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无论其语言、意境还是形象、情感等方面,都富含着各种各样的“境、情、美”元素。所有这些,不仅让学科教学与情境活动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为情境活动创造了得天独厚且无可比拟的条件。刘勰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意在强调“情”是联结“缀文者”与“披文者”之间的“红线”和桥梁。正因为“情”字,读者才能在熏陶、冲击和融会中如临其境、沿波讨源,才能凭借语言文字与作者头脑中的“画面”穿越相会,才能在把静止文字变为立体画面的过程中由“境”入“情”、意会言传。这就是情境教学的基本原理和认知过程。语文学科及其教学活动中蕴藏着丰富多元的“情”和“境”,既是不可多得的优质资源,也是开展情境教学活动的有效载体和良好平台。
一、在链接生活中开展情境教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社会生活、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和风俗民情等,正所谓“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语文学科及其教学活动一旦远离或摆脱社会生活的涵养和滋润,终将变成“镜中花、水中月”。与之相应的,积极开展以生活化为主的情境教学活动,既可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用结合,又能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元素。
如《热爱生命》,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并把握好美妙时光,平凡人同样能够展现出富有光泽的人生价值。教师应当通过这些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善待生命,健康向上地享受生活,努力做一个有理想、有作为、有益于社会且能让生命发光发热的现代人。再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既然社会生活是一本光彩绚丽的“灵动课本”,大自然是一本“绿色的课本”,作为主宰一切的“主人”,我们为什么不去“读”并努力追求“破”的境界呢?
二、在问题创设中开展情境教学
“学习贵有疑,疑能得教益。”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善于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者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的某些现象进行质疑,既可在“问题引路”效应中有效激发学生的滚动性思维,又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和思维品质,为促进其自主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奠基铺路。
比如《〈宽容〉序言》教研课,有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归纳出文体特征:既像散文诗,又像寓言故事;教师肯定后进一步启发提问:“作为散文诗或者寓言,应该解决哪些问题?”大家一致认为是“意象”和“寓意”,并且说出意象有“无知山谷”“村民们”“漫游者”和“守旧老人”等;教师就坡下驴、顺势引发:“我们先去无知山谷考察,你认为这是一个什么地方?有什么困惑之处?”有了这些启发式提问,逐步地活跃并打开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接下来显现出水到渠成之势。
三、在角色体验中开展情境教学
所谓“角色体验”,是指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依据文本内容中的人物要求扮演相应角色,从而增强情感体验,以加强内容理解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理论和实践表明:积极开展学生的角色体验活动,既可把他们引入真切的文本情境之中,以唤起表演情趣,锻炼语言能力,又能把乏味枯燥的语言文字转化为韵味十足的喜怒哀乐,让他们切实感悟和体会到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正确把握人物的语言、动作和性格特征,从而实现作者与读者“穿越相会”的目标和效果。
如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笔者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元,分别扮演林冲、陆谦、李小二和高俅等角色。他们不用扬鞭自奋蹄,自选角色,自我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和性格特征,有些人还采用了艺术性的创造手法,把林冲的谨慎行事与逆来顺受、陆谦的自私自利与阴险狡诈、李小二的谨小慎微与疑虑警惕等演绎得相当成功,其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四、在科技运用中开展情境教学
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和动静结合的视听艺术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异常活泼、先进独特的良好支撑,日益赢得广大师生的认可、青睐和推崇。比如古韵泛起的《胡同文化》,充满浓郁热烈的京味,描述了北京胡同以及胡同里老北京人的生活文化,既展现了已逝历史的缩影,又显现出独特浓厚的风俗人情。如果只是借助于教师的口头讲解和文字语言的简单描述,要想让现代中学生理解、体验和感悟显然是“期待过甚”。有鉴于此,教师应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把北京胡同照片以及胡同生活文化直观形象地展演出来,同时播放京味醇厚的《故乡是北京》歌曲,不仅可让学生从寓教于乐中感受到无穷魅力,而且能在动静自如中留下持久深刻的学习效果。
总之,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作为方兴未艾的新课程模式,情境教学是一项前景广阔且潜力巨大的教学模式,我们应为之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金州高级中学(116100)
一、在链接生活中开展情境教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社会生活、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和风俗民情等,正所谓“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语文学科及其教学活动一旦远离或摆脱社会生活的涵养和滋润,终将变成“镜中花、水中月”。与之相应的,积极开展以生活化为主的情境教学活动,既可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用结合,又能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元素。
如《热爱生命》,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并把握好美妙时光,平凡人同样能够展现出富有光泽的人生价值。教师应当通过这些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善待生命,健康向上地享受生活,努力做一个有理想、有作为、有益于社会且能让生命发光发热的现代人。再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既然社会生活是一本光彩绚丽的“灵动课本”,大自然是一本“绿色的课本”,作为主宰一切的“主人”,我们为什么不去“读”并努力追求“破”的境界呢?
二、在问题创设中开展情境教学
“学习贵有疑,疑能得教益。”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善于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者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的某些现象进行质疑,既可在“问题引路”效应中有效激发学生的滚动性思维,又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和思维品质,为促进其自主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奠基铺路。
比如《〈宽容〉序言》教研课,有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归纳出文体特征:既像散文诗,又像寓言故事;教师肯定后进一步启发提问:“作为散文诗或者寓言,应该解决哪些问题?”大家一致认为是“意象”和“寓意”,并且说出意象有“无知山谷”“村民们”“漫游者”和“守旧老人”等;教师就坡下驴、顺势引发:“我们先去无知山谷考察,你认为这是一个什么地方?有什么困惑之处?”有了这些启发式提问,逐步地活跃并打开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接下来显现出水到渠成之势。
三、在角色体验中开展情境教学
所谓“角色体验”,是指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依据文本内容中的人物要求扮演相应角色,从而增强情感体验,以加强内容理解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理论和实践表明:积极开展学生的角色体验活动,既可把他们引入真切的文本情境之中,以唤起表演情趣,锻炼语言能力,又能把乏味枯燥的语言文字转化为韵味十足的喜怒哀乐,让他们切实感悟和体会到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正确把握人物的语言、动作和性格特征,从而实现作者与读者“穿越相会”的目标和效果。
如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笔者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元,分别扮演林冲、陆谦、李小二和高俅等角色。他们不用扬鞭自奋蹄,自选角色,自我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和性格特征,有些人还采用了艺术性的创造手法,把林冲的谨慎行事与逆来顺受、陆谦的自私自利与阴险狡诈、李小二的谨小慎微与疑虑警惕等演绎得相当成功,其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四、在科技运用中开展情境教学
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和动静结合的视听艺术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异常活泼、先进独特的良好支撑,日益赢得广大师生的认可、青睐和推崇。比如古韵泛起的《胡同文化》,充满浓郁热烈的京味,描述了北京胡同以及胡同里老北京人的生活文化,既展现了已逝历史的缩影,又显现出独特浓厚的风俗人情。如果只是借助于教师的口头讲解和文字语言的简单描述,要想让现代中学生理解、体验和感悟显然是“期待过甚”。有鉴于此,教师应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把北京胡同照片以及胡同生活文化直观形象地展演出来,同时播放京味醇厚的《故乡是北京》歌曲,不仅可让学生从寓教于乐中感受到无穷魅力,而且能在动静自如中留下持久深刻的学习效果。
总之,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作为方兴未艾的新课程模式,情境教学是一项前景广阔且潜力巨大的教学模式,我们应为之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金州高级中学(11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