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审请求权的中国进路:历史、现实与发展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e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陪审制是国家赋予国民的司法民主保障机制,而非可供法院选择的审判方式.陪审适用应当由法院职权本位向当事人权利本位转型.陪审请求权是当事人享有的关于案件第一审是否适用陪审及陪审程序如何具体建构的诉讼权利,具有程序性、自愿性和约束性.陪审请求权包括积极的陪审请求权与消极的陪审请求权、任意的陪审请求权与限制的陪审请求权、狭义的陪审请求权与广义的陪审请求权.应区分陪审制在不同性质案件中的具体功能定位,对当事人的陪审请求权及其行为要件予以差别化配置.着力提升人民陪审制的公信力,为陪审请求权提供充分的规范依据、程序保障和制度激励.
其他文献
作为公安行政执法中的一大顽疾,非法取证行为一直难以根除.当前对该行为的规制呈现“围堵为主”的理念特质,外化成取证规范化建设、非法证据排除及相关人员惩戒三大措施.上述措施在取得一定成效后便陷入效能瓶颈,对种种规制困境的原因分析后进一步表明,“围堵为主”的规制模式是存在局限的.与“围堵为主”模式不同,“疏通为主”模式更加关注如何在不牺牲执法效能的前提下规制非法取证.实现这个目标的可行路径,便是找到非法取证行为的合法取证替代方案.具体方式是,先对公安行政执法中典型的非法取证行为进行剖析,再依据不同的行为构成和表
近年来,人民法院为缓解人案矛盾,增强纠纷处理能力,正积极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但目前改革仍存在诉外调解流于形式、司法化倾向明显、基层法院逢案必调等问题.要真正发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优势功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解决诉调对接平台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进一步扩展案件受理范围和纠纷处理能力,有效形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合力,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解纷需求.
各级人民法院对以贷还贷中保证责任的判断尚未形成统一裁判标准,对以贷还贷的认定亦不尽相同.《民法典担保解释》第十六条虽对以贷还贷中保证责任情形给予分类规定,但对司法实践较以往未有多大裨益.以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为视角审查以贷还贷中保证责任的判断标准并给予评判.
期刊
网络游戏直播画面基于其创作主体的多元性、内容构成的复杂性以及独创性理论的模糊性,其可版权性问题一直饱受争议.以司法实践中争议较大的“斗鱼案”和“华多案”为切入点,从规范分析和比较法的角度对网络游戏直播画面的可版权性进行审视,认为游戏主播“玩”和“播”两行为均可产生著作权法意义上的独创性,基于“玩”“播”结合产生的游戏直播画面当然可作为“作品”予以保护.在进行其可版权性审查时,应以缓和的著作权客体法定主义原则为指引,秉持类型化思维,对网络游戏直播画面的独创性进行“浅层”“中层”和“深层”的分层审视,以实现知
网络游戏外挂通过使用特定的人工智能技术来代替人工操作发出指令.当前网络游戏外挂由单一技术型升级为复合技术型,自动操作性大幅增强,并主要分为辅助操作类游戏外挂和数据修改类游戏外挂.司法实践中对于网络游戏外挂的刑法规制,存在对网络游戏外挂行为入罪标准的理解不一、个人责任和平台责任归责错位的问题.制作、销售、使用辅助操作类和数据修改类游戏外挂不构成犯罪,只有制作、销售超出正常运行机理的“超规格数据修改类外挂”构成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个人只有以营利为目的,深度介入超规格数据修改类游戏外挂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36条的基本目标是平衡个人信息流动和安全,整体定位等同于第40条,因为国家机关属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国家机关”指军事机关以外的党政机关及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公共管理或服务组织.“个人信息”指在中国内地收集和产生的、未经当事人自行公开或合法公开的个人信息.“境内存储”指个人信息存储介质位于中国内地且其上的个人信息不被境外主体以非公开方式读取.“向境外提供”指个人信息存储介质出境或境内介质存储的个人信息被境外主体以非公开方式读取.国家机关处理的个人信息出境,包括物理载体出境、国
警察出庭作证,对于促进侦查中心主义向审判中心主义诉讼模式的转变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是推进刑事诉讼庭审实质化改革的重要基础.我国立法尚未明确警察出庭“说明情况”时的主体地位,在刑事诉讼中出庭警察的身份地位应当属于证人,性质是职务证人,诉讼地位是控方证人.我国证人回避规定与警察证人身份不存在理论冲突,警察证人有别于实体证明中普通证人的特殊证人.
中国律师当前的角色定位于司法角色和商业角色,却面临着一定程度的政治职责缺失、社会责任弱化的困境,这两种困境与律师的商业角色过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律师的角色定位必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为指引,通过强化律师行业的党建工作、增强律师的政治职责、强化律师的社会责任等措施来完善新时代中国律师的角色定位.
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六条继承《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四条,改“分担民事责任”为“分担损失”并无实质意义.因为无论被告分担的是“民事责任”还是“损失”,本质上都是法律强制将没有契约关系的原告所遭受的损失移转给被告承担,这其实就是一种侵权损害赔偿.我国公平分担损失的适用会导致恶劣的价值导向,其根本原因在于:该制度抛弃了作为侵权责任正当性论证必要条件之一的矫正正义,纯粹基于“损失分担”之类的功利考量而设置,缺乏正当性基础.大部分适用公平分担损失的案例,都可以且应当由过错责任制度处理;极个别确实无法适用过错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