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昨 天在柜子里翻出几本落了灰的本子,原 来是我这几年写下的一些游记。我有这种习惯,将每次旅行中的细节都记录下来,如今翻看,许多早已淡忘的回忆都被悉数勾起。其实回过头看总会觉得曾经的文笔稚嫩不堪,但不经意间承载的情绪却生动得很。在其中一篇去厦门的游记里看见自己的心愿是:“一个单反,一个爱人,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确,我还清楚地记得写下这句话的时候心里的悸动,那个年纪似乎很容易将“去远方,去流浪”这样缥缈的口号奉为圣旨。
明明那时候离现在不过过去了三年而已,可如今再看到类似的话只会一笑而过。明明曾经许诺的“说走就走”还从未实现,曾经心目中的远方也还没有达到,我为什么就要开始心知肚明——还是说,我心中的远方早已不是那个流于庸常的所在?
可能对于现在的我来说,相对于空间,“远方”更倾向于是时间坐标上的所谓“未来”。“诗和远方”固然美好,可未来却是充满了未知的险恶。木心先生在《琼美卡随想录》这本书中写道:“生命是什么呢?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什么是好。”对于正值青春期的我来说,或许有许多东西都是这样一种“不知什么是好”的状态,你再不能像几年前那样轻而易举地许下承诺了。但不论心态怎样变化,我相信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尽管会时常压抑在心,可远方,依旧是一场梦幻,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
今年暑假,我又一次去了厦门,不同于三年前的跟团旅游,这一次我是代表学校去参加科学夏令营,在厦门大学内待了一周时间。厦门大学风景秀美,为我们讲课的老师都很博学,最重要的是,那种大学特有的青春的热情和氛围每天浸染着我,我心里仿佛有一团火苗在压抑了很久后又兀自燃烧起来。远方,不就是一簇在心头燃烧的圣火吗?三年前我从厦大门口经过,因为没能进去的遗憾让这座“中国最美大学”成了我心中的远方,如今我终于有机会在这里七天之久,却因为爱上这座大学的独特气质而开始思考未来,和那枚纪念校徽一起,将它妥善安放在心底。我忽然明白,这是我第一个经过成熟思考才能看到的远方。它远吗?七八个小时的火车车程,似乎和那些曾经心动的希腊、冰岛、荷兰比起来根本不算远。它近吗?一年高于一年的录取分数线,又让多少学子望而却步。可这才是它吧,这才是远方该在的位置吧。没那么多浪漫的色彩,能让人遐想遥远的诗,也更专心于“眼前的苟且”。
三年前我曾经说过“远方就在不远方”。现在依然是这样。
[作者系镇江中学高二(10)班学生 指导老师:江海健]
點评:
经历的才是真实的,拥有的才是自己的,想象如浮云,只能点缀在心空,不能融解于生活。远方在哪里?作者穿梭于一个人生特殊的时空,用笔严谨又一气呵成,给出自己的答案。从普通的山水之游,匆匆一瞥,到七天的学习之旅,浸润体验,自然而然。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自己的经验还嫌不够,要更进一步给经验加一番洗炼的功夫,才真正做到下笔绝不随便,合乎正当的写作态度。”这样的文字,才有人生的解惑指导意义;这样的青春,也会成为世界的一道风景。
明明那时候离现在不过过去了三年而已,可如今再看到类似的话只会一笑而过。明明曾经许诺的“说走就走”还从未实现,曾经心目中的远方也还没有达到,我为什么就要开始心知肚明——还是说,我心中的远方早已不是那个流于庸常的所在?
可能对于现在的我来说,相对于空间,“远方”更倾向于是时间坐标上的所谓“未来”。“诗和远方”固然美好,可未来却是充满了未知的险恶。木心先生在《琼美卡随想录》这本书中写道:“生命是什么呢?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什么是好。”对于正值青春期的我来说,或许有许多东西都是这样一种“不知什么是好”的状态,你再不能像几年前那样轻而易举地许下承诺了。但不论心态怎样变化,我相信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尽管会时常压抑在心,可远方,依旧是一场梦幻,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
今年暑假,我又一次去了厦门,不同于三年前的跟团旅游,这一次我是代表学校去参加科学夏令营,在厦门大学内待了一周时间。厦门大学风景秀美,为我们讲课的老师都很博学,最重要的是,那种大学特有的青春的热情和氛围每天浸染着我,我心里仿佛有一团火苗在压抑了很久后又兀自燃烧起来。远方,不就是一簇在心头燃烧的圣火吗?三年前我从厦大门口经过,因为没能进去的遗憾让这座“中国最美大学”成了我心中的远方,如今我终于有机会在这里七天之久,却因为爱上这座大学的独特气质而开始思考未来,和那枚纪念校徽一起,将它妥善安放在心底。我忽然明白,这是我第一个经过成熟思考才能看到的远方。它远吗?七八个小时的火车车程,似乎和那些曾经心动的希腊、冰岛、荷兰比起来根本不算远。它近吗?一年高于一年的录取分数线,又让多少学子望而却步。可这才是它吧,这才是远方该在的位置吧。没那么多浪漫的色彩,能让人遐想遥远的诗,也更专心于“眼前的苟且”。
三年前我曾经说过“远方就在不远方”。现在依然是这样。
[作者系镇江中学高二(10)班学生 指导老师:江海健]
點评:
经历的才是真实的,拥有的才是自己的,想象如浮云,只能点缀在心空,不能融解于生活。远方在哪里?作者穿梭于一个人生特殊的时空,用笔严谨又一气呵成,给出自己的答案。从普通的山水之游,匆匆一瞥,到七天的学习之旅,浸润体验,自然而然。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自己的经验还嫌不够,要更进一步给经验加一番洗炼的功夫,才真正做到下笔绝不随便,合乎正当的写作态度。”这样的文字,才有人生的解惑指导意义;这样的青春,也会成为世界的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