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奖励对不对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9363557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孩子在表现好的时候,有时会向我们索要物质奖励。孩子的爸爸说:“好好好,买买买。”但我很犹豫。请问,给孩子物质上的奖励,对吗?
  潘霏
  答: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个老人与孩子的故事。
  一群孩子每天都到老人的家门口玩耍,老人年纪大了,受不得吵闹,于是想了一个办法。
  这天,老人正在午休,这群孩子又来了,在门口吵吵闹闹。老人拄着拐棍,压住怒气,走到门外对孩子们说:“看你们玩得开心,我觉得自己也年轻了很多,谢谢你们。为表示感谢,我给你们每人5元钱,请你们明天继续来玩。”孩子们答应了,开开心心地接过钱走了。第二天同样吵闹声再次响起,老人脸上露出意味深长的微笑,他对孩子们说,他退休了,收入不高,只能给每个孩子2元钱。孩子们有些失望,但还是接受了。第三天,老人说自己只能给每个孩子1元钱时,孩子们愤怒了:“你以为我们每天在这里又喊又跳不累吗?才1元钱,不干了!”孩子们一哄而散,于是老人重新过上了安静的生活。
  听了这个故事,估计您会为老人的机智点赞,但是不知您有没有想过,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我们无意中也做着同样的事情。
  彤彤很有绘画天赋。妈妈为进一步提高她的积极性,每次在彤彤画完画后都会给她买零食吃。最初一段时间,彤彤绘画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可慢慢地,彤彤画画不像最初那么积极了,而且对奖励的要求越来越高。一盒薯片不行,不让看电视就不画。
  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改变了孩子?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当我们是因为活动本身的兴趣、完成活动后的乐趣或者活动对人的挑战力,而自发地从事某种活动时,动机就源于内部。而为了某种外在结果才去从事某种活动,则是外部动机。
  不管是第一个故事里的孩子还是彤彤,他们行为发生改变的原因是,外部动机的出现使得他们的内部动机被削弱。当我们用奖励的方式来鼓励孩子时,就相当于把他们的行为与奖励联系起来,而不是与他们的自身愿望联系起来。所以,他们行为的自觉度下降,并渐渐对活动失去了兴趣。而一旦外部奖励无法满足他们时,他们将停止活动。
  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孩子的内部动机呢?
  1. 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他真正从中获得乐趣。
  2. 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3. 包容孩子而非控制孩子。给孩子足够的支持,提供建议和选择,并鼓励其负起独立选择的责任。
  4. 设置有适当难度的任务——任务太难或太简单,都不利于孩子内部动机的培养。
  看到这里,也许有的妈妈会认为,以后就不用再给孩子任何物质上的奖励了。但是如果你真的完全照做,大概会面对孩子的抗议和楚楚可怜的眼神。
  我的建议是:当孩子不需要物质激励也能出色地完成某项活动时,就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地给他奖励;而当你想鼓励孩子完成某项他不太喜欢的任务时,可以给他一些物质上的小奖励,毕竟我们都不想成为孩子眼中吝啬的家长。
其他文献
乖巧女生做人流  羽思今年19岁,是一个很诗意、很纯情的女孩。她有着如花的年龄、如花的容貌、柔情似水的性格,但令人想不到的是,这样柔弱、文静的女孩子,爱起来竟像火一样炽烈、执着与无畏。她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是因为刚刚做完人流手术的她,与别人的反应完全不同。她好像对肉体的痛苦浑然不觉,两眼失神地望着屋顶,一脸的茫然和无望。我愕然,不禁轻轻地走过去,低声问道:“好些了吗?想喝点水吗?”  她不看我,用
问:儿子正上幼儿园,我觉得他的个性不理想,该大胆的时候比较蔫,该听话的时候又非常顽皮。看到别人的孩子聪明伶俐、表现得体、全面发展,我羡慕之余,常为儿子发愁。请问,面对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  何青青  答:首先,学会尊重孩子的个性。孩子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外向,有的内向;有的能说会道,有的不善表达;有的喜欢画画,有的爱好运动……大人不要总拿自己孩子去和别的孩子比较,忽视自己孩子的优势,总拿孩子的弱
[摘 要] 班级制度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至关重要,合理的班级制度文化能营造出优良的班级精神文化氛围。我们可以从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导、理念、组织结构、岗位职责、核心制度五方面出发,探索出一条切实有效的岗位制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模式。  [关键词] 立德树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与实践;岗位制  一、背景  班级制度文化作为班级文化的一部分,能影响孩子们的行为、学习等多种习惯,能有效促进孩子的全面自主
天天给我打电话预约咨询时,说是因为长达半年时间失眠,早晨又醒得很早,经常情绪低落,他觉得很痛苦、很累,希望我能够帮助他。  而导致这些症状出现,是因为很多负面的想法在他的脑子里转来转去。  天天自述,在小学与初中,他就算上课没听讲,学习也不用多努力,考试成绩都很好,在老师眼里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总是受到很多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而上了高中后,随着学习科目增多,老师的授课方式已经不是初中时的一支粉笔、一
高烧让爱子坠入无声世界,  妈妈辞职和儿子做“同桌”  陶艳波与丈夫杨德智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一起被分配到秦皇岛工作。1992年,她生下了儿子杨乃斌。儿子的诞生承载着陶艳波和丈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993年,陶艳波和丈夫带着8个月大的儿子回老家齐齐哈尔市探亲时,儿子经历了一次高烧。高烧过后,陶艳波发现,无论在儿子周围和背后怎么拍手,儿子都没有反应。夫妻俩连夜带着儿子去了医院。没想到,医生的检查结
问:听说,哈佛大学每年会收到几万份学生申请,只有极少数人会被录取。而被选中的学生往往并不是成绩最好的,而是最特别的。我想知道,什么是“最特别的”?  孙萌  答:“最特别的”,就是协助孩子发现他的兴趣和特长,并鼓励他在喜欢的领域不断探索和深化。这本是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应做的事,但是很多家长通常不是让自己的宝宝变得特别,而是变得跟别人一样。别人家的孩子在学英语,我们也学;别人家的孩子上钢琴课,我们也
联词: 媲美 轻盈 硌 甩掉 恼火 递 踝骨 童话般美丽    同桌友谊  ●河南省商丘市  梁园区孙福集乡  田八庄小学五年级  李森  我的同桌名叫贾花。虽说名字不好听,但她的漂亮却能和真花媲美。她有一个童话般美丽的梦想,长大后当一名女飞行员。我时常笑她:“走路轻飘飘的,还想当飞行员,真是白日做梦。”她听了一点也不恼火,反倒笑我:“你懂什么,那叫轻盈。”  有一次上体育课,贾花在单杠上练习上翻
许多父母发现,孩子在特殊的时期会出现行为倒退的现象:原本已经掌握的技能突然不会了,孩子变得特别黏人,好像又回到了离不开父母的婴儿阶段。父母们纳闷,孩子到底怎么了?  行为倒退是儿童生长期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导致的,是儿童依赖性情感的一种表现。说起“倒退”,可能父母们会想到很多严重的后果,认为是严重的行为衰退,是孩子的发育出了问题。事实上,4~6岁的健康儿童出现行为倒退是正常现象,而且相当普遍。父母可
杨亚洲是著名导演,儿子杨博从5岁开始做小演员,对演戏很着迷。按理说,杨亚洲应该为此感到高兴——试想一下,现如今有多少家长不渴望自己的孩子从小踏上演艺之路并成为小明星?然而身为导演的杨亚洲却与众不同,他不希望儿子涉足演艺圈甚至成为明星,而是希望儿子学好功课,为此他把儿子送到了新西兰留学。然而令杨亚洲无奈的是,杨博却放不下对影视的热爱,偷偷改学了导演专业,执著地踏入了影视界……  功课第一  著名导演
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约会、藐视权威或找一帮帅哥美女朋友,确实有可能让孩子在13岁时特别受人欢迎,但心理学家警告,不要相信青春偶像剧里的说辞,在青春期早期就表现得特别酷的孩子,在长大以后更有可能碰到毒品和酒精方面的问题,而且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也难免会遇到障碍,并且他们往往到了22岁时已经变回无名小卒。  “我们把这个现象称为‘高中同学会效应’。”该研究的主持人、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约瑟夫·艾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