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方面,全面掌握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是研究和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信息化的内涵,然后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最后就如何促进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国民经济 社会信息化
一.引言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其信息化是实现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又是国家信息化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先锋,其信息化进程是影响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最重要因素[1]。我国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以来,经济建设正飞速发展。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信息化应用水平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2]。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
1.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在思想意识方面,随着体制改革,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企业已经深切地体会到了信息化的重要性。在实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信息技术一方面减少了企业的劳动力和管理成本,为企业开展竞争创造了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企业的技术和资本成本,使信息技术成为企业竞争的新的壁垒。但是,在实际操作方面,效益好,竞争激烈,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外向型大中型企业,信息化的需求较为强烈;效益不好,竞争领域相对狭窄以及大多数的小型企业,信息化需求相对不太强烈。总之,企业竞争环境越复杂,竞争压力越大,对企业信息化的要求越高;而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又决定了企业在信息化发展方面的投入保证程度以及其实施效果。
目前,我国对企业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较少。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对于这种面向整个企业应用的信息系统,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作指导是行不通的。由于我国行业、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比较突出,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有一个明显特点: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因行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存在较大差异。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对较高;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对较低。
2.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人员的信息观念、信息意识落后
有些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信息化初期,对信息技术抱较高期望,希望通过企业信息化获得较高效益,但看到投资费用增多,而效益又未见明显提高便丧失信心。不能用长远眼光来看待问题,急功近利,不利于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还有一部分管理人员虽然有丰富的经验,但往往只看重自己的主观认识,不愿主动吸收新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
(2)信息机构不健全、复合型人才缺乏
据中国企业家系统调查显示,截至2008年10月我国大型企业建立信息机构的比例为25%,各类企业总体平均比例为28%,信息机构不健全在我国企业中还很普遍。信息技术人才的匮乏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既懂生产管理又能熟练计算机操作的高素质信息人才较少,加上企业的人才管理培训和激励政策不到位,企业信息化骨干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流失严重,这种状况对企业信息化发展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3)信息化行业标准不统一,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尚未形成
企业信息化发展需要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支持体系,以保证信息资源的利用和电子交易的双方能按照共同的规则进行经济、政治等社会活动。由于我国这方面的统一标准不完善,法律、法规政策的不健全,使全社会在信息化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和纠纷等难以取证和认证。企业内部产品编码、管理编码等技术标准、规范不统一,造成企业内部"信息孤岛"无处不在、系统不能集成、资源不能共享的局面,严重制约企业信息化发展和应用[3]。
(4)企业信息化管理重组落后,信息资源基础薄弱
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实质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进行的更高层次上的管理重组,我国大多数企业投入较多资金进行信息化发展,但是更多的是注重设备上的投资和技术上的更新,而忽视了与此相应的管理模式方式上的转变。有的企业信息资源基础不统一、不一致,信息采集渠道较单一,缺少灵活性,使得信息来源不够全面,传输渠道不够畅通,更难以对采集的信息加工处理,使得资源潜力无法充分发挥[4]。
三.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提高信息化意识,加大资金投入,重视人才培养
政府与企业都应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企业人员良好的信息观念、敏感的信息意识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先决条件。另外,足够的资金投入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物质条件,企业应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保证企业信息化发展足够的资金来源。同时,政府与企业要做好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工作,对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实务操作培训以及企业管理的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保证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2.加快政府引导和法律、法规政策支持
政府首先要制定有利于企业融资的金融政策,一方面应鼓励企业自筹资金,另一方面也应为其信息化提供信贷的优惠政策。同时适当削减计算机软硬件关税,以减少企业购置费用,降低企业信息化成本;其次,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促进人才向中小型企业流动。再次,加快立法进程,早日与国际标准接轨。最后,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以及信息服务机构的建设,为信息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制度保障。
3.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制定科学的企业信息化战略
信息资源共享是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企业应利用高性能、大容量存储设备和安全可靠的、功能强大的,便于网络查询的应用系统,将政务类、经济类、教育类等可集中的数据集中管理,建立信息共享中心数据库,为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奠定基础。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只有这样信息化才有可能推进企业的发展,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如果没有信息化,企业的改造、重构、现代化的进程就会怠慢,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会成为大问题。实现企业信息化发展是提高中国企业市场适应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是引领和改造传统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也是打开企业财富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参考文献:
[1] 高惠潮.企业信息化建设出现的问题和对策[J].集成电路通讯,2011(04):47-50.
[2] 梁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理论与评价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 张振平.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 美国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及其对我们的启示[DB/OL].www.chinabbc.com.cn.
作者简介:王红梅,女,1969年生,黑龙江大庆人,现工作于中国石油湖南销售公司,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国民经济 社会信息化
一.引言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其信息化是实现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又是国家信息化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先锋,其信息化进程是影响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最重要因素[1]。我国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以来,经济建设正飞速发展。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信息化应用水平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2]。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
1.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在思想意识方面,随着体制改革,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企业已经深切地体会到了信息化的重要性。在实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信息技术一方面减少了企业的劳动力和管理成本,为企业开展竞争创造了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企业的技术和资本成本,使信息技术成为企业竞争的新的壁垒。但是,在实际操作方面,效益好,竞争激烈,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外向型大中型企业,信息化的需求较为强烈;效益不好,竞争领域相对狭窄以及大多数的小型企业,信息化需求相对不太强烈。总之,企业竞争环境越复杂,竞争压力越大,对企业信息化的要求越高;而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又决定了企业在信息化发展方面的投入保证程度以及其实施效果。
目前,我国对企业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较少。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对于这种面向整个企业应用的信息系统,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作指导是行不通的。由于我国行业、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比较突出,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有一个明显特点: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因行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存在较大差异。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对较高;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对较低。
2.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人员的信息观念、信息意识落后
有些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信息化初期,对信息技术抱较高期望,希望通过企业信息化获得较高效益,但看到投资费用增多,而效益又未见明显提高便丧失信心。不能用长远眼光来看待问题,急功近利,不利于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还有一部分管理人员虽然有丰富的经验,但往往只看重自己的主观认识,不愿主动吸收新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
(2)信息机构不健全、复合型人才缺乏
据中国企业家系统调查显示,截至2008年10月我国大型企业建立信息机构的比例为25%,各类企业总体平均比例为28%,信息机构不健全在我国企业中还很普遍。信息技术人才的匮乏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既懂生产管理又能熟练计算机操作的高素质信息人才较少,加上企业的人才管理培训和激励政策不到位,企业信息化骨干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流失严重,这种状况对企业信息化发展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3)信息化行业标准不统一,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尚未形成
企业信息化发展需要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支持体系,以保证信息资源的利用和电子交易的双方能按照共同的规则进行经济、政治等社会活动。由于我国这方面的统一标准不完善,法律、法规政策的不健全,使全社会在信息化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和纠纷等难以取证和认证。企业内部产品编码、管理编码等技术标准、规范不统一,造成企业内部"信息孤岛"无处不在、系统不能集成、资源不能共享的局面,严重制约企业信息化发展和应用[3]。
(4)企业信息化管理重组落后,信息资源基础薄弱
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实质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进行的更高层次上的管理重组,我国大多数企业投入较多资金进行信息化发展,但是更多的是注重设备上的投资和技术上的更新,而忽视了与此相应的管理模式方式上的转变。有的企业信息资源基础不统一、不一致,信息采集渠道较单一,缺少灵活性,使得信息来源不够全面,传输渠道不够畅通,更难以对采集的信息加工处理,使得资源潜力无法充分发挥[4]。
三.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提高信息化意识,加大资金投入,重视人才培养
政府与企业都应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企业人员良好的信息观念、敏感的信息意识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先决条件。另外,足够的资金投入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物质条件,企业应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保证企业信息化发展足够的资金来源。同时,政府与企业要做好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工作,对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实务操作培训以及企业管理的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保证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2.加快政府引导和法律、法规政策支持
政府首先要制定有利于企业融资的金融政策,一方面应鼓励企业自筹资金,另一方面也应为其信息化提供信贷的优惠政策。同时适当削减计算机软硬件关税,以减少企业购置费用,降低企业信息化成本;其次,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促进人才向中小型企业流动。再次,加快立法进程,早日与国际标准接轨。最后,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以及信息服务机构的建设,为信息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制度保障。
3.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制定科学的企业信息化战略
信息资源共享是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企业应利用高性能、大容量存储设备和安全可靠的、功能强大的,便于网络查询的应用系统,将政务类、经济类、教育类等可集中的数据集中管理,建立信息共享中心数据库,为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奠定基础。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只有这样信息化才有可能推进企业的发展,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如果没有信息化,企业的改造、重构、现代化的进程就会怠慢,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会成为大问题。实现企业信息化发展是提高中国企业市场适应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是引领和改造传统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也是打开企业财富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参考文献:
[1] 高惠潮.企业信息化建设出现的问题和对策[J].集成电路通讯,2011(04):47-50.
[2] 梁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理论与评价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 张振平.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 美国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及其对我们的启示[DB/OL].www.chinabbc.com.cn.
作者简介:王红梅,女,1969年生,黑龙江大庆人,现工作于中国石油湖南销售公司,研究方向: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