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审美教育是学校培养学生成才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也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审美教学在音乐教育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本文首先主要论述了审美教育与音乐教育二者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其次探讨了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中所具有的重要性。
关键词:审美教育 中学音乐教育 美育基础
0、引言
音乐教育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因此我们应该把音乐教学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影响音乐审美教育的要素很多,我们应从教师本身的素养,教学内容的选择,审美教育的原则及教学环境等方面去贯彻。
一、如何实现审美教育
1.创设良好的音乐审美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审美兴致
知识只有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其无穷的活力和美感。教学环境是上好一堂音乐课的前提条件,音乐本身是一种美育课,所处的教学环境应该与教学相适应。音乐教学环境的审美性,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的优美,二是两者间的和谐,这是创造良好音乐教学气氛和情境的外部条件。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关键因素。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给人的听觉带来快感,并诱发美感的产生。而糟糕的音响则使人生厌、烦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力避不良的音响产生;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音乐教学也是极重要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学氛围,音乐室的环境布置要美观、大方、室内要清洁、卫生,我们可以在室内采用音乐家的画像、音乐挂图等布置使其富有审美性与教育性;而且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学生只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才能在师生互动中找到快乐,才能获得审美愉悦的体验。
2.培养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人们对音乐的审美价值实现是通过听觉的感知能力来实现,所以,音乐审美主体的中学生一定要具备敏锐的听觉感知能力,在音乐的审美活动中,必须从提高音乐听觉能力进行培养。首先要培养其音乐要素的感知能力,对各种音乐基本要素的识别能力。例如对音高、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程、音色、音阶、音区等音乐表现手段的辨别认识能力。再一方面是训练、培养音乐审美主体对音乐的整体感知能力。它是按照音乐的规律,对由各种音乐要素组成的音乐主题、旋律、乐段、曲式、乐章等整体性音乐结构的把握。这是一种整体的、完整的印象和总体的感知,有了这种感知能力才能够对音乐进行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培养中学音乐欣赏者的听觉感知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要培养提高欣赏者对音乐音响基本要素的辨别能力。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无不是由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一些音乐的基本要素组成,培养欣赏者对这些要素的听觉辨别能力,是帮助他们建立对音乐感知的基础工程。德国音乐家舒曼曾经说过:“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要早一点学会辨别调性和个别的音。”
3.审美教育要让学生从音乐歌曲学习中发现美,陶冶情操
中学音乐课本上的很多著名的歌曲都是由著名音乐家作曲的。中学时代是带领孩子们学习新知识,培养他们的品性和人格的重要阶段。通过对大量的中学音乐课本的查阅,笔者发现当代学校所使用的音乐课本上的歌曲都是一些爱国的或是一些很美的民族歌曲,这些歌曲不论从作词还是从谱曲上都给学生以听觉和情感上的冲击。比如《洪湖赤卫队》选曲《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歌曲主要是体现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劳动人民的命运,歌曲时而柔缓,似乎是在为那个时代的劳苦人民而悲哀和伤痛,时而又高亢激情,体现了当人民推翻了统治者,翻身解放当家作主时的那种无比兴奋和喜悦的心情,从这首歌曲中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曾经的那种旧社会人民当家作主时的欣喜,让他们从音乐中感受到新中國的美好,让他们能从内心和行动上更加珍惜新时期这种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也激起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一首彝族民歌,歌曲意境十分优美,节奏欢快,感情真挚,生动地表现了撒尼人民在喜庆的节日里,欢迎远方客人并共度美好时光的愉悦心情,真实的反映了我国彝族人民的那种真情好客的美好品质,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节奏,更让学生强烈的感受到了彝族人民那种热情好客的品质,可以加深各民族之间的情感交流。正是因为有审美教育,才能让学生在音乐歌曲中感受到各种美,陶冶他们的情操,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美妙的音乐歌曲,才能推动审美教育的不断发展。
二、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内涵
用音乐素材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那么,审美能力究竟有那些内涵呢?审美能力是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能力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审美感受力和鉴赏力,审美表现力和创造力,正确的审美观念。俗话说,人都有爱美的天性,这并不是说人一出生就懂得美,而是指人的一种社会本质的规定性。审美作为人的自由精神境界,是社会文明的一部分。审美能力的本质是知识,那么,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提高的载体是学生音乐知识的掌握和音乐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逐步掌握新演唱、演奏技能,完善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逐步形成创造性的独立学习能力。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耐心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地学习的能力,这是独立学习能力形成的关键。让我们将中学音乐课的内容与所有的人类知识相互联系了起来,即把音乐知识的学习作为基础和立足点,从而提高学生全面的审美能力。
三、总结
总之,中学的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而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学习和提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理论基础和有效保证。音乐教育的审美性决定了音乐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以审美为核心。从教学内容的确定,到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选择;从教师的语言表达,到作品的范唱、范奏;从师生的衣着仪表,到教学环境的布置,都应当体现审美的特点,使学生的美的熏陶和愉悦之中,感受人生的真谛,成为道德美好、情操高尚、心灵纯洁的人。
关键词:审美教育 中学音乐教育 美育基础
0、引言
音乐教育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因此我们应该把音乐教学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影响音乐审美教育的要素很多,我们应从教师本身的素养,教学内容的选择,审美教育的原则及教学环境等方面去贯彻。
一、如何实现审美教育
1.创设良好的音乐审美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审美兴致
知识只有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其无穷的活力和美感。教学环境是上好一堂音乐课的前提条件,音乐本身是一种美育课,所处的教学环境应该与教学相适应。音乐教学环境的审美性,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的优美,二是两者间的和谐,这是创造良好音乐教学气氛和情境的外部条件。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关键因素。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给人的听觉带来快感,并诱发美感的产生。而糟糕的音响则使人生厌、烦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力避不良的音响产生;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音乐教学也是极重要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学氛围,音乐室的环境布置要美观、大方、室内要清洁、卫生,我们可以在室内采用音乐家的画像、音乐挂图等布置使其富有审美性与教育性;而且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学生只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才能在师生互动中找到快乐,才能获得审美愉悦的体验。
2.培养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人们对音乐的审美价值实现是通过听觉的感知能力来实现,所以,音乐审美主体的中学生一定要具备敏锐的听觉感知能力,在音乐的审美活动中,必须从提高音乐听觉能力进行培养。首先要培养其音乐要素的感知能力,对各种音乐基本要素的识别能力。例如对音高、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程、音色、音阶、音区等音乐表现手段的辨别认识能力。再一方面是训练、培养音乐审美主体对音乐的整体感知能力。它是按照音乐的规律,对由各种音乐要素组成的音乐主题、旋律、乐段、曲式、乐章等整体性音乐结构的把握。这是一种整体的、完整的印象和总体的感知,有了这种感知能力才能够对音乐进行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培养中学音乐欣赏者的听觉感知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要培养提高欣赏者对音乐音响基本要素的辨别能力。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无不是由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一些音乐的基本要素组成,培养欣赏者对这些要素的听觉辨别能力,是帮助他们建立对音乐感知的基础工程。德国音乐家舒曼曾经说过:“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要早一点学会辨别调性和个别的音。”
3.审美教育要让学生从音乐歌曲学习中发现美,陶冶情操
中学音乐课本上的很多著名的歌曲都是由著名音乐家作曲的。中学时代是带领孩子们学习新知识,培养他们的品性和人格的重要阶段。通过对大量的中学音乐课本的查阅,笔者发现当代学校所使用的音乐课本上的歌曲都是一些爱国的或是一些很美的民族歌曲,这些歌曲不论从作词还是从谱曲上都给学生以听觉和情感上的冲击。比如《洪湖赤卫队》选曲《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歌曲主要是体现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劳动人民的命运,歌曲时而柔缓,似乎是在为那个时代的劳苦人民而悲哀和伤痛,时而又高亢激情,体现了当人民推翻了统治者,翻身解放当家作主时的那种无比兴奋和喜悦的心情,从这首歌曲中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曾经的那种旧社会人民当家作主时的欣喜,让他们从音乐中感受到新中國的美好,让他们能从内心和行动上更加珍惜新时期这种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也激起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一首彝族民歌,歌曲意境十分优美,节奏欢快,感情真挚,生动地表现了撒尼人民在喜庆的节日里,欢迎远方客人并共度美好时光的愉悦心情,真实的反映了我国彝族人民的那种真情好客的美好品质,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节奏,更让学生强烈的感受到了彝族人民那种热情好客的品质,可以加深各民族之间的情感交流。正是因为有审美教育,才能让学生在音乐歌曲中感受到各种美,陶冶他们的情操,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美妙的音乐歌曲,才能推动审美教育的不断发展。
二、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内涵
用音乐素材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那么,审美能力究竟有那些内涵呢?审美能力是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能力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审美感受力和鉴赏力,审美表现力和创造力,正确的审美观念。俗话说,人都有爱美的天性,这并不是说人一出生就懂得美,而是指人的一种社会本质的规定性。审美作为人的自由精神境界,是社会文明的一部分。审美能力的本质是知识,那么,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提高的载体是学生音乐知识的掌握和音乐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逐步掌握新演唱、演奏技能,完善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逐步形成创造性的独立学习能力。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耐心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地学习的能力,这是独立学习能力形成的关键。让我们将中学音乐课的内容与所有的人类知识相互联系了起来,即把音乐知识的学习作为基础和立足点,从而提高学生全面的审美能力。
三、总结
总之,中学的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而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学习和提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理论基础和有效保证。音乐教育的审美性决定了音乐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以审美为核心。从教学内容的确定,到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选择;从教师的语言表达,到作品的范唱、范奏;从师生的衣着仪表,到教学环境的布置,都应当体现审美的特点,使学生的美的熏陶和愉悦之中,感受人生的真谛,成为道德美好、情操高尚、心灵纯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