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英语阅读一直是基础和难点,学生不易把握文章的大意。而通过融入思维导图,可以加深阅读文本的教学价值,培养学生利用文本解读技术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思维导图;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是英语阅读课的基础,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条件。全面深入的阅读有助于挖掘文本的内在价值,加深学生对英语的理解。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有许多忽视文本解读或解读不够深入的现象,为此,可通过思维导图的方法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一、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化的工具,它把人脑理解的知识与概念间的关系以图示的方法显示出来,形成一种直观的引导,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本。它的特点在于能够显示新旧知识的关系,在掌握旧知识的同时,让人联想到新知识,便于学习和记忆。同时,可视化的概念组织方式和抽象化的意义建构方式相结合,也能促进读者对文本的理解,进而提升读者对文本的把握。
二、高中英语文本解读的特点
文本,也译作“语篇”,意为构成意义的语言片段。文本可大可小,一个单词乃至一个章节,只要具有语义,都可以称作文本。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英语课程旨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在英语文本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英语阅读训练过程中开展文本解读训练。这种解读训练主要着眼于主题的把握,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除了信息的基本要素之外,高中英语阅读训练还要求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文本,如本文的体裁、结构以及有关的语境等,并培养学生将这种文本分析的方法应用于普遍的英语阅读,使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文本,解决与文本有关的问题。
三、高中英语阅读融入思维导图后的文本解读
1.文本线索的整理。英语文本的阅读注重掌握文章大意,学生在掌握文本的主要意思后,就容易区分其中的难点,找到进一步解读的方向。因此可以用思维导图勾勒文本的主要线索。具体方法就是找出文本的主要关键词,将其进行线索化的串联。以人教版Book 6 Unit 1“A short hi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一文为例,从题目可知它主要介绍西方绘画的历史,那么就可以从历史阶段入手整理文本线索。从文章中提取关键词可知,西方绘画史可分为The Middle Ages、The Renaissance和Impressionism三个时期,以此就可绘制分类式或条贯式的思维导图,清晰地显示文本的分段,并以此为线索进行文本的细分和讲解。比如,可以根据线索式的思维导图,具体讲解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和印象派时期西方绘画的发展、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在原有的线索上利用文本对思维导图进行扩展,逐渐展示文本的全貌。
2.作者立意的剖析。教师通常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考的切入点,并以此为例指导学生掌握文本解读的方法。可从剖析作者的立意入手,主要运用的是树枝状的思维导图。可以从中心思想开始分出枝桠,每个枝桠表示大段的大意,各大段枝桠分出小枝桠,以说明自然段的段落大意。也可以进行逆向分析,各自然段的大意作为支流,汇集成分段大意的支脉,各支脉汇合成文章中心的主脉,这个主脉就是通过小节化的文本分析最终归纳而来的,思维导图显示了归纳的方向。
3.文本信息的解读。思维导图形式的深入与文本解读的深入有着密切的关系,高中英语阅读课程中要想把握文本的逻辑关系,除了找出文本的线索和作者的意图之外,应当着重分析作者为阐明其观点而运用的材料和推理过程,并以此设计和绘制能表现文本要义和细节的思维导图。以“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一文为例,它的主要内容是唐山地震,可以分成三个大段,震前的反常现象,地震时的各种景象,震后的救援和重建。为表现这些情况,作者又从视觉、嗅觉和听觉方面,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各种表现等方面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细化。这些细节完善了文章的中心内容,可在思维导图上表现出来,并以此说明文章的结构以及作者写作的次序和方法。
4.体裁、结构和语境的分析训练。在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文本解读时,可用思维导图的一般分析法进行文本的基本剖析,进而找到合适的解读方法。这就是从体裁、结构和语境入手进行文本解读的分析训练。体裁一般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结构层次一般有列举型、对比型、问答型(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和因果型(分析原因并得出结果);语境则包括语场(主题背景)、语旨(人际关系)和语式(文章立意)。对于每一篇英语文本都可进行这样的框架分析,以便用思维导图划分出文章结构。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令学生和教师逐步掌握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文本分析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孙俊.英语教学运用思维导图的四个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5(25).
[2]顾敏.融入思维导图的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J].教学与管理,2014(13).
关键词:高中英语;思维导图;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是英语阅读课的基础,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条件。全面深入的阅读有助于挖掘文本的内在价值,加深学生对英语的理解。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有许多忽视文本解读或解读不够深入的现象,为此,可通过思维导图的方法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一、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化的工具,它把人脑理解的知识与概念间的关系以图示的方法显示出来,形成一种直观的引导,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本。它的特点在于能够显示新旧知识的关系,在掌握旧知识的同时,让人联想到新知识,便于学习和记忆。同时,可视化的概念组织方式和抽象化的意义建构方式相结合,也能促进读者对文本的理解,进而提升读者对文本的把握。
二、高中英语文本解读的特点
文本,也译作“语篇”,意为构成意义的语言片段。文本可大可小,一个单词乃至一个章节,只要具有语义,都可以称作文本。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英语课程旨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在英语文本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英语阅读训练过程中开展文本解读训练。这种解读训练主要着眼于主题的把握,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除了信息的基本要素之外,高中英语阅读训练还要求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文本,如本文的体裁、结构以及有关的语境等,并培养学生将这种文本分析的方法应用于普遍的英语阅读,使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文本,解决与文本有关的问题。
三、高中英语阅读融入思维导图后的文本解读
1.文本线索的整理。英语文本的阅读注重掌握文章大意,学生在掌握文本的主要意思后,就容易区分其中的难点,找到进一步解读的方向。因此可以用思维导图勾勒文本的主要线索。具体方法就是找出文本的主要关键词,将其进行线索化的串联。以人教版Book 6 Unit 1“A short hi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一文为例,从题目可知它主要介绍西方绘画的历史,那么就可以从历史阶段入手整理文本线索。从文章中提取关键词可知,西方绘画史可分为The Middle Ages、The Renaissance和Impressionism三个时期,以此就可绘制分类式或条贯式的思维导图,清晰地显示文本的分段,并以此为线索进行文本的细分和讲解。比如,可以根据线索式的思维导图,具体讲解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和印象派时期西方绘画的发展、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在原有的线索上利用文本对思维导图进行扩展,逐渐展示文本的全貌。
2.作者立意的剖析。教师通常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考的切入点,并以此为例指导学生掌握文本解读的方法。可从剖析作者的立意入手,主要运用的是树枝状的思维导图。可以从中心思想开始分出枝桠,每个枝桠表示大段的大意,各大段枝桠分出小枝桠,以说明自然段的段落大意。也可以进行逆向分析,各自然段的大意作为支流,汇集成分段大意的支脉,各支脉汇合成文章中心的主脉,这个主脉就是通过小节化的文本分析最终归纳而来的,思维导图显示了归纳的方向。
3.文本信息的解读。思维导图形式的深入与文本解读的深入有着密切的关系,高中英语阅读课程中要想把握文本的逻辑关系,除了找出文本的线索和作者的意图之外,应当着重分析作者为阐明其观点而运用的材料和推理过程,并以此设计和绘制能表现文本要义和细节的思维导图。以“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一文为例,它的主要内容是唐山地震,可以分成三个大段,震前的反常现象,地震时的各种景象,震后的救援和重建。为表现这些情况,作者又从视觉、嗅觉和听觉方面,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各种表现等方面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细化。这些细节完善了文章的中心内容,可在思维导图上表现出来,并以此说明文章的结构以及作者写作的次序和方法。
4.体裁、结构和语境的分析训练。在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文本解读时,可用思维导图的一般分析法进行文本的基本剖析,进而找到合适的解读方法。这就是从体裁、结构和语境入手进行文本解读的分析训练。体裁一般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结构层次一般有列举型、对比型、问答型(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和因果型(分析原因并得出结果);语境则包括语场(主题背景)、语旨(人际关系)和语式(文章立意)。对于每一篇英语文本都可进行这样的框架分析,以便用思维导图划分出文章结构。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令学生和教师逐步掌握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文本分析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孙俊.英语教学运用思维导图的四个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5(25).
[2]顾敏.融入思维导图的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J].教学与管理,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