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高科技发展的世纪,是一个教育创新的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创新教育”就成为教育的热门话题,也成为整个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在中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在课堂。各个学科有着自身的学科特点,有着进行创新教育的独特优势。所以,学科教师必须利用这种优势进行创新教育。中学政治课理论性强,与现实生活联系广泛,与很多学科内容交融,有着较其他学科得天独厚的资源,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学生学业负担重,对政治学科重视程度不够,找准政治学科教育与创新的结合点,是政治学科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突破点。身为政治学科教师,笔者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力求找准政治学科教育与创新的切入点。
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对于中学生来说,要创新必须具有创新的个性,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个性与创新精神是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对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自由、和谐、自主的教育氛围。只有教师和学生和谐共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才能发挥出来,才能自觉参与教学活动,逐渐形成创新意识。
政治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主体作用发挥的情境,设计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在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需要教师去激发,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师生互动的教学场所,师生能够主动交流,学生愿意听,主动想,大胆说;教师愿意倾听,积极评价。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设置问题,能够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主动参与活动,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独立思考,独立探究。
可以说,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是一个充满新意的课堂,是一个充满创新意识的课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程度就高;课堂充满新意,学生创新意识就强,教学效果就好。教师要给学生留出思考问题的时间,鼓励学生用心动脑,大胆想象,这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至关重要。
二、挖掘教材创新教育因素,有针对性进行创新教育
中学政治教材内容丰富,创新教育的素材比比皆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利用好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找到教材中所蕴藏的创新因素,并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些教师常常埋怨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其实,学生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固定思维的影响,也受到教师对教材理解的影响。所以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自身要摆脱思维定势的约束,发挥自身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局限于教材,敢于超越教材,从传统的思维中解脱出来,对现有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人是受教育者,教师面对的是一群生动活泼、具有丰富情感的中学生,是一群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学生。知识的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部分,而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才是重要的内容。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以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规律来决定。
因此,政治教师要仔细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研读教材,努力挖掘能够培养和开启学生想象力、创新意识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教育因素,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实现中学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三、强化多维训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而课堂训练则是主要途径。所以,教师针对学生进行训练的题型是前提,题型必须创新。教师可结合时政,多设置一些开放性题型,答案也要开放,突出创新意识。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不能违背基本理论和思想,要尽可能让学生自由发挥,为其才华的展示提供平台。比如教师可以设计发散性思维的考查题,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练习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在做练习题时,对于同一个知识点,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设问,正反对比,提高学生多角度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全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另外,试题内容也要体现出创新。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试题如果千篇一律,学生不仅容易形成思维定式,而且会感觉这门科目枯燥乏味。试题内容如果新颖、别致,学生不仅有耳目一新之感,而且会深入研究课本,综合自身所学知识,积极解决问题。如教师可以出示辨析题:“科学理论是系统化、体系化的真理性认识。所以科学理论是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认识就是科学理论”,让学生分析判断,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在材料的选取上也要有新意,时事材料新颖、时代感强,能使学生展开想象,活学活用,发挥创新潜力。
中学政治课教材有着丰富的创新资源,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资源,找到中学政治课创新教育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出发,结合有效的思维训练,培养出具有一定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责编 张亚欣)
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对于中学生来说,要创新必须具有创新的个性,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个性与创新精神是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对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自由、和谐、自主的教育氛围。只有教师和学生和谐共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才能发挥出来,才能自觉参与教学活动,逐渐形成创新意识。
政治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主体作用发挥的情境,设计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在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需要教师去激发,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师生互动的教学场所,师生能够主动交流,学生愿意听,主动想,大胆说;教师愿意倾听,积极评价。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设置问题,能够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主动参与活动,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独立思考,独立探究。
可以说,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是一个充满新意的课堂,是一个充满创新意识的课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程度就高;课堂充满新意,学生创新意识就强,教学效果就好。教师要给学生留出思考问题的时间,鼓励学生用心动脑,大胆想象,这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至关重要。
二、挖掘教材创新教育因素,有针对性进行创新教育
中学政治教材内容丰富,创新教育的素材比比皆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利用好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找到教材中所蕴藏的创新因素,并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些教师常常埋怨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其实,学生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固定思维的影响,也受到教师对教材理解的影响。所以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自身要摆脱思维定势的约束,发挥自身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局限于教材,敢于超越教材,从传统的思维中解脱出来,对现有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人是受教育者,教师面对的是一群生动活泼、具有丰富情感的中学生,是一群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学生。知识的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部分,而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才是重要的内容。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以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规律来决定。
因此,政治教师要仔细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研读教材,努力挖掘能够培养和开启学生想象力、创新意识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教育因素,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实现中学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三、强化多维训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而课堂训练则是主要途径。所以,教师针对学生进行训练的题型是前提,题型必须创新。教师可结合时政,多设置一些开放性题型,答案也要开放,突出创新意识。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不能违背基本理论和思想,要尽可能让学生自由发挥,为其才华的展示提供平台。比如教师可以设计发散性思维的考查题,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练习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在做练习题时,对于同一个知识点,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设问,正反对比,提高学生多角度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全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另外,试题内容也要体现出创新。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试题如果千篇一律,学生不仅容易形成思维定式,而且会感觉这门科目枯燥乏味。试题内容如果新颖、别致,学生不仅有耳目一新之感,而且会深入研究课本,综合自身所学知识,积极解决问题。如教师可以出示辨析题:“科学理论是系统化、体系化的真理性认识。所以科学理论是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认识就是科学理论”,让学生分析判断,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在材料的选取上也要有新意,时事材料新颖、时代感强,能使学生展开想象,活学活用,发挥创新潜力。
中学政治课教材有着丰富的创新资源,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资源,找到中学政治课创新教育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出发,结合有效的思维训练,培养出具有一定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