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yx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今,文化学派的翻译理论迅速发展。在文化翻译中,英汉两种语言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明显的文化差异,处理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译者需要发挥自身的主体性。本文深度探讨了文化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发挥的诸多问题,从而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文化翻译 译者主体性 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西方出现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文化学派翻译论的出现不仅开拓了翻译研究的新空间,而且把翻译主体性的研究提上了重要日程。而译者的文化身份及其主体性问题也自然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自始至终发挥其主体性意识,然而,这个翻译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在翻译界长期以来却受到了忽视,未有全面系统的研究。
  相对于国外,国内研究起步稍晚一些。国内一些学者如许钧、屠国元、查明建、袁莉以及宋志平等从不同的研究视角,探讨了译者的主体性意识。本文将在文化翻译的过程中,从译者身份的转换的角度,探讨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及其受到的制约。
  二、文化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译者主体性就是在尊重翻译对象及客观翻译环境的基础上,译者在翻译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为译者的语言操作、文化特质、人文品格等方面,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特点。“文本不能被视为静态的语言标本,它实际上可以看作是译者作为读者对作者意图的有声解读,然后把这些内容再创造地传达给另一文化的读者群体。”可见,译者的身份在在原文读者和译文作者之间进行转换。
  1.在文化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承担三种不同的身份——读者、作者、以及协调者。
  (1)译者的“读者”身份。译者必须首先解读原文作品。然而,译者并不是总能成功地解读出作者的意图。这可能是因为,他的主體性意识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读。一方面,作者对语言的选择不仅受其喜好的制约,而且受其能力,他喜欢的写作方式、写作题材尤其他所处的文化环境的制约;另一方面,从译者的一方来说,也会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难以接受作者所处的文化环境,产生文化上的排异性。
  (2)译者的“作者”身份。在文化翻译中,译者不仅充当了原文读者的角色,而且也担当了译文作者的角色。译者进行译文语言选择时,应该具有很强的跨文化意识,从而在与译文读者的交际中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意识。
  译者不得不跳出原文语言结构的限制,来传达作者的意图。作为再创造者,他需要考虑原文的文化背景、文体特征、作者对人物角色的情感和态度等,而且,还要考虑译文读者的审美期待和接受能力。原文作者和译者在同历史文化背景中形成了各自的视阈,面对语言文化差异,译者将原文作者的视角与本人的视阈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视阈。视阈融合的过程中,译者不可避免地对原文作品中的文化进行过滤,将自己所处社会文化背景带进原文,并以改写的方式呈现在译作中。但这种改写并不是随意的,切不可与原作背道而驰。
  (3)译者的“协调者”身份。翻译是一个动态的跨文化交际过程。译者站在这一过程的中央,遇到跨文化差异时,作为协调者,不得不在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进行协。特别是,当受到政治规约、意识形态、审美观念的干涉时,译者会迫不得已以牺牲作者为代价进行语言选择;或者会一定程度上改变作者的意图。如果译者故意改变作者的意图,由于没有忠实于原文话语,他内心深处会感到很不安。如果他坚持传达作者的意图,而该意图为译入语文化所抵触,那么他的译文就会被当局所禁止。此时,译者的主体性受到了制约。
  2.译者主体性的制约。译者的主體性不可避免的收到主观、客观等因素的制约。译者的主体性会受到译者自身因素的制约,如译者的双语能力、译者的生平经历、译者的文化结构等;也会受到客观的翻译环境的制约,如,政治因素、历史因素、商业因素、翻译规范与行业道德等。
  三、译者如何正确发挥主体性意识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译者必须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尤其是对于冲突性的意识形态、对立的宗教信仰、或者其他社会政治偏见,保持中立的态度,不介入译者因自己的情感而产生的任何偏见;之后,在不违背原作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弘扬中国文化。
  四、结语
  本文在文化翻译的过程中,从译者三种身份的转换的角度,探讨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正确对待文化差异,不介入译者因自己的情感而产生的任何偏见,在不违背原作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弘扬中国文化,达到跨文化交际的实现。
  参考文献:
  [1]Bassnett.S and A.Lefevere(eds.).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C].London
其他文献
【摘要】英文翻译不仅仅是英文与中文互换这么简单的过程。做好中英文翻译要具备翻译技巧、翻译能力、文化素养、了解文化差异等多个方面能力。而语用学则关注語言的特点,分析不同的语境,以透彻的了解分析语义,了解交谈者的知识背景和心态为目标,产生的一门应用学。本文就语用学中的合作性原则和礼貌性原则在英文翻译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做出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合作性原则 文化 翻译能力 语用学 异译
【摘要】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甚至会造成文化冲突。而这种文化差异给翻译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本文主要分析英美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因此首先从地域文化差异入手进行分析,随后从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历史文化等方面对英美的文化差异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在翻译中应对英美文化差异的策略。  【關键词】英语翻译 文化差异  有一次,我和一名英国小伙伴进行交流的时候,发现她觉得我像“Summer”。我比较疑
【摘要】标识语也叫社会标志语。标识语的翻译在很大的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地区国际化水平。结合语言使用面、语用使用和中西文化差异的理论初步指出西安市标识语英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标识英语 问题 分析 建议  一、语言方面的错误  1.拼写错误。拼写错误是常见错误,多由于疏忽大意造成,如兵马俑景区内一介绍标识语为:The Art of Color Paiting 彩绘艺术,P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