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我们的汉字学习同时也承担这样的责任: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汉字学习;审美情趣
汉字学习不仅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密切相关,而且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汉字学习中,师生共同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特点,热爱祖国语言文,还能通过思维发展与提升,达成审美的鉴赏与创造,从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一、汉字学习的新生态,本质之美
汉字,主要运用象形的方法,在认识和改造自然过程中,逐渐形成汉民族的语言符号系统。与汉字同时代的象形文字,很多都退出了历史舞台,汉字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在历史和新时代仍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这得益于长期以来,强有力的权利来统一、维护和完备这种符号。从商朝说起,之前是部落,然后部落联盟,在国家,商其实是十多个部落的联盟,周的分封制,秦的中央集权,很重要的事:书同文,车同轨。还有孔子:不学诗,无以言。春秋末期,部落为基础建立的国,具象符号系统里面有方言、俚语、土话,阻碍了思想交流和表达。于是,有了以《诗经》为基础的统一的语言符号系统,到秦朝和东汉中期,佛教的传入,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今天普通话。仍然延续的是以原始具象为基础的,容涵其他民族语言和文化的文化系统。由此,一套具象类比的符号系统,在不断的认识和改造规程中,稳定下来。如,升出地平线的时候,是“旦”;日月同辉,是“朝”,日上杆头,是“”早;日上当头,是“午”;夕阳西下,是“暮”。认一个个字,就好比看一幅幅话;读甲骨金文,就好比在看连环画,一幅图一幅图的呈现出来。甚至我们听到是词语,也会有如在眼前的美感。
我们看汉字的演变过程,最初都是单音节文字,大概有400个。我们的文字,汉字形成大概三五千年,但我们人类的智能在四万年以来,几乎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也就是说,我们人类的脑容量一直没有发生过改变。在拥有同样智能的前提下,运用400个单音节汉字,表达和交流一个具象是会琢磨的非常精细。于是,在今天信息量呈数量级增长时,现有的汉字仍能胜任工作学习生活的表达与交流。汉字本质之美,美在具象类比,美在简约容函,美在传承发展。
二、汉字学习新力量,自信之美
英文字母,源于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源于希腊字母,而希腊字母,则是腓尼基字母演变而来的。腓尼基字母,主要依据古埃及的图画文字制定的。在古埃及時,“A”是表示“牛头”的图画;“B”表示“家”或“院子”的图画……英文单词,基本失去了底层的象形意义。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语言符号的底层基础是象形,在象形基础上发展,才有了字母文字。象形文字产生的文明,在当前科技文明、信息文明面前没有遥遥领先与世界,似乎以象形文字的文明不那么重要了。这其实是一种很危险的想法。我们读美国作家比尔·布莱森《万物简史》发现,生物的演进过程,从单细胞到人类,存在度高的生物能力会很若,而存在度低的能力反而会更强。由此,我们发现,今天的象形文字存在度看似不高,但能力超强,影响世界的力量巨大。这种观点,在自由学者王东岳的《物演通论》中提出了他的理论——“递弱代偿”,得到充分证明。
以象形为基础的思维形式,必然具备象形的特点:面性和立体性的,可以使思维迅速的从整体把握问题,容易形成整体观。在当今世界出现的未有之大变局,我们的习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在处理国际争端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汉字学习,让我们从人类命运的底层思考和看看世界,贡献者汉字文明的智慧和力量。另外,以形象思维为基础的汉字学习,更容易培养的想象力。形象思维并不满足于对已有形象的再现,它更致力于追求对已有形象的加工,而获得新形象产品的输出。在农耕时代,汉字文明贡献了丰富多彩的人类发展成果,今天智能时代的到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阔步向前,并影响着人类文明进程。
三、汉字学习新视角,思维之美
汉字学习方法的问题,往往是仅于汉字本身的造字法和汉字的演变来学。遇到汉字学习的瓶颈时,我们可以尝试着运用其他学科的思维方法来达成汉字学习任务。我们往回看的更远些,在17世纪时的经典:政治学风格。霍布斯的《利维坦》,运用几何学的模型来研究政治学。在18世纪时的经典:伦理学风格。休谟的《人性论》,最为18世纪的经典,运用牛顿的物理学模型来研究伦理学。哲学核心要领就是怀疑。怀疑那些人们早就习以为常、根本不会去怀疑的东西。休谟收到牛顿的启发,试图以自然科学式的分析方法探究人性的基本问题,包括知识的起源和基础,因果律的可靠性,一系列对常识的有力质疑使他的哲学被称为怀疑主义。现在回到我们的汉字学习,尝试运用数学数形结合的思维来获取汉字学习新方法,效果如何呢?如“辽阔”和“寥廓”,音同意不同,解释分别是“广阔;宽广”和“高原空旷”,好像意思差不多。如果加上数学思维加以区别前者强调“面性”的,后者强调“立体性”。再如“委屈”和“委曲求全”,意思分别是“受到不应该有的职责或待遇,心里难过”和“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为顾全大局而暂时忍让”,运用数学思维,前者强调的是点,后者强调的线。如“良莠不齐”,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解释为“比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后来出的第七版时,解释为“比喻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体现了数学思维的模糊性特点。
汉字学习不能只局限于汉字本身,那样无法解决汉字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未来已来的新时代,我们只有站在人类文明的新高度,思考汉字学习的新未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今天,我们的汉字学习,应以传承民族文化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想象,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温暖每个活跃的生命,来照亮人类文明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科核心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2011: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2017:4-6.
[3]王力.汉语的文字.汉语史稿(修订版)[M].中华书局,1986:39-44.
[4](美)比尔·布莱森.生命本身.万物简史[M].接力出版社,2017:223-235.
[5]刁晏斌.新时期新语法现象研究[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关键词:汉字学习;审美情趣
汉字学习不仅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密切相关,而且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汉字学习中,师生共同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特点,热爱祖国语言文,还能通过思维发展与提升,达成审美的鉴赏与创造,从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一、汉字学习的新生态,本质之美
汉字,主要运用象形的方法,在认识和改造自然过程中,逐渐形成汉民族的语言符号系统。与汉字同时代的象形文字,很多都退出了历史舞台,汉字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在历史和新时代仍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这得益于长期以来,强有力的权利来统一、维护和完备这种符号。从商朝说起,之前是部落,然后部落联盟,在国家,商其实是十多个部落的联盟,周的分封制,秦的中央集权,很重要的事:书同文,车同轨。还有孔子:不学诗,无以言。春秋末期,部落为基础建立的国,具象符号系统里面有方言、俚语、土话,阻碍了思想交流和表达。于是,有了以《诗经》为基础的统一的语言符号系统,到秦朝和东汉中期,佛教的传入,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今天普通话。仍然延续的是以原始具象为基础的,容涵其他民族语言和文化的文化系统。由此,一套具象类比的符号系统,在不断的认识和改造规程中,稳定下来。如,升出地平线的时候,是“旦”;日月同辉,是“朝”,日上杆头,是“”早;日上当头,是“午”;夕阳西下,是“暮”。认一个个字,就好比看一幅幅话;读甲骨金文,就好比在看连环画,一幅图一幅图的呈现出来。甚至我们听到是词语,也会有如在眼前的美感。
我们看汉字的演变过程,最初都是单音节文字,大概有400个。我们的文字,汉字形成大概三五千年,但我们人类的智能在四万年以来,几乎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也就是说,我们人类的脑容量一直没有发生过改变。在拥有同样智能的前提下,运用400个单音节汉字,表达和交流一个具象是会琢磨的非常精细。于是,在今天信息量呈数量级增长时,现有的汉字仍能胜任工作学习生活的表达与交流。汉字本质之美,美在具象类比,美在简约容函,美在传承发展。
二、汉字学习新力量,自信之美
英文字母,源于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源于希腊字母,而希腊字母,则是腓尼基字母演变而来的。腓尼基字母,主要依据古埃及的图画文字制定的。在古埃及時,“A”是表示“牛头”的图画;“B”表示“家”或“院子”的图画……英文单词,基本失去了底层的象形意义。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语言符号的底层基础是象形,在象形基础上发展,才有了字母文字。象形文字产生的文明,在当前科技文明、信息文明面前没有遥遥领先与世界,似乎以象形文字的文明不那么重要了。这其实是一种很危险的想法。我们读美国作家比尔·布莱森《万物简史》发现,生物的演进过程,从单细胞到人类,存在度高的生物能力会很若,而存在度低的能力反而会更强。由此,我们发现,今天的象形文字存在度看似不高,但能力超强,影响世界的力量巨大。这种观点,在自由学者王东岳的《物演通论》中提出了他的理论——“递弱代偿”,得到充分证明。
以象形为基础的思维形式,必然具备象形的特点:面性和立体性的,可以使思维迅速的从整体把握问题,容易形成整体观。在当今世界出现的未有之大变局,我们的习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在处理国际争端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汉字学习,让我们从人类命运的底层思考和看看世界,贡献者汉字文明的智慧和力量。另外,以形象思维为基础的汉字学习,更容易培养的想象力。形象思维并不满足于对已有形象的再现,它更致力于追求对已有形象的加工,而获得新形象产品的输出。在农耕时代,汉字文明贡献了丰富多彩的人类发展成果,今天智能时代的到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阔步向前,并影响着人类文明进程。
三、汉字学习新视角,思维之美
汉字学习方法的问题,往往是仅于汉字本身的造字法和汉字的演变来学。遇到汉字学习的瓶颈时,我们可以尝试着运用其他学科的思维方法来达成汉字学习任务。我们往回看的更远些,在17世纪时的经典:政治学风格。霍布斯的《利维坦》,运用几何学的模型来研究政治学。在18世纪时的经典:伦理学风格。休谟的《人性论》,最为18世纪的经典,运用牛顿的物理学模型来研究伦理学。哲学核心要领就是怀疑。怀疑那些人们早就习以为常、根本不会去怀疑的东西。休谟收到牛顿的启发,试图以自然科学式的分析方法探究人性的基本问题,包括知识的起源和基础,因果律的可靠性,一系列对常识的有力质疑使他的哲学被称为怀疑主义。现在回到我们的汉字学习,尝试运用数学数形结合的思维来获取汉字学习新方法,效果如何呢?如“辽阔”和“寥廓”,音同意不同,解释分别是“广阔;宽广”和“高原空旷”,好像意思差不多。如果加上数学思维加以区别前者强调“面性”的,后者强调“立体性”。再如“委屈”和“委曲求全”,意思分别是“受到不应该有的职责或待遇,心里难过”和“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为顾全大局而暂时忍让”,运用数学思维,前者强调的是点,后者强调的线。如“良莠不齐”,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解释为“比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后来出的第七版时,解释为“比喻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体现了数学思维的模糊性特点。
汉字学习不能只局限于汉字本身,那样无法解决汉字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未来已来的新时代,我们只有站在人类文明的新高度,思考汉字学习的新未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今天,我们的汉字学习,应以传承民族文化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想象,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温暖每个活跃的生命,来照亮人类文明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科核心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2011: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2017:4-6.
[3]王力.汉语的文字.汉语史稿(修订版)[M].中华书局,1986:39-44.
[4](美)比尔·布莱森.生命本身.万物简史[M].接力出版社,2017:223-235.
[5]刁晏斌.新时期新语法现象研究[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