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知识经济的快速更新,使得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在培养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更加有利于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社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需求持续增加,对中职学校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也发生了很大改变:要求中职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训练和实践,在机电一体化领域具有坚实、过硬的技术技能,更要有过硬的创造创新本领。即应具有在扎实的专业技能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创新,为岗位、为单位甚至为社会创造显著的效益的能力。
在中职学校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要坚持因材施教。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创新潜能,尽可能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采用团队合作机制,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兴趣和才能,进行差异化、个性化的培养,激发学生身上的潜在创新能力,经营学生的长处,将学生的“长板”变得更长,“短板”与别人合作,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问,让每个同学都有一技之长。
1构建创新性的课程体系
1.1采用工程教育理念,做到学以致用
工程教育理念是基于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学习,是“做中'W”原则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集中体现。工程教育需要选择一个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作为载体,把多数专业素养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通过这个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串联起来,完成产品从设计、模拟、加工、调试的工程制造过程,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每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和在实际工作当中的应用,从而做到学以致用。
1.2淡化学科樊篱,拓宽专业口径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旨在使学生适应时代的进步和快速发展,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能够转换为能力和素质,中职学校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必须打破学科问的樊篱,加强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由纵向深入型向横向宽广型转化。在构建创新性课程体系时,我们力求打造更宽阔的机电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将课堂教学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素养课程以及专业技术课程三大类。如图1所示,为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框图。
通识教育课程是从基础性文化、语言、科学等方面实现对专业课程的补充,旨在更好地促进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以及个性元素的充分拓展,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机电一体化专业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两课、计算机、外语、高等数学、体育等必修课程以及大学生创业指导、投资理财、沟通能力培养等选修课程。
专业素养课程是与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专业技术课的先导和基础,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机电一体化专业素养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两大类。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等涉及到专业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术等内容的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则包括单片机控制技术、计算机辅助造型、先进制造技术等涉及到专业领域前沿的课程,旨在促使学及时接触专业前沿知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专业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适应企业生产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贴近企业岗位的需求,体现专业发展方向的核心性课程。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课程包括机电设备控制、PLc技术、变频控制、数控加工等课程等专业技术课以及面向创业、竞赛、技术服务等方向的第二课堂。
1.3课程设置前瞻化,课程内容时代化
在创新性的课程体系中,课程的设置和溧程的内容不是僵化不变的。要逐年对课程体系进行动态的调整,按照企业需求不断地完善,站在时代的前沿,开设体现新知识、新技术,具有前瞻性的课程。比如:在课程体系中加入了工控组态与触摸屏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课程。另外,课程的内容要贴近实际需要,要及时跟踪专业知识的发展前沿,删除陈『日的内容,增加反映学科发展方向的新技术、新知识,使学生建立起适应时代发展步伐的知识结构。
1.4丰富选修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创新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因此,在创新性课程体系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兴趣和要求,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丰富选修课程,使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数量保持一定的合理比例,给学生较为充分的自主性,让学生根据白己的需要选擇课程。
2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创新教育提供了崭新的空问,e-learning成为现代学生学习方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将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学、学习及教学管理,能有效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现代机电设备已由机械部件为主逐步转化为光、机、电三位一体,涉及面广,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总量的增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机械结构、电气控制、仿真运行、新型传动、未来机等内容,通过仿真动画、图片、视频等进行演示,能使课程的教学变得直观、生动,有效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虚拟仿真教学是信息化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提高,应用于机电专业的各种仿真软件不断涌现,虚拟仿真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自主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对机电系统的整体认识,另外,还可以提高实训教学的效率,减少实验耗材的损耗,节省实验设备的投入,降低实验中的事故发生率。
3构建实训平台,强化实践环节
中职教育强渊的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环节是中职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职业素养、工程素质、专业技术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职机电专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校内网实训基地为平台,以企业中实际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为载体,以光、机、电、液技术技能训练为主要教学内容,穿插机电产品生产管理、调度管理、质量管理等内容,由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共同给予指导,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既能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和技能,又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结语
专业化教育在中等职业教学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保证每位中职生在三年的职业教育中学有所得,学得一技之长,既关于中职教育的良性发展,同时还对学生未来的前途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中职机电课程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所有学生从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分层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极大改善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问合作与交流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丁群燕.高职机电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与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 (18)
[2] 董杰.中职学校机电专业高效课堂模式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8 (13)
[3]喻国忠.中职学校机电专业“三年六阶,三线合一”实践教学方案探索『J].改革与开放.2017 (15)
[4]熊辉.中职机电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及改革研究[J].科学咨询 (科技·管理).2019 (07)
[5]万军峰,王月,机电专业教师的现状及培养建议[J].科技资
讯.2019 (10)
(作者单位:南宁市武鸣区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社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需求持续增加,对中职学校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也发生了很大改变:要求中职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训练和实践,在机电一体化领域具有坚实、过硬的技术技能,更要有过硬的创造创新本领。即应具有在扎实的专业技能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创新,为岗位、为单位甚至为社会创造显著的效益的能力。
在中职学校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要坚持因材施教。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创新潜能,尽可能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采用团队合作机制,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兴趣和才能,进行差异化、个性化的培养,激发学生身上的潜在创新能力,经营学生的长处,将学生的“长板”变得更长,“短板”与别人合作,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问,让每个同学都有一技之长。
1构建创新性的课程体系
1.1采用工程教育理念,做到学以致用
工程教育理念是基于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学习,是“做中'W”原则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集中体现。工程教育需要选择一个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作为载体,把多数专业素养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通过这个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串联起来,完成产品从设计、模拟、加工、调试的工程制造过程,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每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和在实际工作当中的应用,从而做到学以致用。
1.2淡化学科樊篱,拓宽专业口径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旨在使学生适应时代的进步和快速发展,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能够转换为能力和素质,中职学校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必须打破学科问的樊篱,加强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由纵向深入型向横向宽广型转化。在构建创新性课程体系时,我们力求打造更宽阔的机电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将课堂教学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素养课程以及专业技术课程三大类。如图1所示,为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框图。
通识教育课程是从基础性文化、语言、科学等方面实现对专业课程的补充,旨在更好地促进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以及个性元素的充分拓展,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机电一体化专业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两课、计算机、外语、高等数学、体育等必修课程以及大学生创业指导、投资理财、沟通能力培养等选修课程。
专业素养课程是与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专业技术课的先导和基础,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机电一体化专业素养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两大类。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等涉及到专业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术等内容的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则包括单片机控制技术、计算机辅助造型、先进制造技术等涉及到专业领域前沿的课程,旨在促使学及时接触专业前沿知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专业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适应企业生产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贴近企业岗位的需求,体现专业发展方向的核心性课程。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课程包括机电设备控制、PLc技术、变频控制、数控加工等课程等专业技术课以及面向创业、竞赛、技术服务等方向的第二课堂。
1.3课程设置前瞻化,课程内容时代化
在创新性的课程体系中,课程的设置和溧程的内容不是僵化不变的。要逐年对课程体系进行动态的调整,按照企业需求不断地完善,站在时代的前沿,开设体现新知识、新技术,具有前瞻性的课程。比如:在课程体系中加入了工控组态与触摸屏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课程。另外,课程的内容要贴近实际需要,要及时跟踪专业知识的发展前沿,删除陈『日的内容,增加反映学科发展方向的新技术、新知识,使学生建立起适应时代发展步伐的知识结构。
1.4丰富选修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创新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因此,在创新性课程体系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兴趣和要求,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丰富选修课程,使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数量保持一定的合理比例,给学生较为充分的自主性,让学生根据白己的需要选擇课程。
2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创新教育提供了崭新的空问,e-learning成为现代学生学习方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将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学、学习及教学管理,能有效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现代机电设备已由机械部件为主逐步转化为光、机、电三位一体,涉及面广,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总量的增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机械结构、电气控制、仿真运行、新型传动、未来机等内容,通过仿真动画、图片、视频等进行演示,能使课程的教学变得直观、生动,有效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虚拟仿真教学是信息化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提高,应用于机电专业的各种仿真软件不断涌现,虚拟仿真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自主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对机电系统的整体认识,另外,还可以提高实训教学的效率,减少实验耗材的损耗,节省实验设备的投入,降低实验中的事故发生率。
3构建实训平台,强化实践环节
中职教育强渊的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环节是中职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职业素养、工程素质、专业技术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职机电专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校内网实训基地为平台,以企业中实际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为载体,以光、机、电、液技术技能训练为主要教学内容,穿插机电产品生产管理、调度管理、质量管理等内容,由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共同给予指导,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既能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和技能,又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结语
专业化教育在中等职业教学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保证每位中职生在三年的职业教育中学有所得,学得一技之长,既关于中职教育的良性发展,同时还对学生未来的前途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中职机电课程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所有学生从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分层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极大改善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问合作与交流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丁群燕.高职机电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与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 (18)
[2] 董杰.中职学校机电专业高效课堂模式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8 (13)
[3]喻国忠.中职学校机电专业“三年六阶,三线合一”实践教学方案探索『J].改革与开放.2017 (15)
[4]熊辉.中职机电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及改革研究[J].科学咨询 (科技·管理).2019 (07)
[5]万军峰,王月,机电专业教师的现状及培养建议[J].科技资
讯.2019 (10)
(作者单位:南宁市武鸣区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