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标准件和常用件》是机械制图课中最为枯燥无味的一个章节,倘使教学此章内容达到学生和教师都满意的效果,需在实践中多动脑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注意总结。
【关键词】标准件和常用件;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对比
《机械制图》课程中《标准件与常用件》一章是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师讲解费劲、而教学效果又是最差强人意的章节。这是多数长期担任《机械制图》教学工作的教师的共同感受。在这一章节中所涉猎到的螺纹、齿轮、鍵、销、轴承、弹簧等内容各自独立,形状、功用又各不相同,种类多,涉及面广,知识零散,理性不强,尤其是画法欠真实,并且具有相应规定,这些都是造成教学困难不容忽视的因素,鉴于这些特点,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会达到较为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强调重要意义,做好思想铺垫
首先,在工程实际中,这些标准件、常用件比比皆是,随处可见。他们用途极广,用量极大,实用价值很高,有些件虽然很小,但是少了它,机器不能正常工作,缺了它,设备就会损坏,学好它们,将来工作时必能得心应手;其次,此章节内容为后续课程(零件图、装配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做了铺垫,学好此章成为学好此门课程的重要一环。因此本章学习必不可少,不能掉以轻心。当学生清楚了学习意义时,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不会松口气,而进入一种积极的准备状态,这就有了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在握。
二、充分利用好教具,建立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
人的认识规律告诉我们,感性认识是认知事物的起点、基础。它生动、鲜明、具体、丰富、易于理解,便于在脑海中留下“印象”,并且“印象”会持久,这对本章的学习至关重要。
本章导入时,开场就是让学生观察老师手中的小型减速箱实物,并且教师当场拆卸,组装,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使其不知不觉中清楚了所研究对象的形状,以及它们的相对位置,连接关系,各自作用,并把这些表象储存在大脑中。同时好奇心能激活学生思维,这无疑给教学带来帮助,我们要很好地运用。
三、采用激将法,激发旺盛的学习斗志。
此章内容繁杂,枯燥、乏味,看似简单没什么可学的,实质上它涉及很多的知识,除了种类、型式、规格、标记、规定画法之外,还需学会查表、翻阅手册、并与相关的其他课程结合起来,最后是把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当中,想学好并不容易。让学生有心理准备,引起他们的重视,并使他们神经,高昂兴奋起来。
四、启发学生把研究对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运用联想的方法,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对实物、立体图的感性认识升华到书中的理性认识,理解标准件、常用件的种类、型式、规格与标记的内在联系。掌握规定画法的本质,摸索出它们表达的规律。例如:内外螺纹规定画法都是粗、细实线相伴出现,这“粗、细”的规定是来源于对实物的感性认识,从螺纹一端投影能看到触到的牙顶为粗实线,反之看不到摸不着的牙底就是细实线。如此引导学生观察实物,联想投影,理解记忆规定画法,这样的学习自然不生硬,合乎情理过渡顺理成章。有感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深刻,不易忘记。
五、运用对比法,加深理解和记忆
从人的思维发展规律来看,对事物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会加快思维速度,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记忆效果。因此对所学内容分门别类加以分析,对比,归纳,整理,列表,例如:普通螺纹内、外螺纹比较表如下:
相同点 :
1、画法上:牙顶——粗实线(内螺纹取剖视图)、牙底——细实线(内螺纹取剖视图);端视图中,牙顶——粗实线圆、牙底——3/4细实线圆。
2、标注:规格注在大径上。
3、内、外螺纹旋合时五项基本要素相同。
4、画剖视或剖面图时,剖面线穿越牙底细实线,到牙顶粗实线为止。
不同点:
1、标记中,中径、顶径公差带的英文字母,内螺纹——大写,外螺纹——小写。
2、画法上,离螺纹柱体轴线近的???内螺纹——牙顶,粗实线(剖视图);外螺纹——牙底,细实线。
还有螺纹连接件(螺栓、螺柱、螺钉)对比表等,就不一一罗列。在总结这些列表时,把所学内容变成一个一个问题,逐步提出,启发学生一个接一个找答案,老师与学生互动,有呼有应,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而对比讲述,则一目了然,清晰可见,便于学生的学习、记忆和复习,并且学生掌握此法,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对学习大有裨益。
六、综合概述,温故知新
本章结束后,对所有内容总结,归纳,概括,把零散的东西穿成串,列成纲,排成表,使各自孤立的节块连成片,即复习了所学内容,又能把它们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的整体是不易被遗忘的,这时再把减速箱实物拿来,理论对应实际,反复揣摩,学而时习之,巩固加深,温故知新。
七、作业问题,及时处理
学生的多看,多练,多查手册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强化的过程。作业要及时收缴,出现问题及时解决,趁热打铁,并且不同情况对应不同的方法,灵活处理。
1、问题集中的地方,统一纠正,辅导。
2、个别错误采用一对一,面对面,因材施教。
3、同桌同学,互为对方找错,指出错误原因,给出参考答案,并一起讨论。
八、巧用生动语言,平淡变换新奇
这章内容平淡乏味,支离破碎,规定太多,易使学生注意力涣散,懈怠,运用语言艺术,采用鲜活语言,例如:讲鍵、销作用时,用“轮、轴成一家,鍵销把手拉”,介绍圆柱弹簧功能时用“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等话语把无生命的零件富于人的感情和思想,使沉闷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犹如为无精打采的学生注入一针兴奋剂,使他们振作起来,让所讲内容入耳、入脑。
作者简介:刘默琨,男, 鹤壁市技工学校副校长,高级工程师
【责任编辑:曹治国】
【关键词】标准件和常用件;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对比
《机械制图》课程中《标准件与常用件》一章是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师讲解费劲、而教学效果又是最差强人意的章节。这是多数长期担任《机械制图》教学工作的教师的共同感受。在这一章节中所涉猎到的螺纹、齿轮、鍵、销、轴承、弹簧等内容各自独立,形状、功用又各不相同,种类多,涉及面广,知识零散,理性不强,尤其是画法欠真实,并且具有相应规定,这些都是造成教学困难不容忽视的因素,鉴于这些特点,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会达到较为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强调重要意义,做好思想铺垫
首先,在工程实际中,这些标准件、常用件比比皆是,随处可见。他们用途极广,用量极大,实用价值很高,有些件虽然很小,但是少了它,机器不能正常工作,缺了它,设备就会损坏,学好它们,将来工作时必能得心应手;其次,此章节内容为后续课程(零件图、装配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做了铺垫,学好此章成为学好此门课程的重要一环。因此本章学习必不可少,不能掉以轻心。当学生清楚了学习意义时,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不会松口气,而进入一种积极的准备状态,这就有了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在握。
二、充分利用好教具,建立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
人的认识规律告诉我们,感性认识是认知事物的起点、基础。它生动、鲜明、具体、丰富、易于理解,便于在脑海中留下“印象”,并且“印象”会持久,这对本章的学习至关重要。
本章导入时,开场就是让学生观察老师手中的小型减速箱实物,并且教师当场拆卸,组装,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使其不知不觉中清楚了所研究对象的形状,以及它们的相对位置,连接关系,各自作用,并把这些表象储存在大脑中。同时好奇心能激活学生思维,这无疑给教学带来帮助,我们要很好地运用。
三、采用激将法,激发旺盛的学习斗志。
此章内容繁杂,枯燥、乏味,看似简单没什么可学的,实质上它涉及很多的知识,除了种类、型式、规格、标记、规定画法之外,还需学会查表、翻阅手册、并与相关的其他课程结合起来,最后是把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当中,想学好并不容易。让学生有心理准备,引起他们的重视,并使他们神经,高昂兴奋起来。
四、启发学生把研究对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运用联想的方法,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对实物、立体图的感性认识升华到书中的理性认识,理解标准件、常用件的种类、型式、规格与标记的内在联系。掌握规定画法的本质,摸索出它们表达的规律。例如:内外螺纹规定画法都是粗、细实线相伴出现,这“粗、细”的规定是来源于对实物的感性认识,从螺纹一端投影能看到触到的牙顶为粗实线,反之看不到摸不着的牙底就是细实线。如此引导学生观察实物,联想投影,理解记忆规定画法,这样的学习自然不生硬,合乎情理过渡顺理成章。有感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深刻,不易忘记。
五、运用对比法,加深理解和记忆
从人的思维发展规律来看,对事物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会加快思维速度,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记忆效果。因此对所学内容分门别类加以分析,对比,归纳,整理,列表,例如:普通螺纹内、外螺纹比较表如下:
相同点 :
1、画法上:牙顶——粗实线(内螺纹取剖视图)、牙底——细实线(内螺纹取剖视图);端视图中,牙顶——粗实线圆、牙底——3/4细实线圆。
2、标注:规格注在大径上。
3、内、外螺纹旋合时五项基本要素相同。
4、画剖视或剖面图时,剖面线穿越牙底细实线,到牙顶粗实线为止。
不同点:
1、标记中,中径、顶径公差带的英文字母,内螺纹——大写,外螺纹——小写。
2、画法上,离螺纹柱体轴线近的???内螺纹——牙顶,粗实线(剖视图);外螺纹——牙底,细实线。
还有螺纹连接件(螺栓、螺柱、螺钉)对比表等,就不一一罗列。在总结这些列表时,把所学内容变成一个一个问题,逐步提出,启发学生一个接一个找答案,老师与学生互动,有呼有应,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而对比讲述,则一目了然,清晰可见,便于学生的学习、记忆和复习,并且学生掌握此法,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对学习大有裨益。
六、综合概述,温故知新
本章结束后,对所有内容总结,归纳,概括,把零散的东西穿成串,列成纲,排成表,使各自孤立的节块连成片,即复习了所学内容,又能把它们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的整体是不易被遗忘的,这时再把减速箱实物拿来,理论对应实际,反复揣摩,学而时习之,巩固加深,温故知新。
七、作业问题,及时处理
学生的多看,多练,多查手册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强化的过程。作业要及时收缴,出现问题及时解决,趁热打铁,并且不同情况对应不同的方法,灵活处理。
1、问题集中的地方,统一纠正,辅导。
2、个别错误采用一对一,面对面,因材施教。
3、同桌同学,互为对方找错,指出错误原因,给出参考答案,并一起讨论。
八、巧用生动语言,平淡变换新奇
这章内容平淡乏味,支离破碎,规定太多,易使学生注意力涣散,懈怠,运用语言艺术,采用鲜活语言,例如:讲鍵、销作用时,用“轮、轴成一家,鍵销把手拉”,介绍圆柱弹簧功能时用“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等话语把无生命的零件富于人的感情和思想,使沉闷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犹如为无精打采的学生注入一针兴奋剂,使他们振作起来,让所讲内容入耳、入脑。
作者简介:刘默琨,男, 鹤壁市技工学校副校长,高级工程师
【责任编辑:曹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