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面提升高职的教学质量是国家教育部十二五规划的工作要求,而课堂教学是目前高职教学主要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本文通过管理创新的研讨,探讨了高职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途径。
关键词:课程管理;课风管理;教学秩序;教学行为
教高〔2006〕16号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这一中心工作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最早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发展到今天已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最主要的教学形式,课堂是学生获取能力、提高素质的主要场所。因此要全面提升高职教学质量,就需要从课堂教学质量入手。
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课程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的动态系统,它既包含了教师的教授活动,也包括了学生的学习活动,这一动态过程需要各要素的共同作用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效果,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的要求。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教学理念的形成使高职课堂教学呈现出新的特点,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全面管理,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才能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一、创新课程管理提升课堂教学服务功能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载体是课程,要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需要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式能满足于学生主体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学院的学生个性张扬、接受能力强、应变能力强、喜欢新鲜事物,但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并且分层化现象比较突出,针对学生主体的特点,搞好课程管理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服务功能。
创新课程管理,建设团队集体研讨、课程资源同一、课堂授课分层、突出课程特色的课程管理模式。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建立课程负责制,由课程负责人全面负责课程的研讨活动,将定期的研讨和随时的交流相结合,形成标准化的教学资源。课程资源的同一能从人才培养出发规范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同时兼顾课堂教学主体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教师在共享教学资源的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在教学要求上进行灵活的处理,探索分层教学模式,突出课程特色。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课程的整体设计倾向于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授课手段等均与之相适应,无法完成高职教育的使命。以能力为核心推行课程改革,才能有效地利用课堂,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组建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并推行课程的改革,重新整合设计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设计与之相配套的课堂教学方法,对课程的改革进行过程化管理,能使课程真正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二、加强课风管理促进高效课堂共化效应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环境会对其心理造成暗示性或诱导性影响,主要表现为课堂上部分学生睡觉、聊天、玩手机等行为,如果教师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制止这些行为,其他学生就可能会受到某种暗示性纵容,加入这一行列,这种“破窗”共化效应产生的“破窗”现象,将会扰乱课堂秩序,降低课堂教学效果。
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堂风气,就无从谈好的课堂质量,在无序和麻木的氛围下,会导致学生道德缺失、自由散漫,从而激化教学的矛盾。课风的建设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课风建设是高效课堂的根本保证,作为任课教师要结合课程性质制定课堂的管理要求,将学生的课堂表现纳入到评优体系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以形成稳固的良好课堂氛围,并以良好的课风促进正向的共化效应。
三、加强教风管理充分发挥教师表率作用
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教师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作风,能对课堂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教师的言行、信念、气质和态度等都会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教师无论有着怎样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如果没有良好的教学态度和责任心,对待教学不是全心的投入,应付课堂教学,应付学生,不可能有好的教学质量。
常规教学秩序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风和学风,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注重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扎实教师专业基本功的训练,能使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充分发挥教师党员和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文化来影响教师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能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从而推动和影响课堂教学文化的方向。
四、完善质量评价管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目前各高职院校开展的学生评教活动,以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课堂表现为着眼点,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评分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教学评价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将教学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评优直接挂钩,容易形成为评价而评价的局面,通过评价并不能真正了解学生通过授课的变化程度,也无法诊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达不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真正目的。
五、依托教学竞赛管理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教学竞赛为教师提供了展示教学水平的平台,也有助于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使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能更快更广地得到推广,从而提升教师的整体课堂教学水平。建立教学竞赛机制,使教学竞赛常态化,并加强对教学竞赛的管理,形成相关的制度和文件,定期地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竞赛,能更好地促使教师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创新中来,通过实践和摸索开展教学研究,形成你拼我赶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
六、创新教学行为管理激发教师教学热情
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居于主体地位,但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以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创新教学行为成为必然。由讨论、任务等为驱动的课堂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破了原有的教学形式,这将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并且开放式的教学行为在课堂实施时将更难于控制和考核,这都增大了推行课堂教学改革的难度。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使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行为的创新,并强化新的教学行为,能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从需求层次来分析,教师有强烈自我实现需求,通过先进典型的树立,以教学名师、骨干教师等评选形式,满足教师精神层面的价值需求,是充分调动教师创新教学行为积极性和主动性最有效的途径,能形成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强烈的事业责任心。
关键词:课程管理;课风管理;教学秩序;教学行为
教高〔2006〕16号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这一中心工作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最早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发展到今天已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最主要的教学形式,课堂是学生获取能力、提高素质的主要场所。因此要全面提升高职教学质量,就需要从课堂教学质量入手。
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课程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的动态系统,它既包含了教师的教授活动,也包括了学生的学习活动,这一动态过程需要各要素的共同作用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效果,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的要求。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教学理念的形成使高职课堂教学呈现出新的特点,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全面管理,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才能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一、创新课程管理提升课堂教学服务功能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载体是课程,要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需要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式能满足于学生主体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学院的学生个性张扬、接受能力强、应变能力强、喜欢新鲜事物,但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并且分层化现象比较突出,针对学生主体的特点,搞好课程管理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服务功能。
创新课程管理,建设团队集体研讨、课程资源同一、课堂授课分层、突出课程特色的课程管理模式。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建立课程负责制,由课程负责人全面负责课程的研讨活动,将定期的研讨和随时的交流相结合,形成标准化的教学资源。课程资源的同一能从人才培养出发规范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同时兼顾课堂教学主体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教师在共享教学资源的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在教学要求上进行灵活的处理,探索分层教学模式,突出课程特色。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课程的整体设计倾向于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授课手段等均与之相适应,无法完成高职教育的使命。以能力为核心推行课程改革,才能有效地利用课堂,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组建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并推行课程的改革,重新整合设计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设计与之相配套的课堂教学方法,对课程的改革进行过程化管理,能使课程真正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二、加强课风管理促进高效课堂共化效应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环境会对其心理造成暗示性或诱导性影响,主要表现为课堂上部分学生睡觉、聊天、玩手机等行为,如果教师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制止这些行为,其他学生就可能会受到某种暗示性纵容,加入这一行列,这种“破窗”共化效应产生的“破窗”现象,将会扰乱课堂秩序,降低课堂教学效果。
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堂风气,就无从谈好的课堂质量,在无序和麻木的氛围下,会导致学生道德缺失、自由散漫,从而激化教学的矛盾。课风的建设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课风建设是高效课堂的根本保证,作为任课教师要结合课程性质制定课堂的管理要求,将学生的课堂表现纳入到评优体系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以形成稳固的良好课堂氛围,并以良好的课风促进正向的共化效应。
三、加强教风管理充分发挥教师表率作用
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教师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作风,能对课堂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教师的言行、信念、气质和态度等都会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教师无论有着怎样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如果没有良好的教学态度和责任心,对待教学不是全心的投入,应付课堂教学,应付学生,不可能有好的教学质量。
常规教学秩序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风和学风,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注重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扎实教师专业基本功的训练,能使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充分发挥教师党员和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文化来影响教师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能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从而推动和影响课堂教学文化的方向。
四、完善质量评价管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目前各高职院校开展的学生评教活动,以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课堂表现为着眼点,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评分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教学评价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将教学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评优直接挂钩,容易形成为评价而评价的局面,通过评价并不能真正了解学生通过授课的变化程度,也无法诊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达不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真正目的。
五、依托教学竞赛管理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教学竞赛为教师提供了展示教学水平的平台,也有助于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使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能更快更广地得到推广,从而提升教师的整体课堂教学水平。建立教学竞赛机制,使教学竞赛常态化,并加强对教学竞赛的管理,形成相关的制度和文件,定期地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竞赛,能更好地促使教师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创新中来,通过实践和摸索开展教学研究,形成你拼我赶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
六、创新教学行为管理激发教师教学热情
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居于主体地位,但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以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创新教学行为成为必然。由讨论、任务等为驱动的课堂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破了原有的教学形式,这将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并且开放式的教学行为在课堂实施时将更难于控制和考核,这都增大了推行课堂教学改革的难度。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使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行为的创新,并强化新的教学行为,能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从需求层次来分析,教师有强烈自我实现需求,通过先进典型的树立,以教学名师、骨干教师等评选形式,满足教师精神层面的价值需求,是充分调动教师创新教学行为积极性和主动性最有效的途径,能形成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强烈的事业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