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国对外援助及教育援助的现状及发展,并以德国对非洲的教育援助政策为例,分析了德国对非洲教育援助的背景、原因、原则及具体实施方法。文章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了我国对非洲教育援助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教育援助;德国;非洲;援助政策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18)01-069-05
一、德国教育援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德国的援助背景
在过去20年中,德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双边援助国之一,在经济、环境、教育等关键性的全球问题上,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官方发展援助是由援助国官方机构(包括其国家和地方政府或其执行机构)向发展中国家(受援名单上的国家和地区)及多边援助机构提供的援助资金,包括提供赠款或贷款,同时该种援助必须以促进经济发展与福利为主要目标,以及贷款应包含至少25%的赠款成分[1]。
2009年,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双边援助国,紧随美国和法国之后,位于英国与日本之前。这一年德国提供了120亿美元的官方发展援助,占发展援助委员会(DAC)成员国官方发展援助总额的10%。2011年,德国成为第二大双边援助捐助者,总预算为145亿美元,占国民总收入的0.39%。
(二)德国教育援助
当今社会,教育援助已经成为官方发展援助(ODA)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学校教育和其他正规教育机构的援助活动;从促进国家和个人发展以及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等角度来看,也包含了职业培训、远程教育、扫盲和市民教育等领域[2]。它通常是以外援投资、技术援助、发展援助和国际发展教育等名义进行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技术上的援助和支持[3]。当今时代很多国家、慈善机构和国际组织都把教育作为援助发展中国家的优先领域,德国也不例外。
德国在教育援助总额中占较大的比例,如图1所示,2010年,援助预算总额的13.34%用于教育;到2012年,德国教育援助的比例在近几年达到高峰,接近15.5%的援助资金被用于教育援助。尽管到2015期间教育援助比例有所下滑,但是仍然在在总体上保持了10%以上,并且投入资金一直保持上升。教科文组织指出,德国是过去几年中增加教育支出的四个国家之一,这有助于弥补其他捐助者对教育援助的削减,弥补全球对于基础教育的削减。
另一方面,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基础教育一直占教育总预算的少数,中等教育在2012年仅占教育援助总额的1.9%,并且一直以来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相比之下,职业教育的承诺从2010年的5600万欧元不断增加到2012年的1.1亿欧元。这种情况用于缺乏基础教育并且存在许多失学儿童的非洲国家,还是相当令人担忧的。
二、德国教育援助的实施
(一)德国教育援助政策
界定援助政策大多需由公共政策概念引申,而“政策”一词被定义为“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国家、正当规定的行动准则。”陳振明学者认为,政策在一定时期服从于带有目标性而采取的政治行为或准则,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方法、条例等总的称谓。[3]据经济合作组织(OECD)发展援助委员会(DAC)的统计和分类,当前存在的国际教育援助分为三大模式:官方发展援助、私人资金和非政府组织提供援助[2]。
德国特别关注的一个领域是使用官方发展援助,援助费用由联邦国家承担,在2008年至2010年期间,德国平均在教育援助上支出为12.3亿欧元,是第二大教育援助国家。同时,双边及多边援助是德国对外发展援助的主要渠道。德国ODA约净额65%用于分配到双边发展援助中。这与1993年德国议会提出了德国援助的预算规定保持一致,即只有三分之一可以通过多边机构来分配,也与DAC平均水平基本一致。但是,对多边机构预算分配的规定限制了德国对全球教育合作伙伴关系的贡献。为了提高援助效率,德国2005年起将双边援助的受援伙伴从84个削减到到58个,增加了最不发达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比例。同时,考虑到对基础教育的双边承诺正在下降,从2010年到2012年,德国的援助部BMZ拨出了1700万欧元,用于为所有人提供基础教育。
(二)德国对非洲的援助政策
非洲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大陆,需要教育、科学和研究来挖掘这些潜力来刺激社会的发展。德国一直把非洲国家作为重点援助对象。从图3我们不难看出,虽然德国对非洲的援助占总援助比值在下降,但资金的投入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例如2015年,德国虽然对非洲的援助比值只有22%,但是资金创新高达到了30亿美元。德国一直以来对非洲的援助主要以“减贫”为主题,但是随着国际环境及社会的发展,减贫越来越紧密地与政治改革、难民、气候变化、能源 以及其他地区和全球安全议题联系在一起。这些问题的解决, 既要依靠外部力量, 也需要非洲国家的努力。近些年来在这些援助中,德国越来越重视对非洲的教育和文化类援助[2],表现在德国近几年整体教育承诺的总体增长主要来自对非洲的承诺增加。尤其在2012年,德国对非洲的教育援助大幅增加至4.8亿美元(见图4),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非洲的援助资金应该会从2008年的数字翻一番。但是,在阅读这些数据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虽然德国对非洲整体教育援助的承诺在增加,但是对于基础教育的援助承诺正在减少。因此,为了满足非洲等地区对基础教育需求,德国还是需要再做出一些努力:例如在三分之一的非洲国家,50%的儿童没有完成小学教育 。这些已有援助模式结构并不能保障儿童享有优质基础教育的权利。
德国对非洲的主要教育援助是由德国官方部门支持的。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BMBF) 与非洲合作伙伴一起制定了“2014-2018年非洲战略”, 这个战略为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密集的合作,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靠的结构。德国希望通过以非洲的文化教育援助作为软性影响力,帮助非洲打造良好的政治治理,从而促进非洲的经济发展,也为德国与非洲的良好关系建立长远发展的基础。德国外交部长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在多次公开演讲中也都特别强调了教育援助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他指出,“在欧、非两大洲,超越文化和宗教信仰而相互理解前提下的教育培训都是当今所需要的”,表示“德国不得不在非洲寻求更好而定位”,并特别强调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以下我们就从援助背景、原因和合作原则等方面详细介绍一下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对非洲的教育援助政策。 1.援助背景
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以下简称“联邦教研部”)同非洲的合作要追溯到三十多年之前:自1979年和1994年以来,德国就和埃及、南非等国家就已经建立了关于科技双边合作的政府间协议。在这些协议的基础上,德国-埃及研究基金等措施建立了。自2000年以来,随着积极的政治发展和非洲伙伴对科学和研究的兴趣增加,德国与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之间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德国2008年启动的“科学和科学研究国际战略”进一步推动了与非洲的合作,它强调了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是当前的重中之重,联邦教研部及其他教育、研究和中介组织为非洲的活动提供的资金也清楚地反映了这一趋势。2005年联邦教研部对非洲的投入是1190万欧元,其他教育研究组织投入了2480万欧元。到2009年资金投入有明显的增长,教育研究组织的投入接近05年的3倍。到2013年,联邦教研部的投入达到了5080万欧元,其他教育研究组织也投入过亿欧元,如表1所示。在战略执行期间,联邦教研部与非洲国家合作成果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活动范围的扩大到了非洲54个国家中的39个国家,有62%的合作项目是在过去9年中发展起源的。
2.选择非洲进行教育援助的原因
联邦教研部就为什么会选择在非洲进行教育援助给出了原因:(1)对非洲的教育、文化活动的兴趣。近年来的经验表明,德国高等教育机构、非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教育机构对与非洲进行伙伴合作充满了兴趣。“德国制造”品牌不仅仅是德国技术产品的封箱质量保证,它同样也适用于在非洲国家工作的研究者和教育者。(2)非洲机会的多样性。非洲的发展机会就如非洲大陆一样多样化,非洲许多国家在过去十年中经历了动态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为德国和非洲国家合作双方都提供了更好的合作优势。然而不仅是德国,中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也在一直系统地扩大他们在非洲的活动,非洲科学家在研究和科学专业领域的全球卓越性方面正变得越来越成功。德国和非洲所建立起的多年的信任,为进一步发展教育和研究合作开辟了广泛的可能性,这种合作将造福于双方。(3)对未来的参考价值。联邦教研部与非洲国家在过去几年里合作发展相当迅速,为目前战略如何规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参考。德国引进"非洲战略"的目的是为他们的之后研究、中介和其他组织提供可靠的指导和参考框架,也为欧洲以及非洲伙伴提供参考。(4)提供透明度和可见性。德国政府2011年的“非洲战略”旨在提高德国在非洲作为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合作伙伴的知名度,接下来联邦教研部的“非洲战略”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提出实际建议。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发展合作,这个“战略”还引进新的工具和参与者,与非洲的“新兴国家”建立了新的合作领域。同时,它也增加了德国在教育和研究方面的活动的接受程度和影响力。“非洲战略”本着德国和非洲研究者之间公开沟通的精神,为我们的价值观、目标和计划提供了透明度。
3.德国与非洲的合作原则
德国在国内外制定的相关协定,为德国与非洲教育研究伙伴关系奠定了基础。在德国方面,这些协定包括联邦政府在2008年制定的“科学和研究国际化战略”,联邦教研部2010年制定的"2020年高科技战略"及其2014年提出的进一步发展战略,德国高等教育机构国际化战略-“科学与技术部长科学战略”(2013年),联邦政府非洲战略(2011年)以及联邦政府非洲政策的指导方针(2014年)。这些“战略”特别考虑到非洲利益对于在欧洲与非洲战略伙伴关系以及“合并行动计划”及其后续计划“科学技术和非洲创新战略”。所有非洲国家已经依据“会计师公会”和“科学与技术促进会”在科学政策方面已达成共识,此外还考虑了其他泛非战略,如非洲卫生战略或非洲农业综合开发方案。联邦教研部与各地区和国家的研究政策和利益相辅相成。
德国在“2011年非洲战略”中尤其重视越发展有关的技术和金融合作方面的教育和研究。2008年签署的联合协议为联合经济合作与发展部的发展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德国与其他政策领域和联邦部(特别是联邦外交部,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建筑和核安全部,联邦卫生部,联邦食品和农业部,联邦部经济和能源部门)的联系是通过部门间协调制定的,例如双边磋商。此外,所有总额超过30万欧元的联邦教研部研发项目均与其他联邦部门经过协调商定。
在研究领域,联邦教研部的主要重点是共同确定的研究目标。同时,支持伙伴国家的能力建设和发展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特别是因为非洲研究和创新体系普遍存在结构上的不足。这些不足包括:研究资金欠缺、人力资源不足、官僚主义不力、需求导向不强,知识和技术转移面临的挑战,以及区域和跨国合作很少。
在教育领域,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重点是提供适合当地结构的政策建议。自主和相互尊重是可靠伙伴关系的核心价值。联邦教研部优先考虑共同开发并计划长期的举措,期望合作伙伴来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做出贡献,以及对项目执行和财务的花费可以做出适当的分担。
总的来说,联邦教研部与非洲的合作原则是:通过高质量的合作和联合定制的主题来创造价值;考虑德国和非洲国家人民的切身利益;合作伙伴关系和自主权;合作持续性和可靠性。
三、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与非洲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历史,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对非洲国家教育领域的援助。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是援助非洲最多、最早的國家之一,援助非洲也有五十多年的历史。期初,中国出于国际和国内压力,为了谋求特定利益进行对非援助。现在,两国逐渐发展到相互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始强调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合作。援助理念发展至今也更贴近当今时代的潮流和主题,在维护并促进中国国家利益的同时,也强调着非洲国家的发展,并尽自己的所能为非洲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德国对非洲教育援助的成效和问题可以给我们带来以下几点启示。
(一)应当坚持以双边援助作为合作的主要形式,同时增加多边援助的比例
中国在对非援助上目前主要采取双边援助,已经在基础设施等领域确立了比较明显的优势,形成了与传统援助者“自然分工协调”的援助格局。除此之外,中国可以适当增加多边援助的比重,以缓解中国当前面临的外部压力。在参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主要国际多边机构之外,中国可以考虑利用甚至推动新的对非多边援助机制的发展,比如发挥金砖国家集团在促进非洲发展上的作用[5]。金砖国家与非洲国家的合作一方面在极大程度上将丰富南南合作的形式和内容,为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另一方面,可以应对和回应传统援助者的批评和质疑,甚至为日后的国际发展合作提供新的理念和思路。
(二)结合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具体国情与实际情况
在制定教育政策之前,我们需要对双方都有明确的定位:首先我们应对中国的国情有足够清晰的认识,以便运用自身优势,发挥专业领域特长。其次我们对非洲国家的发展现状及产业优势也应该有合理的认识,了解非洲国家在发展中的需求。之后结合双方的国情特点,找到两者兼得契合点,扬长避短,帮助非洲国家全面和谐发展,创造出一条本土化的发展道路:在继承中学习,在借鉴中超越。
(三)增加具体的教育援助措施
借鉴德国的教育援助经验,我国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比如与非洲国家交换学生和老师的比例;增加驻非研究人员,在非洲多建立研究机构;加强双方文化往来,定期开展中非合作论坛,交流最近科技及科研成果等等。中国对非洲地区进行教育援助的根本目的,是借助教育援助的手段来促进经济发展,利用经济发展的方式来促进双边合作,最终实现中国和非洲的合作和共同发展,达到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周强,鲁新.发达国家官方发展援助新趋势[J].国际经济合作,2011(11):77-81.
[2]顾建新.国际援助非洲教育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西亚非洲,2008(3):54.
[3]靳希斌,安雪慧.国际教育援助研究--理论概述与实践分析[M].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8:12.
[4]高红瑶.欧盟援助非洲教育政策的发展演变研究[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5.
[5]周玉渊,唐翀,欧盟对非援助协调新变化及对中国的启示[J].教育与研究, 2013(7): 75-84.
关键词:教育援助;德国;非洲;援助政策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18)01-069-05
一、德国教育援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德国的援助背景
在过去20年中,德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双边援助国之一,在经济、环境、教育等关键性的全球问题上,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官方发展援助是由援助国官方机构(包括其国家和地方政府或其执行机构)向发展中国家(受援名单上的国家和地区)及多边援助机构提供的援助资金,包括提供赠款或贷款,同时该种援助必须以促进经济发展与福利为主要目标,以及贷款应包含至少25%的赠款成分[1]。
2009年,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双边援助国,紧随美国和法国之后,位于英国与日本之前。这一年德国提供了120亿美元的官方发展援助,占发展援助委员会(DAC)成员国官方发展援助总额的10%。2011年,德国成为第二大双边援助捐助者,总预算为145亿美元,占国民总收入的0.39%。
(二)德国教育援助
当今社会,教育援助已经成为官方发展援助(ODA)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学校教育和其他正规教育机构的援助活动;从促进国家和个人发展以及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等角度来看,也包含了职业培训、远程教育、扫盲和市民教育等领域[2]。它通常是以外援投资、技术援助、发展援助和国际发展教育等名义进行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技术上的援助和支持[3]。当今时代很多国家、慈善机构和国际组织都把教育作为援助发展中国家的优先领域,德国也不例外。
德国在教育援助总额中占较大的比例,如图1所示,2010年,援助预算总额的13.34%用于教育;到2012年,德国教育援助的比例在近几年达到高峰,接近15.5%的援助资金被用于教育援助。尽管到2015期间教育援助比例有所下滑,但是仍然在在总体上保持了10%以上,并且投入资金一直保持上升。教科文组织指出,德国是过去几年中增加教育支出的四个国家之一,这有助于弥补其他捐助者对教育援助的削减,弥补全球对于基础教育的削减。
另一方面,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基础教育一直占教育总预算的少数,中等教育在2012年仅占教育援助总额的1.9%,并且一直以来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相比之下,职业教育的承诺从2010年的5600万欧元不断增加到2012年的1.1亿欧元。这种情况用于缺乏基础教育并且存在许多失学儿童的非洲国家,还是相当令人担忧的。
二、德国教育援助的实施
(一)德国教育援助政策
界定援助政策大多需由公共政策概念引申,而“政策”一词被定义为“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国家、正当规定的行动准则。”陳振明学者认为,政策在一定时期服从于带有目标性而采取的政治行为或准则,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方法、条例等总的称谓。[3]据经济合作组织(OECD)发展援助委员会(DAC)的统计和分类,当前存在的国际教育援助分为三大模式:官方发展援助、私人资金和非政府组织提供援助[2]。
德国特别关注的一个领域是使用官方发展援助,援助费用由联邦国家承担,在2008年至2010年期间,德国平均在教育援助上支出为12.3亿欧元,是第二大教育援助国家。同时,双边及多边援助是德国对外发展援助的主要渠道。德国ODA约净额65%用于分配到双边发展援助中。这与1993年德国议会提出了德国援助的预算规定保持一致,即只有三分之一可以通过多边机构来分配,也与DAC平均水平基本一致。但是,对多边机构预算分配的规定限制了德国对全球教育合作伙伴关系的贡献。为了提高援助效率,德国2005年起将双边援助的受援伙伴从84个削减到到58个,增加了最不发达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比例。同时,考虑到对基础教育的双边承诺正在下降,从2010年到2012年,德国的援助部BMZ拨出了1700万欧元,用于为所有人提供基础教育。
(二)德国对非洲的援助政策
非洲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大陆,需要教育、科学和研究来挖掘这些潜力来刺激社会的发展。德国一直把非洲国家作为重点援助对象。从图3我们不难看出,虽然德国对非洲的援助占总援助比值在下降,但资金的投入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例如2015年,德国虽然对非洲的援助比值只有22%,但是资金创新高达到了30亿美元。德国一直以来对非洲的援助主要以“减贫”为主题,但是随着国际环境及社会的发展,减贫越来越紧密地与政治改革、难民、气候变化、能源 以及其他地区和全球安全议题联系在一起。这些问题的解决, 既要依靠外部力量, 也需要非洲国家的努力。近些年来在这些援助中,德国越来越重视对非洲的教育和文化类援助[2],表现在德国近几年整体教育承诺的总体增长主要来自对非洲的承诺增加。尤其在2012年,德国对非洲的教育援助大幅增加至4.8亿美元(见图4),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非洲的援助资金应该会从2008年的数字翻一番。但是,在阅读这些数据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虽然德国对非洲整体教育援助的承诺在增加,但是对于基础教育的援助承诺正在减少。因此,为了满足非洲等地区对基础教育需求,德国还是需要再做出一些努力:例如在三分之一的非洲国家,50%的儿童没有完成小学教育 。这些已有援助模式结构并不能保障儿童享有优质基础教育的权利。
德国对非洲的主要教育援助是由德国官方部门支持的。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BMBF) 与非洲合作伙伴一起制定了“2014-2018年非洲战略”, 这个战略为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密集的合作,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靠的结构。德国希望通过以非洲的文化教育援助作为软性影响力,帮助非洲打造良好的政治治理,从而促进非洲的经济发展,也为德国与非洲的良好关系建立长远发展的基础。德国外交部长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在多次公开演讲中也都特别强调了教育援助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他指出,“在欧、非两大洲,超越文化和宗教信仰而相互理解前提下的教育培训都是当今所需要的”,表示“德国不得不在非洲寻求更好而定位”,并特别强调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以下我们就从援助背景、原因和合作原则等方面详细介绍一下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对非洲的教育援助政策。 1.援助背景
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以下简称“联邦教研部”)同非洲的合作要追溯到三十多年之前:自1979年和1994年以来,德国就和埃及、南非等国家就已经建立了关于科技双边合作的政府间协议。在这些协议的基础上,德国-埃及研究基金等措施建立了。自2000年以来,随着积极的政治发展和非洲伙伴对科学和研究的兴趣增加,德国与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之间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德国2008年启动的“科学和科学研究国际战略”进一步推动了与非洲的合作,它强调了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是当前的重中之重,联邦教研部及其他教育、研究和中介组织为非洲的活动提供的资金也清楚地反映了这一趋势。2005年联邦教研部对非洲的投入是1190万欧元,其他教育研究组织投入了2480万欧元。到2009年资金投入有明显的增长,教育研究组织的投入接近05年的3倍。到2013年,联邦教研部的投入达到了5080万欧元,其他教育研究组织也投入过亿欧元,如表1所示。在战略执行期间,联邦教研部与非洲国家合作成果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活动范围的扩大到了非洲54个国家中的39个国家,有62%的合作项目是在过去9年中发展起源的。
2.选择非洲进行教育援助的原因
联邦教研部就为什么会选择在非洲进行教育援助给出了原因:(1)对非洲的教育、文化活动的兴趣。近年来的经验表明,德国高等教育机构、非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教育机构对与非洲进行伙伴合作充满了兴趣。“德国制造”品牌不仅仅是德国技术产品的封箱质量保证,它同样也适用于在非洲国家工作的研究者和教育者。(2)非洲机会的多样性。非洲的发展机会就如非洲大陆一样多样化,非洲许多国家在过去十年中经历了动态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为德国和非洲国家合作双方都提供了更好的合作优势。然而不仅是德国,中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也在一直系统地扩大他们在非洲的活动,非洲科学家在研究和科学专业领域的全球卓越性方面正变得越来越成功。德国和非洲所建立起的多年的信任,为进一步发展教育和研究合作开辟了广泛的可能性,这种合作将造福于双方。(3)对未来的参考价值。联邦教研部与非洲国家在过去几年里合作发展相当迅速,为目前战略如何规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参考。德国引进"非洲战略"的目的是为他们的之后研究、中介和其他组织提供可靠的指导和参考框架,也为欧洲以及非洲伙伴提供参考。(4)提供透明度和可见性。德国政府2011年的“非洲战略”旨在提高德国在非洲作为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合作伙伴的知名度,接下来联邦教研部的“非洲战略”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提出实际建议。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发展合作,这个“战略”还引进新的工具和参与者,与非洲的“新兴国家”建立了新的合作领域。同时,它也增加了德国在教育和研究方面的活动的接受程度和影响力。“非洲战略”本着德国和非洲研究者之间公开沟通的精神,为我们的价值观、目标和计划提供了透明度。
3.德国与非洲的合作原则
德国在国内外制定的相关协定,为德国与非洲教育研究伙伴关系奠定了基础。在德国方面,这些协定包括联邦政府在2008年制定的“科学和研究国际化战略”,联邦教研部2010年制定的"2020年高科技战略"及其2014年提出的进一步发展战略,德国高等教育机构国际化战略-“科学与技术部长科学战略”(2013年),联邦政府非洲战略(2011年)以及联邦政府非洲政策的指导方针(2014年)。这些“战略”特别考虑到非洲利益对于在欧洲与非洲战略伙伴关系以及“合并行动计划”及其后续计划“科学技术和非洲创新战略”。所有非洲国家已经依据“会计师公会”和“科学与技术促进会”在科学政策方面已达成共识,此外还考虑了其他泛非战略,如非洲卫生战略或非洲农业综合开发方案。联邦教研部与各地区和国家的研究政策和利益相辅相成。
德国在“2011年非洲战略”中尤其重视越发展有关的技术和金融合作方面的教育和研究。2008年签署的联合协议为联合经济合作与发展部的发展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德国与其他政策领域和联邦部(特别是联邦外交部,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建筑和核安全部,联邦卫生部,联邦食品和农业部,联邦部经济和能源部门)的联系是通过部门间协调制定的,例如双边磋商。此外,所有总额超过30万欧元的联邦教研部研发项目均与其他联邦部门经过协调商定。
在研究领域,联邦教研部的主要重点是共同确定的研究目标。同时,支持伙伴国家的能力建设和发展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特别是因为非洲研究和创新体系普遍存在结构上的不足。这些不足包括:研究资金欠缺、人力资源不足、官僚主义不力、需求导向不强,知识和技术转移面临的挑战,以及区域和跨国合作很少。
在教育领域,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重点是提供适合当地结构的政策建议。自主和相互尊重是可靠伙伴关系的核心价值。联邦教研部优先考虑共同开发并计划长期的举措,期望合作伙伴来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做出贡献,以及对项目执行和财务的花费可以做出适当的分担。
总的来说,联邦教研部与非洲的合作原则是:通过高质量的合作和联合定制的主题来创造价值;考虑德国和非洲国家人民的切身利益;合作伙伴关系和自主权;合作持续性和可靠性。
三、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与非洲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历史,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对非洲国家教育领域的援助。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是援助非洲最多、最早的國家之一,援助非洲也有五十多年的历史。期初,中国出于国际和国内压力,为了谋求特定利益进行对非援助。现在,两国逐渐发展到相互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始强调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合作。援助理念发展至今也更贴近当今时代的潮流和主题,在维护并促进中国国家利益的同时,也强调着非洲国家的发展,并尽自己的所能为非洲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德国对非洲教育援助的成效和问题可以给我们带来以下几点启示。
(一)应当坚持以双边援助作为合作的主要形式,同时增加多边援助的比例
中国在对非援助上目前主要采取双边援助,已经在基础设施等领域确立了比较明显的优势,形成了与传统援助者“自然分工协调”的援助格局。除此之外,中国可以适当增加多边援助的比重,以缓解中国当前面临的外部压力。在参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主要国际多边机构之外,中国可以考虑利用甚至推动新的对非多边援助机制的发展,比如发挥金砖国家集团在促进非洲发展上的作用[5]。金砖国家与非洲国家的合作一方面在极大程度上将丰富南南合作的形式和内容,为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另一方面,可以应对和回应传统援助者的批评和质疑,甚至为日后的国际发展合作提供新的理念和思路。
(二)结合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具体国情与实际情况
在制定教育政策之前,我们需要对双方都有明确的定位:首先我们应对中国的国情有足够清晰的认识,以便运用自身优势,发挥专业领域特长。其次我们对非洲国家的发展现状及产业优势也应该有合理的认识,了解非洲国家在发展中的需求。之后结合双方的国情特点,找到两者兼得契合点,扬长避短,帮助非洲国家全面和谐发展,创造出一条本土化的发展道路:在继承中学习,在借鉴中超越。
(三)增加具体的教育援助措施
借鉴德国的教育援助经验,我国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比如与非洲国家交换学生和老师的比例;增加驻非研究人员,在非洲多建立研究机构;加强双方文化往来,定期开展中非合作论坛,交流最近科技及科研成果等等。中国对非洲地区进行教育援助的根本目的,是借助教育援助的手段来促进经济发展,利用经济发展的方式来促进双边合作,最终实现中国和非洲的合作和共同发展,达到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周强,鲁新.发达国家官方发展援助新趋势[J].国际经济合作,2011(11):77-81.
[2]顾建新.国际援助非洲教育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西亚非洲,2008(3):54.
[3]靳希斌,安雪慧.国际教育援助研究--理论概述与实践分析[M].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8:12.
[4]高红瑶.欧盟援助非洲教育政策的发展演变研究[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5.
[5]周玉渊,唐翀,欧盟对非援助协调新变化及对中国的启示[J].教育与研究, 2013(7): 7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