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掇刀区位于荆门市南部,地处荆山山脉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多为丘陵岗地,位于鄂中腹地、扼荆襄要道,曾是三国时期的长坂坡古战场,以关羽掇刀于此而得名。东西最大横距34.86km,南北最大纵距35.67km,行政区面积616平方公里,是荆门城市发展新区。掇刀也是荆门一个主要的矿产地,矿产资源主要有石膏、煤炭、石灰石、地热、矿泉水等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成了掇刀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重点矿种石膏在麻城镇相对富集,麻城石膏矿区累计查明资源储量有3.04亿吨,保有资源储量2.79亿吨,探明有7个膏组,膏种有泥膏、雪花膏、纤维石膏、蛋膏等。
麻城矿区的石膏开采历史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了,随着矿业经济的发展,石膏采矿权也出现了一些膨胀,由原来的了1家增长到最高峰时的16家,30多个井口,后经过整合压减到现在的10家采矿权。
石膏资源的大量开采,采空区的面积不断加大,由采矿诱发的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及等级呈增长趋势。管理部门面临的管理压力不断加大,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在石膏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面作了以下一些有益的尝试,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麻城石膏矿区矿山开采诱发的地质灾害种类及原因分析
从目前麻城镇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情况来看,地质灾害出现的种类主要有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这三种,发生的这几种地质灾害的破坏对象主要为农房及其它地表构建筑物、农田、地表水体、交通和电力设施等等。比如龙井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造成农田的破坏;荆寨村的地面沉降对农房的损坏等等。上世纪九十年代,斗立石膏矿发生大面积采空区坍塌,,地面也出现了塌陷和沉降,导致井下7人死亡,造成了几百万元的直接损失。2007年东宝区石膏矿发生的地面塌陷,虽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对地面农田造成了破坏,对垃圾处理场的垃圾处理造成了影响。
分析灾害出现的原因主要有这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开采泥膏的层位浅,开采膏层的采高过高,采空区长期未做任何处理,采空区坍塌波及;二是采矿方法的不合理,采用房柱法开采,矿柱留设不规范;三是石膏开采时地下水过度疏排,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四是石膏开采无序,开采层位重叠,采动重复影响导致。五是在开采中,测量不及时和不准确,对地面构建筑物的保护矿柱留设不准或不规范,导致地面附着物破坏。
石膏资源开发利用与地质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石膏资源的开发利用虽然对社会经济的建设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但其所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是长远的,根据目前的情况分析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采矿权的设置及布局的不合理,存在矿点多而散的问题,石膏开采引起的地质灾害影响面比较广;二是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不到位,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相关的管理措施不健全,执行不到位;三是对地质灾害防范的意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对可能出现的灾害的预计不足,对突发的地质灾害预防不及时;四是矿业权人的素质不够,只注重眼前效益,不注意后期的危害。
构筑综合防控体系建设,探索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办法
对石膏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关键在于主动防控,主动作为,充分考虑开采所带来的影响因素,寻求应对策略。我们主要从“构筑保障有力的管理体系、构筑应急有备的预防体系、构筑开采有序的治理体系”三个方面对石膏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一些尝试,其目的就是不让意想不到的灾害降临在无辜的人民头上,造成不应该出现的损失和人员伤亡。
·构筑保障有力的管理体系
任何管理都是以人为本,地质灾害防治也不例外,对麻城石膏矿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我们更加注重管理体系的建设。
1、建立政府领导,部门联动机制
掇刀区成立了以分管区长为组长,水利、建设、国土、安监、气象、通信等各相关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解决强力的组织领导机构,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形成了一个横向联动、合力应对体系。
2、建立纵向的责任及上下联动机制
我们建立了区、镇、村(矿山)三级监测网络,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监测责任人,明确监测任务和责任。尤其是村(矿)级,麻城镇共明确了36人,以国土部门补助通讯费的方式来保障监测信息的及时上报。
上下联动注重的是信息的畅通,国土分局作为中间管理单位,也是重要的基础管理单位,也是一个桥梁和纽带单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建立的值班、应急等管理人员实行台帐化管理,与市局及政府管理部门的管理理网络进行对接,确保信息的畅通。市局及所聘请的专家重在指导和技术支撑,政府管理重在组织保障,我们重在现场管理,充分掌控管理对象的现状。这一联动体系是我们战胜地质灾害的一个重要的管理平台和支柱。
3、建立定期巡查、联合监管机制
麻城镇地质灾害主要是由矿山采矿活动诱发,对矿山的监督管理更是一种责任,镇国土资源管理所有两人专门对石膏矿山进行定期检查,深入到生产一线,督促和规范矿山的开采行为,减少诱发因素。
我们在定期巡查的基础上,还经常与安监部门进行联合检查,检查的重点对象是石膏采空区存在的坍塌隐患,只有井下的环境安全了,诱发的地质灾害隐患也就减少了。联合监管,目标一致,均是为了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4、启动缴存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制度
湖北省政府以298号令的形式,对矿山缴存备用金方面情况进行了规定,自2007年5月1日起开始执行。麻城石膏矿区各矿山合计应缴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达5000多万元,各个矿山一次性缴存确有困难,我们对应缴备用金按年头进行了分解,与矿山签订缴存协议,责成矿山分年度进行缴存,大大提高了矿山对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自觉意识。
·构筑应急有备的预防体系
1、建设应急队伍
区级国土管理部门成立了由相关管理人员、及聘请的襄阳环境站的专家组成的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小组,以专家做技术支撑,以管理人员为人力支持,确保应急有效。各矿山分别成了了应急小队,以求保证应急有备无患。 2、完善应急预案
区政府发布了区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作为是否启动应急响应的指导性文件。按照管理要求,各矿山分别制定了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加强自保互保和自我救护能力建设。
3、落实现场监测
地质灾害防治以预防为主,实行主动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防治管理原则。石膏矿山是麻城镇诱发地质灾害的责任主体,其采动工程的监测结果是地质灾害防治重要数据基础,由矿方负责对矿区井上下涉及区域实现动态监测。主要做法是在井下采空区设置地压监测仪,由安监员专人负责监测监测仪的数据变化。在地表设置地表变形监测点,定期测量监测点的变形量情况,对照采空区的范围确定其影响范围,做为对地面构建筑物搬迁避让的依据。麻城石膏矿区各矿山共设立井下监测仪80多个点,地面监测点169个点,此外还对可能存在的隐患区点设立警示标牌。这些监测点就成了监测地表变化的一个重要的风向标了。
4、注重搬迁避让
由各矿山负责对矿区内的重要设施进行全面的清理,对已采空区域应搬迁的制定搬迁计划进行搬迁,此类已搬迁近20户;对位于矿区内,地下资源尚未开采的,需划定保护线进行保护,此类主要涉及农户约200户;对即将开采区域可能威胁其安全的实现预先搬迁,此类已完成搬迁的有10户。
·构筑开采有序的治理体系
石膏资源开采是否科学合理,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是直接的,明显的。目前麻城矿区的石膏矿多数开采的是泥膏、雪花膏,膏层厚度在6到时8米,多采用浅孔房柱法开采,少数矿山在开采纤维石膏时采用的长壁式采矿法,充填法处理采空区。在开采中,用房柱法开采的,按设计开采的话,回采率就不高。有的矿山为了追求回采率,就会有超设计开采,导致矿房尺寸过大,采高过大,形成的未处理空区过大,造成的隐患也会越大。
鉴于此,必须督促矿山进行有序开采,并逐步开展采空区的治理,从源头进行防控。
1、加强开采管理
麻城石膏矿区大多都是采用浅孔房柱法采矿,我们要求矿山按照国家安监总局2008年出台了新的石膏矿山地下开采技术规范对矿山开采设计进行完善,以确保开采科学安全。部门的管理重点是检查其开采过程中矿柱是否按要求进行留设,只有矿柱的稳定性增强了,采空区大面积坍塌的可能性才会减小,矿山的地质环境才有可能得到有效的保护,这是源头防控的一个重要手段。麻城矿区的矿山在原来的开采中,其采高在6米左右,一般是留设的4米宽的矿柱。按新的技术规范,采高6米以下,矿柱的宽高比要达到1:1,我们在管理中要求矿山进行了改进,严格按新的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矿柱的宽度增大至6米。
2、加强对历史形成的采空区分类治理
区政府对麻城石膏矿区采空区问题高度重视,政府办公室下达了石膏采空区专项清理整治文件。掇刀国土分局与区安监局根据清理结果对矿山逐一下达了整改通知。责成矿山将石膏采空区进行分类整治。对形成时间较短的,安全有保障的,要求矿山进行充填,将掘进巷道或采矿中产生的矿渣充填到空区,主要是减小空区的悬空高度,减缓空区坍塌的冲击,同时也减少矿渣堆积地面占用土地量;对形成历史时间较长的采空区,进行必要的永久性的封闭,防止可能出现的采空区坍塌冲击;对能够人工崩落进行处理的采空区,尝试进行进行崩落处理,有目的地将顶板泄压。目前有六家矿山已进行了一些前期的治理工作,其中两家治理项目还获得了省财政资金支持,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此外,为规范石膏矿区的采空区治理工作,还要求矿山委托资质单位对矿区的采空区治理工程进行规划和设计,作为今后恢复治理工程验收的一个依据。
3、加强对新的采矿方法的经验借鉴
各采矿权业主通过自主学习河北邢隆石膏矿区的厚膏层无底柱分阶段崩落法采矿,借鉴用于本石膏矿区的开采。重点借鉴科学合理的回采工艺,提高回采率,提高资源利用程度,提高机械化程度及生产效率,增强安全性,减少大规模地质灾害形成的诱因。
综合防控体系建设效果
通过几年的努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这么几点变化:一是领导更加重视了,无论是政府还是管理部门的领导都更加注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二是部门行动更勤了,国土部门和相关部门均能将麻城石膏矿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日常的重点工作之一;三是矿山意识提高了,随着一些管理和约束制度的逐步健全,矿山更加注重从开采源头来管理,更加注重在边开发中边进行治理;四是地质灾害造成损失降低了,通过主动预防,有针对性的搬迁和避让,直接对老百姓的伤害减少了,社会矛盾也相对减少了。
困惑和争取的方向
虽然石膏资源用途是广泛的,对经济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但是石膏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是巨大的、影响也是长远的。麻城石膏矿区每年的生产石膏约150万吨,矿山销售产值约8000多万元,直接从业人员约2000人,此外还带动延伸的深加工、精加工产业等,有相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也就形成了矛盾,麻城石膏矿区的石膏开发利用是不是要退出了呢?目前很明显面临着较多的问题:一是矿山数量仍然偏多,采空区域呈增多趋势,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影响不容忽视;二是石膏矿山历年开采形成未治理的老采空区还大面积的存在,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还会积累下来,并在某个时段发生;三是矿山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还不够主动,约束机制不健全;四是矿产品深加工不足,矿山效益不明显,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资金保障度不够。
作为政府部门,应面对诸多矛盾和问题,应综合运用行政、管理、市场等几个方面手段来加强应对:一是积极争取政府的主导作用,由政府主导规划石膏产业发展的区域和相关政策,对适合开发利用的石膏矿山鼓励做大做强,淘汰环境破坏大,效益差的石膏开采企业;二是完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制度,细化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管理的相关制度,鼓励企业改进开采方法并在开采过程中进行治理,而不是到关闭矿山时丢下一个乱摊子给政府或管理部门来处理,也许缴存的恢复治理备用金不够治理的;三是对规划许可范围内的石膏矿区内的农户及重要设施实施整体搬迁,给矿山留出开发利用资源的空间;四是提高办矿门槛,重点保护资源利用好、深加工充分、效益有保证、环境治理和保护好的企业,建立矿山准入和退出机制,符合条件准入,不符合条件的退出,促进矿山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更加重视地质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总的来说,综合防控体系的建设,主要是把工作思路从被动防治向主动预防、主动避让、及时治理的一种调整转变,而不是坐等灾害从天而降。开发利用资源对社会经济做了贡献,但也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有完善了综合防控体系,才能更有力促进矿山在开发中去治理和保护环境。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国土资源局掇刀分局麻城管理所)
麻城矿区的石膏开采历史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了,随着矿业经济的发展,石膏采矿权也出现了一些膨胀,由原来的了1家增长到最高峰时的16家,30多个井口,后经过整合压减到现在的10家采矿权。
石膏资源的大量开采,采空区的面积不断加大,由采矿诱发的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及等级呈增长趋势。管理部门面临的管理压力不断加大,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在石膏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面作了以下一些有益的尝试,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麻城石膏矿区矿山开采诱发的地质灾害种类及原因分析
从目前麻城镇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情况来看,地质灾害出现的种类主要有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这三种,发生的这几种地质灾害的破坏对象主要为农房及其它地表构建筑物、农田、地表水体、交通和电力设施等等。比如龙井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造成农田的破坏;荆寨村的地面沉降对农房的损坏等等。上世纪九十年代,斗立石膏矿发生大面积采空区坍塌,,地面也出现了塌陷和沉降,导致井下7人死亡,造成了几百万元的直接损失。2007年东宝区石膏矿发生的地面塌陷,虽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对地面农田造成了破坏,对垃圾处理场的垃圾处理造成了影响。
分析灾害出现的原因主要有这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开采泥膏的层位浅,开采膏层的采高过高,采空区长期未做任何处理,采空区坍塌波及;二是采矿方法的不合理,采用房柱法开采,矿柱留设不规范;三是石膏开采时地下水过度疏排,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四是石膏开采无序,开采层位重叠,采动重复影响导致。五是在开采中,测量不及时和不准确,对地面构建筑物的保护矿柱留设不准或不规范,导致地面附着物破坏。
石膏资源开发利用与地质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石膏资源的开发利用虽然对社会经济的建设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但其所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是长远的,根据目前的情况分析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采矿权的设置及布局的不合理,存在矿点多而散的问题,石膏开采引起的地质灾害影响面比较广;二是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不到位,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相关的管理措施不健全,执行不到位;三是对地质灾害防范的意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对可能出现的灾害的预计不足,对突发的地质灾害预防不及时;四是矿业权人的素质不够,只注重眼前效益,不注意后期的危害。
构筑综合防控体系建设,探索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办法
对石膏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关键在于主动防控,主动作为,充分考虑开采所带来的影响因素,寻求应对策略。我们主要从“构筑保障有力的管理体系、构筑应急有备的预防体系、构筑开采有序的治理体系”三个方面对石膏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一些尝试,其目的就是不让意想不到的灾害降临在无辜的人民头上,造成不应该出现的损失和人员伤亡。
·构筑保障有力的管理体系
任何管理都是以人为本,地质灾害防治也不例外,对麻城石膏矿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我们更加注重管理体系的建设。
1、建立政府领导,部门联动机制
掇刀区成立了以分管区长为组长,水利、建设、国土、安监、气象、通信等各相关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解决强力的组织领导机构,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形成了一个横向联动、合力应对体系。
2、建立纵向的责任及上下联动机制
我们建立了区、镇、村(矿山)三级监测网络,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监测责任人,明确监测任务和责任。尤其是村(矿)级,麻城镇共明确了36人,以国土部门补助通讯费的方式来保障监测信息的及时上报。
上下联动注重的是信息的畅通,国土分局作为中间管理单位,也是重要的基础管理单位,也是一个桥梁和纽带单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建立的值班、应急等管理人员实行台帐化管理,与市局及政府管理部门的管理理网络进行对接,确保信息的畅通。市局及所聘请的专家重在指导和技术支撑,政府管理重在组织保障,我们重在现场管理,充分掌控管理对象的现状。这一联动体系是我们战胜地质灾害的一个重要的管理平台和支柱。
3、建立定期巡查、联合监管机制
麻城镇地质灾害主要是由矿山采矿活动诱发,对矿山的监督管理更是一种责任,镇国土资源管理所有两人专门对石膏矿山进行定期检查,深入到生产一线,督促和规范矿山的开采行为,减少诱发因素。
我们在定期巡查的基础上,还经常与安监部门进行联合检查,检查的重点对象是石膏采空区存在的坍塌隐患,只有井下的环境安全了,诱发的地质灾害隐患也就减少了。联合监管,目标一致,均是为了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4、启动缴存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制度
湖北省政府以298号令的形式,对矿山缴存备用金方面情况进行了规定,自2007年5月1日起开始执行。麻城石膏矿区各矿山合计应缴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达5000多万元,各个矿山一次性缴存确有困难,我们对应缴备用金按年头进行了分解,与矿山签订缴存协议,责成矿山分年度进行缴存,大大提高了矿山对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自觉意识。
·构筑应急有备的预防体系
1、建设应急队伍
区级国土管理部门成立了由相关管理人员、及聘请的襄阳环境站的专家组成的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小组,以专家做技术支撑,以管理人员为人力支持,确保应急有效。各矿山分别成了了应急小队,以求保证应急有备无患。 2、完善应急预案
区政府发布了区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作为是否启动应急响应的指导性文件。按照管理要求,各矿山分别制定了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加强自保互保和自我救护能力建设。
3、落实现场监测
地质灾害防治以预防为主,实行主动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防治管理原则。石膏矿山是麻城镇诱发地质灾害的责任主体,其采动工程的监测结果是地质灾害防治重要数据基础,由矿方负责对矿区井上下涉及区域实现动态监测。主要做法是在井下采空区设置地压监测仪,由安监员专人负责监测监测仪的数据变化。在地表设置地表变形监测点,定期测量监测点的变形量情况,对照采空区的范围确定其影响范围,做为对地面构建筑物搬迁避让的依据。麻城石膏矿区各矿山共设立井下监测仪80多个点,地面监测点169个点,此外还对可能存在的隐患区点设立警示标牌。这些监测点就成了监测地表变化的一个重要的风向标了。
4、注重搬迁避让
由各矿山负责对矿区内的重要设施进行全面的清理,对已采空区域应搬迁的制定搬迁计划进行搬迁,此类已搬迁近20户;对位于矿区内,地下资源尚未开采的,需划定保护线进行保护,此类主要涉及农户约200户;对即将开采区域可能威胁其安全的实现预先搬迁,此类已完成搬迁的有10户。
·构筑开采有序的治理体系
石膏资源开采是否科学合理,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是直接的,明显的。目前麻城矿区的石膏矿多数开采的是泥膏、雪花膏,膏层厚度在6到时8米,多采用浅孔房柱法开采,少数矿山在开采纤维石膏时采用的长壁式采矿法,充填法处理采空区。在开采中,用房柱法开采的,按设计开采的话,回采率就不高。有的矿山为了追求回采率,就会有超设计开采,导致矿房尺寸过大,采高过大,形成的未处理空区过大,造成的隐患也会越大。
鉴于此,必须督促矿山进行有序开采,并逐步开展采空区的治理,从源头进行防控。
1、加强开采管理
麻城石膏矿区大多都是采用浅孔房柱法采矿,我们要求矿山按照国家安监总局2008年出台了新的石膏矿山地下开采技术规范对矿山开采设计进行完善,以确保开采科学安全。部门的管理重点是检查其开采过程中矿柱是否按要求进行留设,只有矿柱的稳定性增强了,采空区大面积坍塌的可能性才会减小,矿山的地质环境才有可能得到有效的保护,这是源头防控的一个重要手段。麻城矿区的矿山在原来的开采中,其采高在6米左右,一般是留设的4米宽的矿柱。按新的技术规范,采高6米以下,矿柱的宽高比要达到1:1,我们在管理中要求矿山进行了改进,严格按新的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矿柱的宽度增大至6米。
2、加强对历史形成的采空区分类治理
区政府对麻城石膏矿区采空区问题高度重视,政府办公室下达了石膏采空区专项清理整治文件。掇刀国土分局与区安监局根据清理结果对矿山逐一下达了整改通知。责成矿山将石膏采空区进行分类整治。对形成时间较短的,安全有保障的,要求矿山进行充填,将掘进巷道或采矿中产生的矿渣充填到空区,主要是减小空区的悬空高度,减缓空区坍塌的冲击,同时也减少矿渣堆积地面占用土地量;对形成历史时间较长的采空区,进行必要的永久性的封闭,防止可能出现的采空区坍塌冲击;对能够人工崩落进行处理的采空区,尝试进行进行崩落处理,有目的地将顶板泄压。目前有六家矿山已进行了一些前期的治理工作,其中两家治理项目还获得了省财政资金支持,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此外,为规范石膏矿区的采空区治理工作,还要求矿山委托资质单位对矿区的采空区治理工程进行规划和设计,作为今后恢复治理工程验收的一个依据。
3、加强对新的采矿方法的经验借鉴
各采矿权业主通过自主学习河北邢隆石膏矿区的厚膏层无底柱分阶段崩落法采矿,借鉴用于本石膏矿区的开采。重点借鉴科学合理的回采工艺,提高回采率,提高资源利用程度,提高机械化程度及生产效率,增强安全性,减少大规模地质灾害形成的诱因。
综合防控体系建设效果
通过几年的努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这么几点变化:一是领导更加重视了,无论是政府还是管理部门的领导都更加注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二是部门行动更勤了,国土部门和相关部门均能将麻城石膏矿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日常的重点工作之一;三是矿山意识提高了,随着一些管理和约束制度的逐步健全,矿山更加注重从开采源头来管理,更加注重在边开发中边进行治理;四是地质灾害造成损失降低了,通过主动预防,有针对性的搬迁和避让,直接对老百姓的伤害减少了,社会矛盾也相对减少了。
困惑和争取的方向
虽然石膏资源用途是广泛的,对经济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但是石膏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是巨大的、影响也是长远的。麻城石膏矿区每年的生产石膏约150万吨,矿山销售产值约8000多万元,直接从业人员约2000人,此外还带动延伸的深加工、精加工产业等,有相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也就形成了矛盾,麻城石膏矿区的石膏开发利用是不是要退出了呢?目前很明显面临着较多的问题:一是矿山数量仍然偏多,采空区域呈增多趋势,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影响不容忽视;二是石膏矿山历年开采形成未治理的老采空区还大面积的存在,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还会积累下来,并在某个时段发生;三是矿山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还不够主动,约束机制不健全;四是矿产品深加工不足,矿山效益不明显,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资金保障度不够。
作为政府部门,应面对诸多矛盾和问题,应综合运用行政、管理、市场等几个方面手段来加强应对:一是积极争取政府的主导作用,由政府主导规划石膏产业发展的区域和相关政策,对适合开发利用的石膏矿山鼓励做大做强,淘汰环境破坏大,效益差的石膏开采企业;二是完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制度,细化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管理的相关制度,鼓励企业改进开采方法并在开采过程中进行治理,而不是到关闭矿山时丢下一个乱摊子给政府或管理部门来处理,也许缴存的恢复治理备用金不够治理的;三是对规划许可范围内的石膏矿区内的农户及重要设施实施整体搬迁,给矿山留出开发利用资源的空间;四是提高办矿门槛,重点保护资源利用好、深加工充分、效益有保证、环境治理和保护好的企业,建立矿山准入和退出机制,符合条件准入,不符合条件的退出,促进矿山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更加重视地质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总的来说,综合防控体系的建设,主要是把工作思路从被动防治向主动预防、主动避让、及时治理的一种调整转变,而不是坐等灾害从天而降。开发利用资源对社会经济做了贡献,但也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有完善了综合防控体系,才能更有力促进矿山在开发中去治理和保护环境。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国土资源局掇刀分局麻城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