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年龄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zhe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演员刘嘉玲参加真人秀节目“我们来了”。主持人问51岁的刘嘉玲:“你现在最想回到过去的哪个年龄?”刘嘉玲笑了笑,笃定地说:“最享受现在,此刻就是我最好的年龄。”主持人问:“为什么?”刘嘉玲说:“20多岁的女孩就该是20多的味道,青春洋溢,很美;30多岁的女人了解了很多生活,眼睛里开始有了故事,也很美;50多岁的女人,像我,虽然皮肤的质地没那么漂亮了,但我眼神的光芒却是年轻人没有的。每个年龄,其实都有每个年龄的味道。每个年龄,都可以活出最好的自己。”
  美国女记者麦达德写过下面的故事。电视节目主持人问过许多人:“几岁是生命中的最好年龄呢?”一个小女孩说:“2个月,因为会被抱着走,会得到很多的爱与照顾。”一个小男孩说:“3岁,因为不用上学,也可以不停地玩。”一个少年说:“18岁,因为高中毕业了,可以开车去任何想去的地方。”一个男人说:“25岁,因为有较多的活力。”一个3岁小女孩说:“29岁,因为可以躺在屋子里的任何地方,什么也不干,像我29岁的妈妈一样。”一个男士说:“40岁,因为这时处于巅峰状态。”一个女士说:“45岁,因为已经尽完了抚养子女的义务,可以轻松许多了。”一个男人说:“65岁,因为开始享受退休生活,可以享受含飴弄孙之乐了。”一位耄耋老人说:“每个年龄都是最好的,请享受现在的年龄。”
  只要珍惜每一个年龄,才能做最好的自己。
  (编辑/北原)
其他文献
2021年1月2日,《鲁健访谈:对话姚明》在CCTV4播出。节目中,鲁健问姚明:“18岁时你进入国家队,是什么信念促使你进国家队的?”鲁健要的答案显然是:“励志拼搏,为中国篮球事业争光添彩!”谁知,姚明不紧不慢地答道:“当时想进国家队,就是希望有一双好一点的球鞋穿!”  鲁健可能担心这样的回答有损姚明的形象,于是启发着问他:“就这些吗?你当时难道没有想到荣誉和责任这些问题吗?”姚明深知鲁健在暗示自
《三体》描述了人类与地外文明的对抗,人类任何预先准备的计划在刚开始实施时便会被智子识破,然后很快就流产了。“面壁者”成了人类最后的希望,他们没有预谋,没有准备,他们的一切计划,就是没有计划。这样,智子便无法推算出“面壁者”的意图,人类在他们的帮助下不知不觉中将了智子的军。但是“破壁人”的存在,让这事也有艰难的一面,当破壁者做好充足的准备,一旦有所行动,他便会听到鬼域般的问候“你好”,然后就使计划遭
最大的遗憾,是被命运安排  孔子自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惑”就是不明白,“不惑”就是明白了,“知天命”是比明白还高的一个层次,相当于开悟。但活明白不是件容易的事。“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提出来,人们至今也没有找到答案。  就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来说,真正活明白的人寥寥无几。即使是通常意义上活得明白的人,也有不大明白的情形。比如诸葛亮
齐白石自幼跟随外祖父画画,常在习字本、账簿纸上作画。这天,10岁的齐白石从外面回来,一脸的沮丧。外祖父从他口中得知,小伙伴不愿跟他做游戏。齐白石也有几天没有画画了,外祖父看他的样子,今天应该不会学画,这样下去,学到的东西不仅得不到巩固,还有可能将之前的都忘了。  外祖父问:“你有几天没有画画了?”齐白石歪着头,毫不在意地说:“好几天了!”外祖父说:“你想当画家吗?”齐白石抬起头:“当然想,长大后,
在探讨人如何才能提升和进步的时候,巴尔扎克提出两种方式:必须做鹰,或者做爬行动物。大作家的比喻非常直白:你有一飞冲天的本领,你就做鹰,否则就得像一只爬行动物一样踏踏实实摸索着向前。但不管哪一种,行动是你的首要条件。  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每一分每一秒都离不开行动,追求我们所希冀的,抵御我们所厌弃的。但是囿于我们的认知和本领,我们的行动未必都是合理的、有效的,因此,让自己的行动有效、有益,才能冲破重重
你以为看透了人生,其实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轻剥岁月,慢熬时光,一个“熬”字,说尽人间甘苦,诸般滋味。林语堂说:“捧着一把茶壶,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質的精髓。”林先生这壶茶,熬得不是神奇的东方树叶,而是人生的种种际遇,半生苦乐汇成一锅,熬至滴水成珠,所有的妄心杂念都纷纷褪去,觅得初衷和本真。  熬,本意长时间地煮,有痛苦、折磨和忍耐之意。一个“熬”字传神达意,看似消极被动,其实字面之下暗藏着坚持与抗争
任正非出生于贵州安顺的一个小村庄。他排行老大,下面还有6个弟弟妹妹。在那个贫困年代,任正非一家9口人,饿肚子是常有的事。  为了家里孩子都能够吃饱,父亲经常上山采野果,带着孩子们开荒地、种南瓜。母亲捡拾一切可以食用的东西,把野菜和树叶做成美食,并且实行严格的分餐制。她节衣缩食,甚至把自己的口粮拿出来。即便如此,孩子们还是吃不饱。  临近高考,任正非在家里复习功课。他书桌对面墙边放着一个瓦罐,瓦罐里
1984年11月,出生仅3个月的胡婧,患上了淋巴系统脓肿,损伤了大脑神经,成了重度脑瘫儿。医生直言不讳:“孩子长大后,生活不能自理,不会说话,不会走路。”  但胡爸爸偏偏不信邪。胡婧5岁时,胡爸爸开始教她独立行走。胡爸爸用两条布带分别系在她的两条小腿上,他在前面交替提拉着她的左右小腿,一步一步地向前挪步。胡婧每挪一步都累得一头汗水,每当她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胡爸爸就给女儿打气:“难道你不想像其他小朋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1944年,晏济元经人介绍认识了泸州姑娘潘蜀新。这年他43岁,她27岁。虽然两个人年龄相差悬殊,但并不妨碍他们之间迸发爱情的火花。听她说话,他觉得内心舒畅,如沐春风;她也觉得他性情儒雅,博学多闻。一见之下,俩人互生情愫。不久,他们就在重庆举行了婚礼。  潘蜀新是教师,教生物,对植物相当熟悉,但难免流于严谨,而晏济元平日里最爱的是绘画,喜欢画花花草草,特别是兰草。有了这一共
下节课是物理。我和同桌迅速交换了一下眼神,心领神会,整理桌面,拿出笔记,摊开教材,眼神牢牢盯住门口,期待“物理大师”的到来。  这是怎样一个“物理大师”?听我慢慢道来,你若是在走廊见到一个手持半米长教尺的穿黑色西服的男子,长着一头扎眼的发散型头发,穿着一双锃亮的黑皮鞋,表情淡漠地路过你身边,没错,他就是“物理大师”周老师。  周老师的课堂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温婉,有着不同一般的祥和。他语调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