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浅解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818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新课程与旧课程比较,在教学理念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旧课程理念强调课程是知识,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认为课程就是教材,只注重教材这个知识的载体,因而在教学中以教师或教材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教材意识,没有学生意识,见物不见人,造成课程与教学的相互分离。而新课程理念则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只是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学生获取新知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新课程理念还认为课程与教学是整合的,课程是由教师、教材、学生和环境(特别是教学情境)构成的开放式的生态系统。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和自己的独特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课程建设。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和实践中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材中学到的东西多。因此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课程与教学的统一。
  新课程理念决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主要有:
  
  一、课程要面向学生面向社会实践
  
  面向学生,面向世界,方能使学生增长对生活有用的知识与能力。面向社会才能使课程反映出当今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诸方面的发展水平。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和可能的生活世界,成为学生生命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增长的不仅只是对现实生活有用的知识与能力,同时也是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与能力。
  
  二、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因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基于旧知识和经验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过程。学生个人的已有知识、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新课程的教学活动要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把新知识组织起来。
  
  三、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的表现形式是学习目标自我确定,学习方法自我选择、学习过程自我调控、学习结果自我反馈。
  2、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取决于是否合理分组和规范操作。规范操作是:①小组成员的角色主要有两种,一是学习的操作者(发言者),二是学习的检查者(评价者),要轮流担当。②在学习交流中,只有中心发言人,不设小组长,体现机会均等和地位均等。③中心发言人代表的是小组,对其评价是对其小组的评价。④要给予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合作学习要明确任务(学什么),要形式整合(与其它学习方式整合),要全班交流。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领者和参与者。其作用如下:一是规范学生学习行为;二是发现学生智慧火花;三是排除学生学习中的障碍;四是引导和深化学生的学习。
  3、探究学习的条件:①学生要有探究的欲望。②探究要有问题的空间,即内容上要符合“最近发展区”,形式上要设计发散类和探究类的问题。③探究学习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④要有多维互动的交流时间。
  
  四、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
  
  1、学生参与教学集中体现了现代课程的理念:活动、民主和自由。活动是教学发生的基础。民主给每个学生以平等的自由,即人身的自由、内在的自由,使学生的思维有舒展的空间。当然,自由是教师科学调控下的自由,而不是放任的“自流”。
  2、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缺一不可。没有积极的参与,就不可能有有效的参与:①积极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积极参与表现为情绪饱满、交流频繁、参与面广。②有效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有效参与表现为独立学习时间多,思维活跃,获得学习策略(方法),表现机会充分,创新能力得到培养。③真正参与是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统一。
  3、参与使学习目标三维交融。①积极参与侧重情感、态度维度。②有效参与侧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③在参与中使学习目标三维交融。
  
  五、新课改的主旋律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要一切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新课程提倡自主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张扬学生的个性,而个性是创新的前提,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就要加强自主学习。还有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都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学习方式。
  2、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需要营造一个充满“磁性”(亲和力)的课堂环境。①还学生以自尊,把学生看成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完整的人。②还学生以自信,把学生看成一个发展中的人、有着巨大潜力的人。学生有不完善的地方是极其正常的、期望学生十全十美才是不正常的,。期望学生十全十美的教师,可能其本身就不正常。教师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错误与不足)作为财富,引导学生正视不足,把纠正错误作为学习的一种途径,引导学生自己走向完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自信,使课堂充满“磁性”。③营造课堂的“磁性”,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看成一个个独立的人,看成一个个各有所长的人,看成是均有可爱之处的孩子。
  3、培养创新素质就要放飞学生的思维和想象。①要用问题打开学生的智慧之门。②在放飞学生的思维在想象中寻找创新。
  4、知识、能力和创新是水乳交融的。①课堂教学是使学生在感受、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培养的创新,即培养创新素质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作为支撑。②不是知识越多,创新素质就越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宁可让学生少学一点知识(但不能少于课标规定的知识),也要把“创新”凸显出来。③知识、能力、创新,三者统一于教学目标之中,无法分割,也不能互相代替,所以不能只关注其一点而忽略其余。但必须以培养创新素质为核心。
  
  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1、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①引导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②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③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④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置于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去积极地思维或操作。⑤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或空间。
  2、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①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先前经验,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②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③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地理学科,从感受和体验中获得对学科特点、学习与研究方法、学科价值等方面的最初步的认识。
  3、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①在观察、倾听和交流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②与学生一起分享情感和认识。③与学生一起寻找真理。④面对学生,要勇敢地承认自己在参与过程中的过失、错误和不足。
  因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故教师在对学生活动的积极组织、引导和参与中,与学生形成了学习共同体。
  
  七、在新课程中师生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
  
  1、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要全面地理解课程,要关注课程目标。
  2、课程是一种教学事件,教学是一种课程开发。①课程是由教学事件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②课程是一种体验和交流。③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课程资源是师生共同开发的。
  3、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关键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这里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从教师中心或教材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学生学习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从独立学习转向合作学习、互相研究学习;学生学习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从接受学习转向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原因:①课程不等于教材,教材不等于课程,教材只是课程的一部分。②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③教材不是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都适应的。当然,教材在一般情况下还是课程的核心内容,是核心的课程资源。
  
  八、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
  
  这与旧课程强调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有着本质的区别:
  1、评价标准多维。不是简单地关注一两个方面。
  2、评价方法多元化。①注重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如有针对性的课堂即时评价,旨在促进学生进步。②注重质性评价,关注学生发展。旧课程考试重知识与能力,而轻过程与方法,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新课程则强调运用面谈、行为观察、成长记录、学习日记、情境测验等质性评价方法,旨在促进学生发展。
  3、评价主体多元化。如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等。
  4、评价注重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5、强调突出对学生的探究、实践和创新等方面能力的评价。
  6、教师评价注重引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由此可见,把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助于在教学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161006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
其他文献
搞好色彩静物写生,把握色彩变化规律至关重要。自然界的色彩尽管千变万化、错综复杂,但它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一规律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色彩的空间透视    色彩的透视实际上就是指空间色,这也是任何造型艺术无法摆脱的透视变化规律,因为人的视觉是按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来反映物体的远近距离的。同样大小的东西,靠近我们的则显得高大,距离我们远的则感觉矮小。这是近大远小的形体透视规律所造成的。色彩
期刊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将“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的五大板块。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领域,首次成为我国语文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教师们在兴奋地尝试过新课程之后,却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综合性学习就因为其“综合性”,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习的途径、教学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了学生在高考英语书面表达中常见的一些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并寻求其应对策略。  【关键词】书面表达 失分原因 策略  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着重测试考生写的能力。考生需具备一定的语言基本功和系统的训练,才能得到理想的分数。但由于学生平时重视程度不够、高考时间紧,加之平时老师对书面表达的训练和指导方法单一,考生往往在书面表达上失分较多。下面,我就高考书面表达的常见错误及应对技巧谈谈自己
期刊
新课程的改革,现已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作为基础改革第一线的实践者——教师,如何能客观、实际、准确地把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的层面,走出一条新路,成为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我们首先要认清课改中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备课    备课是教师对教与学所进行的方案设计,包括教与学的目标、教与学的结构,方法等。教师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教师要进行知识准备、心理准备、教具与教学准备
期刊
当前,学生中发生的种种不道德行为在拷问教师的良心:教师该如何负起道德教育的责任,引导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    一、 中学德育的目标应是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人格    中学德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将来能
期刊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组成部分。它充分体现出一所学校自身鲜明的办学思想,体现出校长自身独特的办学理念,凸显一所学校自身教育教学的个性化特色。校本课程从本质上讲,不是知识本位的课程,
期刊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电压的作用;懂得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3、记住干电池、家庭电路及对人体安全的电压值。  4、培养学生的分析、类比、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建立电压的初步概念,理解电压作用。  2、难点:电压概念的理解。  3、关键:通过电压概念的初步建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用具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这一阅读理念,是以对话理论作为基础的,它体现了阅读的目的和本质。本文将就如何运用对话理念指导阅读教学,谈几点感想。    一、朗读感知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中心。在课堂上要想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就必须建立在让学生正确读通课文的基础
期刊
现行的语文教材选本越来越注重人文性和传递更多的人类优良精神传统,可谓是令人欣慰的事。但现行的高考语文评估体系却越来越走向精细化、技巧化、技术化,笔者称之为技术语文、精细语文。这种将题目答案精细为简单的非A即B的选择考试,从根本上排斥了人类语言表达的包涵性和模糊性。我们知道,人类的语言表达中的的确确有模糊性和包涵性这一特质,而这恰恰又是语言表达本身的特质,它使得在传递信息时,听取信息的人有了再创作和
期刊
【摘要】随着管理的发展,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形成了人本管理,即对人的认识有了升华,提出人是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全面理解人本管理的内涵,探索人本管理的起源,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是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 管理 人本管理 内涵 渊源     管理是一种古老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的理性行为,它是在一定的社会性环境下,管理者依据一定的理论或观念,遵循客观规律,对被管理者施加一定的影响,使有限的资源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