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9-0081-02
【摘要】高校人事体制改革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对当前高技人事管理体制
存在的弊端及其负亩影响作了剖析,并对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发展趋势作了阐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
策。
【关键词】高枝;人事管理;体制改革
1 高校人事管理体制的内涵
高校人事管理体制是指利用科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根据人才成长的规律和学校的任务对学校各级各类人员进行规划与组织,对人际与人事关系进行指导、协调和控制。如做好教职员工的聘任录用、调配交流、职级晋升、工资福利、奖惩任免、离休和退休等一系列工作,其目的是通过科学的管理,谋求教职员工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教职员工与教育事业、社会环境之间,达到人适其事、人尽其才、事竞其功的目的。通过人事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是全面提高21世纪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益的重要保证,也是高校在激烈竞争中取得优先发展的关键所在。
2 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现状及存在的弊端
2.1 高校人才流失严重:
高校引进人才是人事工作的一部分,更重要的工作是培养人才,即使高校成功引进了想要的博士后、博士,但要真正留住他们,使他们出成绩,对他们的后续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人事司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课题组调查人才流失问题的结果显示:从地域看,边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流失严重;从专业看,一些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热门专业流失严重:从人员看,流失怕教师中青年骨干居多,从流向霸,多是朝向国外,或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非教育部门。
2.2 人才结构不合理,根难建设学科梯队:
高校人才结构不合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从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上看,普遍是老年教师出现断层,中年教师匮乏,而大部分青年教师还很难真正成为学科带头人,造成了许多学科梯队的不合理。
这是我国高校教师队伍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二是人才流动的体制障碍问题,进出渠道不畅通,高校普遍存在“要用的人留不住、多余的人出不去”的现象,不能使人才在有效的流动中得到合理的配置,造成对人才的浪费。这一直是困扰高校教师人才发展战略的一个老问题。以上两个问题最终导致学校竞争力的降低,形成“人才匮乏-缺乏竞争力-吸引不到人才”的恶性循环。
2.3 缺乏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
高校“先行入轨”的非正常程序套改工资利弊交织。绩教工资体系落后,绩效工资作为这次岗位缋效工资制度中活的部分,是体现国家关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核心内容。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绩效工资是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精髓。但是,目前在高校进行的工资制度改革中,只是将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按照国家的统一政策进行套改,而对于如何实施绩效工资则考虑甚少。可以说,作为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绩效体系还处于滞后状态。
3 深化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措施及思路
3.1 严格编制管理,改革传统的、单一的编制管理模式。
高等学校要实现编制的有效管理,必须改革过去传统的、单一的编制管理模式,实行多种用人制度。有效使用流动编制与企业编制,逐步提高教师、职工与学生的比例,强化科研玫科技开发人员编制的标准,岗像设置要优化队伍结构,有利于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及科研多出成果。重点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编制管理上应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井使其以经济手段为制约机制。奖励节编单位,对于节约的人员经费,单位可以自主使用;惩罚超编的单位,超编增加的人员经费不予增加。这是一种空制编制膨胀的有效措施,能够增强节约编制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2 完善聘任(台同)制,严格各项考核制度
(1)建立党政机关的聘任和考核制度。在党政机关的建设上,要本关各尽其职、各尽所能和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部门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原则,使党政机关运转协调,充分发挥职能作用。①全面实行聘任制。各党政机关按照编制和定岗方案,层层实行聘任制。对拒聘、缓聘和落聘人员,由学校人事部门负责联系、协调、推荐安排。②加强管理,严格考核。党政机关各部门在实行定岗、定责、定职及聘任后,要定期考核执行情况,把岗位责往制作为对干部考核、奖惩的主要依据。应以岗位职责为主。结合本人的政治表现和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及对学校贡献大小进行全面综合考核。
应把自我总结、群众评议、组织考察结合起来。考核的结果要记入本人档案,并且落实到实处,作为奖惩、升级、提拔档主要依据。
(2)完善教师的聘任和考核制度。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和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所有高校致革与发展的根本大计。①避一步完善教师的聘任制。继续完善教师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制,激励教师努力工作,刻苦钻研,以使自己的实际水平与所评的职务相称。聘任什么岗位就按什么岗位要求进行考核,对于未被聘任上相应一级职务的教师,要按低一级职务聘任,对于未被聘任的教师,或限期整改,或由人事部门协调其改做其他工作。②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教学规章制
度。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应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有效的、严格的监督和考核,对教师教学质量要采取定期评估制。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的评估,可从其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四个方面进行科学的考核。考核的结果分出等级,并形成业务档案。考核结果要与职务骋任、增资、奖惩等直接挂钩,以此促进教师队伍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3.3 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
高校分配制度的改革,首先应把图家的分配政策贯彻落实好。应充分体现出“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原则,根据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按劳分配,拉开差距。其次,实行校内曲资附加制。
由于工资具有刚性特点,易上不易下,因此,实行校内工资附加制是调整工资分配的理想方法。学校可以根据创收情况、财力状况,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对优秀人员实行档案工资附加晋升制,即在国家规定的档案工资不变的基础上,实行校内工资晋升制,把校内晋升工资直接加到工资上,每学年考核一次,合格晋升者按月发放。调出和离退休后仍按档案工资执行。最后,实行校内津贴制。通过国家工资、校内附加工资和校内津贴等多种分配制度的运用,逐渐使收入分配公开化、合理化和规范化。以不同岗位所要求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承担责任大小等为基础,依据业绩以及对国家、学校的贡献进行分配,保证各级各类人员得到合理的报酬;对贡献突出的人员予以重奖,充分发挥工资及津贴的使用效益。因此,分配制度与人事体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或者说人事体制改革是分配制度的基石,二者具有密切的关联性。高校分配制度改革应与高校人事体制改革相配套,通过改革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改革和深化,必然对各级各类人员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必将导致对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调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因此,要加强领导,理顺关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学校人事管理体制改革顺利进行,达到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地目的。
参考文献
[1] 梁丽.深化高校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9.(6)
[2] 李炜.高校人事管理体制改革趋势.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3)
【摘要】高校人事体制改革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对当前高技人事管理体制
存在的弊端及其负亩影响作了剖析,并对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发展趋势作了阐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
策。
【关键词】高枝;人事管理;体制改革
1 高校人事管理体制的内涵
高校人事管理体制是指利用科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根据人才成长的规律和学校的任务对学校各级各类人员进行规划与组织,对人际与人事关系进行指导、协调和控制。如做好教职员工的聘任录用、调配交流、职级晋升、工资福利、奖惩任免、离休和退休等一系列工作,其目的是通过科学的管理,谋求教职员工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教职员工与教育事业、社会环境之间,达到人适其事、人尽其才、事竞其功的目的。通过人事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是全面提高21世纪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益的重要保证,也是高校在激烈竞争中取得优先发展的关键所在。
2 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现状及存在的弊端
2.1 高校人才流失严重:
高校引进人才是人事工作的一部分,更重要的工作是培养人才,即使高校成功引进了想要的博士后、博士,但要真正留住他们,使他们出成绩,对他们的后续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人事司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课题组调查人才流失问题的结果显示:从地域看,边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流失严重;从专业看,一些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热门专业流失严重:从人员看,流失怕教师中青年骨干居多,从流向霸,多是朝向国外,或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非教育部门。
2.2 人才结构不合理,根难建设学科梯队:
高校人才结构不合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从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上看,普遍是老年教师出现断层,中年教师匮乏,而大部分青年教师还很难真正成为学科带头人,造成了许多学科梯队的不合理。
这是我国高校教师队伍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二是人才流动的体制障碍问题,进出渠道不畅通,高校普遍存在“要用的人留不住、多余的人出不去”的现象,不能使人才在有效的流动中得到合理的配置,造成对人才的浪费。这一直是困扰高校教师人才发展战略的一个老问题。以上两个问题最终导致学校竞争力的降低,形成“人才匮乏-缺乏竞争力-吸引不到人才”的恶性循环。
2.3 缺乏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
高校“先行入轨”的非正常程序套改工资利弊交织。绩教工资体系落后,绩效工资作为这次岗位缋效工资制度中活的部分,是体现国家关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核心内容。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绩效工资是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精髓。但是,目前在高校进行的工资制度改革中,只是将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按照国家的统一政策进行套改,而对于如何实施绩效工资则考虑甚少。可以说,作为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绩效体系还处于滞后状态。
3 深化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措施及思路
3.1 严格编制管理,改革传统的、单一的编制管理模式。
高等学校要实现编制的有效管理,必须改革过去传统的、单一的编制管理模式,实行多种用人制度。有效使用流动编制与企业编制,逐步提高教师、职工与学生的比例,强化科研玫科技开发人员编制的标准,岗像设置要优化队伍结构,有利于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及科研多出成果。重点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编制管理上应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井使其以经济手段为制约机制。奖励节编单位,对于节约的人员经费,单位可以自主使用;惩罚超编的单位,超编增加的人员经费不予增加。这是一种空制编制膨胀的有效措施,能够增强节约编制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2 完善聘任(台同)制,严格各项考核制度
(1)建立党政机关的聘任和考核制度。在党政机关的建设上,要本关各尽其职、各尽所能和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部门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原则,使党政机关运转协调,充分发挥职能作用。①全面实行聘任制。各党政机关按照编制和定岗方案,层层实行聘任制。对拒聘、缓聘和落聘人员,由学校人事部门负责联系、协调、推荐安排。②加强管理,严格考核。党政机关各部门在实行定岗、定责、定职及聘任后,要定期考核执行情况,把岗位责往制作为对干部考核、奖惩的主要依据。应以岗位职责为主。结合本人的政治表现和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及对学校贡献大小进行全面综合考核。
应把自我总结、群众评议、组织考察结合起来。考核的结果要记入本人档案,并且落实到实处,作为奖惩、升级、提拔档主要依据。
(2)完善教师的聘任和考核制度。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和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所有高校致革与发展的根本大计。①避一步完善教师的聘任制。继续完善教师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制,激励教师努力工作,刻苦钻研,以使自己的实际水平与所评的职务相称。聘任什么岗位就按什么岗位要求进行考核,对于未被聘任上相应一级职务的教师,要按低一级职务聘任,对于未被聘任的教师,或限期整改,或由人事部门协调其改做其他工作。②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教学规章制
度。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应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有效的、严格的监督和考核,对教师教学质量要采取定期评估制。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的评估,可从其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四个方面进行科学的考核。考核的结果分出等级,并形成业务档案。考核结果要与职务骋任、增资、奖惩等直接挂钩,以此促进教师队伍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3.3 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
高校分配制度的改革,首先应把图家的分配政策贯彻落实好。应充分体现出“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原则,根据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按劳分配,拉开差距。其次,实行校内曲资附加制。
由于工资具有刚性特点,易上不易下,因此,实行校内工资附加制是调整工资分配的理想方法。学校可以根据创收情况、财力状况,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对优秀人员实行档案工资附加晋升制,即在国家规定的档案工资不变的基础上,实行校内工资晋升制,把校内晋升工资直接加到工资上,每学年考核一次,合格晋升者按月发放。调出和离退休后仍按档案工资执行。最后,实行校内津贴制。通过国家工资、校内附加工资和校内津贴等多种分配制度的运用,逐渐使收入分配公开化、合理化和规范化。以不同岗位所要求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承担责任大小等为基础,依据业绩以及对国家、学校的贡献进行分配,保证各级各类人员得到合理的报酬;对贡献突出的人员予以重奖,充分发挥工资及津贴的使用效益。因此,分配制度与人事体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或者说人事体制改革是分配制度的基石,二者具有密切的关联性。高校分配制度改革应与高校人事体制改革相配套,通过改革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改革和深化,必然对各级各类人员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必将导致对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调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因此,要加强领导,理顺关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学校人事管理体制改革顺利进行,达到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地目的。
参考文献
[1] 梁丽.深化高校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9.(6)
[2] 李炜.高校人事管理体制改革趋势.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