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教师应凭借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教师可以更轻松的引领孩子们走进词语教学的新境界,使词语更灵动,更富魅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材料。词语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句句话,一篇篇文章。因而,词语在发展语言为根本任务的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然而,现实中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一直是那么枯燥无味。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中,要么就让学生从字词典等工具书中找到答案公布于众;要么就是老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而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往往只是一知半解,效果甚微。那么,如何让词语教学变得生动而高效呢?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因词而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悟,可让词语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依托画面,化理性理解为感性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原文句子】: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教学片段】师:自己读读这个句子。(学生自由读)师:有不理解的词语吗?生: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这两个词语不懂。师:这两个词语代表了我国国画中两种不同的画法。老师这儿有2幅画,猜猜哪一幅用了浓墨涂抹的方法,哪一幅用了轻笔细描的方法?(课件出示两幅画)生:左边那幅画用了浓墨涂抹的方法,右边那幅用了轻笔细描的方法。(课件出示词语)师:是呀,像这样用大块浓墨画画的方法就叫——生:浓墨涂抹。 师:像这样用笔轻轻、细细地描绘的方法就叫——生:轻笔细描。师:有时我们可以借助画面来体会词语的意思呢。读读这两个词语,把它们积累下来。生齐读:浓墨涂抹、轻笔细描。
语言文字的理解是理性的,如何让理性的词语理解可让学生用眼睛看得见,用手触摸得着呢?像“浓墨涂抹、轻笔细描“这样的词语极具画面感,如纯粹叫学生从字面上理解,不但枯燥乏味,无法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到底怎样的画法才是“浓墨涂抹”,才是“轻笔细描”。上述教学片段,老师直接出示两幅画,让学生猜,由于有感性体验为支撑,每一个学生都能马上读懂这两幅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语意趣和魅力就是这样一点点弥漫在孩子们的周围。
二、激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所谓生活体验,是指字词教学要和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接通,让学生在联想中调动起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相似记忆,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使一些字词打上学生各自鲜明的个性烙印。
如:教学《王二小》一文中“顺从”一词,我引导学生感悟王二小看到敌人的心情时,让学生讨论“王二小会想些什么呢?”,我顺势一导,学生从王二小身上初步理解了“顺从”的意思。紧接着,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想一想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顺从’别人的事呢?”这一要求的提出,立刻引起学生关于自身生活体验的联想,在大脑里唤起了与丑小鸭境况相似的记忆,随后都争着说出富有个性的事情来。这样一来,学生对“顺从”一词的理解就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字面上,而是更深入地内化到心灵深处。
三、在换词中理解词语
《水上飞机》一课中的这样一个词语:“究竟”。如何让学生理解其义?我是这样教学的:学生读文中句子“他飞了过去,想问个究竟”。我先让学生用换词的形式读懂这里的“究竟”是“明白”的意思,接着,让学生想想在什么时候会“问个究竟”,再问学生除了“问个究竟”,有没有“看个究竟”?还有什么个“究竟”?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先后说出了“探个究竟”、“听个究竟”、“查个究竟”……,我又出示这样的例句:“每年春天,究竟有多少人来到扬州旅游,我也说不清。”学生发现这里的“究竟”表示的是“疑问”的意思。老师又让学生尝试着运用这样的意思来进行说话练习,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词语的用法,使词语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模糊意会词语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清晰→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 一文中“不约而同”一词,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时站直了身体的意思”(这是模糊理解);经过查字典知道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这是规范清晰的理解);最后经过深入阅读课文,又渐渐领悟到:这就是人民群众送别周总理时同样的悲痛心情,以及对周总理无比爱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现。通过这种对词的分步体会,学生就可领会课文的中心。教学实践证明:把这种词语的理解方法教给学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认真阅读中领悟词义,提高品词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五、比较中琢磨词语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一句中的“才”则是表示时间短。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运用相同的词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对中心的把握上来。比较法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最后,词语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以上一些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外,还应围绕关键词进行一些必要的朗读、说话、感悟、想象等方面的语文能力训练,以便能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材料。词语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句句话,一篇篇文章。因而,词语在发展语言为根本任务的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然而,现实中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一直是那么枯燥无味。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中,要么就让学生从字词典等工具书中找到答案公布于众;要么就是老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而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往往只是一知半解,效果甚微。那么,如何让词语教学变得生动而高效呢?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因词而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悟,可让词语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依托画面,化理性理解为感性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原文句子】: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教学片段】师:自己读读这个句子。(学生自由读)师:有不理解的词语吗?生: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这两个词语不懂。师:这两个词语代表了我国国画中两种不同的画法。老师这儿有2幅画,猜猜哪一幅用了浓墨涂抹的方法,哪一幅用了轻笔细描的方法?(课件出示两幅画)生:左边那幅画用了浓墨涂抹的方法,右边那幅用了轻笔细描的方法。(课件出示词语)师:是呀,像这样用大块浓墨画画的方法就叫——生:浓墨涂抹。 师:像这样用笔轻轻、细细地描绘的方法就叫——生:轻笔细描。师:有时我们可以借助画面来体会词语的意思呢。读读这两个词语,把它们积累下来。生齐读:浓墨涂抹、轻笔细描。
语言文字的理解是理性的,如何让理性的词语理解可让学生用眼睛看得见,用手触摸得着呢?像“浓墨涂抹、轻笔细描“这样的词语极具画面感,如纯粹叫学生从字面上理解,不但枯燥乏味,无法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到底怎样的画法才是“浓墨涂抹”,才是“轻笔细描”。上述教学片段,老师直接出示两幅画,让学生猜,由于有感性体验为支撑,每一个学生都能马上读懂这两幅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语意趣和魅力就是这样一点点弥漫在孩子们的周围。
二、激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所谓生活体验,是指字词教学要和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接通,让学生在联想中调动起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相似记忆,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使一些字词打上学生各自鲜明的个性烙印。
如:教学《王二小》一文中“顺从”一词,我引导学生感悟王二小看到敌人的心情时,让学生讨论“王二小会想些什么呢?”,我顺势一导,学生从王二小身上初步理解了“顺从”的意思。紧接着,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想一想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顺从’别人的事呢?”这一要求的提出,立刻引起学生关于自身生活体验的联想,在大脑里唤起了与丑小鸭境况相似的记忆,随后都争着说出富有个性的事情来。这样一来,学生对“顺从”一词的理解就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字面上,而是更深入地内化到心灵深处。
三、在换词中理解词语
《水上飞机》一课中的这样一个词语:“究竟”。如何让学生理解其义?我是这样教学的:学生读文中句子“他飞了过去,想问个究竟”。我先让学生用换词的形式读懂这里的“究竟”是“明白”的意思,接着,让学生想想在什么时候会“问个究竟”,再问学生除了“问个究竟”,有没有“看个究竟”?还有什么个“究竟”?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先后说出了“探个究竟”、“听个究竟”、“查个究竟”……,我又出示这样的例句:“每年春天,究竟有多少人来到扬州旅游,我也说不清。”学生发现这里的“究竟”表示的是“疑问”的意思。老师又让学生尝试着运用这样的意思来进行说话练习,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词语的用法,使词语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模糊意会词语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清晰→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 一文中“不约而同”一词,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时站直了身体的意思”(这是模糊理解);经过查字典知道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这是规范清晰的理解);最后经过深入阅读课文,又渐渐领悟到:这就是人民群众送别周总理时同样的悲痛心情,以及对周总理无比爱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现。通过这种对词的分步体会,学生就可领会课文的中心。教学实践证明:把这种词语的理解方法教给学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认真阅读中领悟词义,提高品词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五、比较中琢磨词语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一句中的“才”则是表示时间短。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运用相同的词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对中心的把握上来。比较法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最后,词语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以上一些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外,还应围绕关键词进行一些必要的朗读、说话、感悟、想象等方面的语文能力训练,以便能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