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阳县高级中学,河南 驻马店 463600)
【摘要】:学困生的教育问题,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困生的转化以及良好的发展也是目前国家实施素质教育,教育均衡的重要环节。本人身为一名高中一线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积极深入的了解学困生,通过研究学困生的相关理论知识和认清学困生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进而归纳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学困生;高中;成因分析
对学困生而言,学习成绩差可能纯粹是内部原因,如才能或技艺缺陷,或因为大脑功能失调而造成的;也可能是受其家庭环境或生活环境不良影响。再加上某些学校教育方面的不足。这就要求在研究高中学困生时必须将各种原因进行全面、详尽的分析。本人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以及和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交流、访谈,总结出造成我校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发现应该对其的形成进行多方面的归因分析。
通过针对学生、任课教师的调查问卷,以及分析比较,笔者认为现阶段造成正阳高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归为认知能力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认知能力的发展不平衡以及基本学习技能的发展缺失与错位
所谓认知能力是指个体了解与认识世界的一整套心理能力。它包括动作、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和学习能力等各方面。人获取知识是通过自己的感官、思维,如何协调的利用它们是有效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各种学习能力,默契配合才能有效地保证学习的连贯性与持续性。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是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方面认知能力的好坏能够促进和影响基本学习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怎样合理的调动和运用自己的这些认知技能,是学习技能高低的重要体现。
(一)各种认知能力发展不平衡性
各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与该校的一名年长的教师一起交流时发现,自他参加工作以来,在所担任的班级中一定会有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语言表达力某一能力出色的学生,也会有文章读不通顺、话说得不好、计算总是出错等在认知能力方面发展缓慢的学生,但随着年龄增长,这些缺陷会逐渐消失。从他的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出人的认知能力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会在一定时期出现不平衡性、不同步性的情况。笔者在曾教过的一名女同学身上发现,她经常担任学校活动的主持,语言能力比较突出,但在其数学成绩上却不尽人意。但从整体上很难认定该生为学困生。从这一点上得知认知能力发展的好与坏之间的差异较小。
(二)不合适的认知发展过程
认知能力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幼儿至中学阶段是其迅速發展的一段时期。这些认知不单单是读、写、算等的逻辑思维技能,从这些最基本的爬、走、跳等低级的运动能力,慢慢的开始向思维、语言表达等高一级的能力过渡。所谓不合适的认知发展过程主要是指学生发展水平处于某一阶段停止不前,或者是某一阶段的发展受不良影响以后各个阶段的认知发展。如果自我再不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情况,根据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进行个别教育,这类学生就很可能成为学困生。
(三)基本学习技能的发展缺失与错位
学习技能是学习中一些必需的技能,主要有听、说、读、写、计算等。这些学习技能与认知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认知能力发展的好与坏直接促进或阻碍这些技能的发展。譬如,当一名学生好动,时而起立,时而回头,对教师讲话的左耳朵进右耳多出,不能领会别人讲话的含义,无视别人的指示。实际上,就是该学生听技能和记忆技能的失调。为了找到正阳高中学困生在基本学习技能上的发展情况,笔者以该校低中高年级各一个班为例,组织了语、历史 、英一线教师对学困生情况进行访谈后,总结得出我校学困生出现的技能失调主要包括:
1、听技能失调,主要是听不懂、不愿听、不能遵循老师、同学的指示等。这些学困生主要出现在低年级中,而且以女同学为主。
2、说与读技能失调,主要问题是说话前言不搭后语,经常自言自語,言不达意,语言含糊不清;在朗读课文时吞吞吐吐、读破句、读书时没有语气、表情等等。调查中,以中低年级的学困生为主。
二、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一)学习动机、学习兴趣
如今的家庭教育,几乎每位家长都曾说过让孩子好好学习这样的话,或类似这样的话,其实就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的父母会用各式各样物质上鼓励学生学习。这种策略在我校的学困生教育中起到很好的效果。
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其家长大都重视小孩的教育,家校沟通交流较为积极,能够与教师一同鼓励和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反观,学困生的父母对小孩的学习和教育不够重视,极少关心学生在校的表现,因此影响到孩子的学习,造成学生没有学习动机、缺乏学习兴趣。
(二)情绪情感
正阳高中学困生在班级学习中时常还表现出来一些情绪问题。这种不情绪不仅不利于学习,甚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其实,在我校有不少因情绪和情感问题而引发学困生产生的例子,在此,笔者简单归纳了以下几点影响学习成绩的情绪和情感因素:
1、强迫性的焦虑。从学习开始之初,长期受到家长及教师要求和督促,在学生的心理潜移默化地已经将努力学习固化为理所应当。稍有的闪失就陷于痛苦的自责之中,平时学习生活中,无论是课堂听讲、作业练习还是日常生活生怕有错误产生。自己的学习注意力发生了转移,思想包袱随之而来,更甚者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了怀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正常发挥。
2、逃避或回避。在学习中曾经有过严重失败,或者曾经是大家心目中的佼佼者,如今当在面对学习困难时有为难情的情绪,而选择逃避或远离学习。
3、对抗与抑郁。由于学困生普遍在教师、学生的心目中留下了负面的印象,使得一些学困生对老师、学生有明显地对抗心理,或者出现某种抑郁的状况。他们对待与自己有关的事情时相当敏感,对他人格外小心提防,长期下去容易产生心理疾病,给学习带来更大的损失。
(三)自我的学习意志
常言道性格决定命运,在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中性格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困生性格与个性上的问题也是促使其成为学困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的意志是否坚定是其能否长期的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是十分重要的。不良的意志是学生会产生学业不良的反应。作为一个一线的工作者,你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学生,他们对老师的要求答应的很好,可无法落实,对于学习没有执着精神,做事容易半途而废。这样的学生对自己的承诺不信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想哪出是哪出。在我校的调查研究中,学困生普遍没有的信心,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遇到困难就逃避。独立性是意志的重要表现之一,喜欢独立思考的学生往往学习独立性表现突出。在调查中发现,学习中喜欢独立思考的,学困生占 11.6%,优生占 55%,学困生明显少于学优生;而回答不喜欢独立思考的优生仅占 8.67%,学困生却占 65%,明显多于优生。可见,不喜欢独立思考是学困生共同存在的一个问题。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中小学阶段。素质教育的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现实情况下,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的知识、技能得不到全面的发展,导致了学困生的出现,这些学生的教育问题始终摆在我们教育者的面前,笔者的研究只是对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分析,其中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希望能对广大的教育者在学困生的教育策略的工作带了一点点的启示。
参考文献:
[1]袁宝菊.深化对学困生问题研究的哲学视角[J].黑龙江高教究,2005.3.
[2]蔡慧琴.非智力型学困生的成因及其教育策略[J].江西教育研,2005.11.
[3]杨新颖.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有效的发展——促进学困生发展的评价策略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6.1.
【摘要】:学困生的教育问题,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困生的转化以及良好的发展也是目前国家实施素质教育,教育均衡的重要环节。本人身为一名高中一线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积极深入的了解学困生,通过研究学困生的相关理论知识和认清学困生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进而归纳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学困生;高中;成因分析
对学困生而言,学习成绩差可能纯粹是内部原因,如才能或技艺缺陷,或因为大脑功能失调而造成的;也可能是受其家庭环境或生活环境不良影响。再加上某些学校教育方面的不足。这就要求在研究高中学困生时必须将各种原因进行全面、详尽的分析。本人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以及和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交流、访谈,总结出造成我校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发现应该对其的形成进行多方面的归因分析。
通过针对学生、任课教师的调查问卷,以及分析比较,笔者认为现阶段造成正阳高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归为认知能力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认知能力的发展不平衡以及基本学习技能的发展缺失与错位
所谓认知能力是指个体了解与认识世界的一整套心理能力。它包括动作、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和学习能力等各方面。人获取知识是通过自己的感官、思维,如何协调的利用它们是有效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各种学习能力,默契配合才能有效地保证学习的连贯性与持续性。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是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方面认知能力的好坏能够促进和影响基本学习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怎样合理的调动和运用自己的这些认知技能,是学习技能高低的重要体现。
(一)各种认知能力发展不平衡性
各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与该校的一名年长的教师一起交流时发现,自他参加工作以来,在所担任的班级中一定会有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语言表达力某一能力出色的学生,也会有文章读不通顺、话说得不好、计算总是出错等在认知能力方面发展缓慢的学生,但随着年龄增长,这些缺陷会逐渐消失。从他的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出人的认知能力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会在一定时期出现不平衡性、不同步性的情况。笔者在曾教过的一名女同学身上发现,她经常担任学校活动的主持,语言能力比较突出,但在其数学成绩上却不尽人意。但从整体上很难认定该生为学困生。从这一点上得知认知能力发展的好与坏之间的差异较小。
(二)不合适的认知发展过程
认知能力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幼儿至中学阶段是其迅速發展的一段时期。这些认知不单单是读、写、算等的逻辑思维技能,从这些最基本的爬、走、跳等低级的运动能力,慢慢的开始向思维、语言表达等高一级的能力过渡。所谓不合适的认知发展过程主要是指学生发展水平处于某一阶段停止不前,或者是某一阶段的发展受不良影响以后各个阶段的认知发展。如果自我再不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情况,根据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进行个别教育,这类学生就很可能成为学困生。
(三)基本学习技能的发展缺失与错位
学习技能是学习中一些必需的技能,主要有听、说、读、写、计算等。这些学习技能与认知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认知能力发展的好与坏直接促进或阻碍这些技能的发展。譬如,当一名学生好动,时而起立,时而回头,对教师讲话的左耳朵进右耳多出,不能领会别人讲话的含义,无视别人的指示。实际上,就是该学生听技能和记忆技能的失调。为了找到正阳高中学困生在基本学习技能上的发展情况,笔者以该校低中高年级各一个班为例,组织了语、历史 、英一线教师对学困生情况进行访谈后,总结得出我校学困生出现的技能失调主要包括:
1、听技能失调,主要是听不懂、不愿听、不能遵循老师、同学的指示等。这些学困生主要出现在低年级中,而且以女同学为主。
2、说与读技能失调,主要问题是说话前言不搭后语,经常自言自語,言不达意,语言含糊不清;在朗读课文时吞吞吐吐、读破句、读书时没有语气、表情等等。调查中,以中低年级的学困生为主。
二、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一)学习动机、学习兴趣
如今的家庭教育,几乎每位家长都曾说过让孩子好好学习这样的话,或类似这样的话,其实就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的父母会用各式各样物质上鼓励学生学习。这种策略在我校的学困生教育中起到很好的效果。
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其家长大都重视小孩的教育,家校沟通交流较为积极,能够与教师一同鼓励和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反观,学困生的父母对小孩的学习和教育不够重视,极少关心学生在校的表现,因此影响到孩子的学习,造成学生没有学习动机、缺乏学习兴趣。
(二)情绪情感
正阳高中学困生在班级学习中时常还表现出来一些情绪问题。这种不情绪不仅不利于学习,甚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其实,在我校有不少因情绪和情感问题而引发学困生产生的例子,在此,笔者简单归纳了以下几点影响学习成绩的情绪和情感因素:
1、强迫性的焦虑。从学习开始之初,长期受到家长及教师要求和督促,在学生的心理潜移默化地已经将努力学习固化为理所应当。稍有的闪失就陷于痛苦的自责之中,平时学习生活中,无论是课堂听讲、作业练习还是日常生活生怕有错误产生。自己的学习注意力发生了转移,思想包袱随之而来,更甚者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了怀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正常发挥。
2、逃避或回避。在学习中曾经有过严重失败,或者曾经是大家心目中的佼佼者,如今当在面对学习困难时有为难情的情绪,而选择逃避或远离学习。
3、对抗与抑郁。由于学困生普遍在教师、学生的心目中留下了负面的印象,使得一些学困生对老师、学生有明显地对抗心理,或者出现某种抑郁的状况。他们对待与自己有关的事情时相当敏感,对他人格外小心提防,长期下去容易产生心理疾病,给学习带来更大的损失。
(三)自我的学习意志
常言道性格决定命运,在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中性格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困生性格与个性上的问题也是促使其成为学困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的意志是否坚定是其能否长期的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是十分重要的。不良的意志是学生会产生学业不良的反应。作为一个一线的工作者,你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学生,他们对老师的要求答应的很好,可无法落实,对于学习没有执着精神,做事容易半途而废。这样的学生对自己的承诺不信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想哪出是哪出。在我校的调查研究中,学困生普遍没有的信心,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遇到困难就逃避。独立性是意志的重要表现之一,喜欢独立思考的学生往往学习独立性表现突出。在调查中发现,学习中喜欢独立思考的,学困生占 11.6%,优生占 55%,学困生明显少于学优生;而回答不喜欢独立思考的优生仅占 8.67%,学困生却占 65%,明显多于优生。可见,不喜欢独立思考是学困生共同存在的一个问题。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中小学阶段。素质教育的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现实情况下,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的知识、技能得不到全面的发展,导致了学困生的出现,这些学生的教育问题始终摆在我们教育者的面前,笔者的研究只是对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分析,其中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希望能对广大的教育者在学困生的教育策略的工作带了一点点的启示。
参考文献:
[1]袁宝菊.深化对学困生问题研究的哲学视角[J].黑龙江高教究,2005.3.
[2]蔡慧琴.非智力型学困生的成因及其教育策略[J].江西教育研,2005.11.
[3]杨新颖.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有效的发展——促进学困生发展的评价策略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