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示范;兴趣;巧妙评价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朗读指导中的做法。
一、教师引领示范,读出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往往无法体会出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当听着他们像小和尚念经一样唱读课文时,心里倍感着急。如,当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想到这一课要通过把握语调来读出桂林水的“静、清、绿”,对于学生来说,要让他们一下子能准确把握语调,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是较难的。因此,我采用了录音范读,观看桂林风景范读,让学生通过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范读,促使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更深刻地、创造性地理解课文。
二、运用多种朗读方法,读出乐趣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竭尽所能地制造机会,开展多样化形式的朗读,可采用个别读、齐读,引读、男女生对读、比赛读等多形式让学生进行朗读,感受朗读的乐趣。如需要渲染浓厚的氛围,营造声势时,可用齐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时,可选择分角色朗读……总之,任何形式的朗读都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选择,恰当地应用,学生才能有所收获。
三、激发真实的朗读情感,读出个性
感情朗读是感悟语言的一种有效方法,真正意义上的朗读应该是情感体验的表现。不同的学生因为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感悟能力等因素的千差万别,对文章的情感和意境的体会是不同的,朗读的处理方式也各有特色,所以说“有感情朗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一篇课文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往往是通过一些重点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的。指导学生朗读来体会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让学生揣摩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情。学生通过抓住这些关键词语读出感情,就更能深入地理解课文,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一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何愁学生没有朗读的激情,没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呢?
四、巧妙评价,促进朗读
评价,也是朗读训练的重要环节。有了评价,学生才能不断进步。但是,在朗读评价中,我们应多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当然,在评价时我们不能作统一要求,要遵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体验一份成功的喜悦。
以上,只是我个人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其实,指导朗读的方法还有很多,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我相信,只要有老师们的潜心努力,就一定会让学生学会读书,读“好”书,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参考文献:
董菊初.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徐蕴琪,现就任于河北省丰宁县小川小学,市级教学能手、县教学名师。
关键词:示范;兴趣;巧妙评价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朗读指导中的做法。
一、教师引领示范,读出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往往无法体会出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当听着他们像小和尚念经一样唱读课文时,心里倍感着急。如,当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想到这一课要通过把握语调来读出桂林水的“静、清、绿”,对于学生来说,要让他们一下子能准确把握语调,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是较难的。因此,我采用了录音范读,观看桂林风景范读,让学生通过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范读,促使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更深刻地、创造性地理解课文。
二、运用多种朗读方法,读出乐趣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竭尽所能地制造机会,开展多样化形式的朗读,可采用个别读、齐读,引读、男女生对读、比赛读等多形式让学生进行朗读,感受朗读的乐趣。如需要渲染浓厚的氛围,营造声势时,可用齐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时,可选择分角色朗读……总之,任何形式的朗读都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选择,恰当地应用,学生才能有所收获。
三、激发真实的朗读情感,读出个性
感情朗读是感悟语言的一种有效方法,真正意义上的朗读应该是情感体验的表现。不同的学生因为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感悟能力等因素的千差万别,对文章的情感和意境的体会是不同的,朗读的处理方式也各有特色,所以说“有感情朗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一篇课文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往往是通过一些重点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的。指导学生朗读来体会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让学生揣摩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情。学生通过抓住这些关键词语读出感情,就更能深入地理解课文,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一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何愁学生没有朗读的激情,没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呢?
四、巧妙评价,促进朗读
评价,也是朗读训练的重要环节。有了评价,学生才能不断进步。但是,在朗读评价中,我们应多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当然,在评价时我们不能作统一要求,要遵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体验一份成功的喜悦。
以上,只是我个人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其实,指导朗读的方法还有很多,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我相信,只要有老师们的潜心努力,就一定会让学生学会读书,读“好”书,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参考文献:
董菊初.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徐蕴琪,现就任于河北省丰宁县小川小学,市级教学能手、县教学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