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大学里的“少数派”r——融合教育背景下残障大学生高等教育体验探究

来源 :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530505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教育现象学的“教育体验”视角,采取质性研究的扎根理论研究路径,以“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残障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构建我国本土文化情境下残障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体验的内容维度与逻辑解释的理论框架.残障大学生在高等融合教育中面临着校园无障碍环境“有障碍”、学业支持匮乏、人际交往不畅与残障身份被误读的多重困境,其困境表征是高等教育领域精英主义体制传统与平等主义现代价值相冲突的结果.残障大学生呈现出“默默无闻的承担者”与“自身权利的倡导者”两种截然不同的承担与应对图式,其应对机制映射出社会历史文化积聚之下,传统残疾观在高等教育机构与残障个体之中的传承与演变.高等教育机构与残障学生个体都应提高残障意识并采取积极行动,以优化残障大学生的高等融合教育体验,提高高等融合教育质量.
其他文献
本书作者从 2011 年开始从事平板电脑教学应用相关领域研究,2013 年前往香港教育大学访学期间选择了智慧学习环境作为合作研究选题.在近十年的研究历程中,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在信息技术和灵活学习空间的共同作用下,传统教室发生的根本性改变.
期刊
教材建设是中国现代化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材建设的关切直接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的有力实现.教材建设有着“知识—认知—文化”三元共建的逻辑取向,但长期囿于知识逻辑与认知逻辑的认识取向,遮蔽了教材建设文化逻辑的价值作用.重拾教材建设逻辑共识,亟须对教材建设立场、教材编写取向以及教材建设系统要素等方面进行文化释义上的深度考查与价值再现.在此基础上,可对教材内容坚持守正与创新的文化关系逻辑、“教科书学”学科建构循依文化再生逻辑、教材建设现代化方案转向文化叙事逻辑,以及教材建设树立创造性转化文化的变革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目标导向、注重效果导向”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塑造感召力,增强参与度,这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历史分期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支撑.目前学界对美国教育史研究中分期问题的讨论忽视了历史时间中的“相对性”问题.回顾“辉格派”、温和修正派、激进修正派和新保守主义史学四大流派对美国公共教育历史分期的阐释及其前提假设,发现历史分期看似仅仅是对不同的时间的选择,实质上代表着作者在写作之前设计的研究问题,以及为此所拟定的逻辑框架和写作时所流行的史学思潮,这提示我们关注在历史叙事背后的“历史的解释”问题.对美国公共教育史研究中历史分期的再讨论,目的不是获得唯一的、正确的、普适的“方法”,而是从另一个面向获得对
目的探讨地黄、紫草、丹皮3种不同中草药所含药效成分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10 μg/L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诱导HaCaT细胞过度增殖模型。运用CCK–8法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梓醇、左旋紫草素、丹皮酚对模型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左旋紫草素(≥10–6mol/L)和丹皮酚(≥1.88×10–4mol/L)均可抑制细胞模型的增殖,梓醇(≥10–6mol/L)可促进细胞模型的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