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法搞好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来源 :中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isabo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或引经据典,或凭亲身实例,结合自身十年的教学实践分别从六个方面深刻总结了教学中学语文古诗词的方法,那就是:知背景、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品意境、悟诗情。
  【关键词】语文 古诗词 教学
  古典诗词乃我国古代文学艺术殿堂中的一块瑰宝,灿烂文化遗产中 一颗璀璨的明珠,光耀今古,熠熠生辉。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对其格外垂青。应本着传承文明、弘扬先进文化,教书育人的心态,以高度的责任感与光荣的历史使命感,努力教好它。那么,如何教学中学语文古诗词呢?
  一、知背景
  《尚书?尧典》曰:“诗言志”。简单地说,就是用诗来抒发志向,表达思想感情。古往今来,任何一首诗都是作者在一定的背景下创作的。以诗或表喜悦,或抒悲伤,或遣郁闷,或达宏愿。师生若不了解创作背景,如何正确把握其中的情感,何以解其“志”呢?当然,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家庭背景 、创作时的心境等各不相同。它们或多或少都流露在诗词的字里行间,师生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了解,尤其是要重视对诗人心境的把握。如不了解杜甫生活的时代背景,就难以理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泪”与“狂”。可让学生在课前借助网络、书刊查找资料,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补充;也可由老师讲解,播放视听资料,以期全面准确地了解创作背景。
  二、解诗题
  题目即诗词之“眼”,它往往透射着诗词的“灵魂”,可从中窥探诗人的内心世界。理解了诗词之“眼”,即懂了一半诗意。这点,可以通过课文注释或查找字、词典,翻阅资料解决,也可根据已有经验推断。比如白居易的《忆江南》一词,学生只要理解了“忆”和“江南”的意思,就明白词人所回忆的是曾经去过之地——风景如画的江南。老师进一步启发,词人既然是回忆,肯定有许多值得留恋的地方:那个地方的美丽景色,那里曾发生过的刻骨铭心的往事……这样,自然而然体会到了作者的心绪,大致明白了词的主要意旨。
  三、读诗文
  了解了背景、作者,理解了题目,接下来就要很好的去读诗词了。因为只有读,用心去读,带着感情去读,才能更进一步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从而体会诗词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先指名读,让其余学生评价。然后,教师范读、领读。其实,要“读”好确非易事,尤其对学生来说,要带着感情读出其中的蕴味,更是难上加难。毕竟古人、古诗词离孩子们的心灵、生活太遥远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不去读,而是靠老师鼓励指导他们去读。哪怕他们能读好其中的一个词,教师也应毫不吝啬地给予鼓励,让他们充满自信。,诵读时力求把握好诗词的节奏、韵律、感情基调等,这需要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需要师生默契配合,不断积累经验和感悟。只有这样,才会不断进步,更快地掌握“读”的要领,提高阅读能力。
  四、明诗意
  要想进一步拉近古诗词与学生的距离,明白其内容,就要想方设法弄明白其字面意思。如何做?一要学生自己或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借助文下注释或一些工具书去理解。二是令其在小组内互相表达交流,合作探究。三是选派代表在全班发言,由别小组的同学和老师评价。四是老师或几个同学总结,尽量做到表意准确、连贯、顺畅。若诗词较短,文字浅显,可以让学生一次性整首翻译;若较长,文字较难懂,可以逐句分段进行,老师相机诱导。这样做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训练了其思维、想象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参与、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品意境
  所谓“意境”不仅是指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的图景,也包括了作家的主观情感,它是主客观的统一。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成高格,自有名句。”又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教科书中所选古诗词多为名篇。若不懂诗词之意境,何以真正感悟其真谛呢?钱正权老师也曾说过:“引领学生走进诗词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去寻求诗词的信息意义,而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词中的画面,也就是说再现诗词的语言文字,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读者要读出诗情须发挥想象”。教师要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诵读。
  六、悟诗情
  悟诗情就是在品味意境后,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诗词的感情,并且口头表达出来。其实,在品完意境后,体会诗词的思想感情也就水到渠成了。因为老师和学生刚才就是带着丰富的情感共同进入了诗人所创造的美妙境界的。此时,学生表达的欲望已到极点。老师趁热打铁,提问:那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学生就会争先恐后积极发言。也可以先说后写,或写好再说,说写相互促发。或者,鼓励他们写在黑板上。然后,大声念给同学和老师听。如此,就给了学生更广阔、自由的表达与交流空间。教师亦可及时启发:诗人在那样一个美丽的地方观赏风景,心情如何?你要在那个景色宜人的地方散步,沐浴温暖的阳光、春风,心情如何?不用多言,学生会不约而同地说出来:愉快欢欣。至此,一首诗词教学完了,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心、耳、口、手无不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与和谐发展,教学实效大幅提升。当然,以上六步的次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活动适当调整或增减。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