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县三樱椒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

来源 :农家参谋·种业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Li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发展状况
  1.基本情况
  柘城县地处豫东平原,商丘市西南部,辖7镇13乡2个办事处,494个行政村,总面积104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71369万平方米,总人口10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0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大县。近年来,柘城县坚持把发展辣椒生产,推进三樱椒产业化,作为全县工作的重点,突出抓好,采取基地带动,龙头拉动,市场促动,服务推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三樱椒已成为柘城县的优势和特色产业。1999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三樱椒之乡”;2003年柘城三樱椒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评为“河南省名牌农产品”;2004年获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三樱椒生产基地认定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9年在长沙辣椒产业博览会上荣获“中国小辣椒之乡”称号。
  2.发展情况
  柘城县自1977年开始引种三樱椒,已有38年的栽培历史,全县各乡镇都有种植,以柘城北部和东部的惠济、慈圣、远襄、牛城、陈青集、洪恩、起台等乡镇为重点。由起初的三樱椒纯作栽培发展为春椒、间作套种、蒜茬椒等多种栽培模式,至2011年,柘城县三樱椒种植面积最多,发展规模最大。2011年全县辣椒种植面积达24012万平方米,年产量10万多吨,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化的种植格局。在推广三樱椒、子弹头系列品种的基础上,又引进推广了小辣椒杂交品种,全面推广了《无公害辣椒生产技术规程》,形成优质、无公害三樱椒基地,提高了三樱椒产业的科技含量。2011年,柘城县春椒、间作套种、蒜茬椒等种植面积约占全县种植面积的40%,麦茬椒占种植面积的60%,一般早茬椒每667平方米产干椒320千克左右,每667平方米效益4800元以上,麦茬椒每667平方米产量260千克左右,每667平方米效益3900多元。2012年以来,由于多方面原因,柘城县三樱椒面积逐年下滑,2015年全县种植面积16675万平方米左右。
  3.市场情况
  柘城县辣椒市场体系比较完善,三樱椒市场购销两旺,市场十分活跃,国内市场上销售到广东、浙江、四川、江西、湖南等20多个省、区,市场份额占全国的60%,国际市场上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柘城县辣椒大市场位于柘城县城北迎宾大道东侧,建于2006年10月,2007年10月1日投入使用。市场占地17342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市场经营客商196户,从事辣椒的农民经纪人2000多人。市场年交易量16万吨,占全县市场交易量的75%左右,实现交易额20亿元以上。柘城县辣椒大市场已成为周边几个省最大的辣椒交易集散地。同时,在全县22个乡(镇、办事处)建成了18个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初具规模的中小型辣椒市场,与县辣椒市场相配套,形成较好的销售互动网络。另外,全县有12家辣椒加工储藏企业和20多家辣椒专业合作社,建设有恒温冷藏库60座,容积7.5万立方米,可储存干椒1.5万吨,增强了市场调控功能,抵御了市场风险。
  4.龙头企业带动情况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县三樱椒深加工厂能力,降低柘城县三樱椒市场风险,促进三樱椒产业化进程,柘城县把发展三樱椒龙头企业作为农业的重头戏来抓,形成了“种子—基地—市场—冷链物流—加工—销售”完整的产业链条。柘城县一批三樱椒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河南白师傅清真食品有限公司被命名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柘城县恒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柘城县春海辣椒食品公司两家企业被命名为商丘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通过新建、技改扩建和资金整合等方式,建成了10多家三樱椒腌制加工和辣椒油、辣椒酱、辣椒干、辣椒粉、辣椒段、辣椒片专业加工企业,并逐步实现了三樱椒加工业由传统的加工工艺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转变,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增强了三樱椒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年可加工辣椒1万多吨,其中出口辣椒产品2000吨,出口创汇800多万美元。
  5.专业合作社情况
  近年来,柘城县依托三樱椒产业优势和特色产业,积极发展辣椒专业合作社,为社员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多方面的服务。目前,全县共注册辣椒专业合作社23家,入社农民3675户,辐射带动12620户,年可收购、加工、销售辣椒14000吨,对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竞争力,推进辣椒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问题
  1.三樱椒种植费工费时,生产成本提高
  三樱椒生长周期长,技术要求高,并且育苗、移栽、摘椒等都需要投入大量工时。近几年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因部分家庭缺少劳动力而弃种三樱椒,同时种子、化肥、农膜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劳动成本增加导致生产成本也不断提高。
  2.农田基础设施薄弱
  三樱椒大田生产过程中喜阴喜湿,且不耐涝,生长期浇水次数较多,部分乡镇农田基础设施不健全,达不到“旱能浇、涝能排”,加上劳动力缺乏,降低了发展三樱椒积极性。
  3.品种混杂退化严重
  柘城县缺少对三樱椒品种的研发与开发,即使有几家经营三樱椒种子的种业公司,经营的品种技术含量低,品质上不去。部分农民一次购种,多年留种种植,并且不进行提纯复壮,致使品种混杂,退化严重,抗病能力减弱,产量降低,商品质量差,种植效益下降。
  4.栽培管理技术不够规范
  三樱椒育苗技术落后、水平低,直接影响了椒苗质量和三樱椒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田间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施肥不科学、用药不合理、防病不及时、管理不到位、种植不规范等现象,降低了三樱椒产量和品质,影响了农民收入,制约了三樱椒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5.企业深加工能力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虽然经过多年的推广种植,柘城县三樱椒栽培有了一定的规模和面积,但缺乏真正有深加工能力、影响大、叫得响的三樱椒深加工产品和品牌,目前虽然有几家三樱椒加工企业,但规模小、加工层次低、产品种类少、档次低,企业竞争能力不强,效益不高,致使柘城县三樱椒产业链条短而且脆弱,不能形成对全县三樱椒生产的有效辐射带动。
  三、应对措施及建议
  1.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建议对三樱椒生产实行种植补贴,针对品种退化、混杂问题,对品种更新实行统一补贴供种,提高三樱椒产量和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种植效益。
  2.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整合有关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建设进度,确保33350平方米第一眼井,力争井电配套,切实达到旱能浇、涝能排。
  3.加强与科研院校联合,建立三樱椒种植试验示范基地
  加强与科研院校联合,引进选育优良品种,建立工厂化育苗基地和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提高三樱椒生产科技含量,改善三樱椒品质,提高产量,增加种植效益。农技部门进一步加大技术宣传力度,搞好技术培训,积极推广三樱椒规范化育苗和无公害栽培技术,提高椒农的科学种植水平。
  4.培育深加工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
  要加大对三樱椒深加工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培植和鼓励一些环保型三樱椒大型深加工企业来柘城落户发展,提高三樱椒产品附加值,拉长产业链条,实现多层次增值。积极推选柘城无公害三樱椒品牌,开发三樱椒深加工产品,注册商标,培育叫响产品品牌,进一步增强柘城县三樱椒农产品竞争能力。积极探索“公司+农户”的生产经或模式,走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的路子,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事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生产格局,围绕产前信息服务、物资供应,产中技术指导,产后销售加工等服务项目,做好三樱椒生产经营系列化服务,推动三樱椒产业化不断深入发展。
  5.规范完善辣椒大市场信息系统
  在柘城县辣椒大市场规范完善市场信息系统,及时发布国内外小辣椒市场价格和供求信息,配套完善辣椒大市场服务功能,为全县辣椒加工购销企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及广大种植户提供多方位信息服务。
其他文献
病菌只有与白菜伤口接触,才能浸染发病。大白菜品种不同,对软腐病的抗病性也不一样,在防治上可选用抗病品种。  白菜品种对软腐病的抗性与对病毒病和霜霉病的抗性是一致的,因此在选择抗病品种基础上,要抓好以下几项措施。  一、高畦栽培或起垄栽培  这种方法排水良好、空气流通,能降低株间的湿度,有利于伤口愈合。灌水(尤其是沟灌)时,水里的软腐细菌不容易接触到白菜叶基部,从而避免浸染,并有利于促进白菜根系发育
电的应用为人类带来灿烂、光明的世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家用电器的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随着用电量的增加,供电设施负荷也越来越大,而电路线损也成为农村电网的一大问题,所以要采取一定措施,降低线损。  一、造成线损的原因  1.变压器安装位置不合理。电路安装前整体规划不合理,导致变压器选址偏离负荷中心,导致变压器供电范围过大,单边供电问题突出,造成部分线路供电范围较大,线路损耗增加。 
水产品进入流通流域后,一般要经过加工、储存、运输或销售等多个环节,在诸多的环节中,为了防止其腐败变质,必须掌握加工与贮藏的技巧,采取切实有效的保鲜措施,才能减少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