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雾在哪里》是一篇科学童话,文章语言生动灵活,表达形式贴近儿童视角,课文所描写的故事浅显易懂。“雾”这一人类所熟知的自然现象在这篇课文中化身成为一个淘气、顽皮的“孩子”,走近人们的身边,在海上,在岸边,在城市上空,“雾”与人们玩捉迷藏游戏 ,呈现出一幅奇异的景象:大雾笼罩下,世界一片朦胧,人们在探索与思考中走入神奇的大自然。
一、学情分析
在经过一年级的语文学习后,二年级的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等方面已经达到学习的基本目标。学生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技巧,产生了学习兴趣,并且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特别是对一些有表演内容、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学生都比较感兴趣。基于这几个方面,语文学习较容易开展。
然而,有些学习内容难度较大,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在这种时候,有部分学生就会缺乏自信,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加关注。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着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关键要素,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书写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雾”等11个生字;规范书写“步”等8个字;会用“于是”“无论”等词语组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以此理解课文内容;能读好文章中的长句子,能在朗讀时加入自己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雾这种自然现象,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奥秘。
三、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么?今天老师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位捉迷藏的高手,他就是“雾”。(设计意图:在讲课之前提到捉迷藏游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教学情景)
师:请同学观察“雾”字并说一说,如何识记这个字。(出示“雨”字头的字,请学生观察,雨字头的字与什么有关设计意图:归纳识字)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位天气朋友,看看神秘的雾藏在哪里。(引出课题)
(二)读文识字,整体把握
教师检查预习情况,找同学领读词语,再全班齐读。(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故事大概,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教师出示“步”字,演示书写方法,请学生说一说如何写好这个字;再出示主笔是横的字:言、丁。利用“智慧课堂”中随机选人的功能,使学生都有机会展示研究成果,让其他同学评价。(设计意图:归纳主笔是“横”的字,拓展练习书写,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接着,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说文中的“雾”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从文中提取信息,完成表格。
(三)精读感悟,品味细节
教师指导学生默读三、四自然段,用直线画出雾要把什么藏起来,用波浪线画出周围变成什么样子;接着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要求学生用连接词把“雾藏起了什么”说完整;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读好“无论……还是……都……”这两个长句子,在小组内交流好的句式,再仿照例句造句。
师:就在同学们练习造句的时候,淘气的雾已经迫不及待地来到岸边,那我们快跟上雾的脚步吧!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用直线画出雾要把什么藏起来,用波浪线画出周围变成什么样子。
教师分析“岸、暗”,在一句话中,请学生选字填空练习;结合“甚至”一词,指导朗读长句子。
师:同学们,当雾来到城市上空时,遇到了一个难题。(引出“雾”的两句话,结合疑问的语气,指导学生朗读)
师:雾把自己藏起来了之后,周围变成什么样子了呢?(理解“连同”,引导学生读好长句)
教师拓展知识,理解自然现象“雾”。
师:淘气的雾从我们身边消失了,你会不会想念他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说过的话吧!(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地读,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练习朗读,在读中感知内容,在读中感悟情感,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升华情感,拓展训练
教师梳理文章脉络,出示“智力大闯关”问题:
1.课文说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在我眼里,雾是个“ ”。
2.出示两幅图片:一幅雾气朦胧,一幅阳光明媚。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一幅,并说出理由,引导学生发现美。
四、教学评析
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力求“以读为本”,“读中体会”,重点突出“读”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体会人物情感,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逐渐掌握朗读的技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雾”说的五句话作为朗读的重点,通过示范读、选读、齐读等形式的来体会“雾”的淘气。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个别学生示范读来调动其他学生读的积极性。另外,由于很多时间都花在朗读课文上,学生能在熟读基础上理解课文,与文本的交流更为密切。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着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摘取关键信息,培养自主思考能力。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自由选择喜欢的句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将课文中的话语转换为自己的语言,培养了语感。而用文章中的关联词语造句,展开想像练习说话,也是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教师做示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话可说。在句式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简到难,先出示“甚至”等简单的词语,让学生造句,再出示关联词语。这样循序渐进、有了铺垫后,学生更易接受,连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也能参与进来。课堂不再是少数学生展示自我的天地,而是全体学生互动成长的乐园。环环相扣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课堂不断向“学习者课堂”迈进。
(责任编辑:李晶)
一、学情分析
在经过一年级的语文学习后,二年级的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等方面已经达到学习的基本目标。学生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技巧,产生了学习兴趣,并且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特别是对一些有表演内容、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学生都比较感兴趣。基于这几个方面,语文学习较容易开展。
然而,有些学习内容难度较大,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在这种时候,有部分学生就会缺乏自信,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加关注。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着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关键要素,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书写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雾”等11个生字;规范书写“步”等8个字;会用“于是”“无论”等词语组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以此理解课文内容;能读好文章中的长句子,能在朗讀时加入自己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雾这种自然现象,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奥秘。
三、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么?今天老师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位捉迷藏的高手,他就是“雾”。(设计意图:在讲课之前提到捉迷藏游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教学情景)
师:请同学观察“雾”字并说一说,如何识记这个字。(出示“雨”字头的字,请学生观察,雨字头的字与什么有关设计意图:归纳识字)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位天气朋友,看看神秘的雾藏在哪里。(引出课题)
(二)读文识字,整体把握
教师检查预习情况,找同学领读词语,再全班齐读。(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故事大概,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教师出示“步”字,演示书写方法,请学生说一说如何写好这个字;再出示主笔是横的字:言、丁。利用“智慧课堂”中随机选人的功能,使学生都有机会展示研究成果,让其他同学评价。(设计意图:归纳主笔是“横”的字,拓展练习书写,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接着,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说文中的“雾”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从文中提取信息,完成表格。
(三)精读感悟,品味细节
教师指导学生默读三、四自然段,用直线画出雾要把什么藏起来,用波浪线画出周围变成什么样子;接着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要求学生用连接词把“雾藏起了什么”说完整;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读好“无论……还是……都……”这两个长句子,在小组内交流好的句式,再仿照例句造句。
师:就在同学们练习造句的时候,淘气的雾已经迫不及待地来到岸边,那我们快跟上雾的脚步吧!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用直线画出雾要把什么藏起来,用波浪线画出周围变成什么样子。
教师分析“岸、暗”,在一句话中,请学生选字填空练习;结合“甚至”一词,指导朗读长句子。
师:同学们,当雾来到城市上空时,遇到了一个难题。(引出“雾”的两句话,结合疑问的语气,指导学生朗读)
师:雾把自己藏起来了之后,周围变成什么样子了呢?(理解“连同”,引导学生读好长句)
教师拓展知识,理解自然现象“雾”。
师:淘气的雾从我们身边消失了,你会不会想念他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说过的话吧!(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地读,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练习朗读,在读中感知内容,在读中感悟情感,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升华情感,拓展训练
教师梳理文章脉络,出示“智力大闯关”问题:
1.课文说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在我眼里,雾是个“ ”。
2.出示两幅图片:一幅雾气朦胧,一幅阳光明媚。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一幅,并说出理由,引导学生发现美。
四、教学评析
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力求“以读为本”,“读中体会”,重点突出“读”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体会人物情感,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逐渐掌握朗读的技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雾”说的五句话作为朗读的重点,通过示范读、选读、齐读等形式的来体会“雾”的淘气。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个别学生示范读来调动其他学生读的积极性。另外,由于很多时间都花在朗读课文上,学生能在熟读基础上理解课文,与文本的交流更为密切。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着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摘取关键信息,培养自主思考能力。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自由选择喜欢的句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将课文中的话语转换为自己的语言,培养了语感。而用文章中的关联词语造句,展开想像练习说话,也是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教师做示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话可说。在句式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简到难,先出示“甚至”等简单的词语,让学生造句,再出示关联词语。这样循序渐进、有了铺垫后,学生更易接受,连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也能参与进来。课堂不再是少数学生展示自我的天地,而是全体学生互动成长的乐园。环环相扣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课堂不断向“学习者课堂”迈进。
(责任编辑: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