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地方综合性大学学科专业多、参与学科竞赛范围广、学科竞赛的管理与信息统计繁琐等实际情况,构建了“学校组织,学院承办,立项实施,目标管理”的分类管理模式,优化了校院二级运行机制,最大程度地发挥承办学院过程管理的职能,不断提升了学科竞赛获奖数量和质量,助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完善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学科竞赛 管理模式 管理现状 分类管理
一、引言
学科竞赛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有效载体,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指导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用竞赛成果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及科技成果转化,从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本文以北华大学为例,介绍学科竞赛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以期为各高校学科竞赛的管理提供借鉴意义。
二、学科竞赛的管理现状
当前,各高校较为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少部分高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等职能部门,统筹管理全校的学科竞赛等活动。但是,大部分高校的学科竞赛还是由教务处的一个科室兼管,包括组织参赛、经费报销、获奖信息统计、教师业绩认定等工作。综合性大学由于专业数量较多,参与学科竞赛的面较广,加之管理人员少,这就造成了学科竞赛的管理工作较为繁琐。另外,随着创新创业活动形势不断多样化,学科竞赛的类别逐年攀升,其中,不乏一些学科竞赛以盈利为目的,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科竞赛的管理、获奖成绩的认定、学校经费投入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三、对策研究
1.制度建设,加强学科竞赛的规范化管理
为了保证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学校修订了《北华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科技竞赛管理办法》《北华大学教学工作奖励办法》《北华大学学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北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积累与置换办法》等系列文件,从制度方面对教师奖励、学生奖励、教师工作业绩、学生创新学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说明,激发大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的主动性、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学科竞赛指导的积极性。
2.权力下移,积极调动教学单位参与竞赛管理的积极性
校级及以上学科竞赛的组织采取“学校组织,学院承办,立项实施,目标管理”的方式进行。根据各类竞赛的主办单位,将相关竞赛交由学校的二级学院负责承办,例如,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将这项竞赛放到有电子商务专业的经济管理学院承办,具体包括测算下一年度参加队伍数量并做好经费预算、组织校内遴选赛、报名参加省赛和国赛、赛后获奖成绩统计等工作。目前,除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几个竞赛由教育部和团中央直管外,其他各级各类的学科竞赛都由各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而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成员也是各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组成。这样,由相关专业的学院组织比赛,便于和组委会人员沟通,并且减轻了学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3.分类管理,调动教师参与指导学科竞赛的积极性
学科竞赛获奖成绩与指导教师业绩挂钩是调动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作为学科竞赛管理部门,应对不同类别的学科竞赛予以甄别,对于不同的学科竞赛成绩予以区分对待。为此,学校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发布的历年《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和各学科竞赛在行业和社会的影响力为依据,对学校组织参加的学科竞赛予以分类管理,充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具体情况如下:
竞赛的级别分为: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类。国家级竞赛:指由教育部(其他国家级政府部门)、各类国家级教学指导委员会、一级学会组织的全国性学科竞赛、科技竞赛,一般由各省组织省级竞赛后择优推荐参加全国范围的競赛;或者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或其他国际学术团体组织的世界性学科竞赛、科技竞赛。省级竞赛:指由省教育厅(其他省级政府部门)或省级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省内或跨区域的学科竞赛、科技竞赛。校级竞赛:以学校职能部门组织并行文公布的全校性学科竞赛、科技竞赛。由于各类别竞赛主办单位、规模、性质不同,对于竞赛没有参赛名额限制或未经省级选拔赛直接参加全国性赛事,一般认定为省级竞赛。
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分为A、B、C三类。A类竞赛指由教育部和团中央主办的综合性竞赛,包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设计〖HJ1.1mm〗竞赛等;B类竞赛指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各类团体性竞赛,包括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C类竞赛指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各类竞赛,此类竞赛多为单项竞赛或未经遴选的竞赛,参赛作品数量没有名额限制。包括航空模型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类竞赛级别根据竞赛规模及重要性适当调整,新增加竞赛由教务处组织专家认定具体类别。参加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指导教师,业绩成果申报时,一种类别的竞赛每年申报不得超过3项,获奖数量多于3项时,可选择最高奖项申报。同一作品省级竞赛获奖后,推荐参加国家级评选,竞赛期间一般不允许更换指导教师,获奖级别按照最高奖项给予认定。
4.明确职责,提高学科竞赛管理水平
竞赛有关具体事宜由教务处和团委共同负责。其中,团委负责共青团中央、共青团省委等主办的学科竞赛;教务处负责教育部、教育厅等上级主管部门及各个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学科竞赛。
由于学校是综合性大学,涉及专业多,参与的各类学科竞赛的类别也多,为了使学科竞赛运行过程中更加顺畅、高效,在学校现有学科竞赛运行机制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单位的职责,教务处和团委作为管理部门,统筹规划每年参赛规模;经费的预算、审批、下拨、监督;协调承办单位与其他参赛单位的关系;做好竞赛获奖学生及指导教师的表彰奖励等工作。 各个教学单位作为承办单位,负责拟定各类竞赛的具体实施方案。按照竞赛组委会的统一要求,赛前做好竞赛活动的宣传、动员和报名工作;赛中做好竞赛活动的日常管理和培训工作;赛后做好获奖统计、竞赛经费报销和赛事总结工作。承办赛事的教学单位分管领导负责相关竞赛经费预算及日常开支的审核,并确定竞赛参赛规模。
四、实践效果
在学校采用这样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后,大大减轻了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充分发挥了教学单位的主动性。学生近5年在国家和省级各类大学生竞赛中共获奖励3173项(见表1),呈逐年递增趋势,各别赛事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TP贾双林.tif,BP〗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历年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排名逐年递进。其中,2017年发布的《2012-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本科)TOP300》中排名163,2018年发布《2013-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本科)TOP300》中排名155,2019年发布的《2014-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本科)TOP300》中排名149。
学校先后承办了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吉林省级赛、第五届全国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东北赛区决赛、第十二届吉林省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第四届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吉林站)、2018年吉林省首届冰雪创意大赛等国家级、省级赛事,不断提升了学校知名度。
五、结束语
学校在学科竞赛的管理上构建学科竞赛分类管理模式,优化了学科竞赛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级管理职责,有效激发了师生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承办学院过程管理的职能,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院二级管理和运行,促使学校学科竞赛的获奖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
参考文献:
[1]沈秀,眭榮方,曾德伟.地方高校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1):186.
[2]侯建华.大学生学科竞赛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9.
[3]陆国栋,陈临强,何钦铭,颜晖.高校学科竞赛评估:思路、方法和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8,(2):63.
[4]朱琦.高校学科竞赛组织管理模式研究——以J大学S学院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18,(30):135.
[5]赵春鱼.高校学科竞赛:现状、问题与治理优化——基于2012-2016年本科院校学科竞赛评估的数据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8,(2):69.
[6]严军,易海志.基于地方高校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以湖北理工学院为例[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2017,(37):99.
[7]邹小林.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科竞赛分级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18,(39):26.
[8]李世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119.
[9]刘艳,孟威.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1):166.
[10]赵玉成,杨卫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下的高等教育应对[J].教育教学论坛,2016,(5):66.
项目基金: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适配性问题研究,JJKH20180389SK);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教师发展专项课题(综合性大学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SFZ2018013);北华大学重点教研课题(地方综合性大学学科竞赛活动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XJZD2018030)。
【关键词】学科竞赛 管理模式 管理现状 分类管理
一、引言
学科竞赛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有效载体,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指导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用竞赛成果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及科技成果转化,从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本文以北华大学为例,介绍学科竞赛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以期为各高校学科竞赛的管理提供借鉴意义。
二、学科竞赛的管理现状
当前,各高校较为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少部分高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等职能部门,统筹管理全校的学科竞赛等活动。但是,大部分高校的学科竞赛还是由教务处的一个科室兼管,包括组织参赛、经费报销、获奖信息统计、教师业绩认定等工作。综合性大学由于专业数量较多,参与学科竞赛的面较广,加之管理人员少,这就造成了学科竞赛的管理工作较为繁琐。另外,随着创新创业活动形势不断多样化,学科竞赛的类别逐年攀升,其中,不乏一些学科竞赛以盈利为目的,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科竞赛的管理、获奖成绩的认定、学校经费投入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三、对策研究
1.制度建设,加强学科竞赛的规范化管理
为了保证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学校修订了《北华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科技竞赛管理办法》《北华大学教学工作奖励办法》《北华大学学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北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积累与置换办法》等系列文件,从制度方面对教师奖励、学生奖励、教师工作业绩、学生创新学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说明,激发大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的主动性、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学科竞赛指导的积极性。
2.权力下移,积极调动教学单位参与竞赛管理的积极性
校级及以上学科竞赛的组织采取“学校组织,学院承办,立项实施,目标管理”的方式进行。根据各类竞赛的主办单位,将相关竞赛交由学校的二级学院负责承办,例如,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将这项竞赛放到有电子商务专业的经济管理学院承办,具体包括测算下一年度参加队伍数量并做好经费预算、组织校内遴选赛、报名参加省赛和国赛、赛后获奖成绩统计等工作。目前,除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几个竞赛由教育部和团中央直管外,其他各级各类的学科竞赛都由各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而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成员也是各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组成。这样,由相关专业的学院组织比赛,便于和组委会人员沟通,并且减轻了学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3.分类管理,调动教师参与指导学科竞赛的积极性
学科竞赛获奖成绩与指导教师业绩挂钩是调动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作为学科竞赛管理部门,应对不同类别的学科竞赛予以甄别,对于不同的学科竞赛成绩予以区分对待。为此,学校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发布的历年《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和各学科竞赛在行业和社会的影响力为依据,对学校组织参加的学科竞赛予以分类管理,充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具体情况如下:
竞赛的级别分为: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类。国家级竞赛:指由教育部(其他国家级政府部门)、各类国家级教学指导委员会、一级学会组织的全国性学科竞赛、科技竞赛,一般由各省组织省级竞赛后择优推荐参加全国范围的競赛;或者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或其他国际学术团体组织的世界性学科竞赛、科技竞赛。省级竞赛:指由省教育厅(其他省级政府部门)或省级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省内或跨区域的学科竞赛、科技竞赛。校级竞赛:以学校职能部门组织并行文公布的全校性学科竞赛、科技竞赛。由于各类别竞赛主办单位、规模、性质不同,对于竞赛没有参赛名额限制或未经省级选拔赛直接参加全国性赛事,一般认定为省级竞赛。
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分为A、B、C三类。A类竞赛指由教育部和团中央主办的综合性竞赛,包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设计〖HJ1.1mm〗竞赛等;B类竞赛指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各类团体性竞赛,包括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C类竞赛指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各类竞赛,此类竞赛多为单项竞赛或未经遴选的竞赛,参赛作品数量没有名额限制。包括航空模型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类竞赛级别根据竞赛规模及重要性适当调整,新增加竞赛由教务处组织专家认定具体类别。参加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指导教师,业绩成果申报时,一种类别的竞赛每年申报不得超过3项,获奖数量多于3项时,可选择最高奖项申报。同一作品省级竞赛获奖后,推荐参加国家级评选,竞赛期间一般不允许更换指导教师,获奖级别按照最高奖项给予认定。
4.明确职责,提高学科竞赛管理水平
竞赛有关具体事宜由教务处和团委共同负责。其中,团委负责共青团中央、共青团省委等主办的学科竞赛;教务处负责教育部、教育厅等上级主管部门及各个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学科竞赛。
由于学校是综合性大学,涉及专业多,参与的各类学科竞赛的类别也多,为了使学科竞赛运行过程中更加顺畅、高效,在学校现有学科竞赛运行机制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单位的职责,教务处和团委作为管理部门,统筹规划每年参赛规模;经费的预算、审批、下拨、监督;协调承办单位与其他参赛单位的关系;做好竞赛获奖学生及指导教师的表彰奖励等工作。 各个教学单位作为承办单位,负责拟定各类竞赛的具体实施方案。按照竞赛组委会的统一要求,赛前做好竞赛活动的宣传、动员和报名工作;赛中做好竞赛活动的日常管理和培训工作;赛后做好获奖统计、竞赛经费报销和赛事总结工作。承办赛事的教学单位分管领导负责相关竞赛经费预算及日常开支的审核,并确定竞赛参赛规模。
四、实践效果
在学校采用这样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后,大大减轻了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充分发挥了教学单位的主动性。学生近5年在国家和省级各类大学生竞赛中共获奖励3173项(见表1),呈逐年递增趋势,各别赛事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TP贾双林.tif,BP〗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历年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排名逐年递进。其中,2017年发布的《2012-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本科)TOP300》中排名163,2018年发布《2013-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本科)TOP300》中排名155,2019年发布的《2014-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本科)TOP300》中排名149。
学校先后承办了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吉林省级赛、第五届全国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东北赛区决赛、第十二届吉林省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第四届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吉林站)、2018年吉林省首届冰雪创意大赛等国家级、省级赛事,不断提升了学校知名度。
五、结束语
学校在学科竞赛的管理上构建学科竞赛分类管理模式,优化了学科竞赛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级管理职责,有效激发了师生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承办学院过程管理的职能,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院二级管理和运行,促使学校学科竞赛的获奖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
参考文献:
[1]沈秀,眭榮方,曾德伟.地方高校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1):186.
[2]侯建华.大学生学科竞赛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9.
[3]陆国栋,陈临强,何钦铭,颜晖.高校学科竞赛评估:思路、方法和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8,(2):63.
[4]朱琦.高校学科竞赛组织管理模式研究——以J大学S学院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18,(30):135.
[5]赵春鱼.高校学科竞赛:现状、问题与治理优化——基于2012-2016年本科院校学科竞赛评估的数据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8,(2):69.
[6]严军,易海志.基于地方高校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以湖北理工学院为例[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2017,(37):99.
[7]邹小林.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科竞赛分级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18,(39):26.
[8]李世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119.
[9]刘艳,孟威.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1):166.
[10]赵玉成,杨卫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下的高等教育应对[J].教育教学论坛,2016,(5):66.
项目基金: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适配性问题研究,JJKH20180389SK);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教师发展专项课题(综合性大学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SFZ2018013);北华大学重点教研课题(地方综合性大学学科竞赛活动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XJZD2018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