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歌剧《运河谣》是国家大剧院精心打造的具有民族气韵的“中国歌剧”新作,它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形式,汲取民族民间的音乐元素,为我们呈现了一部既区别于西洋歌剧又不失中国气派的优秀剧作。而“水红莲”作为剧中的女主角,她的形象如何塑造和把握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的,本文以《来生来世把你爱》这首咏叹调为例,从作品的创作背景、词曲分析和演唱诠释等方面进行阐述,力求更好地演绎这一角色,在演唱的过程中带给观众直抵心灵的美的艺术享受。
一、引言
《运河谣》是当代著名剧作家、中央戏剧学院教授黄维若与董妮编剧,印青作曲,廖向红导演的一部原创民族歌剧。自2012年在国家大剧院首演以来,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和业界的高度赞誉。而剧作者将《运河谣》定位于民族歌剧,不仅仅是想作一部有强烈的艺术诉求,好看好听美丽动人,能产生好的市场效应的民族歌剧,同时也是基于民族歌剧与西洋歌剧在剧本样式上的微妙而明确的差别的学术考虑。在探究民族性上,编剧黄维若在剧本的创作中还选择了大运河作为题材的载体。这一尝试很特别,不是代表中华之魂的长江黄河,而是选择了人工挖掘的,有着2500余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为背景,讲述了明朝万历年间,以江南书生秦啸生和唱曲艺人水红莲的爱情为主线,以盲女关砚砚和恶霸张水鹞为矛盾冲突点加以推动的一段温婉爱情故事。《运河谣》全剧共分为六场,“水红莲”作为剧中的女一号,戏份是非常重的,《运河谣》、《来生来世把你爱》都是水红莲的重要唱段,那么如何塑造水红莲的形象,使之与歌剧中的人物更贴切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仅以《来生来世把你爱》为例,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诠释这一人物性格,从而更准确地塑造人物形象。
二、《来生来世把你爱》的词曲分析
(1)歌词分析
《来生来世把你爱》这首咏叹调的歌词遵循了中国传统文学的审美标准,继承了中国古代诗词歌赋、民谣、戏曲唱词的传统。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语言朴素真挚、言简意赅,悲壮地表达了水红莲对秦啸生的挚爱。
这首词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来理解。“啊,烈焰为我飞腾,激流为我澎湃。我要跟着烈焰激流走了,又是欢喜又是悲哀。”是引子部分。交代了此时此刻站在甲板上的水红莲要做什么,心理状态如何。她为了让恋人得到安全,甘愿在大火中烧死,化为烈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柔弱女子内心的强大和面对生死所表现出的淡定和从容。接下来第二部分引出“喜的是……,悲的是……”大段的抒情叙述直抒胸臆,催人泪下。恋人不会回来落入圈套是她高兴的,可是今生再难厮守,则更多的是对恋人的担忧、不舍和疼爱。“悲的是此生长离别,孤零零你岁月难挨,一个不经事的读书人,此一去啊,何人将你关怀?你带着关砚砚母子,艰辛事如何拆解,但愿得天可怜见,你无病无厄无祸无灾。”表现出了水红莲对琴啸生的一往情深,想到恋人今后将一个人孤苦地活在这世上,为他担忧。这个可怜的女孩子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却还要为他祈祷远离疾病和灾祸。若不是地老天荒的真爱,又怎能如此的牵肠挂肚?每次唱到这几句词,都深深地被感动着,让人不禁潸然泪下。最后“我要走了,心意永不改,秦生啊,我今生今世来生来世都把你爱。”既是告别又表达了她对琴啸生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她走得很坚定,没有犹豫也没有退缩,展现了一种超脱儿女情长的人间大爱。
(2)音乐分析
《来生来世把你爱》是一首具有抒情歌曲式特色的咏叹调,旋律优美动听,真切感人。作曲家印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自己在试唱水红莲的咏叹调时也几度热泪盈眶,尤其是“来生来世把你爱”,曾把自己都唱哭了。”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16小节),降E宫中的→F商调式,这里,水红莲像是一个女英雄,在熊熊烈焰中引吭高歌,声音回荡在运河之上。第一部分的节奏和速度较为自由,具有散板性质。紧接着间奏(第17~21小节)引出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第22~39小节),这一段为细腻的抒情,旋律线条优美,依然延续前面的调性,将水红莲对秦啸生的爱如泣如诉地表达出来。接着间奏(第40~42小节)转调进入第三部分(第43~58小节),调性为降B宫中的C商转F徵同宫系统转调。并列两句式具有复奏乐段特点,使音乐情绪进一步升华。道出了水红莲对秦啸生的希望。4小节(第59~62小节)的间奏过后进入到第四部分(第63~102小节),紧拉慢唱的音乐形式把全曲推向了高潮。调性为降E宫中的F商转降B徵(六声变宫)。这四个部分符合了起、承、转、合的中国民歌的作曲技巧。
整体而言,《来生来世把你爱》的音乐创作具有两个值得我们注意的新特点:一个特点是遵循中国汉字的语言律动,一板一眼、一板三眼,将词曲完美结合,不会让人有生硬、别扭之感;另一个特点是作曲家没有借鉴中国戏曲中板腔体的写作手法,去除了托腔的繁琐部分,让曲调听上去更加明快悠扬。正是这首《来生来世把你爱》塑造了“水红莲”的音乐形象,推进了剧情的发展,激化了戏剧的矛盾冲突,为整部歌剧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三、演唱诠释
(一)声:以民族唱法为主的中西合璧
歌剧《运河谣》是国家大剧院创排的“首部原创民族歌剧”。其定位早已清晰可见。而作曲家印青本人把该剧定位为“中国歌剧”,希望比普通概念中的“民族歌剧”,更富于时代感和创新性,并坚持该作音乐“要面向大众,要亲切感人”。由此可见,民族性是这部歌剧的一大特色,而剧中水红莲、秦啸生等主要角色也都选用了民族唱法的演员来扮演。《来生来世把你爱》这首咏叹调借鉴了西方歌剧咏叹调的创作手法,但在形态上、气质上与欧洲歌剧传统的特征又有明显的不同,具有中国本土音乐文化特色和音乐风格,因此,其民歌特点毋庸置疑。但是不是这首歌曲的演唱就要用纯粹的民声呢?笔者认为,在演唱水红莲的唱段中不能用一种音色来表达,要随着人物和剧情的变化而调整。我们知道水红莲10岁就跟着师父在运河上唱曲卖艺,她既有北方人的豪爽又有南方人的细腻,在运河上所有的三教九流都见过,所以她很机智聪明。比如她见恶霸张水鹞欺负秦啸生,很机智又带有讽刺性的一段唱,就要用明亮、甜美的音色来表达出水红莲的“俏”和“辣”。而演唱《来生来世把你爱》则需要以“民声”为主体,同时吸收一些美声唱法的因素,实现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融合。来立体的呈现水红莲这一人物。这时的水红莲已经陷入重重的矛盾和斗争中,在最紧要的关头选择的是以自己的死来换取爱人和亲人的生,投身烈焰时的庆幸、担忧、不舍、希望、爱恋要通过声音传达给观众。那么,声音就要变得极富张力,仅仅用明亮甜美的声音来表达就显得不够厚重。总之,《来生来世把你爱》所需要的声音不是彻头彻尾的民声,而是渗透了美声因素的中性的声音。这才能更准确地表达出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水红莲这一人物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情:生与死、情与理、舍与得
我们在诠释一首声乐作品的时候,在尊重作曲家的一度创作的同时,还需要演唱者进行二度创作。要做到因剧而歌、因情而唱。那么《来生来世把你爱》这首咏叹调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笔者认为是生与死、情与理、舍与得的辩证观及价值观。死去的人将希望给予了活着的人,而活着的人则为实现死去的人的愿望而继续奋斗。歌颂了人性的善良。这是全曲也是全剧的主题。而水红莲、秦啸生与关砚砚、张水鹞四人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让我们看到了情与理、舍与得复杂情理与逻辑的强烈碰撞。黄维若在谈歌剧《运河谣》的创作时说:“虽然故事是虚构的,但运河儿女的性格与情感,却是中国老百姓的真实写照,这其中最耀眼的就是人性的善良。”水红莲是底层最普通的老百姓,她经历了许多苦难和生死离别,她渴望美好的爱情,可是最后她却选择了用自我牺牲的方式成全别人,这体现了普通老百姓身上的大爱精神。这就要求演唱者要走进这个人物的内心,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要和心爱的人诀别的女子,去体会她的痛苦、不舍、惦记和希望。进而把这种复杂的内心情感通过声音表达出来。例如“我为你千死千生,九泉下也痴心不改,人说有两世姻缘,我愿为你重新再来”需要唱出一个普通女子对爱人感情的忠贞不渝。“悲的是此生长离别,孤零零你岁月难挨。一个不经
(下转128页)
歌剧《运河谣》是国家大剧院精心打造的具有民族气韵的“中国歌剧”新作,它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形式,汲取民族民间的音乐元素,为我们呈现了一部既区别于西洋歌剧又不失中国气派的优秀剧作。而“水红莲”作为剧中的女主角,她的形象如何塑造和把握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的,本文以《来生来世把你爱》这首咏叹调为例,从作品的创作背景、词曲分析和演唱诠释等方面进行阐述,力求更好地演绎这一角色,在演唱的过程中带给观众直抵心灵的美的艺术享受。
一、引言
《运河谣》是当代著名剧作家、中央戏剧学院教授黄维若与董妮编剧,印青作曲,廖向红导演的一部原创民族歌剧。自2012年在国家大剧院首演以来,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和业界的高度赞誉。而剧作者将《运河谣》定位于民族歌剧,不仅仅是想作一部有强烈的艺术诉求,好看好听美丽动人,能产生好的市场效应的民族歌剧,同时也是基于民族歌剧与西洋歌剧在剧本样式上的微妙而明确的差别的学术考虑。在探究民族性上,编剧黄维若在剧本的创作中还选择了大运河作为题材的载体。这一尝试很特别,不是代表中华之魂的长江黄河,而是选择了人工挖掘的,有着2500余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为背景,讲述了明朝万历年间,以江南书生秦啸生和唱曲艺人水红莲的爱情为主线,以盲女关砚砚和恶霸张水鹞为矛盾冲突点加以推动的一段温婉爱情故事。《运河谣》全剧共分为六场,“水红莲”作为剧中的女一号,戏份是非常重的,《运河谣》、《来生来世把你爱》都是水红莲的重要唱段,那么如何塑造水红莲的形象,使之与歌剧中的人物更贴切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仅以《来生来世把你爱》为例,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诠释这一人物性格,从而更准确地塑造人物形象。
二、《来生来世把你爱》的词曲分析
(1)歌词分析
《来生来世把你爱》这首咏叹调的歌词遵循了中国传统文学的审美标准,继承了中国古代诗词歌赋、民谣、戏曲唱词的传统。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语言朴素真挚、言简意赅,悲壮地表达了水红莲对秦啸生的挚爱。
这首词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来理解。“啊,烈焰为我飞腾,激流为我澎湃。我要跟着烈焰激流走了,又是欢喜又是悲哀。”是引子部分。交代了此时此刻站在甲板上的水红莲要做什么,心理状态如何。她为了让恋人得到安全,甘愿在大火中烧死,化为烈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柔弱女子内心的强大和面对生死所表现出的淡定和从容。接下来第二部分引出“喜的是……,悲的是……”大段的抒情叙述直抒胸臆,催人泪下。恋人不会回来落入圈套是她高兴的,可是今生再难厮守,则更多的是对恋人的担忧、不舍和疼爱。“悲的是此生长离别,孤零零你岁月难挨,一个不经事的读书人,此一去啊,何人将你关怀?你带着关砚砚母子,艰辛事如何拆解,但愿得天可怜见,你无病无厄无祸无灾。”表现出了水红莲对琴啸生的一往情深,想到恋人今后将一个人孤苦地活在这世上,为他担忧。这个可怜的女孩子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却还要为他祈祷远离疾病和灾祸。若不是地老天荒的真爱,又怎能如此的牵肠挂肚?每次唱到这几句词,都深深地被感动着,让人不禁潸然泪下。最后“我要走了,心意永不改,秦生啊,我今生今世来生来世都把你爱。”既是告别又表达了她对琴啸生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她走得很坚定,没有犹豫也没有退缩,展现了一种超脱儿女情长的人间大爱。
(2)音乐分析
《来生来世把你爱》是一首具有抒情歌曲式特色的咏叹调,旋律优美动听,真切感人。作曲家印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自己在试唱水红莲的咏叹调时也几度热泪盈眶,尤其是“来生来世把你爱”,曾把自己都唱哭了。”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16小节),降E宫中的→F商调式,这里,水红莲像是一个女英雄,在熊熊烈焰中引吭高歌,声音回荡在运河之上。第一部分的节奏和速度较为自由,具有散板性质。紧接着间奏(第17~21小节)引出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第22~39小节),这一段为细腻的抒情,旋律线条优美,依然延续前面的调性,将水红莲对秦啸生的爱如泣如诉地表达出来。接着间奏(第40~42小节)转调进入第三部分(第43~58小节),调性为降B宫中的C商转F徵同宫系统转调。并列两句式具有复奏乐段特点,使音乐情绪进一步升华。道出了水红莲对秦啸生的希望。4小节(第59~62小节)的间奏过后进入到第四部分(第63~102小节),紧拉慢唱的音乐形式把全曲推向了高潮。调性为降E宫中的F商转降B徵(六声变宫)。这四个部分符合了起、承、转、合的中国民歌的作曲技巧。
整体而言,《来生来世把你爱》的音乐创作具有两个值得我们注意的新特点:一个特点是遵循中国汉字的语言律动,一板一眼、一板三眼,将词曲完美结合,不会让人有生硬、别扭之感;另一个特点是作曲家没有借鉴中国戏曲中板腔体的写作手法,去除了托腔的繁琐部分,让曲调听上去更加明快悠扬。正是这首《来生来世把你爱》塑造了“水红莲”的音乐形象,推进了剧情的发展,激化了戏剧的矛盾冲突,为整部歌剧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三、演唱诠释
(一)声:以民族唱法为主的中西合璧
歌剧《运河谣》是国家大剧院创排的“首部原创民族歌剧”。其定位早已清晰可见。而作曲家印青本人把该剧定位为“中国歌剧”,希望比普通概念中的“民族歌剧”,更富于时代感和创新性,并坚持该作音乐“要面向大众,要亲切感人”。由此可见,民族性是这部歌剧的一大特色,而剧中水红莲、秦啸生等主要角色也都选用了民族唱法的演员来扮演。《来生来世把你爱》这首咏叹调借鉴了西方歌剧咏叹调的创作手法,但在形态上、气质上与欧洲歌剧传统的特征又有明显的不同,具有中国本土音乐文化特色和音乐风格,因此,其民歌特点毋庸置疑。但是不是这首歌曲的演唱就要用纯粹的民声呢?笔者认为,在演唱水红莲的唱段中不能用一种音色来表达,要随着人物和剧情的变化而调整。我们知道水红莲10岁就跟着师父在运河上唱曲卖艺,她既有北方人的豪爽又有南方人的细腻,在运河上所有的三教九流都见过,所以她很机智聪明。比如她见恶霸张水鹞欺负秦啸生,很机智又带有讽刺性的一段唱,就要用明亮、甜美的音色来表达出水红莲的“俏”和“辣”。而演唱《来生来世把你爱》则需要以“民声”为主体,同时吸收一些美声唱法的因素,实现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融合。来立体的呈现水红莲这一人物。这时的水红莲已经陷入重重的矛盾和斗争中,在最紧要的关头选择的是以自己的死来换取爱人和亲人的生,投身烈焰时的庆幸、担忧、不舍、希望、爱恋要通过声音传达给观众。那么,声音就要变得极富张力,仅仅用明亮甜美的声音来表达就显得不够厚重。总之,《来生来世把你爱》所需要的声音不是彻头彻尾的民声,而是渗透了美声因素的中性的声音。这才能更准确地表达出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水红莲这一人物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情:生与死、情与理、舍与得
我们在诠释一首声乐作品的时候,在尊重作曲家的一度创作的同时,还需要演唱者进行二度创作。要做到因剧而歌、因情而唱。那么《来生来世把你爱》这首咏叹调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笔者认为是生与死、情与理、舍与得的辩证观及价值观。死去的人将希望给予了活着的人,而活着的人则为实现死去的人的愿望而继续奋斗。歌颂了人性的善良。这是全曲也是全剧的主题。而水红莲、秦啸生与关砚砚、张水鹞四人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让我们看到了情与理、舍与得复杂情理与逻辑的强烈碰撞。黄维若在谈歌剧《运河谣》的创作时说:“虽然故事是虚构的,但运河儿女的性格与情感,却是中国老百姓的真实写照,这其中最耀眼的就是人性的善良。”水红莲是底层最普通的老百姓,她经历了许多苦难和生死离别,她渴望美好的爱情,可是最后她却选择了用自我牺牲的方式成全别人,这体现了普通老百姓身上的大爱精神。这就要求演唱者要走进这个人物的内心,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要和心爱的人诀别的女子,去体会她的痛苦、不舍、惦记和希望。进而把这种复杂的内心情感通过声音表达出来。例如“我为你千死千生,九泉下也痴心不改,人说有两世姻缘,我愿为你重新再来”需要唱出一个普通女子对爱人感情的忠贞不渝。“悲的是此生长离别,孤零零你岁月难挨。一个不经
(下转1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