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幼儿的品德教育受到教育者的重视。本文首先分析了美术活动在幼儿社会性培养中的价值,然后详细探讨了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社会性的路径。
关键词:美术活动;幼儿教育;社会性
面对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积极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针对当前幼儿品德教育内容陈旧、脱离社会大环境的问题,幼儿教师不能囿于传统教育理念,要将品德教育融入艺术活动中。基于上述认识,本文试图以美术活动为教育对象,研究如何通过美术活动有效培养幼儿的社会化行为,为学前德育工作服务。
一、美术活动在幼儿社会性培养中的价值
社会性是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点,主要包括集体协作、高度自觉和利他等表现。学前时期是人类社会性形成过程中极为关键的时期,有趣的美术活动对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具有重要价值。
1.有助于幼儿树立自信心
自信心对幼儿社会性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个人对自身能力的充分预估,也是克服困难、争取成功的内在动力与源泉。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个体差异的出现,有的幼儿积极主动、上进心强,有的幼儿则表现为被动依赖、缺乏进取心。这不仅是幼儿气质类型不同的原因,亦有自信心差异的原因。因此,教师在美术活动中,要结合不同幼儿的身心特点,鼓励幼儿大胆创新,通过让他们体验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2.有助于幼儿完善情感
情感虽是无形的东西,却有巨大的作用和价值,是人们融入社会、积极生活的强大动力。幼儿时期是情感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关键期,随着幼儿与社会的接触不断增多,其情感体验也逐步分化和精细化。如果在这一时期接触到具有浓重艺术情感的美术作品,参加各种美术活动,不仅可以使他们的情感更为丰富和细腻,还可以陶冶他们的心灵,激发其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美术活动并不是一种个人化的随意行动,而是一种有规则的社会活动,需要幼儿按照预定的规则参与。因此,教师要在美术活动开展前进行相应的准备,以便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在活动中对作品负责、对观众负责、对材料负责、对场地和设施负责,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社会性的路径
1.通过美术活动增强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涂鸦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将这种线条与色彩的随意勾勒视为一种极具趣味性的游戏,由此可见,美术活动是符合幼儿天性的。所以,幼儿美术活动不能拔苗助长,失去童趣。因此,教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通过互动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首先,鼓励幼儿积极创新。由于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能力有限,画出来的东西往往与教师的示范作品差距较大。此时,教师不应立即否定,要在传输应有知识的同时鼓励幼儿加上自己的创意,提升他们的创作欲望。其次,要学会倾听,要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和重视自己的见解,在此基础上进行积极诱导,使幼儿树立美术“创作”的自信心。三是在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幼儿,鼓励他们做出选择,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2.通过活动的多样化促进幼儿情感构建
幼儿时期是人类积极、健康情感形成的关键时期,而这种情感的形成始于爱师爱园。但是,初入园的幼儿对教师缺乏依赖感情。要想建立起幼儿爱师爱园的良好情感,教师可以通过适合的美术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实现幼儿与教师、幼儿园之间的互动,进而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爱师爱园情感。例如,在“春天来了”的主题活动中,幼儿需要将对春天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幼儿,幼儿通过活动本身以及和教师的互动享受到创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
3.以美术活动促进同伴关系的形成
这种形式适合于同伴关系逐步趋于稳定的大班阶段,此时幼儿对同伴的偏爱已经比较稳定和明显,并在班级中形成了以核心人物为领导的小团体。这种现象一方面有利于幼儿社会意识的萌发,同时也容易诱发团体之间的利益和矛盾冲突,幼儿教师必须要引导小团体的健康发展。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草莓”“立体手工”“葫芦娃”等美术活動,设置合适的小组合作机制,引入小组竞争模式,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同伴关系和社会交往能力。
三、结语
美术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载体,能够超越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引发人类的交流和共鸣。因此,美术活动具有其他科目难以比拟的价值。教师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活动方法,使美术活动成为培养幼儿社会性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汪仁军.探析主体社会性感受的重要形式——浅谈幼儿美术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3(18):42-44.
[2]霍云伟.浅谈如何开展幼儿绘画活动——通过美术学科特点进行教学的尝试[J].成功(教育),2009(12):47.
关键词:美术活动;幼儿教育;社会性
面对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积极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针对当前幼儿品德教育内容陈旧、脱离社会大环境的问题,幼儿教师不能囿于传统教育理念,要将品德教育融入艺术活动中。基于上述认识,本文试图以美术活动为教育对象,研究如何通过美术活动有效培养幼儿的社会化行为,为学前德育工作服务。
一、美术活动在幼儿社会性培养中的价值
社会性是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点,主要包括集体协作、高度自觉和利他等表现。学前时期是人类社会性形成过程中极为关键的时期,有趣的美术活动对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具有重要价值。
1.有助于幼儿树立自信心
自信心对幼儿社会性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个人对自身能力的充分预估,也是克服困难、争取成功的内在动力与源泉。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个体差异的出现,有的幼儿积极主动、上进心强,有的幼儿则表现为被动依赖、缺乏进取心。这不仅是幼儿气质类型不同的原因,亦有自信心差异的原因。因此,教师在美术活动中,要结合不同幼儿的身心特点,鼓励幼儿大胆创新,通过让他们体验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2.有助于幼儿完善情感
情感虽是无形的东西,却有巨大的作用和价值,是人们融入社会、积极生活的强大动力。幼儿时期是情感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关键期,随着幼儿与社会的接触不断增多,其情感体验也逐步分化和精细化。如果在这一时期接触到具有浓重艺术情感的美术作品,参加各种美术活动,不仅可以使他们的情感更为丰富和细腻,还可以陶冶他们的心灵,激发其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美术活动并不是一种个人化的随意行动,而是一种有规则的社会活动,需要幼儿按照预定的规则参与。因此,教师要在美术活动开展前进行相应的准备,以便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在活动中对作品负责、对观众负责、对材料负责、对场地和设施负责,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社会性的路径
1.通过美术活动增强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涂鸦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将这种线条与色彩的随意勾勒视为一种极具趣味性的游戏,由此可见,美术活动是符合幼儿天性的。所以,幼儿美术活动不能拔苗助长,失去童趣。因此,教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通过互动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首先,鼓励幼儿积极创新。由于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能力有限,画出来的东西往往与教师的示范作品差距较大。此时,教师不应立即否定,要在传输应有知识的同时鼓励幼儿加上自己的创意,提升他们的创作欲望。其次,要学会倾听,要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和重视自己的见解,在此基础上进行积极诱导,使幼儿树立美术“创作”的自信心。三是在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幼儿,鼓励他们做出选择,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2.通过活动的多样化促进幼儿情感构建
幼儿时期是人类积极、健康情感形成的关键时期,而这种情感的形成始于爱师爱园。但是,初入园的幼儿对教师缺乏依赖感情。要想建立起幼儿爱师爱园的良好情感,教师可以通过适合的美术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实现幼儿与教师、幼儿园之间的互动,进而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爱师爱园情感。例如,在“春天来了”的主题活动中,幼儿需要将对春天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幼儿,幼儿通过活动本身以及和教师的互动享受到创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
3.以美术活动促进同伴关系的形成
这种形式适合于同伴关系逐步趋于稳定的大班阶段,此时幼儿对同伴的偏爱已经比较稳定和明显,并在班级中形成了以核心人物为领导的小团体。这种现象一方面有利于幼儿社会意识的萌发,同时也容易诱发团体之间的利益和矛盾冲突,幼儿教师必须要引导小团体的健康发展。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草莓”“立体手工”“葫芦娃”等美术活動,设置合适的小组合作机制,引入小组竞争模式,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同伴关系和社会交往能力。
三、结语
美术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载体,能够超越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引发人类的交流和共鸣。因此,美术活动具有其他科目难以比拟的价值。教师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活动方法,使美术活动成为培养幼儿社会性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汪仁军.探析主体社会性感受的重要形式——浅谈幼儿美术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3(18):42-44.
[2]霍云伟.浅谈如何开展幼儿绘画活动——通过美术学科特点进行教学的尝试[J].成功(教育),2009(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