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分析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语料,证明汉语同样可以用Talmy的力动态理论阐释,为让步连词等其他关系连词的语言学分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和切入点。
认知语义学 力动态 现代汉语 语料库
一、引言
在物理学中,力是任何导致自由物体历经速度、方向或外型的变化的影响。一个力包括大小和方向,即力是矢量。Talmy率先将物理学中力的概念引入了语言学的分析。根据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人脑中的观念是基于身体体验的,反映这些观念的人类语言是对人体所处的客观世界的反映,这就为把自然界中的力与语言中的力对应起来提供了理据。
二、力动态
1.力动态的定义
Talmy在谈及语言系统中的力动态时说,“力动态”(force dynamics)这个语义范畴在此前的语言学研究中一直被忽略。力动态指实体如何与力相互作用。这里包括力的施加、对力的抵抗、克服对力的抵抗、对力的表达的阻碍、对这一阻碍的解除,以及其他类似情况。力动态对于语言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它能够被用来阐释传统语言学中的“使役”(causative)这一概念;其次,力动态在语法、情态等诸多语言层面发挥着构建的作用;最后,表示力的相互作用的概念系统已植入语言结构中,可以与其他如物理的、心理的、社会的、推论的、语篇的以及关于推理和概念的心智模式领域等其他认知领域相联系。总而言之,力动态这一概念对自然语言有着强大的阐释力。
2.力动态的分类
基于物理力领域里的基本力动态参数,Talmy划分出了:恒态力动态模式、转换力动态模式以及次要恒态力动态模式三类常见的力动态模式。Talmy认为语言在恒态对立的力方面做出的最基本区分是两种施力实体之间所起到的角色差异。其中一个施力实体被凸显出来,成为注意力焦点,即在交互作用过程中突出的议题是这个实体是否有能力发挥其力的趋势,或者相反,被克服。与之相关的第二种力的实体,则考虑它对第一个力的作用,是否有效地克服第一个力。继而,焦点力实体被称为“施力者”(Ago:agonist),而对抗此力的实体被称为“阻力者”(Ant:antagonist)。
三、汉语语料
1.语料来源
本文中的所有语料均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在线检索系统。输入“尽管”一词检索出来的例句共计34309条,本文从中随机抽取了100多个例句进行归类分析研究。
2.语料分类
物理学中的力按照力的来源,可以分为内力和外力。这一划分在语言中也有相应的对应。经过观察发现,在含有“尽管”这一让步连词的句子中,如果主句和由“尽管”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的主语一致,则这一事件中的力来源于单一主语本身,即内力;如果主句和由“尽管”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的主语不一致,则这一事件中的力来源于主句主语的外部,即外力。根据这一标准,本文将从语料库中提取的例句分为“单一主语句”和“多重主语句”两大类,以示“内力”和“外力”的区分,下表为部分分类结果:
四、现代汉语“尽管”一词的力动态
1.“尽管”一词的力动态阐释
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关于含有“尽管”这一让步连词的主从句力动态解析可以从力的来源,即内力还是外力的角度出发。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力的来源是按句子中主从句主语是否一致来定的。
在“(尽管)他们在北漂的风雨中挣扎得很累,生活得很清苦,但彼此很相爱”这句中,主句“但彼此很相爱”的主语与前边由“尽管”所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中的主语是一致的,都是“他们”。“尽管”所指明的是所克服的力,是施力者的行为,而主句指明的是所施的力与阻力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受力者的表现。也就是说,当“尽管”引导的主从句中只有一个主语时,受力者所受的力来自于其自身,且“尽管”暗含了这种力被克服的结果。
在“(尽管)外面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人们在温室里好像置身于热带国家中一样”一句中,“尽管”所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的主语是“大雪”与“寒风”,是施力者,而主句的主语是“人们”,是受力者。由此可见,主从句主语的异同决定了受力者所受的力来自于外部还是内部。
2.“尽管”一词力动态的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有“尽管”引导的主从复合句中,关于力动态的分析有两个方面的因素要考虑,即力的来源与力的大小。抛开“内力”、“外力”、“大力”、“小力”不论,“尽管”这一让步连词本身暗含了一种力动态关系,也就是说,让步状语从句中的力总是处于被主句主语克服的地位。
五、结语
综上所述,汉语同样可以用Talmy的力动态理论来阐释,让步连词“尽管”的力动态分析要从力的来源,即内力还是外力的角度来考虑,这为语言学中如让步连词等其他连词的分析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和切入点。体验哲学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语言所表征的思想来源于身体体验,而身体体验又是基于客观环境的,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群体生存环境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构成了其所使用的语言的异同。
参考文献:
[1]Talmy.Leonard. 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 (Vol.1). Cambridge: MIT Press,2000.
[2]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认知语义学 力动态 现代汉语 语料库
一、引言
在物理学中,力是任何导致自由物体历经速度、方向或外型的变化的影响。一个力包括大小和方向,即力是矢量。Talmy率先将物理学中力的概念引入了语言学的分析。根据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人脑中的观念是基于身体体验的,反映这些观念的人类语言是对人体所处的客观世界的反映,这就为把自然界中的力与语言中的力对应起来提供了理据。
二、力动态
1.力动态的定义
Talmy在谈及语言系统中的力动态时说,“力动态”(force dynamics)这个语义范畴在此前的语言学研究中一直被忽略。力动态指实体如何与力相互作用。这里包括力的施加、对力的抵抗、克服对力的抵抗、对力的表达的阻碍、对这一阻碍的解除,以及其他类似情况。力动态对于语言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它能够被用来阐释传统语言学中的“使役”(causative)这一概念;其次,力动态在语法、情态等诸多语言层面发挥着构建的作用;最后,表示力的相互作用的概念系统已植入语言结构中,可以与其他如物理的、心理的、社会的、推论的、语篇的以及关于推理和概念的心智模式领域等其他认知领域相联系。总而言之,力动态这一概念对自然语言有着强大的阐释力。
2.力动态的分类
基于物理力领域里的基本力动态参数,Talmy划分出了:恒态力动态模式、转换力动态模式以及次要恒态力动态模式三类常见的力动态模式。Talmy认为语言在恒态对立的力方面做出的最基本区分是两种施力实体之间所起到的角色差异。其中一个施力实体被凸显出来,成为注意力焦点,即在交互作用过程中突出的议题是这个实体是否有能力发挥其力的趋势,或者相反,被克服。与之相关的第二种力的实体,则考虑它对第一个力的作用,是否有效地克服第一个力。继而,焦点力实体被称为“施力者”(Ago:agonist),而对抗此力的实体被称为“阻力者”(Ant:antagonist)。
三、汉语语料
1.语料来源
本文中的所有语料均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在线检索系统。输入“尽管”一词检索出来的例句共计34309条,本文从中随机抽取了100多个例句进行归类分析研究。
2.语料分类
物理学中的力按照力的来源,可以分为内力和外力。这一划分在语言中也有相应的对应。经过观察发现,在含有“尽管”这一让步连词的句子中,如果主句和由“尽管”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的主语一致,则这一事件中的力来源于单一主语本身,即内力;如果主句和由“尽管”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的主语不一致,则这一事件中的力来源于主句主语的外部,即外力。根据这一标准,本文将从语料库中提取的例句分为“单一主语句”和“多重主语句”两大类,以示“内力”和“外力”的区分,下表为部分分类结果:
四、现代汉语“尽管”一词的力动态
1.“尽管”一词的力动态阐释
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关于含有“尽管”这一让步连词的主从句力动态解析可以从力的来源,即内力还是外力的角度出发。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力的来源是按句子中主从句主语是否一致来定的。
在“(尽管)他们在北漂的风雨中挣扎得很累,生活得很清苦,但彼此很相爱”这句中,主句“但彼此很相爱”的主语与前边由“尽管”所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中的主语是一致的,都是“他们”。“尽管”所指明的是所克服的力,是施力者的行为,而主句指明的是所施的力与阻力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受力者的表现。也就是说,当“尽管”引导的主从句中只有一个主语时,受力者所受的力来自于其自身,且“尽管”暗含了这种力被克服的结果。
在“(尽管)外面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人们在温室里好像置身于热带国家中一样”一句中,“尽管”所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的主语是“大雪”与“寒风”,是施力者,而主句的主语是“人们”,是受力者。由此可见,主从句主语的异同决定了受力者所受的力来自于外部还是内部。
2.“尽管”一词力动态的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有“尽管”引导的主从复合句中,关于力动态的分析有两个方面的因素要考虑,即力的来源与力的大小。抛开“内力”、“外力”、“大力”、“小力”不论,“尽管”这一让步连词本身暗含了一种力动态关系,也就是说,让步状语从句中的力总是处于被主句主语克服的地位。
五、结语
综上所述,汉语同样可以用Talmy的力动态理论来阐释,让步连词“尽管”的力动态分析要从力的来源,即内力还是外力的角度来考虑,这为语言学中如让步连词等其他连词的分析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和切入点。体验哲学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语言所表征的思想来源于身体体验,而身体体验又是基于客观环境的,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群体生存环境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构成了其所使用的语言的异同。
参考文献:
[1]Talmy.Leonard. 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 (Vol.1). Cambridge: MIT Press,2000.
[2]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