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媒介叙事视角下漫画出版物IP化策略研究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ther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技术带来的媒体融合和疫情带来的“宅经济”社会背景下,漫画出版领域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本研究以漫画出版物为研究对象,以超媒介叙事理论为框架建构漫画出版物“元叙事—叙事碎片分割—跨媒介呈现—受众圈层化—内容再创作”的IP化路径,提出在粉丝共创、媒介融合、技术整合、内容提升及主体协同等方面的漫画出版物IP化策略.
其他文献
面对“两个大局”,主题出版走出去恰逢其时.本文尝试从学理层面探索主题出版走出去的内在逻辑,以及不同逻辑参照下走出去的实践方向.历史维度下中国的发展诉求与“他塑”困境是走出去的推力,制度维度下文化走出去战略和政策导向是走出去的拉力,国际出版市场竞争机制是走出去的压力,作为先导力量的技术则是走出去的助力.主题出版走出去的方向、效果则取决于以上四种逻辑能否产生协同作用.
针对由内涵不清晰、使用模糊等导致的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平衡问题,本文对新时代背景下的产业发展进行了本体论思考.首先,本文界定了产业的结构要素是创意、技术与文化资源;其次,基于数字内容产业、数字文化产业、数字创意产业和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等四个概念交叉混用的现状,通过内涵辨析指出四个概念是基于不同的核心要素来定义的;最后,基于结构要素和内涵辨析研究了产业的细分框架,即按文化资源在技术作用下的创意扩散将产业分为核心层、中间层和外圈层.
本文回顾了中国科幻文学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走向世界的艰辛历程,总结归纳了其阶段性特征,并从环境、作品、翻译及渠道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科幻文学海外传播成功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努力方向进行了展望.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成果,内蕴着一系列优秀特质。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不仅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更是激发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从理论和实践中归纳有效措施,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中充分融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坚守信仰信念厚植家国情怀,践行初心使命担当强国重任。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在“十三五”坚实发展的基础上,科学研判形势政策,加强顶层设计,把握发展主动权,形成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在众多外界的不确定性中增强自身的确定性,坚守出版,发展教育,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集团化、专业化、市场化、精品化、数字化和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探索文化教育出版企业做强做大的主要路径.
我国新修订的《著作权法》对数字技术发展及文化新业态应用所引发的版权领域的关键问题给予了回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制度供给与现实需求.但《著作权法》的本次修订对版权实践中“作品使用”限度难以界定的现实问题缺少体系性反思与类型化区分,因而未能实现从结构到全局的重新构造的修法任务.在著作权制度实施中,“作品使用”作为著作权立法价值的基本取向和价值实现的内在驱动,是社会公众之公共利益实现的基本方式.但在著作权表征机制不足的情形下,“作品使用”空间受到了版权扩张、技术措施和司法裁判等因素不同
近年来,口述历史作为新兴学科,为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研究提供了重要研究素材,不仅受到学界的重视,而且受到市场追捧,许多出版社推出了以口述历史命名的图书.然而由于出版工作者对相关概念理解不清,直接导致书名的拟定出现错误,存在口述历史滥用、乱用等问题.自传、传记、回忆录、口述自传、口述传记、口述回忆录这些概念虽然看似相近,但其内涵和外延各不相同.这在文体上是概念理解问题,本质上是出版社定位不清晰、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的矛盾、人情社会与契约精神的矛盾等问题.本文对口述历史图书的书名拟定以及背后的深层原因进
作为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的重点文化企业,北京出版集团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坚持文化的核心定位,把握出版为本、运营为先两个着力点,实施用文化园区承载文化产业、用品牌运营接引积累流量、用综合配套涵养产业生态的三轮驱动,着力建设出版主题文化产业园,打造北京文化新地标、新名片.北京出版集团这一举措能更好地服务于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大局,为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做出贡献.
中国近代引进西方机械印刷技术,为启迪民智、传播现代思想的图书报刊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是一个引人注目的 社会文化现象.以技术社会建构论的视角分析这一现象,机械印刷技术的引进是技术、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因素建构紧密联系的“社会技术综合体”的过程,体现了机械印刷技术引进的“待确定”原则与协商原则,西方传教士、印刷资本(企业)家、印刷技术人员、普通读者等“相关社会群体”对机械印刷技术引进具有“解释的可塑性”.总体而言,西方机械印刷技术引入中国近代社会是社会对技术认同和接受的结果.
文化类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将典籍文本进行了影像化呈现,使中国故事获得了广泛传播.节目里的典籍文本经历了文字、戏剧和影像的跨媒介叙述,这个转码过程离不开视觉修辞的参与.文章尝试从视觉修辞逻辑、视觉修辞策略与视觉修辞效果三个方面对《典籍里的中国》的视觉传播及文化意涵展开讨论,以期为电视文艺节目提供视觉修辞范本,进一步推动受众的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