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探究初中地理的教学策略,提高地理课程的教学效率,有助于学生认识地理环境,掌握地理技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分层教学法”是面对全体学生,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试对初中地理的“分层教学法”进行一定的探讨,与各位同行共勉。
【关键词】初中地理;分层教学;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242-01
为使学校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学习,学科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所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划分教学内容和学科能力的层次。
一、分层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补短。在教学中,仔细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以及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差异的基础上,寻找教学与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的结合点,分层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确定教学方式,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激发学生的活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发展状态,努力形成,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目标分层,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掌握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分布、能力差异、学习态度和动机等,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制定出以中等生为主,同时兼顾优等生和学困生的教学设计。
例如学习《众多的人口》这节内容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①学困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以及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具备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在要求他们掌握最基本的地理知识的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收集“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资料和图片的活动,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②中等生:在掌握最基本的地理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会读坐标图和分析数据资料,图中曲线变化的趋势,初步学会运用资料分析地理事物的方法。同时,努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③优等生:除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分析相关数字资料、图表的能力外,培养其成为地理课外活动中的积极分子和骨干。通过设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分层要求,因材施教,促使各组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使其中大部分学生达到教学要求。
学生明白节水的重要性后,教师提问学生:你见过哪些破坏水资源和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呢?有的学生说和父母出去旅游时,看到有的人随意向河里扔垃圾;有的学生看到有的工厂随意向河里排放污水;还有的学生看到有人用完水龙头没有关闭……教师:是的,我国的水资源本来就缺乏,再加上人们缺乏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使我国的水资源现状更加堪忧。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才能为保护和节约水资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呢?由于教师将地理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了有效结合,学生听完问题后,立即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用洗菜水浇花,洗手的时候水龙头开小点,用洗衣服的水冲马桶,洗澡尽量用淋浴等,加强对水的循环利用。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快速掌握地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地理与生活的联系。
三、地理教学与环保教育
环境是人类赖于生存的空间,组成环境各要素的变化、发展,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地理学科要研究的重要内容。当前人类所面临人口膨胀、物种灭绝、水土流失、荒漠化、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在地理教学中,把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可以激发他们对环境的高度关注,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高度危机感和强烈责任感。
首先,利用地理事实,进行环保教育。事实具有针对性、直接性,运用地理事实进行环保教育,具有很強的说服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和深化学生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它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事实教育人。例如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的衰落、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土地沙化与盐碱化、泥石流等,这一系列地理事实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生态关系,认识到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树立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其次,地理学科环保教育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在注重课堂渗透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如有针对性地开展环保跟踪调查、举办绿色环保图片展、组织学生观看环保影片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向人们宣传环保知识,参加环保实践活动。这样既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扩大环保的普及面,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他们学习环保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四、双轨评价,增强自信
传统的教学,对学生的唯一衡量标准就是成绩。在要求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实行双轨评价,即基础知识加能力测试两方面结合,改变过去的注重成绩水平、轻视能力培养的情况。通过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多动手、多动脑,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学困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可培养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通过分层次教学,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增强了自信心,避免了“优等生主动,中等生被动,学困生不动”的局面。
总之,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靠地记住它;同样,也只有理解了的理论,才能灵活地加以运用。所以,理解知识的能力在地理学科能力中占居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搞好理解层次知识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做好分层教学是实现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的重要保证。当然实行分层教学是一项整体教育改革,需在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让分层教学更趋科学化、合理化、多样化。
参考文献
[1]王新娥.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研),2011,6:155.
[2]俞晖.谈地理分层次教学法[J].福建地理,2000,15(2):60-62.
【关键词】初中地理;分层教学;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242-01
为使学校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学习,学科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所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划分教学内容和学科能力的层次。
一、分层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补短。在教学中,仔细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以及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差异的基础上,寻找教学与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的结合点,分层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确定教学方式,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激发学生的活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发展状态,努力形成,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目标分层,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掌握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分布、能力差异、学习态度和动机等,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制定出以中等生为主,同时兼顾优等生和学困生的教学设计。
例如学习《众多的人口》这节内容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①学困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以及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具备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在要求他们掌握最基本的地理知识的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收集“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资料和图片的活动,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②中等生:在掌握最基本的地理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会读坐标图和分析数据资料,图中曲线变化的趋势,初步学会运用资料分析地理事物的方法。同时,努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③优等生:除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分析相关数字资料、图表的能力外,培养其成为地理课外活动中的积极分子和骨干。通过设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分层要求,因材施教,促使各组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使其中大部分学生达到教学要求。
学生明白节水的重要性后,教师提问学生:你见过哪些破坏水资源和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呢?有的学生说和父母出去旅游时,看到有的人随意向河里扔垃圾;有的学生看到有的工厂随意向河里排放污水;还有的学生看到有人用完水龙头没有关闭……教师:是的,我国的水资源本来就缺乏,再加上人们缺乏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使我国的水资源现状更加堪忧。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才能为保护和节约水资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呢?由于教师将地理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了有效结合,学生听完问题后,立即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用洗菜水浇花,洗手的时候水龙头开小点,用洗衣服的水冲马桶,洗澡尽量用淋浴等,加强对水的循环利用。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快速掌握地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地理与生活的联系。
三、地理教学与环保教育
环境是人类赖于生存的空间,组成环境各要素的变化、发展,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地理学科要研究的重要内容。当前人类所面临人口膨胀、物种灭绝、水土流失、荒漠化、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在地理教学中,把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可以激发他们对环境的高度关注,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高度危机感和强烈责任感。
首先,利用地理事实,进行环保教育。事实具有针对性、直接性,运用地理事实进行环保教育,具有很強的说服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和深化学生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它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事实教育人。例如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的衰落、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土地沙化与盐碱化、泥石流等,这一系列地理事实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生态关系,认识到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树立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其次,地理学科环保教育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在注重课堂渗透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如有针对性地开展环保跟踪调查、举办绿色环保图片展、组织学生观看环保影片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向人们宣传环保知识,参加环保实践活动。这样既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扩大环保的普及面,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他们学习环保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四、双轨评价,增强自信
传统的教学,对学生的唯一衡量标准就是成绩。在要求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实行双轨评价,即基础知识加能力测试两方面结合,改变过去的注重成绩水平、轻视能力培养的情况。通过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多动手、多动脑,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学困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可培养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通过分层次教学,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增强了自信心,避免了“优等生主动,中等生被动,学困生不动”的局面。
总之,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靠地记住它;同样,也只有理解了的理论,才能灵活地加以运用。所以,理解知识的能力在地理学科能力中占居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搞好理解层次知识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做好分层教学是实现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的重要保证。当然实行分层教学是一项整体教育改革,需在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让分层教学更趋科学化、合理化、多样化。
参考文献
[1]王新娥.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研),2011,6:155.
[2]俞晖.谈地理分层次教学法[J].福建地理,2000,15(2):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