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策略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zhong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高校确保教学质量,保证长久发展的关键。当前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认识上的问题,尤其是高校管理层的意识问题。高校管理层要重视教师专业发展,采取必要的策略来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建立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的人本管理模式、搭建教师交流合作的平台、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
  关键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策略
  作者简介:邓偊(1975-),女,江西抚州人,东华理工大学研究生部,讲师;张延飞(1976-),男,贵州铜仁人,东华理工大学研究生部,讲师。
  (江西 南昌 330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实践性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1-0054-02
  
  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教学质量问题,确保教学质量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提高高校教师素质。大力推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实现高校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而当前我国高校管理层对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虽然已有所认识,但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及时改变,势必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因此,实施有效的管理策略,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当前高校管理层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专业”指的是高校教师所从事的专门职业,该职业因为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高端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三大任务而具有特殊的专业特征,要求教师掌握专门的知识和特殊才能,要求该职业兼具教育性、学术性和应用性。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指高校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实施专业自主、表现职业道德、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加强自身的专业建设,不断更新、演进和调整自身内在的专业素质结构,通过持续不断地积累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最终走向专业成熟。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熟悉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是由本体性知识(即学科专业知识)、条件性知识(即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即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构成的。一般来说,高校教师比较重视获取本体性知识,对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则积累得不够。
  (2)掌握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是教师能顺利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它主要包括:教育能力(教学、教学反思、课程设计和处理信息)、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自我更新发展能力。
  (3)培育敬业精神。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基础,它可以表现在敬业乐业、勤学进取、无私奉献、责任参与等方面。[1]
  二、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顺应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目前,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趋向已经很明确,而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面临着诸多问题。
  (1)高校教师在对“专业发展”这个概念的理解上存在偏差。高校教师在规划自身的专业发展时,往往想到的是该如何丰富本体性知识、增强学科专业能力、提高学术水平,以实现其成为学术权威的终极目标。于是,在高校中努力提高学位学历、埋头科研的教师比比皆是,而致力于提高教学水平、希望通过发挥自己的敬业精神去教育和感染学生的教师却寥寥无几。[2]这种情况说明高校教师在解读“专业发展”时忽视了教师教书育人这个基本的职业要求,高校教师不仅要使自己成长为知名学者,而且要使自己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教育专业工作者,这才是他们专业发展的目标。当然,现实中出现的情况也有制度方面的原因,当前高校教师的考评制度过分强调教师的科研任务的完成情况,薪酬制度是以学历水平和学位的高低为基础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产生误解。
  (2)高校管理模式缺乏人文关怀,不利于高校长期发展。当前我国高校多采用传统的科层制管理模式,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来管束教师工作行为,规范教师日常教研活动,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这种模式以理性为原则,不考虑任何个人感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校的组织效率,但同时也忽视了教师的价值追求,只是把教师当作执行学校教研任务的“工具”。这样做的结果是教师在高校发展中的主体意识难以被唤起,不利于教师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校失去了长期发展的内生动力。
  (3)高校管理层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管理层出于学校管理的需要,比较关注的是教师条件性知识和教学方面技能的培训。这类培训主要有:岗前短训、在职进修以及一些教学活动等。这类培训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它带有强制性色彩,没有考虑教师的专业自主性,没有照顾到教师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不同专业发展要求,所以效果并不理想。
  对于科研方面,管理层认为科研是教师个人的事情,除了以一些考评制度来督促教师加强自身科研能力外,没有更多的举措。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大都处于孤立的、封闭的状态,很少进行交流研讨,这种状态使教师们在科研方面很难有大的突破,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个人专业发展。高校管理层要意识到高校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是高校长期发展的基础,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需要团队的合作,单纯依靠教师个人力量是不够的。因此,管理层要为教师们搭建一个资源共享、合作交流的支撑平台,以促进高校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策略
  1.建立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的人本管理模式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持续不断地学习、更新和深化知识的过程,它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而激发这种内在需求的动力基础就是教师的主体性意识,是教师对自己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的认同。
  高校传统的科层制管理模式并没有体现教师在高校管理当中的主导地位,校方管理者想通过建立一整套严格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学校的秩序,保证教学的质量,以此来实现高校发展的目标。这种管理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能起到稳定秩序、明确各部门职责、提高教师工作效率的作用,但该模式忽略了高校教师的职业特质,即教师是高深知识的创造和传播者,它在实现教师目的的同时也压抑了教师的主体性,使其丧失了完整的人格,失掉了独特的个性,成为学校教学决策的执行工具,无法发挥其在高校持续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因此,应改革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的人本管理模式,以教师素质的提升来带动学校的发展。
  人本管理的作用在于:通过强化高校教师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来激发其主体意识,高校各种资源投入如果都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将会有效调动教师自我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下,可以有效地建立起一个良性竞争环境,促进教师在竞争中自我超越、自我完善,最终达到教师和高校全面发展的组织目标。
  (1)实施民主化管理,鼓励教师全面参与学校管理。民主管理不能停留在宣传层面上,民主管理气氛来自于教师对学校管理的参与。只有教师积极参与管理,才能使学校管理层和教师二者实现良性互动,才能提高教师的主人翁意识、管理意识和管理才能,并最终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会。
  (2)“以教师为本”开展服务管理。学校管理层要具备服务意识,充分认识各个教师的特点和各自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在组织层面,要为教师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有关目标设置、评价、激励、培训及规章制度等),提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和实施科学的发展评价策略,为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
  (3)推行教师自我管理,关注教师专业发展。高校教师是个高度自主化的职业,具有浓厚的个性化色彩。应针对这种专业特质,建立一套弹性的管理制度。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教师进行自我管理,自主安排自身的专业发展,学校只要为教师的教学自主和科研自主搭建支撑和服务平台即可。[3]
  2.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我国高校教师大都习惯于独自安排自己的工作,通过自身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才逐渐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敬业精神,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充分体现了高校教师的专业自主性。但是,因为教师个体的努力是有限的,这种发展到一定时候会出现“高原”现象。因此,管理层要搭建平台,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教师群体共生的发展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1)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这是一种以教研室为依托,以教育实践为载体,通过承担不同教学任务的团队共同学习、研讨等方式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型组织。这种学习共同体为教师们提供了相互交流与合作的空间,能够熟练进行知识的创造、获取和传递,既可以促进教师个体自我重构,又可以提升教师群体专业水平。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关键在于积极倡导高校教师合作文化,为教师专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4]
  (2)搭建教师知识管理平台。首先,该平台的主体应该是一个丰富的、动态的网络教育资源库,它为教师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提供了保障。而这种转化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次,该资源库应包括各专业的基础知识库和教师个人知识库。基础知识库的资源要根据各专业的发展及时进行内容更新,各专业知识间要以使用的关联性为导向进行联通。个人知识库的建设可参照网络日志的模式进行,教师既可以方便地进行访问和管理,又可以广泛地进行知识的共享和交流。再次,建立教师知识地图,以此为基础对知识库进行系统地构架和整合,方便教师快速进行知识交流。最后,还要使用相应的知识管理软件,以提高教师知识共享和信息交流的效率。[5]
  3.建立科学的高校教师培训体系
  (1)针对教师所处的不同职业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培训模式。在教师入职前,要集中、系统地对他们进行教育科学知识培训,并辅之以一定数量的公开教学实践和评教活动,保证这些教师真正掌握专业必备的条件性知识,理解教师职业内涵。在入职初期,要注意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要开展多种教育教学技能培训,组织各种与提升教学水平相关的讲座,实行导师制,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初任教师进行相关职业辅导,使他们尽快转换角色。在职业发展中期,要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依托学校资源,以发展为目标,引导教师对自身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尽力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以教师发展促学校发展。到了教师的职业成熟期,培训重心应转向对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这时期可以根据教师不同的专业发展要求,利用一切外部资源,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派出培训,加强教师与社会的联系,为教师开展应用性研究提供机会,为教师专业知识的社会转化奠定基础,最终形成教师专业发展与社会服务能力共同提升的局面。[6]以教师需求为导向的多样化培训才是高效的培训。
  (2)加强教师能力的训练,注重教师心理培育。培育敬业精神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开展培训要注重教师心理培育:第一,提倡科学的价值观,帮助教师确立专业理想,持续提升职业认同感;第二,加强教师归因技术和情绪智力的训练,帮助教师不断完善专业自我,强化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激发其成就动机,提高其人际技能(包括师生间人际关系),增强其自我效能感;第三,注重元认知能力的训练,帮助教师更好地应用和组织自己拥有的各种知识,协调资源为自我专业发展服务。
  (3)在培训活动的具体安排上,采用弹性培训的方法。当前我国高校教师都面临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压力,教师参与培训的时间有限。另外,高校教师的专业特质和发展轨迹导致其培训需求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而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建立弹性制培训体系。该体系包括弹性的课程系统、弹性的学习时间、弹性的培训管理以及支撑弹性培训的技术系统和环境系统。
  
  参考文献:
  [1]朱柏萍.论我国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D].兰州:兰州大学,2008.
  [2]李春梅.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论),2010,(7).
  [3]郝敏宁.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4]余宏亮,魏捷.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9,(6).
  [5]李晓铭.知识管理视角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9.
  [6]胡益波.地方性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责任编辑:沈清)
其他文献
摘要: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阐明随着工业经济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后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必须更好更快地发展,为此应当:(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2)抢抓发展机遇,优化结构与配置,提高办学层次和水平;(3)关注地方师范教育,引领并服务地方基础教育;(4)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  关键词:高等教育后发
期刊
摘要:在当前我国提出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的背景下,专题研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现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对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培养过程角度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王东旭(195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副研究员;郑群(1962-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以及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理工科女研究生在就业中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从女性学和社会学等视角出发,在总结理工科女研究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她们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理工科;女研究生;就业现状  作者简介:徐珍岩(1983-),女,山东青岛人,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张丽(1959-),
期刊
摘要: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毛泽东倡导和实施的党性教育、德治教育等在在当今高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仍然具有重要地位;而对干部教育培训规章制度的完善和教育方法的创新;对思想教育、维护稳定、制度完善、方法创新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干部思想;党性教育;德治教育;高校人事改革  作者简介:赵红(1958-),男,湖北荆
期刊
摘要:随着高职高专院校科研活动的活跃,对课题的管理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尤其是对申报课题的评价管理。层次分析法(APH)是解决多目标、多方案问题的实用方法,它把复杂的问题分成若干简单层次,并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来成功抉择。旨在初步对申报课题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PH法来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判断,最终帮助科研管理人员理性地、科学地挑选出最佳课题,从而提高立项课题的质量。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科研课题;评价
期刊
摘要:西方高校师生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人道主义阶段、教师中心阶段、学生中心阶段和民主平等四个阶段,目前,西方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主要有突出人性、重视平等、注重互动、强调合作四个方面。借鉴西方构建高校师生关系中有益的做法,结合我国国情和传统文化,从以人为本、重视平等、注重互动、强调合作四个方面构建我国高校和谐师生关系。  关键词:西方高校;师生关系;合作型教学  作者简介:张玉刚(1980-),男,山东临
期刊
摘要: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教育场域中学生的发展,而信任是两类群体的纽带因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信任是简约化的合作关系,其背后隐藏着两类群体的关系网络,也掀起了家长与教师群体间的高低位差的变化,如何才能和谐相处,增强两者之间的信任关系才是主要问题所在。因此,构建信任关系时从教师自身道德入手,继而转向有利的师生信任成为了有效的沟通方式。  关键词:信任;教育场域;学校场域;社会关系  作
期刊
摘要:从生态位理论出发,个体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每一种生态位都有其独具特色的优势,对个体发展和系统和谐有着深刻意义。生态位不仅存在于个体发展过程中,而且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只有在适合其生态位的前提下,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给在校学生提供更合适的发展空间,实现教育的特色化、多元化发展,真正落实“人人成才”的新型人才观。  关键词:生态位;个体差异性;特色化发展  作者简介:刘熠(1988-
期刊
摘要:计划生育政策实行近30年来,独生子女已成为我国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独生子女以其独特的成长历程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现以三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背景的在读研究生为访谈对象,探寻他们家庭教育方式的共性。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类属分析、概括、总结,得出学业较成功的访谈对象的家庭教育具有民主型的教育方式、情感为主的控制手段、期望水平适中三个特点。  关键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在读研究生  作者简介:
期刊
摘要:从韩礼德纯理功能的人际意义入手,对李清照《浣溪沙》中“梨花欲谢恐难禁”一句的六种不同译本进行比较,分析哪种译文更加忠实于原句的文体风格。也借此进一步证明人际功能在语篇分析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人际意义;文体分析;人际功能  作者简介:梅然(1988-),女,安徽亳州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胡友珍(1964-),女,湖北黄冈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北京1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