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驾中,观致3轿车展现出中国品牌从未有过的强大竞争力,气势直逼A级市场合资品牌的高端产品。它是如何做到的?《汽车与运动》又一次在第一时间采访到了能揭开这个秘密的关键人物——董显铨博士!
董显铨是谁?这个在观致汽车没有任何正式职位的人,为何又对这家企业和产品又如此有发言权?这一切都要从他那有些传奇的职业生涯说起。
73岁的董博士生于青岛,是宝马中国的前任首席代表,不过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在汽车研发领域的能力和经验。1986~1993年间在德国宝马汽车研究及工程中心工作的经历,让他都有机会参与到包括传奇的BMw 850i在内的数十款新车型的开发和测试工作。1986年,他与同事共同解决了宝马3系高速行驶时的车身共振问题,更被宝马人赞誉“每一辆宝马车上都有董的指纹”。
不过作为中国人,董显铨一直希望“有一辆国产车能够达到或是接近国际水平”。于是乎,董显铨被同样工程师出身的观致汽车董事长郭谦盛情邀请,加入到观致3轿车的开发中来。虽然并非观致汽车正式员工,董博士却参加了新车开发中9次关键性测试中的7次。在获知这样的内幕后,我们毫不犹豫地拨打了董显铨博士的手机,他正是那个我们一直想找的,能够真正揭开观致造好车秘密的那个人。
研发流程是观致品牌成功的核心
我们的总编辑周丽娟与董显铨博士相识多年,在老友面前,董博士打开了话匣子。他认为,汽车产品研发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研发流程,就像要得到一个好孩子就要做到优生优育。“宝马的迅速发展有赖于上世纪90年代制定的高效研发流程,这也是现在观致品牌成功的关键”,董显铨博士说。研发流程,可分为方案阶段,设计与验证阶段和投产启动阶段,在这期间大约有十个左右的节点。按任务则可分为若干一级子流程,诸如造型,整车布局,性能等。性能下的二级子流程为动力性、操控性、环保性等。所有性能都要量化并实施目标管理。整车的目标值要分解到系统/总成,进而分解到零部件。拿整车和总成的噪声控制举个例子,它归属在性能-舒适性-NVH项目下的第四级子流程。而就在这个子流程里,还有更多细化的指标,像在第七级目标(子流程)中,就要求车辆的怠速噪声不仅在空调关闭时要低,而且开启时也不能高,甚至在挂D挡踩住刹车时也不能抖动或者噪声加大。观致3轿车的整车噪声(怠速、加速、匀速及高速行驶)能这样低,正是因为在每个子流程都达了标,或者比之前的目标做得更好。
这些年中国品牌自己研发的产品,一直无法在品质和性能上与合资的产品媲美,就在于这些产品的研发流程达不到后者的质量水准。比如说由于经验欠缺,你就分解不出那么多详细的指标,即使依葫芦画瓢定出来,也没能力都达标。那么观致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呢?答案就是组建一个国际水平的项目管理团队。据董博士了解,项目管理均有参与3个新车型以上的研发经验,且几乎都是曾经独当一面的高管。他们对项目的定义与分解→目标协议的制定→实施过程的追踪与及时调控→阶段检查及最终验收驾轻就熟,而类似的工作经验又使他们可以高效地协同作战。
另外一个不可或缺的团队就是一流水平的技术专家团队。例如车辆工程执行总监施可(Klaus Schmidt),曾是宝马M系列的底盘总监,如今担负整车性能集成的部分任务,其中就包括车辆底盘的操控稳定性和减振舒适性。现在观致3轿车的直线和弯道稳定性的设计与调校都是他的功劳。他知道目标值怎么设定、怎么实现、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最后将观致3轿车调校成在细分市场(包括合资品牌)中,抓地力和循迹性方面的佼佼者,既有出色的驾驶乐趣,又可在各种不同路况下提供不错的舒适性,二者得到了很好的平衡。
专业的团队成就卓越的产品
董博士从观致3轿车的第二次试车就以第三方的角色加入,之后两年间的7次重要试车从未缺席。可以说,他亲历了这款车从原型车诞生到问世的全过程。据他介绍,试车验证要占到研发总工作量的20%~30%,目的是验证之前的设计,这有点像做完数学题之后的验算。也曾参与过其他一些中国汽车品牌开发工作的董博士坦言:“观致3轿车的整车调校得以顺利进行,还有赖于制造出合格的实验原型车。”实际上,这是他回国10年见到过的第一辆合格的实验原型车。这就保证了提前对各种性能进行验证,从而缩短了研发周期。也正是因为有专业的设计团队打造出的高水平原型车,使观致3轿车在最初的试车中便交出了漂亮的答卷,之后只需解决细节问题。
这让我联想到不久前对观致汽车车辆安全、环境控制管理及认证总工程师Andy Piper的采访。他说观致3轿车在全球最严苛的碰撞测试一一Euro NCAP能获得五星佳绩,而且是今年的最好成绩,正归功于在4年前刚开发的时候,就已经设定了质量标准和安全性能目标。包括他在内的6人高水平汽车安全专家团队,从新车造型阶段就着手碰撞安全的设计,将最新的理念应用其中。因此,第一轮样车的碰撞结果就出乎预料的好。
显然,假如在上述这些关键环节没有真正高水平的专家操刀,观致3轿车难以做到今天这般卓越。对于这些来自各国的汽车专家,董博士强调说:“他们是观致汽车成功的基础,不论设计、研发出现了什么问题,他们都能及时找出原因,并给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案。就如同技艺高超的医生,药到病除。”
“静”到了董博士的心坎里
聊完研发流程,我们的话题转移到车辆本身。董博士深受德国汽车文化影响,对观致3轿车的简约内饰,以及余光可见、触手可及的控制按钮偏爱有加。他认为这款车有很多方面非常出色:造型时尚雅致、18寸轮圈很大气、怠速噪声低、行驶噪声也低,特别是各项NVH几乎没有短板。
作为NVH的高水平专家,董博士在这方面极为挑剔。观致3轿车成功地将10类噪声(整车噪声:怠速、加速、市内匀速行驶、高速和风噪;总成噪声:发动机、变速器、轮胎、刹车和底盘)较为全面地解决了,相比之下其他中国品牌的产品经常是集中力量解决了部分问题,而其他问题依旧或者更加严重了,这就是性能调校中常常出现的“按下葫芦起来瓢”。 观致3轿车的怠速噪声为39-40dB,开启空调也只提升到42-43dB,这样的数值用人耳几乎是难以察觉的。在路口等绿灯时,国人一般要在D挡并踩住刹车,这是最严酷的怠速状态,它也毫无抖动现象。城市行车中常用的60km/h左右时速,车内噪声也只有58dB,一些日系的B级轿车也不过就是如此水平。
扭力梁不会拖累操控性
针对一些人对观致3轿车使用与速腾一样的扭力梁式非独立后悬架的质疑,董博士结合亲身体验,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新速腾将后悬架更换为扭力梁的做法虽然饱受非议,但只要不是舒马赫的那种驾驶方式和水平,一般人几乎不会感觉出明显差异。就目前的研发水平来看,关键看调校,扭力梁的操控稳定性已经可以媲美多连杆。只有在通过粗糙路面时,后排乘客才会察觉二者的差异。”
他说有一次在浙江安吉试车,连续通过数十个“S”弯和“之”字弯,观致3轿车从未让他丧失信心,座椅的包裹性和侧向支撑也很到位,操控稳定性似乎还略优于速腾。实际上,生活中也不乏操控稳定性体验:直线行驶、低速盘桥、高速弯路和紧急避让。“观致3轿车能以60-70km/h盘桥;以120km/h过高速弯且保持驾控自信;在100km/h以上的速度下完成紧急避让,抓地力实在是太棒了!”说到这,他难免兴奋起来。事实上,根据我们的经验以及德国ADAC的评价标准,紧急避让的速度在90km/h左右就很好了。
其实就在我采访董博士当天,观致3轿车正在常熟进行最后一轮的试车,进行AUDIT评审和风险系数评估,通过之后便可进入SOP(Start of Production,投产启动,即可以进行大批量生产)阶段。
价格同样不应该是问题
最后谈到大家都关心的售价。董博士婉转地透露:“价格我已经听说,这个价钱有点委屈。”但他也承认,观致汽车的品牌还没有彻底打响,有欧洲军团在:宝马的人管设计、大众的人管生产,产品本身不需要担心,接下来要做的是争取顾客的感受,获得更广的认知和美誉度。这个所需要的时间甚至比造一款新车还要久,这就要看市场和营销部门的努力了!
“观致汽车在短时间做到现在的地步,在一些德国人眼中几乎是不可能的。”董博士说。毕竟是全新的团队、全新的TU、全新的生产线、全新的销售,一切都从零开始。甚至在他接触观致的最初,也觉得观致汽车的目标不可想像。但在与整个团队接触之后,他发现这是一群极富经验、遵循规律的业界精英。现在事实也证明,中国人有胆识、也有能力去塑造一个全新且成功的汽车品牌。
天色渐暗,这位刚下飞机便与我们会面的73岁老人依然滔滔不绝,毫无疲惫之意,在场的所有人均不免被他的激情感染。通过两个小时高质量的访谈,我们不但揭开了观致是如何破局造出一辆好车的秘密,更坚信这个不一样的中国品牌拥有不可限量的未来。
董显铨是谁?这个在观致汽车没有任何正式职位的人,为何又对这家企业和产品又如此有发言权?这一切都要从他那有些传奇的职业生涯说起。
73岁的董博士生于青岛,是宝马中国的前任首席代表,不过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在汽车研发领域的能力和经验。1986~1993年间在德国宝马汽车研究及工程中心工作的经历,让他都有机会参与到包括传奇的BMw 850i在内的数十款新车型的开发和测试工作。1986年,他与同事共同解决了宝马3系高速行驶时的车身共振问题,更被宝马人赞誉“每一辆宝马车上都有董的指纹”。
不过作为中国人,董显铨一直希望“有一辆国产车能够达到或是接近国际水平”。于是乎,董显铨被同样工程师出身的观致汽车董事长郭谦盛情邀请,加入到观致3轿车的开发中来。虽然并非观致汽车正式员工,董博士却参加了新车开发中9次关键性测试中的7次。在获知这样的内幕后,我们毫不犹豫地拨打了董显铨博士的手机,他正是那个我们一直想找的,能够真正揭开观致造好车秘密的那个人。
研发流程是观致品牌成功的核心
我们的总编辑周丽娟与董显铨博士相识多年,在老友面前,董博士打开了话匣子。他认为,汽车产品研发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研发流程,就像要得到一个好孩子就要做到优生优育。“宝马的迅速发展有赖于上世纪90年代制定的高效研发流程,这也是现在观致品牌成功的关键”,董显铨博士说。研发流程,可分为方案阶段,设计与验证阶段和投产启动阶段,在这期间大约有十个左右的节点。按任务则可分为若干一级子流程,诸如造型,整车布局,性能等。性能下的二级子流程为动力性、操控性、环保性等。所有性能都要量化并实施目标管理。整车的目标值要分解到系统/总成,进而分解到零部件。拿整车和总成的噪声控制举个例子,它归属在性能-舒适性-NVH项目下的第四级子流程。而就在这个子流程里,还有更多细化的指标,像在第七级目标(子流程)中,就要求车辆的怠速噪声不仅在空调关闭时要低,而且开启时也不能高,甚至在挂D挡踩住刹车时也不能抖动或者噪声加大。观致3轿车的整车噪声(怠速、加速、匀速及高速行驶)能这样低,正是因为在每个子流程都达了标,或者比之前的目标做得更好。
这些年中国品牌自己研发的产品,一直无法在品质和性能上与合资的产品媲美,就在于这些产品的研发流程达不到后者的质量水准。比如说由于经验欠缺,你就分解不出那么多详细的指标,即使依葫芦画瓢定出来,也没能力都达标。那么观致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呢?答案就是组建一个国际水平的项目管理团队。据董博士了解,项目管理均有参与3个新车型以上的研发经验,且几乎都是曾经独当一面的高管。他们对项目的定义与分解→目标协议的制定→实施过程的追踪与及时调控→阶段检查及最终验收驾轻就熟,而类似的工作经验又使他们可以高效地协同作战。
另外一个不可或缺的团队就是一流水平的技术专家团队。例如车辆工程执行总监施可(Klaus Schmidt),曾是宝马M系列的底盘总监,如今担负整车性能集成的部分任务,其中就包括车辆底盘的操控稳定性和减振舒适性。现在观致3轿车的直线和弯道稳定性的设计与调校都是他的功劳。他知道目标值怎么设定、怎么实现、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最后将观致3轿车调校成在细分市场(包括合资品牌)中,抓地力和循迹性方面的佼佼者,既有出色的驾驶乐趣,又可在各种不同路况下提供不错的舒适性,二者得到了很好的平衡。
专业的团队成就卓越的产品
董博士从观致3轿车的第二次试车就以第三方的角色加入,之后两年间的7次重要试车从未缺席。可以说,他亲历了这款车从原型车诞生到问世的全过程。据他介绍,试车验证要占到研发总工作量的20%~30%,目的是验证之前的设计,这有点像做完数学题之后的验算。也曾参与过其他一些中国汽车品牌开发工作的董博士坦言:“观致3轿车的整车调校得以顺利进行,还有赖于制造出合格的实验原型车。”实际上,这是他回国10年见到过的第一辆合格的实验原型车。这就保证了提前对各种性能进行验证,从而缩短了研发周期。也正是因为有专业的设计团队打造出的高水平原型车,使观致3轿车在最初的试车中便交出了漂亮的答卷,之后只需解决细节问题。
这让我联想到不久前对观致汽车车辆安全、环境控制管理及认证总工程师Andy Piper的采访。他说观致3轿车在全球最严苛的碰撞测试一一Euro NCAP能获得五星佳绩,而且是今年的最好成绩,正归功于在4年前刚开发的时候,就已经设定了质量标准和安全性能目标。包括他在内的6人高水平汽车安全专家团队,从新车造型阶段就着手碰撞安全的设计,将最新的理念应用其中。因此,第一轮样车的碰撞结果就出乎预料的好。
显然,假如在上述这些关键环节没有真正高水平的专家操刀,观致3轿车难以做到今天这般卓越。对于这些来自各国的汽车专家,董博士强调说:“他们是观致汽车成功的基础,不论设计、研发出现了什么问题,他们都能及时找出原因,并给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案。就如同技艺高超的医生,药到病除。”
“静”到了董博士的心坎里
聊完研发流程,我们的话题转移到车辆本身。董博士深受德国汽车文化影响,对观致3轿车的简约内饰,以及余光可见、触手可及的控制按钮偏爱有加。他认为这款车有很多方面非常出色:造型时尚雅致、18寸轮圈很大气、怠速噪声低、行驶噪声也低,特别是各项NVH几乎没有短板。
作为NVH的高水平专家,董博士在这方面极为挑剔。观致3轿车成功地将10类噪声(整车噪声:怠速、加速、市内匀速行驶、高速和风噪;总成噪声:发动机、变速器、轮胎、刹车和底盘)较为全面地解决了,相比之下其他中国品牌的产品经常是集中力量解决了部分问题,而其他问题依旧或者更加严重了,这就是性能调校中常常出现的“按下葫芦起来瓢”。 观致3轿车的怠速噪声为39-40dB,开启空调也只提升到42-43dB,这样的数值用人耳几乎是难以察觉的。在路口等绿灯时,国人一般要在D挡并踩住刹车,这是最严酷的怠速状态,它也毫无抖动现象。城市行车中常用的60km/h左右时速,车内噪声也只有58dB,一些日系的B级轿车也不过就是如此水平。
扭力梁不会拖累操控性
针对一些人对观致3轿车使用与速腾一样的扭力梁式非独立后悬架的质疑,董博士结合亲身体验,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新速腾将后悬架更换为扭力梁的做法虽然饱受非议,但只要不是舒马赫的那种驾驶方式和水平,一般人几乎不会感觉出明显差异。就目前的研发水平来看,关键看调校,扭力梁的操控稳定性已经可以媲美多连杆。只有在通过粗糙路面时,后排乘客才会察觉二者的差异。”
他说有一次在浙江安吉试车,连续通过数十个“S”弯和“之”字弯,观致3轿车从未让他丧失信心,座椅的包裹性和侧向支撑也很到位,操控稳定性似乎还略优于速腾。实际上,生活中也不乏操控稳定性体验:直线行驶、低速盘桥、高速弯路和紧急避让。“观致3轿车能以60-70km/h盘桥;以120km/h过高速弯且保持驾控自信;在100km/h以上的速度下完成紧急避让,抓地力实在是太棒了!”说到这,他难免兴奋起来。事实上,根据我们的经验以及德国ADAC的评价标准,紧急避让的速度在90km/h左右就很好了。
其实就在我采访董博士当天,观致3轿车正在常熟进行最后一轮的试车,进行AUDIT评审和风险系数评估,通过之后便可进入SOP(Start of Production,投产启动,即可以进行大批量生产)阶段。
价格同样不应该是问题
最后谈到大家都关心的售价。董博士婉转地透露:“价格我已经听说,这个价钱有点委屈。”但他也承认,观致汽车的品牌还没有彻底打响,有欧洲军团在:宝马的人管设计、大众的人管生产,产品本身不需要担心,接下来要做的是争取顾客的感受,获得更广的认知和美誉度。这个所需要的时间甚至比造一款新车还要久,这就要看市场和营销部门的努力了!
“观致汽车在短时间做到现在的地步,在一些德国人眼中几乎是不可能的。”董博士说。毕竟是全新的团队、全新的TU、全新的生产线、全新的销售,一切都从零开始。甚至在他接触观致的最初,也觉得观致汽车的目标不可想像。但在与整个团队接触之后,他发现这是一群极富经验、遵循规律的业界精英。现在事实也证明,中国人有胆识、也有能力去塑造一个全新且成功的汽车品牌。
天色渐暗,这位刚下飞机便与我们会面的73岁老人依然滔滔不绝,毫无疲惫之意,在场的所有人均不免被他的激情感染。通过两个小时高质量的访谈,我们不但揭开了观致是如何破局造出一辆好车的秘密,更坚信这个不一样的中国品牌拥有不可限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