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常见不良反应与护理方法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enm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对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分析,探讨加强输血护理并预防和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
  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输血不良反应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在11350例输血病例中,发生非溶血输血反应6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0.55%,其中发热反应34例(0.30%),过敏反应27例(0.24%)。
  结论:本院临床输血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根据临床输血的反应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有助于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输血 不良反应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6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20-02
  临床输血可用于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及弥补其他血液成分的不足,已成为急救和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但输血可能引起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危及病人生命。为了解临床输血常见不良反应,探讨改善输血护理的方法,以便有效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现对我院输血病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我院输血病例档案,共11350例。其中男6958例,女4392例,年龄3~87岁,平均年龄47.1岁。输注全血256例,悬浮红细胞5481例,血浆4668例,机采血小板945例,大量输血(输血量≤2000毫升)326例。输血原因主要为外科创伤、急诊科、妇产科等病例,以手术输血为主。
  1.2 研究方法。根据收集到的病例、输血类型、不良反应记录等材料,进行数据整理及统计。
  1.3 判断标准。发热反应:输血前无发热,输血过程中2h内体温升高1℃以上(体温≥38℃),且伴有发热症状。
  过敏反应:输血中或输血后出现皮肤瘙痒、潮红、寻麻疹、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溶血反应:溶血性发热、寒战、高热、腰背剧痛等,确诊应通过化验室试验。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
  2 结果
  在11350例输血病例中,共有62例发生了输血不良反应,均为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55%。其中发热反应34例,发热发生率为0.30%;过敏反应27例,过敏发生率为0.24%。不同血液成分引起的不良反应统计结果见表1。
  3 讨论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以后,接受输血的患者发生了以原来的疾病无法解释的新症状和体征。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大量输血并发症、细菌污染反应等类型[1,2]。国外综合报告输血反应发生率为2%~10%[1],而本院病例中输血反应率不足1%,其原因可能是:①输血前预防性用药掩盖了比较轻的输血不良反应;②输血反应有早发和迟发之分,早发反应是在输血时或输血后24h内发生反应,迟发则在输血24h后,甚至十几天到几十天才发病,所以迟发的不良反应常常不被认为是因输血而引起的反应;③一些非常轻微的不良反应没有被当值护士记录下来。
  在不同成分的输血不良反应病例的统计结果中,全血最高(2.34%),其次是机采血小板(1.27%),悬浮红细胞和血浆比例较低(分别为0.53%和0.32%),这与文献[3]的研究结果数量上有出入,但输血成分比例分布情况相近。在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中发热反应发生率0.34%,过敏反应0.24%,比例均较文献[1]报告的低(分别为2%~10%和3%),但考虑到前述原因,结果仍为正常。输全血患者的发热反应发生率(1.56%)较过敏反应发生率(0.39%)高,与文献[3]结果一致。输全血发热反应发生率高主要是因为全血中的白细胞抗体引起的免疫性反应[1]。由于这个原因,输去除白细胞的成分血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3]
  由于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主要是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笔者就如何做好护理工作进行以下一些分析和探讨:
  首先,为了保证输血准确无误,每次进行输血工作都必须严格按照“三查”、“八对”的要求去做。“三查”——分别查血制品有效期、血制品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核对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制品种类和剂量。取血时护士应与血库人员进行“三查”、“八对”,输血前再与另一个护士进行“三查”、“八对”。
  其次,输血时耐心地向病人及家属说明输血常识和要求,并且经常询问病人有无不适感觉。遇到不良反应可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2]:①有发热反应时,对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通过减慢滴数来减轻症状;反应较重者,暂停输血,而以生理盐水输入保持静脉通路,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每隔30min测量一次体温,直至病情稳定;立即通知医生,对症处理,护士对高热患者可给予物理降温措施,发寒战者给予保暖处理;尊医嘱给予适当药物治疗。②发生过敏反应时,对反应较轻的患者,可减慢滴数进行观察;反应较重者,立即停止输血,输生理盐水保持通路,并通知医生;尊医嘱皮下注射抗过敏药和激素等;对呼吸困难的病人给予输氧,病人严重喉头水肿时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术;对循环系统衰竭的病人给予抗休克治疗;保留剩余血液送化验室检验。
  最后,对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①清除可能引起发热反应的致热源,如严格管理血液制品、代用品和输血用具;输血时严格按照无菌技术的要求进行操作。②对有过敏病史的患者,在输血前给予抗过敏药物。③控制献血者血液质量,如不选择有过敏史的献血者,建议献血者在献血前4h不食用高蛋白高脂肪食物,而以清淡饮食或糖水为宜。
  参考文献
  [1] 李京.临床输血与检验技术[M].天津:天津科学出版社,2008
  [2] 黄一凡,谢田.护理学基础[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 陈兴智,覃彩霞,李荣新.不同类型血液制剂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1):989-99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情志护理对面瘫患者焦虑的影响。  方法:将面瘫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对照组在常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情志护理。  结果:试验组患者焦虑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自身试验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焦虑程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通过本研究的
期刊
摘要:目的:对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  方法:用医疗科学道理说服人,介绍医生精湛的医术治疗的先例和手术过程。  结果:患者认识到为了健康就必须手术时,心理的负担就会减轻。  结论:使患者坚定信心,必须选择手术治疗,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关键词:手术患者 心理护理 探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8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
期刊
摘要:目的:根据本文选取的资料分析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探讨心理护理在手术室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方法:随机选取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在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并根据患者病情、心理等制定合适的心理护理方案,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进行心理护理,并观察分析并手术患者的手术恢复情况、患者满意度等。  结果:接受心理护理的手术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医生手术,且焦虑、紧张等情绪
期刊
摘要::肝性脑病又称肝性昏迷,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1],常发生在各种肝病的终末期,以肝炎后肝硬化最为常见。肝性脑病分为前驱期、昏迷前期、前昏迷期和昏迷期四期。早期发现,早期消除诱因,早期采取及时综合治疗和做好相应的观察及护理,可阻断病情进一步的发展,降低病死率。我院感染病科自2008年0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52例肝性脑病患者,疗效满意,现将临床
期刊
摘要:目的:确保患儿在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防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方法:针对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因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防范。  结果:通过防范,患者投诉,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结论:儿科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并了解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掌握防范措施,才能确保护理安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儿科护理 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的影响。  方法:对42例脑梗死康复期的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评估后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比较2组焦虑量表(ASA指数)。  结果:干预组SAS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应将心理护理作为脑梗死康复期患者护理中的一项重要护理措施。  关键词:心理护理 脑梗死康复期  D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阻肺的心理护理比较好的护理方法以及护理后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94例老年慢阻肺患者根据随机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住院前两组患者的SAS、SDS、PaO2、PaCO2进行比较,P>0.05,差异性不显著,无统计学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方法:针对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46例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效果。  结果:本组患者经采取有效急救护理措施,仅有1例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抢救成功率高达97.8%。  结论:及时作出明确诊断,采取合理的急救护理措施,是使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转危为安的关键。  关键词:药物过敏性休克 急救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妇产科实行优质护理措施对妇产科患者满意度造成的影响。  方法:从126例在2010年2月到2012年10月来我院进行妇产科治疗的患者中筛选出100例,将这10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实验组的50例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而对对照组的50例患者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两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治疗后,对各项生理指标(主要包括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
期刊
摘要:目的:对内科住院患者压疮的监控和护理管理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到我院接受过内科压疮治疗的患者的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实验组的患者在采用百多邦外敷,氧气吹敷,二期的用马勃粉外敷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护理部-科护士长-病区监控网络的三级监控体系,观察执行前后压疮情况,而对照组的患者在百多邦外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