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和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意见》出台的背景下,陕西民办教育如雨后春笋,张扬着青春的激情与活力。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民办高校唯一能生存的途径便是注重学科发展,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与应用能力。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正是能够将学生的知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也符合各民办高校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因此,很有必要对我省民办高校数学建模竞赛开展状况进行调研,以此来推动我省民办高校其它学科竞赛的开展,并为民办高校的内涵发展提供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民办高校 数学建模 影响因素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010-01
我省民办高校较多,因此,此次调研主要以我省西京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思源学院四所民办高校为代表作为调研对象,主要调查各高校的数学建模竞赛历年成绩、数学建模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剖析,分析我省民办高校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
1 陕西民办高校数学建模竞赛开展现状
自2005年部分民办高校升本以来,我省民办高校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人数迅速上升,获奖人数也逐年增加。其次,从侧面反映出我省各民办高校对数学建模竞赛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增强,数学建模竞赛在民办高校内正以较快的速度向前发展。但也有不少问题暴露出来:民办高校内数学建模竞赛的参赛队伍数量略少,重点不突出,品牌竞赛项目少;参赛学生来源单一,竞赛指导教师年龄呈现老龄化和年轻化趋势,且在知识结构、学历层次、职称层次人数的分布也明显失衡。因此,导致数学建模竞赛的受益面难以得到提高,建模竞赛的功能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2 影响民办高校数学建模竞赛开展的因素
2.1 主观因素
(1)学生对数学建模竞赛重要性的认识严重不足。
(2)学生生活过于安逸,大部分学生缺乏创新激情。
(3)学生缺乏获取数学建模竞赛方面信息的渠道。
2.2 客观因素
(1)学生在报名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时,个人经费有限。
(2)学校在数学建模竞赛管理水平上有待提升。
(3)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4)学校对数学建模竞赛成果的有效转化重视程度不足。
3 民办高校数学建模竞赛开展的六条建议
3.1 加大对数学建模竞赛信息的宣传力度
以社团为信息传播的窗口,通过挖掘一群热衷数学建模竞赛、组织能力较强、有责任心、甘愿为学校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服务的同学,让他们成为数学建模竞赛的主要参与者与信息传播的有效载体,从而扩大数学建模竞赛在大学生之间的受益面与影响力。
3.2 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对数学建模竞赛进行有效的管理
学校应设立校、院系、数学建模竞赛项目负责人三级管理机构,同时还必须落实各级管理机构的具体职责。
校级管理机构的职责:主要负责制定并完善数学建模竞赛的政策,并检查和督促执行;划拨竞赛所需经费;落实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奖励等。
院系级管理机构的职责:主要负责落实数学建模竞赛项目负责人,并为参赛学生提供赛前训练和参赛所需的必要设备和场地。
竞赛项目负责人职责:负责竞赛的组织、学生报名与筛选、培训工作等。
3.3 制定完善的激励制度
为了激发师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积极性,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给予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
对学生的奖励:参赛学生在竞赛开展期间可获得生活费补助;获奖学生可获得创新实践学分与物质奖励。
对指导教师的奖励:指导教师可获得一定的教学工作量,计入年终考核的工作量中,所指导的学生获奖给予物质奖励。
3.4 建立开放式实验室
数学建模竞赛要求学生在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学生课余时间在开放式实验室动手练习。此类的实验室中,学校应该给予配备相应的设备与安装购买的正版软件,并且全天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训练的良好条件。
3.5 加强对指导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建设
学校应不定期的开展对数学建模竞赛指导教师的技能培训活动,使教师认识到指导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也能促使教师更新知识,达到教学相长。
3.6 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数学建模竞赛成果的有效转化
数学建模竞赛成果的转化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校企合作”。民办高校应根据自己独特的办学优势,主动与企事业单位联系,共同参与到数学建模竞赛的全过程。对于好的竞赛项目,企事业单位可以投入企业运行,检验学生创新能力及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在数学建模竞赛迅速发展时期,民办高校数学建模竞赛应遵循育人、质量及成果有效转化原则,将数学建模竞赛列入人才培养计划,制定激励与约束措施,形成品牌竞赛项目,做到点面兼顾、重点突出,既提高学生的参与面与受益面,又提升优势竞赛与品牌竞赛项目的影响力。同时加强校企合作,通过社会力量和资金来支持和促进实践项目的创新,促使形成“产、学、研与数学建模竞赛”相结合的路线,为民办高校数学建模竞赛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杨启帆.数学建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王庆.数学建模在我国高等院校实施的方法与途径研究[J].教学实践研究,2010(3):181-182.
[3] 陈树莲,赵勤勇.关于提高高校学生学科竞赛水平的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2005(6):117-118.
关键词:民办高校 数学建模 影响因素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010-01
我省民办高校较多,因此,此次调研主要以我省西京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思源学院四所民办高校为代表作为调研对象,主要调查各高校的数学建模竞赛历年成绩、数学建模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剖析,分析我省民办高校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
1 陕西民办高校数学建模竞赛开展现状
自2005年部分民办高校升本以来,我省民办高校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人数迅速上升,获奖人数也逐年增加。其次,从侧面反映出我省各民办高校对数学建模竞赛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增强,数学建模竞赛在民办高校内正以较快的速度向前发展。但也有不少问题暴露出来:民办高校内数学建模竞赛的参赛队伍数量略少,重点不突出,品牌竞赛项目少;参赛学生来源单一,竞赛指导教师年龄呈现老龄化和年轻化趋势,且在知识结构、学历层次、职称层次人数的分布也明显失衡。因此,导致数学建模竞赛的受益面难以得到提高,建模竞赛的功能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2 影响民办高校数学建模竞赛开展的因素
2.1 主观因素
(1)学生对数学建模竞赛重要性的认识严重不足。
(2)学生生活过于安逸,大部分学生缺乏创新激情。
(3)学生缺乏获取数学建模竞赛方面信息的渠道。
2.2 客观因素
(1)学生在报名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时,个人经费有限。
(2)学校在数学建模竞赛管理水平上有待提升。
(3)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4)学校对数学建模竞赛成果的有效转化重视程度不足。
3 民办高校数学建模竞赛开展的六条建议
3.1 加大对数学建模竞赛信息的宣传力度
以社团为信息传播的窗口,通过挖掘一群热衷数学建模竞赛、组织能力较强、有责任心、甘愿为学校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服务的同学,让他们成为数学建模竞赛的主要参与者与信息传播的有效载体,从而扩大数学建模竞赛在大学生之间的受益面与影响力。
3.2 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对数学建模竞赛进行有效的管理
学校应设立校、院系、数学建模竞赛项目负责人三级管理机构,同时还必须落实各级管理机构的具体职责。
校级管理机构的职责:主要负责制定并完善数学建模竞赛的政策,并检查和督促执行;划拨竞赛所需经费;落实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奖励等。
院系级管理机构的职责:主要负责落实数学建模竞赛项目负责人,并为参赛学生提供赛前训练和参赛所需的必要设备和场地。
竞赛项目负责人职责:负责竞赛的组织、学生报名与筛选、培训工作等。
3.3 制定完善的激励制度
为了激发师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积极性,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给予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
对学生的奖励:参赛学生在竞赛开展期间可获得生活费补助;获奖学生可获得创新实践学分与物质奖励。
对指导教师的奖励:指导教师可获得一定的教学工作量,计入年终考核的工作量中,所指导的学生获奖给予物质奖励。
3.4 建立开放式实验室
数学建模竞赛要求学生在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学生课余时间在开放式实验室动手练习。此类的实验室中,学校应该给予配备相应的设备与安装购买的正版软件,并且全天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训练的良好条件。
3.5 加强对指导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建设
学校应不定期的开展对数学建模竞赛指导教师的技能培训活动,使教师认识到指导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也能促使教师更新知识,达到教学相长。
3.6 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数学建模竞赛成果的有效转化
数学建模竞赛成果的转化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校企合作”。民办高校应根据自己独特的办学优势,主动与企事业单位联系,共同参与到数学建模竞赛的全过程。对于好的竞赛项目,企事业单位可以投入企业运行,检验学生创新能力及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在数学建模竞赛迅速发展时期,民办高校数学建模竞赛应遵循育人、质量及成果有效转化原则,将数学建模竞赛列入人才培养计划,制定激励与约束措施,形成品牌竞赛项目,做到点面兼顾、重点突出,既提高学生的参与面与受益面,又提升优势竞赛与品牌竞赛项目的影响力。同时加强校企合作,通过社会力量和资金来支持和促进实践项目的创新,促使形成“产、学、研与数学建模竞赛”相结合的路线,为民办高校数学建模竞赛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杨启帆.数学建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王庆.数学建模在我国高等院校实施的方法与途径研究[J].教学实践研究,2010(3):181-182.
[3] 陈树莲,赵勤勇.关于提高高校学生学科竞赛水平的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2005(6):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