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了改革大潮的一大热门。在教育的新时代下,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呢?笔者尝试从“整本书阅读”作为突破口。在本文初步探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过程即“读一读”、“思一思”、“议一议”、“写一写”。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初中语文 核心素养 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6-0072-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1] “读整本的书”即“整本书阅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出:“提倡整本书阅读,是因为现在的学生读书少,特别是很少读完整的书,而网上阅读也多是碎片化的,微信等自媒体阅读,更是火上添油,弄得大家焦躁得很,学生静不下心来读书。”提倡“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理念, “整本书阅读”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是怎样一个教学过程呢?笔者结合平实教学实际,探索基于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提升语言能力
“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是“读一读”。 这就要先关注读什么,再关注怎么读。
(一)读什么
初中阶段“整本书阅读”可以结合“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名著导读与推荐,来确定初中生阅读的书目。笔者采用“2+1+2”的形式来推荐学生整本书阅读书目。即第一个“2”是“部编本”要求的一学期两本名著阅读,如七年级上册是《朝花夕拾》和《西游记》;“1”是由语文教师推荐的一本书,如笔者在七年级上册推荐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第二个“2”是由学生推荐一学期两本书籍。
(二)怎么读
首先是时间的安排。制定一学期的“整本书阅读”是最先要做的事。如笔者根据每一学期的教学进度,为学生制定了一个 “整本书阅读”学期计划。如阅读100回的《西游记》,按照每天阅读两回的计划进行,并制作规划表,表中有一栏家长签名栏。每天完成阅读任务,家长监督签名,老师抽查阅读情况。
其次是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方法是“整本书阅读”的核心。只有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学生阅读才能有成效。方法的指导是循序渐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笔者按照“部编本”的安排,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如《西游记》:精读与跳读、《骆驼祥子》:圈点批注等,方法指导到位,学生阅读起来也轻松愉悦。
二、思一思,发展思维能力
阅读始终离不开思考。在“整本书阅读”程中,通过语言运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呢?
设疑导思是最主要的引导方式。如笔者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时,通过设疑导思,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如引导阅读第四十回、第四十一回、第四十二回的“大战红孩儿”情节时,设疑:孙悟空与红孩儿是什么关系?红孩儿是怎么对待这层关系的?孙悟空假扮牛魔王是怎么被识破的?孙悟空还有一次假扮牛魔王,那次又是怎么被识破的?孙悟空为什么打不过红孩儿?红孩儿怎么被收服的?被收服后叫什么?与大战红孩儿这一情节相关的还有哪些情节?通过一个个设疑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深入思考。用横向、纵向阅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等。
三、议一议,提升审美能力
“整本书阅读”通过对书籍的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提升审美能力。
笔者在指导阅读《骆驼祥子》时,与学生一起分析人物形象,就让学生分组讨论:1.祥子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你觉得小福子没有死,他会和小福子过上幸福的生活吗?2.虎妞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说粗俗凶悍、泼辣、变态,也有人说她“美”,讨论分析一下这个人物。3.刘四爷如果接受祥子,祥子会不会和虎妞过上幸福的生活呢?
一个个问题的讨论,既引导学生深入“整本书阅读”,也在这一阅读过程中提升审美的能力。
四、写一写,提高写作能力
“整本书阅读”之后,学生进行写作也是必要的。当阅读有了感受,思想上有了碰撞时,写作更是把“整本书阅读”落实到最深处。
笔者在学生阅读《骆驼祥子》之后,要求分析完人物形象與主题之后,动笔写《祥子小传》;阅读完《西游记》,以“三调芭蕉扇”的情节结构模式为模仿对象,要求学生创作一个取经路上的新故事;阅读《鲁滨孙漂流记》之后,笔者引导学生联想与想象鲁滨孙再次流落到其它的荒岛后,他的遭遇又会是怎么样的?请为《鲁滨孙漂流记》写一篇续集。
总之,“读一读”、“思一思”、“议一议”、“写一写”构成完整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这一过程中,“整本书阅读”是以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为本,致力于从语言、思维、审美等方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初中语文 核心素养 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6-0072-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1] “读整本的书”即“整本书阅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出:“提倡整本书阅读,是因为现在的学生读书少,特别是很少读完整的书,而网上阅读也多是碎片化的,微信等自媒体阅读,更是火上添油,弄得大家焦躁得很,学生静不下心来读书。”提倡“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理念, “整本书阅读”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是怎样一个教学过程呢?笔者结合平实教学实际,探索基于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提升语言能力
“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是“读一读”。 这就要先关注读什么,再关注怎么读。
(一)读什么
初中阶段“整本书阅读”可以结合“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名著导读与推荐,来确定初中生阅读的书目。笔者采用“2+1+2”的形式来推荐学生整本书阅读书目。即第一个“2”是“部编本”要求的一学期两本名著阅读,如七年级上册是《朝花夕拾》和《西游记》;“1”是由语文教师推荐的一本书,如笔者在七年级上册推荐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第二个“2”是由学生推荐一学期两本书籍。
(二)怎么读
首先是时间的安排。制定一学期的“整本书阅读”是最先要做的事。如笔者根据每一学期的教学进度,为学生制定了一个 “整本书阅读”学期计划。如阅读100回的《西游记》,按照每天阅读两回的计划进行,并制作规划表,表中有一栏家长签名栏。每天完成阅读任务,家长监督签名,老师抽查阅读情况。
其次是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方法是“整本书阅读”的核心。只有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学生阅读才能有成效。方法的指导是循序渐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笔者按照“部编本”的安排,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如《西游记》:精读与跳读、《骆驼祥子》:圈点批注等,方法指导到位,学生阅读起来也轻松愉悦。
二、思一思,发展思维能力
阅读始终离不开思考。在“整本书阅读”程中,通过语言运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呢?
设疑导思是最主要的引导方式。如笔者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时,通过设疑导思,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如引导阅读第四十回、第四十一回、第四十二回的“大战红孩儿”情节时,设疑:孙悟空与红孩儿是什么关系?红孩儿是怎么对待这层关系的?孙悟空假扮牛魔王是怎么被识破的?孙悟空还有一次假扮牛魔王,那次又是怎么被识破的?孙悟空为什么打不过红孩儿?红孩儿怎么被收服的?被收服后叫什么?与大战红孩儿这一情节相关的还有哪些情节?通过一个个设疑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深入思考。用横向、纵向阅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等。
三、议一议,提升审美能力
“整本书阅读”通过对书籍的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提升审美能力。
笔者在指导阅读《骆驼祥子》时,与学生一起分析人物形象,就让学生分组讨论:1.祥子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你觉得小福子没有死,他会和小福子过上幸福的生活吗?2.虎妞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说粗俗凶悍、泼辣、变态,也有人说她“美”,讨论分析一下这个人物。3.刘四爷如果接受祥子,祥子会不会和虎妞过上幸福的生活呢?
一个个问题的讨论,既引导学生深入“整本书阅读”,也在这一阅读过程中提升审美的能力。
四、写一写,提高写作能力
“整本书阅读”之后,学生进行写作也是必要的。当阅读有了感受,思想上有了碰撞时,写作更是把“整本书阅读”落实到最深处。
笔者在学生阅读《骆驼祥子》之后,要求分析完人物形象與主题之后,动笔写《祥子小传》;阅读完《西游记》,以“三调芭蕉扇”的情节结构模式为模仿对象,要求学生创作一个取经路上的新故事;阅读《鲁滨孙漂流记》之后,笔者引导学生联想与想象鲁滨孙再次流落到其它的荒岛后,他的遭遇又会是怎么样的?请为《鲁滨孙漂流记》写一篇续集。
总之,“读一读”、“思一思”、“议一议”、“写一写”构成完整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这一过程中,“整本书阅读”是以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为本,致力于从语言、思维、审美等方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