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可以在有效教学的三个阶段探讨它与德育整合的教学模式:教学准备阶段,挖掘教材的情感目标,创设德育情境活动;教学实施阶段,培育自信的学生主体,营造生生赏识的德育氛围;教学评价阶段,调控学生德育的行为体验,培养责任的态度意识。小学英语教师在实施教学与德育整合的实践中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德育 实践
引言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但是提起德育,很多老师会认为只是班主任、学校德育处以及思品课程的工作,与科任老师的关系不大。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也往往过于偏重语言知识的灌输和语言技能的训练,而疏于价值、情感、意志、信念的培养与引导。另一方面,德育工作也一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虽然对中小学的德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德育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实效性低下,德育陷入了困境(陈俊光,2010)。
小学德育为小学生终身健康发展起着奠基性的作用,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小学英语教师同样需要担负责无旁贷的德育任务。《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的过程。因此,根据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可以构建它与德育整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同时成为接受德育教育,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
崔允漷在《有效教学》一书中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把有效的教学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准备、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并据此来划分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的问题解决方式。在实践中,我们通过思考有效教学的三个阶段,分三步合理地进行小学英语学科与德育的整合。
一、挖掘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活动
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可从教材中选择、提炼有德育价值的内容,挖掘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活动,为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创设条件。
所谓情感目标,指的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联系教材,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因素,帮助学生养成和谐和健康的品格。以《新标准小学英语》(供一年级起始用)教材第六册Module1 Unit2 “I’m going to help her.”为例。在设计教学时,确定了语言目标之后,并不意味着结束了。接下来,还要分析文本,发掘情感目标。不难看出,这则文本蕴涵了乐于助人的情感因素。对话中鹦鹉Parrot自告奋勇地展示的helpful,帮助Maomao解出了运算题。现在的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与人交往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只求索取,不求付出。因此,助人为乐教育是很有针对性的德育结合点,可以把教学的情感目标确定为帮助“学生体验给予他人帮助的快乐,培养助人为乐的情感态度”。
小学生可塑性非常强,但是轻描淡写或说教,并不能使他们接受道德观念,形成好的品格或行为。因此,在抓住了教材文本与德育的结合点,确定了情感目标之后,还需要创设情境活动。
还是在“I’m going to help her.”这一课,根据所确定的助人为乐的情感目标以及文本语言的特点,我在角色扮演的语言活动中特别添加了一个“当Parrot自告奋勇要帮助Maomao说完话后,让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的环节,以引导乐于助人的行为与价值取向。果然,在后来的课堂中,尽管Parrot的语言难度更大,但是扮演的学生的比例大大地增加了。接着,我又设计了一个情景表演活动,选取几个助人的情景,以图片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使用语言进行表演。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以别人的身份参与助人的体验,感受帮助人的喜悦心情与成就感,无形中接受了课堂教学有目的的德育渗透。
小学英语教材的生活话题蕴涵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因子,为课堂德育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依据教材文本挖掘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活动为教学寓德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
二、培育自信主体营造赏识氛围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实施阶段,培育自信的学生主体,营造学生之间相互赏识的心理氛围,能使小学生对英语课产生积极的体验,激发其内在主体精神,在参与课堂活动、互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得到德育的熏陶。
(一)培育自信主体——“You can do it!”(你能行!)
小学英语教学具有外语教学的特殊性,学生学习的课时少,缺乏语言环境,学习辅导上很难能得到家长的帮助,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在面临外界的压力时,往往会埋下“心病”,影响到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生拉硬拽”式地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要避免粗野的管理手段,而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用民主、平等的方式,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健全、健康地学习和成长。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多些理解与信任。西方国家的教育很重视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父母常鼓励孩子:“You can do it!”(你能行!)。英语的课堂上,当学生在为回答问题而感到不安时,我们也不妨多些等待,多些理解,依旧微笑地为学生提供线索或支架,还不忘说一句:“Look. You can do it!”(看,你能行吧!)。很多时候,正是这种宽容的心态,尊重的行为,避免了学生的自卑感的滋生,让他们保持了对自己的信心,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教师还要善于肯定学生。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可以快乐两个月。”对于小学生,获得老师的肯定更是莫大的荣耀,这时,他们会充满自信,迫不及待地期待参与下一个活动。在学生回答正确时,不妨竖起大拇指,真诚地说一句:“You’re good!”;在学生成功完成任务时,不妨与其击掌庆祝:“Give me five!”;还可以不时拍拍学生的肩膀,与其握握手。动作、语言看似简单,却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欣赏、关注。当一个人被认可、被信任、被尊重时,他的爱心、善心等道德品质也会不断地被强化。
(二)营造赏识氛围——“You are great!”(你最棒!)
现代道德教育不但要教会人如何生存,还要教会人如何与他人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共同生存、共同发展、共同创造。(王啸,2010)小学生的个体性、社会性心理发展都处于初级阶段,同伴关系对于他们情绪、情感的发展,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小学英语课堂上,营造相互尊重、相互赏识的人际氛围,能让学生在健康的集体舆论和舒畅的心理气氛中促使个性获得健全、充分、全面的发展。
在课堂上,每当有后进生回答了问题,参与了活动,我都会让所有学生大声说:“Great. Great. You’re great!”(棒,棒,你真棒!),以此夸大后进生的学习效果,引导所有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同学。每当有学生在英语活动中遇到了困难,我总是先退居幕后,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了问题的同时,彼此建立了相容的心理基础,学会了尊重。
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发现美的眼睛”去面对同学,发现彼此的优点,相互欣赏。内向的孩子在英语课上是不被注意的“丑小鸭”,但在内心里他们比谁都渴望得到关注和赞美。在师生示范性活动中,我常常让那些容易被同学“遗忘”的学生充当对话的角色,有意识地帮助他们展示自己的闪光点,感受来自同伴的欣赏,在羡慕、赞许的眼神中激活自信心。为了在学生之间加强赏识教育,我利用小学英语学科的特点构建了合作学习的机制。首先把一个班级的学生按照个性、学习能力等特点,按照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然后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中,以小组为参与活动的单位,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最后评选出优胜的小组和小组内的“MVP”(最有价值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每次活动后“MVP”必须是不同的小组成员。在实践中,学生很喜欢这样的一种学习形式,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拥有了被同伴赏识的机会。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德育 实践
引言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但是提起德育,很多老师会认为只是班主任、学校德育处以及思品课程的工作,与科任老师的关系不大。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也往往过于偏重语言知识的灌输和语言技能的训练,而疏于价值、情感、意志、信念的培养与引导。另一方面,德育工作也一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虽然对中小学的德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德育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实效性低下,德育陷入了困境(陈俊光,2010)。
小学德育为小学生终身健康发展起着奠基性的作用,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小学英语教师同样需要担负责无旁贷的德育任务。《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的过程。因此,根据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可以构建它与德育整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同时成为接受德育教育,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
崔允漷在《有效教学》一书中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把有效的教学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准备、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并据此来划分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的问题解决方式。在实践中,我们通过思考有效教学的三个阶段,分三步合理地进行小学英语学科与德育的整合。
一、挖掘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活动
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可从教材中选择、提炼有德育价值的内容,挖掘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活动,为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创设条件。
所谓情感目标,指的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联系教材,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因素,帮助学生养成和谐和健康的品格。以《新标准小学英语》(供一年级起始用)教材第六册Module1 Unit2 “I’m going to help her.”为例。在设计教学时,确定了语言目标之后,并不意味着结束了。接下来,还要分析文本,发掘情感目标。不难看出,这则文本蕴涵了乐于助人的情感因素。对话中鹦鹉Parrot自告奋勇地展示的helpful,帮助Maomao解出了运算题。现在的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与人交往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只求索取,不求付出。因此,助人为乐教育是很有针对性的德育结合点,可以把教学的情感目标确定为帮助“学生体验给予他人帮助的快乐,培养助人为乐的情感态度”。
小学生可塑性非常强,但是轻描淡写或说教,并不能使他们接受道德观念,形成好的品格或行为。因此,在抓住了教材文本与德育的结合点,确定了情感目标之后,还需要创设情境活动。
还是在“I’m going to help her.”这一课,根据所确定的助人为乐的情感目标以及文本语言的特点,我在角色扮演的语言活动中特别添加了一个“当Parrot自告奋勇要帮助Maomao说完话后,让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的环节,以引导乐于助人的行为与价值取向。果然,在后来的课堂中,尽管Parrot的语言难度更大,但是扮演的学生的比例大大地增加了。接着,我又设计了一个情景表演活动,选取几个助人的情景,以图片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使用语言进行表演。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以别人的身份参与助人的体验,感受帮助人的喜悦心情与成就感,无形中接受了课堂教学有目的的德育渗透。
小学英语教材的生活话题蕴涵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因子,为课堂德育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依据教材文本挖掘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活动为教学寓德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
二、培育自信主体营造赏识氛围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实施阶段,培育自信的学生主体,营造学生之间相互赏识的心理氛围,能使小学生对英语课产生积极的体验,激发其内在主体精神,在参与课堂活动、互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得到德育的熏陶。
(一)培育自信主体——“You can do it!”(你能行!)
小学英语教学具有外语教学的特殊性,学生学习的课时少,缺乏语言环境,学习辅导上很难能得到家长的帮助,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在面临外界的压力时,往往会埋下“心病”,影响到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生拉硬拽”式地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要避免粗野的管理手段,而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用民主、平等的方式,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健全、健康地学习和成长。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多些理解与信任。西方国家的教育很重视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父母常鼓励孩子:“You can do it!”(你能行!)。英语的课堂上,当学生在为回答问题而感到不安时,我们也不妨多些等待,多些理解,依旧微笑地为学生提供线索或支架,还不忘说一句:“Look. You can do it!”(看,你能行吧!)。很多时候,正是这种宽容的心态,尊重的行为,避免了学生的自卑感的滋生,让他们保持了对自己的信心,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教师还要善于肯定学生。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可以快乐两个月。”对于小学生,获得老师的肯定更是莫大的荣耀,这时,他们会充满自信,迫不及待地期待参与下一个活动。在学生回答正确时,不妨竖起大拇指,真诚地说一句:“You’re good!”;在学生成功完成任务时,不妨与其击掌庆祝:“Give me five!”;还可以不时拍拍学生的肩膀,与其握握手。动作、语言看似简单,却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欣赏、关注。当一个人被认可、被信任、被尊重时,他的爱心、善心等道德品质也会不断地被强化。
(二)营造赏识氛围——“You are great!”(你最棒!)
现代道德教育不但要教会人如何生存,还要教会人如何与他人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共同生存、共同发展、共同创造。(王啸,2010)小学生的个体性、社会性心理发展都处于初级阶段,同伴关系对于他们情绪、情感的发展,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小学英语课堂上,营造相互尊重、相互赏识的人际氛围,能让学生在健康的集体舆论和舒畅的心理气氛中促使个性获得健全、充分、全面的发展。
在课堂上,每当有后进生回答了问题,参与了活动,我都会让所有学生大声说:“Great. Great. You’re great!”(棒,棒,你真棒!),以此夸大后进生的学习效果,引导所有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同学。每当有学生在英语活动中遇到了困难,我总是先退居幕后,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了问题的同时,彼此建立了相容的心理基础,学会了尊重。
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发现美的眼睛”去面对同学,发现彼此的优点,相互欣赏。内向的孩子在英语课上是不被注意的“丑小鸭”,但在内心里他们比谁都渴望得到关注和赞美。在师生示范性活动中,我常常让那些容易被同学“遗忘”的学生充当对话的角色,有意识地帮助他们展示自己的闪光点,感受来自同伴的欣赏,在羡慕、赞许的眼神中激活自信心。为了在学生之间加强赏识教育,我利用小学英语学科的特点构建了合作学习的机制。首先把一个班级的学生按照个性、学习能力等特点,按照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然后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中,以小组为参与活动的单位,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最后评选出优胜的小组和小组内的“MVP”(最有价值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每次活动后“MVP”必须是不同的小组成员。在实践中,学生很喜欢这样的一种学习形式,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拥有了被同伴赏识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