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遇到的高血压问题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aiai19870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血压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每年的健康日上就可以略见一斑。不仅有5月的世界高血压日,10月8日又迎来了全国高血压日。適逢10月也是我国约定俗成的敬老月,正好借这两个节日聊一聊高血压的最常见人群:老年人。要说这老年人的高血压,那还真是情况复杂,有的还真不是“血压高了”那么简单。

高血压不是真的血压高


  案例1:不久前一个70多岁的女性,既往没有高血压病史,打疫苗前一量血压,收缩压204mmHg,疫苗打不成了,赶紧回家准备看病,可到家一量,血压又正常了。
  案例2:一位老年朋友因为生了点儿气,头晕血压升高被送到急诊科。输液,服用降压药,观察几个小时后没事回家,到了家里老人的血压又低了。
  案例3:昨天来了一位老年男性朋友,以前血压不高,最近邻居家装修让他不胜其烦,觉也睡不好了,血压就高起来,最高时收缩压超过了200mmHg。吃了两种降压药,结果收缩压勉强控制在160~170mmHg。
  点评:大家都觉着人老了,器官功能下降了,血压高是自然现象。可我接触到的许多老年朋友,其实就是因为精神心理因素导致血压短期或者一过性升高,我一般称之为应激性高血压。其实这种情况不是真的高血压病,也不能光想着吃降压药而忽视导致血压升高的原因,更多的是和老人聊聊他(她)的经历和感受,多开导老人,必要时用一些催眠、镇静或者抗焦虑药物。老年人睡好了,心情好了,压力舒缓了,放下心理包袱后,血压自然下降。
  老年人失能、患病的情况非常普遍,承受能力和调节能力大大下降,非常虚弱或者脆弱,营养状况下降。很多血压高了很多年的老年人,血压不高了,这种情况不一定是好事,反而是机体器官功能退化或者衰竭的表现——血压都高不上去了。

血压时高时低,像坐过山车


  案例4:一位老年朋友,夏季最热的时候感觉头昏沉沉的,无精打采,几次险些摔倒,收缩压都降到110mmHg了。老人听说降压药不能随便减停,家人看着不对劲儿才来医院就诊。这种情况应该马上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减药。
  案例5:遇到好几个患高血压的老年朋友,每天吃药前都要量几遍血压,高了就吃药,不高就不吃,结果血压偏偏“不听话”,就像过山车,忽高忽低。
  案例6:一位大爷既往有高血压,吃药控制得挺好,可近两年手抖得很厉害,说话、吃饭都费力,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医生诊断为帕金森病后,大爷的血压就一直不稳定了,忽高忽低,躺着高坐起来就低。
  点评:血压每时每刻都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的心情起伏波动一样。季节、活动、情绪、出汗,很多疾病和药物,都会影响血压,造成血压波动。连续几天血压低就应该减药了;连续几天血压高才考虑加药;血压不高不低,那就不要考虑减药加药。不要因为偶尔一次的血压升高或者降低,就改变药物剂量甚至停药,先找找原因,观察几天再说。如果波动太大,还要就医,由医生确定接下来怎么检查和用药。
  有些疾病,如帕金森综合征、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可使血压忽高忽低,而且高了降不下来,低了还不好升上去。这时患者也要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日常生活起居动作要缓慢,必要时身边有人陪伴搀扶,尤其上厕所一蹲一起更是埋藏着危险。
  还有一点提醒:血压波动太大控制不理想的话,宁高勿低!因为老年人对高血压相对耐受,而低血压预示着危险就在眼前。

高血压不一定有症状,有症状不一定是高血压


  案例7:李大爷血压偶尔升高,这几天咳嗽,头痛头晕、心慌、眼花,一量血压又高了起来。李大爷认为是高血压导致了这些症状。我看后了解了一些情况,告诉大爷:“您的情况大概率是不舒服导致了血压升高,而不是血压高导致了不舒服。”
  案例8:从北京朝阳区骑车来我这里(位于西城区)的一位大爷,患有小儿麻痹,虽无明显不适,可一量血压把我吓了一大跳:收缩压高达226mmH9。
  案例9:不少鼻出血、眼睛球结膜下出血的患者到心内科就诊,血压都高。通过问病史了解到,这些人并无高血压病。
  点评: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症状,或者即便有症状也不是高血压特有的,失眠、焦虑都可以导致头痛头晕等不适。人体任何疾病或者不适都可以影响血压水平,导致血压升高。骑车劳累,出血造成的不适或者紧张等,均可导致血压升高,不一定是高血压导致了鼻出血。

老年人高血压的问题永远说不完


  1.高血压需要遵医嘱服药,不管有没有症状。吃多少药,是否增药减药,都要看血压水平,而不是凭感觉服药。
  2.高血压患者,本来血压好好的,突然又高起来,是降压药不好使了还是耐药了?都不是。降压药不存在耐药问题,血压升高要找找原因,比如是不是天气冷了,最近吃东西是不是没控制,是不是又胖了。还有朋友担心:总吃降压药,血压会不会低了,甚至没有了?用药合理,可以让血压处于一个稳定状态,不高也不低,就像在弹簧上压一块石头,想让弹簧多高就放多重的石头。
  3.有朋友用了很多降压药,血压控制也不怎么理想,这种情况首先还是要找相关专家就诊或者会诊。常见的个人因素包括生活方式不健康,如吃得多、吃得成,抽烟、喝酒、不运动,熬夜上网等;还有心理因素,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状态;睡觉打呼噜,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等。
  4.有的老年人血压高,总说医生开的降压药不好使,看过的医生换了一个又一个,药也换了几种,血压仍没降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高血压患者初始治疗时,血压不需要两三天就降到正常,1个月降到正常了就行。血压下降并稳定下来需要一个过程。降太快容易诱发或者加重血管缺血。
  其次,使用一种降压药物血压没降下来,不等于药物无效,可能需要联合用药,而不是换另外一种药物。
  5.高血压患者为什么要做各种检查?高血压初始诊断和评价,除了看血压水平是几级,还要评价有无其他危险因素,比如糖尿病;评价是否存在高血压导致的器官损害,比如蛋白尿、心肌肥厚等;尤其要确认是否已经引起了心脑血管疾病或者慢性肾病;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综合评估后才能确定高血压患者的危险程度,即极高危、高危、中危或低危。这之后才能够更合理地选择和使用降压药物。
  单就降压效果来讲,各种降压药物的降压效果差别不大,一线降压药物五大类,很难说哪个更好,关键是把药用好,用好了就是好药。
  值得一提的是,单纯高血压患者,血压比较稳定,定期监测血压,每年体检就可以了,并不需要频繁检查各项指标。一旦出现新情况,应及时就诊,遵医嘱检查和调整药物。
  老年朋友的血压问题还远远不止这些,希望以上案例和解释对您有所帮助。祝老年朋友天天血压好。
其他文献
下面13个小动作,可以让你一天拥有好心情。  1、早上起床后深呼吸、伸懒腰:学会用小动作管理好自己的一天,对减轻快节奏生活中的压力与烦恼非常重要。起床后,别忘了打开窗户,对着阳台深呼吸、伸伸懒腰,深呼吸使新鲜空气给大脑“提神”,伸懒腰舒展一下身体,让一天有一个“精神”的开端。  2、选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启动正性情绪:人靠衣装马靠鞍,衣服是文明的表证,衣服是形象的语言,衣服是打开快乐心扉的窗户。挑
多发性息肉病又叫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息肉可布满结肠和直肠,具有很高的癌变倾向,一般好发于青年,通常表现为腹泻、便血、腹痛等。  前不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李明主任医师的办公室来了一位农村女孩。李明主任医师觉得这个女孩有些面熟,经提醒才想起她有个双胞胎姐姐,两年前是他主刀给姐姐做的手术,而且想起了笼罩在女孩家族的一个巨大阴影。想到这里,李明主任医师的心不由得揪了起来:难道妹
近日,巴西圣保罗各地铁站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巨型广告牌。  广告牌上除了一个满脸络腮胡的男子外,旁边一片空白。男子除了眨眼睛,面部表情几乎全无,似乎懒得动弹。过一分钟,男子才慢慢张嘴,张大、张大、再张大,然后痛快地呼出一口气——哦,他在打哈欠。可哈欠打完,男子又恢复原状,除了眨眼,还是一动不动。  谁这么无聊在地铁站竖立一个只会打哈欠的广告牌?它能起到什么宣传作用?更让人觉得好笑的是,男子的哈欠一打就
在商场保健品货架上,看到一款包装精致的保健茶,上面印着一种植物图片很熟悉。拿起来细瞧,上面标着“黄芪保健茶”,盒子下面写有许多关于黄芪茶的保健功能及功效。我轻轻放下茶盒,流年深处的记忆一点点涌上心头。  小时候,我和爷爷奶奶生活在小山村,山下有一所学校,每天会有许多孩子背着书包去上学。我那时只有六岁吧,还不到上学年龄,但我还是渴望坐在教室里和他们一起读书。  “妮呀,爷爷挖药材回来换点钱,给你买书
他是不幸的。虽是唐朝的皇族同宗,却因为得不到认可而形同布衣。更糟的是,10岁时他的父亲便因病离世,他不得不在小小年纪就“佣书贩舂”,每天为别人抄书挣钱,来担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  他是幸运的。或许是因为上天的赋予,或许是坎坷的磨砺,他刻苦攻读所播撒的汗水,很快便结出了馨香的花朵,16岁便以行云流水般的诗文,声动当世,这让他得到两位贵人的垂青。十七岁时,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将他延至门下,对他百般照拂,
缓控释制剂听起来陌生,其实是我们常用到的药品剂型。当医生开出缓控释制剂的药方,在使用过程中,你是否有关于价格、服用方式、常见现象、储存方式等需要咨询的问题呢?我们收集了一些患者在拿药时常问到的问题,逐一解答。场景一  患者:“我上次在药店买的布洛芬片才几块钱,为什么在医院开的布洛芬这么贵呀?”  药师:“您上次用的是普通片剂,在医院开的是缓释胶囊,制备工艺不太一样。一般来讲,缓控释制剂与普通制劑相
读《富兰克林自传》,读到富兰克林先生在文中引用的一句谚语,“空口袋,难直立”,不觉心有所动。  口袋要让它站起来,自然要往里面装东西。装的东西越多,口袋站得就越直。小时候在乡下,谷物丰收时候,看乡亲们把谷子装入麻袋中,一麻袋就是一百斤。装好谷子的麻袋堆在稻场边,肚子鼓鼓的,站得直直的,我们小孩子用脚踢它,用手提它,麻袋纹丝不动,好像在嘲笑我们小孩子似的,霸气十足。  空空的麻袋,一个三岁的小孩子也
寂静的夜晚,一轮明月将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透过玻璃窗,月光照在脸上,一切都那样静谧,望着窗外的明月,我尘封已久的记忆又被勾起。  记忆中的大树下,外婆搂着我,也是这样的美丽的月色,外婆轻声哼唱着:“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欢乐的歌声……”在外婆温暖的怀抱中我甜甜地睡去。  儿时由于父亲工作忙,母亲要莳弄庄稼,又要照顾我和哥哥,实在忙不过来,我便成了外婆家的常客。  外婆家在一个美丽
《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有两种境界,“风初定,丝纶慢整,牵动一潭星”便是他的一种境界。这些年来,他慢吞吞“拉动网纲”,牵动了当今影视界的“一潭星星”,在世界上产生很大的影响。   2014年4月15日,食物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首映式当日,陈晓卿在朋友圈写下:“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酸辣苦甜。舌尖,好久不见。”纪录片以一张张餐桌见证生命的诞生、成长、相聚、别离,通过美食,使世
园子里,几株栀子树挨在一起,打着满满一片翠绿的花骨朵,一个接着一个,害羞地缱绻在枝叶丛中。远远看去,像一颗颗绿宝石,镶嵌其中。  每天清晨,路过花坛,我总会情不自禁瞥上一眼,顾盼着,能有一朵悄然露出芳颜。可一连十几天,也没看见这些小家碧玉的俏姑娘开出一朵花来。那些花骨朵依旧青涩地藏掖着,不愿见世人。日子久了,我就没有再留心。  偶然的一个早晨,我在园中悠闲地散步,迎面扑来一阵淡淡清雅的香气,沁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