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实践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体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年级学生已处于义务教育第二学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文字基础,对自然事物、社会生活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但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薄弱,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识欠缺。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其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笔者积极探索语文实践的新途径,并结合几年来对小学中段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摸索出几种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的策略。
一、用心发现,适时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对三四年级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要求: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其浓厚的综合性资源启发我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引导学生围绕某个内容进行综合性学习,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运用已经掌握的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培养综合性学习的思路、方法等,提高学习能力。
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荷花》时,结合课后小练笔“写写自己喜欢的花”,请学生在课堂中小组讨论讲讲自己喜欢的花,小组内部互相介绍之后推荐一位代表上台介绍,之后全班交流:有的学生在介绍时用了好词好句;有的学生在介绍时有声有色,令人印象深刻,通过小组互相点评、师生合作点评,学生基本明确介绍自己喜欢的花的方法,最后完成拓展小练笔:将自己喜欢的花用一段话介绍下来,再进行集体交流,学生的说写语文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我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园地一》时,将“口语交际”和“习作”结合起来,根据课本要求,介绍家乡的某处风景,位置、特点、方位顺序、在一位学生介绍后,我提示更高要求,把我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要通过自己的笔尖表达出来,其他学生可进行补充,之后还要对这类景物的介绍进行点评,家乡的景物在学生的笔下淋漓尽致地流泻。
语文学习是一个有机整体,综合性学习在语文学习中随时存在,随处可见。在组织语文学习时教师引导学生适时进行、巧妙开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好的完成语文教学。
二、整合学科,有效拓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渠道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这是新课标对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语文和其他学科密不可分的关系描述。
三年级学生对科学、美术等课程兴趣浓厚,于是,我在寻找语文与这些课程的相通处基础上,组织了以下相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人教版语文教材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几乎每册书中都有一个单元主题是观察了解身边的事物,在教学时,笔者着重引导学生研读描写事物特点的语句,学习作者的观察角度和描写方法。同时,为了让学生将这些观察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师生共同研讨了观察方法,以及如何抓住对象本身的特点进行深入观察,第一学期的周记主题以科学观察为主,树、花草、蜗牛、蚯蚓等动植物都可成为学生的观察目标和描写对象。学期结束时,师生共同探讨,完成科学小论文。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学生的周记和习作中我看到了许多对蜗牛、蚯蚓、大树、三叶草的观察:蜗牛没了壳就不能成活;蚯蚓的身体断成两半后不一定每次都会变成两条活的小蚯蚓,要看被截断的部位……在去年的校级科学小论文评比中我班有四人获奖,内容包括对蜗牛、黄华酢浆草、三叶草的观察描写,在区级科学小论文评比中,有一名学生的《蜗牛观察记》获得一等奖。
我还实践:让学生给古诗配一幅画,走近诗人的心灵;画一画家乡美景,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为自己的绘画作品写一段话,与小组成员合作画一套四连幅的小漫画并配上相应语句……
“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是新课标对当今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在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手头的各种课程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探索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各项素质得到提升。
三、活动渗透,注重挖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
语文新课标倡导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其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我根据中段学生爱好活动的心理特点,小结了以下几种活动形式。
1.角色体验式活动
小学第二学段的学生有一定的语文基础,有能力开展或组织一些较为简单的角色体验式活动。
比如,针对学生想象力丰富、表演欲强烈、表现力较强的特点,我组织举办童话剧或课本剧表演,我组织学生将现代经典童话故事《我爱小黑猫》改编成童话剧,在校内演出,参演学生的积极性相当高,我还让学生自主选择剧本,自由组合表演队伍,将他们自己对课本和其他文学作品的理解用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的语文实践性活动提高了伙伴之间的沟通合作,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2.生活模拟式活动
生活是学习的源泉,让综合性学习回归到生活中,班级或学校举办模拟生活体验的活动是较为有效的途径。
比如,校内举办一年一度的“爱心贸易节”,学生自行组织设摊义卖活动,制作宣传海报,自由组队,进行登记、标价,整理队员所捐物品。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奉献了爱心,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不少学生在周记中提到“原来要把东西卖出去并不难”、“广告的作用真大”。是语文让学生读懂了生活,也是生活让学生学会了语文。
3.网络虚拟式活动
当今社会信息高速发展,电脑、网络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根据人教版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可以寻找一些合适的网络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提高现代社会所要求的语文综合素养。 如,开设班级博客、论坛、微博等。我组织学生建立一个班级博客,将学生的各种成果展示出来,学生的优秀习作、活动照片、活动方案等各种文字图片资料通过博客等有效途径展示给家长和同学们,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快乐的体验中获得锻炼和提升。
四、主题研究,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素养
新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例如,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安排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是“了解家乡环境,保护环境”,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环境,调查污染情况以及人们为环保所作出的努力。我安排了如下实践过程:
1.确定主题,探究方法
学生学习了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环保”主题课文后,抓住时机进行“了解家乡环境,保护环境”主题综合性学习。课本提供了一些调查线索:空气和水是否受到了污染?花草树木是增多还是减少了?人们为保护环境做了些什么?……学生在读了提示之后基本明确调查内容:周边的空气、水、花草树木、人们的行为都可以作为调查对象。
经分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后,确定几种学生能够实行的调查方法:实地考察、采访、查阅资料等。学生在认真读懂本次学习主题后,每组学生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积极性很高,自主意识得到培养。
2.分组调查,整理材料
学生根据小组调查对象进行实地考察,有的小组调查自己所住小区里水池、河流的污染情况,将自己看到的情况用照片、文字记录下来,也可以采访小区里的居民,询问水质的变化过程和人们为保护水源所作的工作,用文字或录音记录,还可以针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水污染的处理问题进行上网查阅,最后,根据小组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撰写一篇调查报告,附上照片、录音等资料。
经过这样的调查过程,学生将课本和生活联系起来,培养了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
3.汇报展示,成果共享
调查结束后,每组派一个队员进行口头汇报,展示调查成果。学生的汇报形式多样,有照片、录音、手抄报、调查报告、科学小论文等。
通过汇报展示,全班同学共享各组学生的研究成果,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动手能力,语文学习空间得到有效地拓展和整合。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入,语文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现象有所改观。在倡导“实践习得、主体发展、整体开放、学科融合、互助合作、探究发现” 的科学观念基础上,若教师富有创造性地组织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定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的语文教育也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三年级学生已处于义务教育第二学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文字基础,对自然事物、社会生活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但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薄弱,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识欠缺。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其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笔者积极探索语文实践的新途径,并结合几年来对小学中段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摸索出几种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的策略。
一、用心发现,适时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对三四年级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要求: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其浓厚的综合性资源启发我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引导学生围绕某个内容进行综合性学习,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运用已经掌握的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培养综合性学习的思路、方法等,提高学习能力。
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荷花》时,结合课后小练笔“写写自己喜欢的花”,请学生在课堂中小组讨论讲讲自己喜欢的花,小组内部互相介绍之后推荐一位代表上台介绍,之后全班交流:有的学生在介绍时用了好词好句;有的学生在介绍时有声有色,令人印象深刻,通过小组互相点评、师生合作点评,学生基本明确介绍自己喜欢的花的方法,最后完成拓展小练笔:将自己喜欢的花用一段话介绍下来,再进行集体交流,学生的说写语文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我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园地一》时,将“口语交际”和“习作”结合起来,根据课本要求,介绍家乡的某处风景,位置、特点、方位顺序、在一位学生介绍后,我提示更高要求,把我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要通过自己的笔尖表达出来,其他学生可进行补充,之后还要对这类景物的介绍进行点评,家乡的景物在学生的笔下淋漓尽致地流泻。
语文学习是一个有机整体,综合性学习在语文学习中随时存在,随处可见。在组织语文学习时教师引导学生适时进行、巧妙开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好的完成语文教学。
二、整合学科,有效拓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渠道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这是新课标对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语文和其他学科密不可分的关系描述。
三年级学生对科学、美术等课程兴趣浓厚,于是,我在寻找语文与这些课程的相通处基础上,组织了以下相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人教版语文教材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几乎每册书中都有一个单元主题是观察了解身边的事物,在教学时,笔者着重引导学生研读描写事物特点的语句,学习作者的观察角度和描写方法。同时,为了让学生将这些观察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师生共同研讨了观察方法,以及如何抓住对象本身的特点进行深入观察,第一学期的周记主题以科学观察为主,树、花草、蜗牛、蚯蚓等动植物都可成为学生的观察目标和描写对象。学期结束时,师生共同探讨,完成科学小论文。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学生的周记和习作中我看到了许多对蜗牛、蚯蚓、大树、三叶草的观察:蜗牛没了壳就不能成活;蚯蚓的身体断成两半后不一定每次都会变成两条活的小蚯蚓,要看被截断的部位……在去年的校级科学小论文评比中我班有四人获奖,内容包括对蜗牛、黄华酢浆草、三叶草的观察描写,在区级科学小论文评比中,有一名学生的《蜗牛观察记》获得一等奖。
我还实践:让学生给古诗配一幅画,走近诗人的心灵;画一画家乡美景,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为自己的绘画作品写一段话,与小组成员合作画一套四连幅的小漫画并配上相应语句……
“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是新课标对当今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在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手头的各种课程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探索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各项素质得到提升。
三、活动渗透,注重挖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
语文新课标倡导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其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我根据中段学生爱好活动的心理特点,小结了以下几种活动形式。
1.角色体验式活动
小学第二学段的学生有一定的语文基础,有能力开展或组织一些较为简单的角色体验式活动。
比如,针对学生想象力丰富、表演欲强烈、表现力较强的特点,我组织举办童话剧或课本剧表演,我组织学生将现代经典童话故事《我爱小黑猫》改编成童话剧,在校内演出,参演学生的积极性相当高,我还让学生自主选择剧本,自由组合表演队伍,将他们自己对课本和其他文学作品的理解用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的语文实践性活动提高了伙伴之间的沟通合作,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2.生活模拟式活动
生活是学习的源泉,让综合性学习回归到生活中,班级或学校举办模拟生活体验的活动是较为有效的途径。
比如,校内举办一年一度的“爱心贸易节”,学生自行组织设摊义卖活动,制作宣传海报,自由组队,进行登记、标价,整理队员所捐物品。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奉献了爱心,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不少学生在周记中提到“原来要把东西卖出去并不难”、“广告的作用真大”。是语文让学生读懂了生活,也是生活让学生学会了语文。
3.网络虚拟式活动
当今社会信息高速发展,电脑、网络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根据人教版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可以寻找一些合适的网络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提高现代社会所要求的语文综合素养。 如,开设班级博客、论坛、微博等。我组织学生建立一个班级博客,将学生的各种成果展示出来,学生的优秀习作、活动照片、活动方案等各种文字图片资料通过博客等有效途径展示给家长和同学们,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快乐的体验中获得锻炼和提升。
四、主题研究,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素养
新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例如,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安排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是“了解家乡环境,保护环境”,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环境,调查污染情况以及人们为环保所作出的努力。我安排了如下实践过程:
1.确定主题,探究方法
学生学习了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环保”主题课文后,抓住时机进行“了解家乡环境,保护环境”主题综合性学习。课本提供了一些调查线索:空气和水是否受到了污染?花草树木是增多还是减少了?人们为保护环境做了些什么?……学生在读了提示之后基本明确调查内容:周边的空气、水、花草树木、人们的行为都可以作为调查对象。
经分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后,确定几种学生能够实行的调查方法:实地考察、采访、查阅资料等。学生在认真读懂本次学习主题后,每组学生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积极性很高,自主意识得到培养。
2.分组调查,整理材料
学生根据小组调查对象进行实地考察,有的小组调查自己所住小区里水池、河流的污染情况,将自己看到的情况用照片、文字记录下来,也可以采访小区里的居民,询问水质的变化过程和人们为保护水源所作的工作,用文字或录音记录,还可以针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水污染的处理问题进行上网查阅,最后,根据小组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撰写一篇调查报告,附上照片、录音等资料。
经过这样的调查过程,学生将课本和生活联系起来,培养了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
3.汇报展示,成果共享
调查结束后,每组派一个队员进行口头汇报,展示调查成果。学生的汇报形式多样,有照片、录音、手抄报、调查报告、科学小论文等。
通过汇报展示,全班同学共享各组学生的研究成果,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动手能力,语文学习空间得到有效地拓展和整合。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入,语文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现象有所改观。在倡导“实践习得、主体发展、整体开放、学科融合、互助合作、探究发现” 的科学观念基础上,若教师富有创造性地组织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定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的语文教育也会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