此为今后法医鉴定提供合理的参考经验,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外伤性脾破裂伤者均于2013年4月-2014年2月通过法医鉴定CT诊断,男性伤者18例,女性伤者1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5岁,平均年龄(34.7±3.6)岁;伤者均于伤后24h内接受检查;击伤10例,踢伤8例,交通伤8例,摔伤4例;患者先行B超检查,21例确诊为脾破裂;9例疑似为脾破裂;伤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研究同意书。
1.2方法
根据伤者提供的B超信息、病历材料,询问伤者致伤原因、经过和方式,实施查体。
使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扫描层厚10mm,层间距10mm,伤者行仰卧位,横断面平扫;9例患者增强扫描,调整参数,扫描层厚5-8mm,层间距4-7mm,矩阵512×512,使用碘海醇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100mL剂量,注射速率2mL/s。伤者均接受全腹部扫描。
2 结果
外伤性脾破裂的CT表现
2.1脾脏的CT表现
通过CT图像显示,21例伤者脾脏周围存在周新月形等低高密度混杂影,3例伤者脾脏周围光滑,10例伤者脾脏边缘受压显著。增强后正常脾脏强化明显,20例伤者脾破裂组织及血肿不强化脾内见单个或多个类圆形高密度影,4例伤者脾实质间条线形低密度影,4例伤者脾内见不规则形低密度影;同时23例伤者伴脾周积血。
2.2脾脏周围组织损伤的CT表现
在CT诊断脾脏周围组织损伤时,主要表现为肝肾隐窝,结肠旁沟内血液密度影;7例伤者伴肝脏损伤,4例伴肋骨骨折,4例伴胸腔积液,3例伴肾挫伤,10例伤者腹腔积血。
2.3脾脏CT增强后征象
9例患者经增强扫描,2例伤者脾脏外形结构正常,CT平扫脾内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后发现为脾内血肿;4例伤者经CT平扫显示脾脏外形增大,密度均等,经增强扫描证实为包膜下出血;3例伤者经平扫显示脾脏为多发低密度区,增强扫描显示局部成低密度楔形改变。
3 讨论
脾脏是实质性器官,是腹腔中最易受损的器官,通过CT检查,能够充分显示脾脏损伤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2]。而在脾破裂CT表现中,其出血现象并不是为高密度影,大部分是为不规则不均质的高低密度混杂影,多是由于脾破裂造成出血、渗出及水肿混合型改变[3]。本组研究中,21例伤者脾脏周围存在周新月形等低高密度混杂影,增强后正常脾脏强化明显,20例伤者脾破裂组织及血肿不强化脾内见单个或多个类圆形高密度影,4例伤者脾实质间条线形低密度影,4例伤者脾内见不规则形低密度影。
在脾破裂分型中,外伤性脾破裂实质较为脆弱,在受到外力作用下极易破裂。通常锐器、火器等会造成脾脏发生开放性损伤时,钝性暴力如直接打击左腹部或间接暴力等,也会导致脾脏破裂;自发性脾破裂多是病理性脾破裂,如白血病、充血性脾大等,无明显外伤史;医源性脾破裂则是在脾脏邻近器官组织手术时,导致脾脏损伤[3-4]。
通常在CT表现中,21例伤者脾脏周围存在周新月形等低高密度混杂影,其肝周新月形低高密度影是脾破裂造成腹腔积血,多见于膈下肝周,多是与患者习惯性体位有关,或与患者呼吸运动、腰椎前凸等相关。通常在区分肝周积液和肝包膜下血肿时,肝包膜下血肿边缘不光整及肝内密度不均匀。在本组中,23例伤者伴脾周积血。
CT具有较高诊断准确性,且属于非侵入性操作,快速诊断,操作简单,价格合理,且不会受到肠道气体的干扰,腹腔脂肪的影响,能够准确显示病变情况;同时腹部伤后敷料和留置导管等,也不会影响CT诊断,使CT在临床诊断中得到广泛围应用。通过CT诊断,在显示血肿存在、范围,同时也可以对脾脏破裂进行分型,查明有无并发腹腔及其他脏器损伤,评估损伤程度,以此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5][6]。在本组CT诊断中,30例患者,7例伤者伴肝脏损伤,4例伴肋骨骨折,4例伴胸腔积液,3例伴肾挫伤,10例伤者腹腔积血。由此可见,CT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CT平扫在脾破裂诊断中,可清楚显示病变位置;但部分患者出血较少,或出血隐蔽,通过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病变位置。研究中,9例患者经增强扫描,2例伤者脾脏外形结构正常,CT平扫脾内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后发现为脾内血肿;4例伤者经CT平扫显示脾脏外形增大,密度均等,经增强扫描证实为包膜下出血;3例伤者经平扫显示脾脏为多发低密度区,增强扫描显示局部成低密度楔形改变。
在CT征象表现中,脾内血肿的不同程度,会呈类圆形高密度影,增强扫描血肿不强化,可表现为低密度影。腹腔穿刺探查术可显示阴性,但无法排除腹腔内脏的损伤,因此,在诊断时,需将CT和C超结合进行检查。若患者脾脏分叶和先天性切迹以及左肝叶明显伸展过中线至脾附近,CT显示类似脾破裂,易发生CT诊断假阳性,且条形运动伪影也会造成CT诊断错误。 在法医鉴定中,脾脏损伤是根据《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三十五条、《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第六十八条以及七十二条[7][8]。在鉴定时采用CT诊断,确认为脾破裂,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直接显示血肿范围,对脾破裂分型,帮助查明有无腹腔其他脏器损伤。在鉴定脾损伤时,若CT显示脾被膜未破裂,显示脾周低密度影只存在小范围,脾内无类圆形或斑片状高低密度影,则是脾挫伤,在判定时根据《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三十五条,此种损伤类型则为轻伤;在CT显示脾被膜未破裂,顺脾一侧边缘向外呈新月形低密度影,相邻脾实质受压,则为膜下血肿;据《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第六十八条判定为重伤;通过CT显示脾被膜破裂,脾内则有类圆形或斑片状高低密度影,则为脾破裂,可根据《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第六十八条判定为重伤;当CT显示脾被膜破裂,肝周则有新月形低密度影,腹腔积血200mL,且具有手术指征,根据《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第七十二条显示腹腔损伤导致腹腔积血,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则为重伤。因此,通过CT诊断,对法医鉴定提供必要的参考价值。总而言之,在法医鉴定中,采用CT诊断外伤性脾破裂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可充分显示血肿范围,明确脾破裂分型,判定损伤程度,为法医鉴定提供必要的参考价值,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边俭,丁卜,顾俊平,等.147例外伤性脾破裂治疗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3,19(1):52-54
[2]唐维克,方建文,许伟明.外伤性脾破裂的CT诊断与手术对照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07,9(5):466
[3]王荣华,张勇刚,陈军,等.外伤性脾破裂的CT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22(3):55-56
[4]梅莉,唐庆放,沈涛.外伤性脾破裂的CT诊断(附35例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11):1169-1171
[5]张坚.急性外伤性脾破裂的CT诊断[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1,9(5):436-437
[6]章跃武,朱希松,吴渭贤,等.CT增强扫描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3):268-270
[7]倪明,吕维富,邓克学.外伤性脾破裂后部分性脾栓塞术术前和术后不同时期的CT表现[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0,7(3):256-259
[8]朱美凤.30例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CT诊断与分析[J].临床医学与护理研究,2013,12(4):40-41
关键词:法医鉴定;外伤性脾破裂;CT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结器官,血运丰富,质地脆弱,在受到外伤后极易造成脾脏损伤[1],发生破裂、血肿等症状。当腹部受到暴力后易导致脾破裂,严重者甚至死亡。CT快速、无创,能够及时明确显示病变位置,及时为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本文主要是对法医鉴定中,CT在外伤性脾破裂中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总结CT诊断结果,以此为今后法医鉴定提供合理的参考经验,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外伤性脾破裂伤者均于2013年4月-2014年2月通过法医鉴定CT诊断,男性伤者18例,女性伤者1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5岁,平均年龄(34.7±3.6)岁;伤者均于伤后24h内接受检查;击伤10例,踢伤8例,交通伤8例,摔伤4例;患者先行B超检查,21例确诊为脾破裂;9例疑似为脾破裂;伤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研究同意书。
1.2方法
根据伤者提供的B超信息、病历材料,询问伤者致伤原因、经过和方式,实施查体。
使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扫描层厚10mm,层间距10mm,伤者行仰卧位,横断面平扫;9例患者增强扫描,调整参数,扫描层厚5-8mm,层间距4-7mm,矩阵512×512,使用碘海醇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100mL剂量,注射速率2mL/s。伤者均接受全腹部扫描。
2 结果
外伤性脾破裂的CT表现
2.1脾脏的CT表现
通过CT图像显示,21例伤者脾脏周围存在周新月形等低高密度混杂影,3例伤者脾脏周围光滑,10例伤者脾脏边缘受压显著。增强后正常脾脏强化明显,20例伤者脾破裂组织及血肿不强化脾内见单个或多个类圆形高密度影,4例伤者脾实质间条线形低密度影,4例伤者脾内见不规则形低密度影;同时23例伤者伴脾周积血。
2.2脾脏周围组织损伤的CT表现
在CT诊断脾脏周围组织损伤时,主要表现为肝肾隐窝,结肠旁沟内血液密度影;7例伤者伴肝脏损伤,4例伴肋骨骨折,4例伴胸腔积液,3例伴肾挫伤,10例伤者腹腔积血。
2.3脾脏CT增强后征象
9例患者经增强扫描,2例伤者脾脏外形结构正常,CT平扫脾内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后发现为脾内血肿;4例伤者经CT平扫显示脾脏外形增大,密度均等,经增强扫描证实为包膜下出血;3例伤者经平扫显示脾脏为多发低密度区,增强扫描显示局部成低密度楔形改变。
3 讨论
脾脏是实质性器官,是腹腔中最易受损的器官,通过CT检查,能够充分显示脾脏损伤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2]。而在脾破裂CT表现中,其出血现象并不是为高密度影,大部分是为不规则不均质的高低密度混杂影,多是由于脾破裂造成出血、渗出及水肿混合型改变[3]。本组研究中,21例伤者脾脏周围存在周新月形等低高密度混杂影,增强后正常脾脏强化明显,20例伤者脾破裂组织及血肿不强化脾内见单个或多个类圆形高密度影,4例伤者脾实质间条线形低密度影,4例伤者脾内见不规则形低密度影。
在脾破裂分型中,外伤性脾破裂实质较为脆弱,在受到外力作用下极易破裂。通常锐器、火器等会造成脾脏发生开放性损伤时,钝性暴力如直接打击左腹部或间接暴力等,也会导致脾脏破裂;自发性脾破裂多是病理性脾破裂,如白血病、充血性脾大等,无明显外伤史;医源性脾破裂则是在脾脏邻近器官组织手术时,导致脾脏损伤[3-4]。
通常在CT表现中,21例伤者脾脏周围存在周新月形等低高密度混杂影,其肝周新月形低高密度影是脾破裂造成腹腔积血,多见于膈下肝周,多是与患者习惯性体位有关,或与患者呼吸运动、腰椎前凸等相关。通常在区分肝周积液和肝包膜下血肿时,肝包膜下血肿边缘不光整及肝内密度不均匀。在本组中,23例伤者伴脾周积血。
CT具有较高诊断准确性,且属于非侵入性操作,快速诊断,操作简单,价格合理,且不会受到肠道气体的干扰,腹腔脂肪的影响,能够准确显示病变情况;同时腹部伤后敷料和留置导管等,也不会影响CT诊断,使CT在临床诊断中得到广泛围应用。通过CT诊断,在显示血肿存在、范围,同时也可以对脾脏破裂进行分型,查明有无并发腹腔及其他脏器损伤,评估损伤程度,以此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5][6]。在本组CT诊断中,30例患者,7例伤者伴肝脏损伤,4例伴肋骨骨折,4例伴胸腔积液,3例伴肾挫伤,10例伤者腹腔积血。由此可见,CT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CT平扫在脾破裂诊断中,可清楚显示病变位置;但部分患者出血较少,或出血隐蔽,通过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病变位置。研究中,9例患者经增强扫描,2例伤者脾脏外形结构正常,CT平扫脾内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后发现为脾内血肿;4例伤者经CT平扫显示脾脏外形增大,密度均等,经增强扫描证实为包膜下出血;3例伤者经平扫显示脾脏为多发低密度区,增强扫描显示局部成低密度楔形改变。
在CT征象表现中,脾内血肿的不同程度,会呈类圆形高密度影,增强扫描血肿不强化,可表现为低密度影。腹腔穿刺探查术可显示阴性,但无法排除腹腔内脏的损伤,因此,在诊断时,需将CT和C超结合进行检查。若患者脾脏分叶和先天性切迹以及左肝叶明显伸展过中线至脾附近,CT显示类似脾破裂,易发生CT诊断假阳性,且条形运动伪影也会造成CT诊断错误。 在法医鉴定中,脾脏损伤是根据《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三十五条、《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第六十八条以及七十二条[7][8]。在鉴定时采用CT诊断,确认为脾破裂,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直接显示血肿范围,对脾破裂分型,帮助查明有无腹腔其他脏器损伤。在鉴定脾损伤时,若CT显示脾被膜未破裂,显示脾周低密度影只存在小范围,脾内无类圆形或斑片状高低密度影,则是脾挫伤,在判定时根据《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三十五条,此种损伤类型则为轻伤;在CT显示脾被膜未破裂,顺脾一侧边缘向外呈新月形低密度影,相邻脾实质受压,则为膜下血肿;据《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第六十八条判定为重伤;通过CT显示脾被膜破裂,脾内则有类圆形或斑片状高低密度影,则为脾破裂,可根据《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第六十八条判定为重伤;当CT显示脾被膜破裂,肝周则有新月形低密度影,腹腔积血200mL,且具有手术指征,根据《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第七十二条显示腹腔损伤导致腹腔积血,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则为重伤。因此,通过CT诊断,对法医鉴定提供必要的参考价值。总而言之,在法医鉴定中,采用CT诊断外伤性脾破裂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可充分显示血肿范围,明确脾破裂分型,判定损伤程度,为法医鉴定提供必要的参考价值,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边俭,丁卜,顾俊平,等.147例外伤性脾破裂治疗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3,19(1):52-54
[2]唐维克,方建文,许伟明.外伤性脾破裂的CT诊断与手术对照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07,9(5):466
[3]王荣华,张勇刚,陈军,等.外伤性脾破裂的CT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22(3):55-56
[4]梅莉,唐庆放,沈涛.外伤性脾破裂的CT诊断(附35例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11):1169-1171
[5]张坚.急性外伤性脾破裂的CT诊断[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1,9(5):436-437
[6]章跃武,朱希松,吴渭贤,等.CT增强扫描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3):268-270
[7]倪明,吕维富,邓克学.外伤性脾破裂后部分性脾栓塞术术前和术后不同时期的CT表现[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0,7(3):256-259
[8]朱美凤.30例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CT诊断与分析[J].临床医学与护理研究,2013,12(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