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改变以往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要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体验到学习过程的乐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也告诉我们,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维持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学习的效果才能得到保证,教学过程才能有效的进行下去。
实践证明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丰富多变的学习情景,可使无形的“情”和有形的“景”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从而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也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实验多角度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直接兴趣
教师要根据化学学科具有化学实验这个特性,尽可能多的创设教学情景,通过大量化学实验的演示、参与、操作,从而使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趣”激“疑”,由“疑”导“想”,由“想”得“知”,大大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操作中,可通过增加演示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家庭自制小实验等多种方式来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化学世界中,感受到真正的兴趣。如化学中讲解碘的性质时,可穿插一个小故事:方志敏曾在狱中用米汤给鲁迅先生写过密信,你们知道鲁迅先生是如何观看的吗?随即教师出示一张预先用米汤写过字的白纸,让学生观察晾干的白纸,看不出任何字迹。当最后老师用毛笔蘸取碘酒,轻轻的涂到白纸上,马上“珍惜今天,把握明天”几个蓝色大字呈现出来,使学生兴奋不己。
二、利用化学史、化学家故事,创设教学情景,进行学习化学的目的性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许多内容涉及到化学史及化学家的故事,这些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素材,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培养兴趣。例:在有关“化学材料”的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展示我国古代的石器、瓷器、青铜器、铁器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已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具有了高超的生产工艺,从而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也为自觉学习化学知识奠定了情感基础。另外,如在“金属与金属矿物”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大量数据、图表告诉学生,由于我国解放前化学工业水平的落后,连铁钉、煤油等基本物品都需大量依赖进口,从而激励学生要学好化学知识,将来报效祖国。此外,教师还可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的着名化学家们的成功事迹,让这些科学巨匠们身上所具有的种种宝贵品质去深深感染学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激发起学生探求化学世界奥秘的兴趣和愿望。这方面的素材是很多的。如教师可介绍着名化学家居里夫人,讲述她不怕危险不畏艰辛数十年如一日研究放射性元素,最终硕果累累,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还可以讲述她身居国外却念念不忘祖国的爱国之情。此外,教师还可以举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我国化学家侯德榜等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激励。
总之,通过化学史、化学家故事创设教学情景,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学科的重要性,使学生把学好化学与远大理想联系起来,与祖国的需要联系起来,从而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间接兴趣。
三、联系自然、社会和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许多内容都与我们周围世界紧密相连。通过化学与自然、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来创设问题情景,可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好奇”,使学生感到化学离生活很近,学化学很有用。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介绍世界上一些环境污染的重大事件,如1984年的印度博帕尔毒气渗漏事件、2000年欧洲蒂萨河化学污染事件等,并可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关于环境污染的影像和图片资料,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教师还可向学生介绍自然界中一些千变万化的现象如“溶洞奇景”、“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还可介绍学生身边的水质污染、煤气泄漏等化学现象。同时还可以跟学生介绍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生活小常识,如“冰箱除臭”、“热水瓶除垢”、“铁制品防锈”等。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并利用已学知识展开有针对性的讨论,从而既提升了兴趣,又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师在讲矿物燃料和水资源时,可组织学生辩论“常用的几种燃料中,哪一种最理想”、“生活中有哪些方法净化水质”等。同时教师还可有意识的联系实际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学习主题,如“调查当地燃料的来源和使用情况,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议”、“调查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在生活中的应用”、“调查当地的水资源污染情况,提出一些治理意见”等。通过这些调查活动,学生的兴趣会变的更持久更内化。
四、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电化教学媒体创设情景
利用直观的教具及影、像、声、动画综合呈现的现代电教媒体来创设情景,可突破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积极有效地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间接经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能以积极活跃的态度参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如我们讲到水电解产生氢气与氧气时,可将该过程制成Flash课件。用一大球表示一个氧原子,用一小球表示一个氢原子,用一大球和二小球构成的V形表示一个水分子,用二个小球并肩构成的“小双球”表示一个氢气分子,用二个大球并肩构成的“大双球”表示一个氧气分子,然后演示水分子分解出原子,原子重新构成分子,整个过程一目了然,学生反映非常热烈。在我们教材中许多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及一些复杂晦涩的内容,我们都可以用这种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如催化剂的性质、干冰的生产和使用、铁的冶炼等,这样不仅分化了难点,更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当然,我们在用多媒体进行创设情景时,也应注意不能出现一些科学性的错误,应确保给学生一个完整正确的学习情景。
总之,良好的学习情景,能最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才能卓有成效的进行,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学会通过各种手段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景,从而激发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帅保国等.论问题式学习中的“问题”[J].上海教育科研,2005,(7).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付立海,周仕东.郑长龙科学探究内容的核心化与活动的多样化[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3).
实践证明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丰富多变的学习情景,可使无形的“情”和有形的“景”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从而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也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实验多角度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直接兴趣
教师要根据化学学科具有化学实验这个特性,尽可能多的创设教学情景,通过大量化学实验的演示、参与、操作,从而使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趣”激“疑”,由“疑”导“想”,由“想”得“知”,大大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操作中,可通过增加演示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家庭自制小实验等多种方式来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化学世界中,感受到真正的兴趣。如化学中讲解碘的性质时,可穿插一个小故事:方志敏曾在狱中用米汤给鲁迅先生写过密信,你们知道鲁迅先生是如何观看的吗?随即教师出示一张预先用米汤写过字的白纸,让学生观察晾干的白纸,看不出任何字迹。当最后老师用毛笔蘸取碘酒,轻轻的涂到白纸上,马上“珍惜今天,把握明天”几个蓝色大字呈现出来,使学生兴奋不己。
二、利用化学史、化学家故事,创设教学情景,进行学习化学的目的性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许多内容涉及到化学史及化学家的故事,这些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素材,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培养兴趣。例:在有关“化学材料”的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展示我国古代的石器、瓷器、青铜器、铁器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已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具有了高超的生产工艺,从而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也为自觉学习化学知识奠定了情感基础。另外,如在“金属与金属矿物”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大量数据、图表告诉学生,由于我国解放前化学工业水平的落后,连铁钉、煤油等基本物品都需大量依赖进口,从而激励学生要学好化学知识,将来报效祖国。此外,教师还可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的着名化学家们的成功事迹,让这些科学巨匠们身上所具有的种种宝贵品质去深深感染学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激发起学生探求化学世界奥秘的兴趣和愿望。这方面的素材是很多的。如教师可介绍着名化学家居里夫人,讲述她不怕危险不畏艰辛数十年如一日研究放射性元素,最终硕果累累,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还可以讲述她身居国外却念念不忘祖国的爱国之情。此外,教师还可以举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我国化学家侯德榜等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激励。
总之,通过化学史、化学家故事创设教学情景,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学科的重要性,使学生把学好化学与远大理想联系起来,与祖国的需要联系起来,从而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间接兴趣。
三、联系自然、社会和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许多内容都与我们周围世界紧密相连。通过化学与自然、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来创设问题情景,可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好奇”,使学生感到化学离生活很近,学化学很有用。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介绍世界上一些环境污染的重大事件,如1984年的印度博帕尔毒气渗漏事件、2000年欧洲蒂萨河化学污染事件等,并可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关于环境污染的影像和图片资料,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教师还可向学生介绍自然界中一些千变万化的现象如“溶洞奇景”、“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还可介绍学生身边的水质污染、煤气泄漏等化学现象。同时还可以跟学生介绍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生活小常识,如“冰箱除臭”、“热水瓶除垢”、“铁制品防锈”等。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并利用已学知识展开有针对性的讨论,从而既提升了兴趣,又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师在讲矿物燃料和水资源时,可组织学生辩论“常用的几种燃料中,哪一种最理想”、“生活中有哪些方法净化水质”等。同时教师还可有意识的联系实际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学习主题,如“调查当地燃料的来源和使用情况,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议”、“调查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在生活中的应用”、“调查当地的水资源污染情况,提出一些治理意见”等。通过这些调查活动,学生的兴趣会变的更持久更内化。
四、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电化教学媒体创设情景
利用直观的教具及影、像、声、动画综合呈现的现代电教媒体来创设情景,可突破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积极有效地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间接经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能以积极活跃的态度参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如我们讲到水电解产生氢气与氧气时,可将该过程制成Flash课件。用一大球表示一个氧原子,用一小球表示一个氢原子,用一大球和二小球构成的V形表示一个水分子,用二个小球并肩构成的“小双球”表示一个氢气分子,用二个大球并肩构成的“大双球”表示一个氧气分子,然后演示水分子分解出原子,原子重新构成分子,整个过程一目了然,学生反映非常热烈。在我们教材中许多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及一些复杂晦涩的内容,我们都可以用这种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如催化剂的性质、干冰的生产和使用、铁的冶炼等,这样不仅分化了难点,更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当然,我们在用多媒体进行创设情景时,也应注意不能出现一些科学性的错误,应确保给学生一个完整正确的学习情景。
总之,良好的学习情景,能最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才能卓有成效的进行,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学会通过各种手段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景,从而激发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帅保国等.论问题式学习中的“问题”[J].上海教育科研,2005,(7).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付立海,周仕东.郑长龙科学探究内容的核心化与活动的多样化[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