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皮肤红润的五大“养血法”
女性因其生理周期有耗血多的特点,若不善于养血,就容易出现面色萎黄、唇甲苍白、肢涩、发枯、头晕、眼花、乏力。气急等血虚症。严重贫血者,还极易过早发生皱纹、白发、脱牙,步履蹒跚等早衰症状。血足,皮肤才能红润,面色才有光泽,女性若要追求面容靓丽,身材窈窕,必须重视养血,养血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神养
心情愉快,性格开朗,不仅可以增进机体的免疫力,而且有利于身心健康,同时还能促进身体骨骼里的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起来,使得皮肤红润,面有光泽。所以,应该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
睡养
保证有充足睡眠及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并做到起居有时、娱乐有度、劳逸结合。要学会科学生活,养成现代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熬夜,不偏食,不吃零食,戒烟限酒,不在月经期或产褥期等特殊生理阶段同房等。
动养
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生育过的女性,更要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每天至少半小时。如健美操、跑步、散步,打球,游泳、跳舞等,可增强体力和造血功能。
食养
女性日常应适当多吃些富含“造血原料”的优质蛋白质、必需的微量元素(铁、铜等)、叶酸和维生素B12等营养食物。如动物肝脏、肾脏,血、鱼、虾、蛋类、豆制品,黑木耳、黑芝麻、红枣、花生以及新鲜的蔬菜,水果等。
药养
贫血者应进补养血药膳。可用党参15克,红枣15枚,煎汤代茶饮i也可用麦芽糖60克,红枣20枚,加水适量煮熟食用:还可食用首乌20克,枸杞20克,粳米60克,红枣15枚,红糖适量煮成的仙人粥,有补血养血的功效,贫血严重者可加服硫酸亚铁片等。
此外,还应该根治出血病症。女性患有月经过多、月经失调以及肠寄生虫病、萎缩性胃炎,上消化道溃疡、痔疮或反复鼻出血等疾病时,均要及早就医,尽快根治。防止过多流产,可少消耗许多血液,也是妇女保证健美身体的一项重要条件。
女性每月应分四步养血
“面色红润万人迷”是很多女性都希望拥有的状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从养血补血开始。女性的月经、怀孕,分娩以及哺乳等生理特点皆易耗损血液,所以相对容易处于血分不足的状态。因此,女性养生首先应重视保养气血。血足才能使面色红润靓丽,精神旺盛。根据女性的生理特点,在一个月中,可以分成四步进行不同的调养。
第一阶段,月经期(月经来潮的5~7天)。此时,经血以“通”为主。月经期间,经血排出顺利与否,直接关系身体日后的恢复。女性这个时期的养生以“暖”为主,忌吃辛辣食物,否则会导致经血量增多。同时也不能吃寒凉的食物,以免凝血,滞血。还要注意保暖,肚脐,后腰和脚心特别不要着凉。夏天,女性在月经期要尽量穿上袜子。
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经期可以用四物汤来调理。四物汤是中医养血、补血的一个经典方剂,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四味药材组成。都有养肝的功效。经期女性可以将四味药各15克,加水煎煮,早晚空腹饮用。
第二阶段,阴长期(月经结束后7~10天)。月经刚刚结束,阴血相对亏虚,因此称之为“阴长期”。此时养生要以滋补肝肾为主,促进阴血逐渐充足,为下次月经做好准备。有两点必须注意,一是要避免熬夜,因为熬夜会暗耗阴血;二是女性在这个阶段依然不能贪凉,如果此时随意吃寒凉食物、经常熬夜,轻则容易引起内分泌失调及月经紊乱,重则影响孕育。
这个阶段可以在煲汤时添加一些滋阴养血、滋补肝肾的药物,如女贞子,桑葚子。枸杞、当归等。但是,如果脾胃不好,消化功能弱,建议不要多吃此类滋补药物,或者吃时添加一些健脾开胃的药物,比如砂仁、陈皮等。
第三阶段,排卵期(两次月经中间的3~5天)。古人总结认为,女人在一月之中必有一天,会感到身体微微发热,并伴有较多的透明、拉丝状白带绵绵而下,这正是为怀孕做准备的时期。随着体内阴气不断上长,逐渐进入由阴转阳的过程,女性的性;中动增强。这个阶段的养生,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不要过于激动。排卵期的时间比较短,准备怀孕的女性可以在这两天安排性行为,同时要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对受孕非常有益。在饮食上,可以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加一些温阳活血的药物,荆芥。丹参、肉桂等,可促进排卵。
第四个阶段。阳长期(排卵后至下次月经来潮前的5~7天)。到这个时期,女性就处于阳长期了。女性子宫内阴血旺盛,阳气充沛,为受孕做好准备。这个时期,女性一定注意不要受凉,不能吃冷饮等温度低的食物,有些食物本身寒性大,比如梨、葡萄、山竹、西瓜等,此时也要尽量不吃。可以多喝一些淮山药粥,以健脾、补肾气。
小贴士:痛经外治六法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小腹及腰部疼痛,常可伴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发冷,泛恶欲吐等症状,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郁不舒,气滞血瘀,或寒凝经脉、气血不畅所致,当以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为治。运用外治法则更简便安全,效果良好。
下面介绍几则中药外治方:
白药填脐法:
取云南白药适量,白酒调为稀糊状,填干肚脐处,外用胶布固定,并可用热水袋热熨肚脐处,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药糊每日一换,连续3~5天。
药酊摩擦法:
取云南白药酊适量,涂于脐下关元穴、气海穴部位,用手摩擦,当有发热感并传至腹内时,疼痛即止。
芥糊敷足法:
取白芥子12克,研为细末,加米醋、面粉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足心涌泉穴,包扎固定,每日一换。还可配合外敷关元、气海穴。
足浴方:
取益母草,香附、乳香、没药、夏枯草各20克,水煎2000毫升足浴,每次15~2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3~5天。
外敷疗法:
药用川乌、草乌各5克共研细末,用葱汁、蜂蜜调匀,外敷少腹部疼痛处,每敷2~3小时,每日一次。
贴穴疗法:
取关元穴、三阴交穴,用半张伤湿止痛膏分别贴干以上两穴,并用拇指、食指按压,每天3~5次,药膏3~5天更换一次。
(编辑 汪若凡)
女性因其生理周期有耗血多的特点,若不善于养血,就容易出现面色萎黄、唇甲苍白、肢涩、发枯、头晕、眼花、乏力。气急等血虚症。严重贫血者,还极易过早发生皱纹、白发、脱牙,步履蹒跚等早衰症状。血足,皮肤才能红润,面色才有光泽,女性若要追求面容靓丽,身材窈窕,必须重视养血,养血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神养
心情愉快,性格开朗,不仅可以增进机体的免疫力,而且有利于身心健康,同时还能促进身体骨骼里的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起来,使得皮肤红润,面有光泽。所以,应该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
睡养
保证有充足睡眠及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并做到起居有时、娱乐有度、劳逸结合。要学会科学生活,养成现代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熬夜,不偏食,不吃零食,戒烟限酒,不在月经期或产褥期等特殊生理阶段同房等。
动养
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生育过的女性,更要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每天至少半小时。如健美操、跑步、散步,打球,游泳、跳舞等,可增强体力和造血功能。
食养
女性日常应适当多吃些富含“造血原料”的优质蛋白质、必需的微量元素(铁、铜等)、叶酸和维生素B12等营养食物。如动物肝脏、肾脏,血、鱼、虾、蛋类、豆制品,黑木耳、黑芝麻、红枣、花生以及新鲜的蔬菜,水果等。
药养
贫血者应进补养血药膳。可用党参15克,红枣15枚,煎汤代茶饮i也可用麦芽糖60克,红枣20枚,加水适量煮熟食用:还可食用首乌20克,枸杞20克,粳米60克,红枣15枚,红糖适量煮成的仙人粥,有补血养血的功效,贫血严重者可加服硫酸亚铁片等。
此外,还应该根治出血病症。女性患有月经过多、月经失调以及肠寄生虫病、萎缩性胃炎,上消化道溃疡、痔疮或反复鼻出血等疾病时,均要及早就医,尽快根治。防止过多流产,可少消耗许多血液,也是妇女保证健美身体的一项重要条件。
女性每月应分四步养血
“面色红润万人迷”是很多女性都希望拥有的状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从养血补血开始。女性的月经、怀孕,分娩以及哺乳等生理特点皆易耗损血液,所以相对容易处于血分不足的状态。因此,女性养生首先应重视保养气血。血足才能使面色红润靓丽,精神旺盛。根据女性的生理特点,在一个月中,可以分成四步进行不同的调养。
第一阶段,月经期(月经来潮的5~7天)。此时,经血以“通”为主。月经期间,经血排出顺利与否,直接关系身体日后的恢复。女性这个时期的养生以“暖”为主,忌吃辛辣食物,否则会导致经血量增多。同时也不能吃寒凉的食物,以免凝血,滞血。还要注意保暖,肚脐,后腰和脚心特别不要着凉。夏天,女性在月经期要尽量穿上袜子。
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经期可以用四物汤来调理。四物汤是中医养血、补血的一个经典方剂,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四味药材组成。都有养肝的功效。经期女性可以将四味药各15克,加水煎煮,早晚空腹饮用。
第二阶段,阴长期(月经结束后7~10天)。月经刚刚结束,阴血相对亏虚,因此称之为“阴长期”。此时养生要以滋补肝肾为主,促进阴血逐渐充足,为下次月经做好准备。有两点必须注意,一是要避免熬夜,因为熬夜会暗耗阴血;二是女性在这个阶段依然不能贪凉,如果此时随意吃寒凉食物、经常熬夜,轻则容易引起内分泌失调及月经紊乱,重则影响孕育。
这个阶段可以在煲汤时添加一些滋阴养血、滋补肝肾的药物,如女贞子,桑葚子。枸杞、当归等。但是,如果脾胃不好,消化功能弱,建议不要多吃此类滋补药物,或者吃时添加一些健脾开胃的药物,比如砂仁、陈皮等。
第三阶段,排卵期(两次月经中间的3~5天)。古人总结认为,女人在一月之中必有一天,会感到身体微微发热,并伴有较多的透明、拉丝状白带绵绵而下,这正是为怀孕做准备的时期。随着体内阴气不断上长,逐渐进入由阴转阳的过程,女性的性;中动增强。这个阶段的养生,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不要过于激动。排卵期的时间比较短,准备怀孕的女性可以在这两天安排性行为,同时要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对受孕非常有益。在饮食上,可以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加一些温阳活血的药物,荆芥。丹参、肉桂等,可促进排卵。
第四个阶段。阳长期(排卵后至下次月经来潮前的5~7天)。到这个时期,女性就处于阳长期了。女性子宫内阴血旺盛,阳气充沛,为受孕做好准备。这个时期,女性一定注意不要受凉,不能吃冷饮等温度低的食物,有些食物本身寒性大,比如梨、葡萄、山竹、西瓜等,此时也要尽量不吃。可以多喝一些淮山药粥,以健脾、补肾气。
小贴士:痛经外治六法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小腹及腰部疼痛,常可伴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发冷,泛恶欲吐等症状,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郁不舒,气滞血瘀,或寒凝经脉、气血不畅所致,当以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为治。运用外治法则更简便安全,效果良好。
下面介绍几则中药外治方:
白药填脐法:
取云南白药适量,白酒调为稀糊状,填干肚脐处,外用胶布固定,并可用热水袋热熨肚脐处,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药糊每日一换,连续3~5天。
药酊摩擦法:
取云南白药酊适量,涂于脐下关元穴、气海穴部位,用手摩擦,当有发热感并传至腹内时,疼痛即止。
芥糊敷足法:
取白芥子12克,研为细末,加米醋、面粉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足心涌泉穴,包扎固定,每日一换。还可配合外敷关元、气海穴。
足浴方:
取益母草,香附、乳香、没药、夏枯草各20克,水煎2000毫升足浴,每次15~2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3~5天。
外敷疗法:
药用川乌、草乌各5克共研细末,用葱汁、蜂蜜调匀,外敷少腹部疼痛处,每敷2~3小时,每日一次。
贴穴疗法:
取关元穴、三阴交穴,用半张伤湿止痛膏分别贴干以上两穴,并用拇指、食指按压,每天3~5次,药膏3~5天更换一次。
(编辑 汪若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