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教师“内存”的需要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baide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读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该书全面地反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细细阅读了书中有关建议教师读书的内容,受到了很大的启迪。
  读书,让文化底蕴“内存”丰厚
  当今正处于知识爆炸的年代,各种信息日新月异,这无疑给教师的知识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丰富的学识和教育技能,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师要自觉加强读书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苏霍姆林斯说过:“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图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可见,苏霍姆林斯基成为著名的教育家,是与他酷爱读书,不断积累知识分不开的。
  “读书要如蜜蜂采蜜一样,倘若叮在一处,就枯燥了”。晓天文、知地理的教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博古通今、熟记诗书的教师也一定会让学生喜欢。但凡有一定成就的优秀教师、教育家,都应该是与爱好读书分不开的。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学科知识的不断融合,作为教师,如果不加强阅读,不及时更新知识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某些领域也许就比不过视野开阔的学生,就不能更好地引领孩子成长。
  闲暇之余,不管是文学刊物如《读者》、《散文》,还是科普读物如《科技博览》、《现代信息技术》等,不管是古典名著如《三国演义》、《红楼梦》,还是国外经典如《战争与和平》、《爱的教育》等,我们都要广泛阅读,广撷博采。
  通过阅读一些中外内涵丰富的文章,感受修辞的妙用,揣摩布局谋篇的精当,体察作者独到的思想,我们的文化底蕴就会逐渐丰厚,思维就会更加开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读书,让理论知识“内存”升级
  大家都清楚,要备好、上好一节课,光靠一本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死啃书本”、“新瓶装旧酒”的做法也是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那种故步自封的陈旧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只能使教学走向穷途末路,把学生带进“死胡同”。
  我对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样一段话颇有感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您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地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作为学生的引领者,要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去教育和管理学生,才不会迷失前进的方向,才会处处闪烁理性的光芒,也才会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因此要多读一些先进的教育理论著作、专业刊物。如:《叶圣陶教育文集》、《杜威教育名篇》、《初任教师手册》、《给教师的建议》等。通过学习前人的先进经验,汲取前辈的思想精髓,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洗脑”,使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内存”逐步升级,才能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
  
  读书,让教育技能“内存”提升
  
  一些优秀教师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这里不单指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也指教师教育技能“内存”质量的提升。衬托着教科书的背景越来越宽广,教师只有广闻博览,在课堂上讲解(叙述、演讲)时才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苏霍姆林斯基举了一个例子,教师在讲三角函数,但是他的思路主要不是放在函数上,而是放在学生身上:他在观察每一个学生怎样工作,某些学生在感知、思维、识记能力方面遇到哪些障碍。他不仅在教书,而且在教书过程中给学生以智力的训练。
  要让自己的教育技能不断地提高,除了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外,还要善于从他人身上获取间接经验。有道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功。”这种间接经验可以通过读书来获取,要多读名师名家教育教学专著,纳众家之长,厚积薄发,最终实现从量变到质变。
  譬如读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荟萃》,享受到“心中藏着爱意和善意,有着民主和尊重,它一定会自然地流露。这种流露,便是一种非常简洁的教学风格,一种令人陶醉的教学艺术”。读《王崧舟语感教学法》、《诗意语文》,体味作者“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语文教学风格;读《窦桂梅阅读教学实录》,感受窦老师语文的“激情与思想”等。
  苏霍姆林斯基实际上告诉了每位教师,只要静下心来,博览群书,吸纳先进文化的精髓,潜心学习前辈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继承与创新并重,其文化素养、教育理论水平、教育技能就能得到不断提高,也才会在实践中逐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特色的一片新天地。
  作者单位
  重庆市万州区百安移民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
其他文献
经销商王怀成和魏星(均为化名)同时起家,在代理产品C的“撇脂阶段”几乎同步发展。本来和厂家谈好,本地区市场连带中心城市一家管一半,但其实双方早打得不亦乐乎。期间由于有几个竞品进入,王和魏团结了一段时间,甚至有时还能派自己的车帮对方送货。但这种联盟很快就被打破了。  为了与竞品争覆盖,厂家用各种政策鼓励经销商往社区小店送货。王和魏都考虑到成本问题,但厂家帮助大致算了一下投入回报,他们觉得还是比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