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3-0139-02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考学生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我们应该将英语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动眼、动口、动脑、动手的主动性,达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由外力影响下的“要我学”变成发自内心的“我要学”呢?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说,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是学生对学习某种内容感到需要,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动力。与学生活动有关的动机有以下几种:A 学习的目的动机:指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进行某项学习活动的目的并由此而产生的学习动力;B 学习的成就动机:指学生力求在学习上获得好成绩的倾向;C 与学习活动相联系的人际交往动机:指学习过程中师生情感交流的愿望;D 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兴趣:指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可见,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就必须从以上四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目的动机,成就动机以及与学习活动相联系的人际交往动机。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的是分组合作竞赛的方式: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即使对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在竞赛的过程中,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不但在同学们面前展现了自己的才能而且为小组得了分,争了光,由此他们会产生极大的成就感,自豪感,满足感。而且在互动过程中,教师相信学生、尊重和鼓励学生,对学生寄予期望;学生积极抢答教师的问题,这种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为维护与教师的良好关系而努力学习。怎样才能通过分组合作竞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1 分组(我班总共44人)
1.1 基本结构
(1)四人一小组:前后两张双人课桌为一组,共分成十一组。
(2)让班级英语成绩最好的前十一名同学担任组长,他们负责安排全班同学的学习、小结、计分、检查等工作,其他同学按成绩平均分入各组。
(3)给每个小组的每位同学编号,组长为1号,其他小组成员按成绩由高到低分别为2号、3号,4号。
1.2 基本要求:
(1)尽可能男女混编,便于角色转换,调动积极性。
(2)整体安排为主,自愿组合为辅,既要平均各组的竞争力又要考虑小组的凝聚力。
1.3 基本条件:(每小组)
(1)每人一本适合高中生用的英汉双解词典
(2)每人一本与课本同步的全面的参考书
(3)每人一份双语报(上有同步语法小结)
1.4 意义
(1)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3)小组成员之间意见的交流,有助于启发彼此的思维,扩展彼此的知识面。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6)较差的同学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帮助和监督,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发现彼此的不足并及时弥补。总之,每个小组成员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都有所收获。
2 竞赛
2.1 前提条件:给每位同学分组编号。
2.2 竞赛题型:抢答题和必答题。抢答题指教师不指名回答的任何问题;必答题指教师点名回答的任何问题。
2.3 竞赛的基本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但如违反课堂纪律视情节严重程度由教师扣除相应分数。
2.4 竞赛方式:课前按小组坐好,上课期间每个小组所得分数由该组组长记录,每道题的分值由教师根据题的难易程度决定。每节课结束的时候,评出优胜小组;下一节课前,由英语课代表把以前的累积分数写在黑板右侧,以便于个小组关注自己组的得分情况和排名。一星期结束的时候评选出周冠军,一个月评出月冠军,到学期末的时候,评选出总冠军,并给予表彰。
2.5 竞赛类型:
(1)单词大赛:
A.抢答式:
a. 方式:由教师说出英文单词,学生抢答汉语意思及拼写或教师说出汉语,学生抢答出英语及拼写,每个单词2分,拼写1分,英文或汉语1分。如果教师每说出一个单词,全班有90%以上的同学都能立刻站起来喊出该单词,那说明学生对单词掌握得很熟练;如果只有少数几个能抢答 ,则说明学生还应在单词上多下功夫。学生在本项比赛中的的分数越多,说明他们对单词的掌握越好。
b. 注意事项:本项比赛中,有可能有同学滥竽充数,教师可告诉他们诚实第一,比赛第二。当然,老师也可以找一个自己认为有可能滥竽充数的同学,再重复一遍,答对加分,答错不加分。也可能出现站起来后,只说对了一半或忘了单词这样的情况,那么教师可告诉学生本项比赛自己是裁判,说对一半加一分,如果说错了或忘了不加分。
B. 必答式:采取这种方式的时候,我一般常提问小组中的第四号或第三号选手。因为他们是小组中基本功相对较差的同学,让他们全体起立,每个同学回答两个单词,答对得四分,答错不扣分,并且答错的同学在下一轮单词大赛的时候继续提问他们,以便于达到督促他们背单词的目的。
C.意义:本项比赛不仅调动了学生背单词的积极性,练习了他们对英语单词的反应速度,而且有助于英语听力水平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2)综合能力大赛:
A.方式:本项大赛采取的竞赛方式是抢答和必答相结合,学生的组织方式是小组合作。在讲每一单元的阅读课的时候,我都会在整体阅读之后,让每个小组通过查词典、参考书等方式,自己来解决课文中出现的词汇、语法、句子结构等问题。因为每个小组长英语成绩都比较好,所以文中出现的大部分问题在小组长那里都能得到解决,这样既锻炼了小组长的能力,又使其他组员的问题得以解决。如果每个组员有问题都问老师的话,那么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有的同学平时不喜欢问老师,但都喜欢和好朋友交流。在给每个小组一定时间的自学后,我就会针对该篇文章中的重点、难点加以提问,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不同的分数。当时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会加以指点讲解。
B. 意义:这种小组合作的竞赛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还节省了老师和学生的大量时间,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真正做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
当然,以上介绍的仅仅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两种竞赛类型,我们还可以进行朗读大赛、写作大赛、翻译大赛、阅读大赛、听力大赛、习题大赛等等。现在,每当我走进班级开始上课的时候,学生就会注意我所说的每一句话,有时候我无意间提出个问题,就会有同学站起来回答,甚至有时候十来个同学一起回答,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而且不同层次的同学都有很多机会表现自己,证明自己,甚至还有很多同学为了给自己组加分,开始预习下一节课老师要讲的内容。此教学法给师生带来的是轻松、快乐、满足,消除了疲惫与枯燥,学生迸射出一种奋发向上的激情。学生在实践中收获着,老师在工作中快乐着。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3-0139-02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考学生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我们应该将英语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动眼、动口、动脑、动手的主动性,达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由外力影响下的“要我学”变成发自内心的“我要学”呢?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说,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是学生对学习某种内容感到需要,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动力。与学生活动有关的动机有以下几种:A 学习的目的动机:指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进行某项学习活动的目的并由此而产生的学习动力;B 学习的成就动机:指学生力求在学习上获得好成绩的倾向;C 与学习活动相联系的人际交往动机:指学习过程中师生情感交流的愿望;D 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兴趣:指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可见,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就必须从以上四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目的动机,成就动机以及与学习活动相联系的人际交往动机。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的是分组合作竞赛的方式: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即使对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在竞赛的过程中,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不但在同学们面前展现了自己的才能而且为小组得了分,争了光,由此他们会产生极大的成就感,自豪感,满足感。而且在互动过程中,教师相信学生、尊重和鼓励学生,对学生寄予期望;学生积极抢答教师的问题,这种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为维护与教师的良好关系而努力学习。怎样才能通过分组合作竞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1 分组(我班总共44人)
1.1 基本结构
(1)四人一小组:前后两张双人课桌为一组,共分成十一组。
(2)让班级英语成绩最好的前十一名同学担任组长,他们负责安排全班同学的学习、小结、计分、检查等工作,其他同学按成绩平均分入各组。
(3)给每个小组的每位同学编号,组长为1号,其他小组成员按成绩由高到低分别为2号、3号,4号。
1.2 基本要求:
(1)尽可能男女混编,便于角色转换,调动积极性。
(2)整体安排为主,自愿组合为辅,既要平均各组的竞争力又要考虑小组的凝聚力。
1.3 基本条件:(每小组)
(1)每人一本适合高中生用的英汉双解词典
(2)每人一本与课本同步的全面的参考书
(3)每人一份双语报(上有同步语法小结)
1.4 意义
(1)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3)小组成员之间意见的交流,有助于启发彼此的思维,扩展彼此的知识面。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6)较差的同学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帮助和监督,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发现彼此的不足并及时弥补。总之,每个小组成员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都有所收获。
2 竞赛
2.1 前提条件:给每位同学分组编号。
2.2 竞赛题型:抢答题和必答题。抢答题指教师不指名回答的任何问题;必答题指教师点名回答的任何问题。
2.3 竞赛的基本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但如违反课堂纪律视情节严重程度由教师扣除相应分数。
2.4 竞赛方式:课前按小组坐好,上课期间每个小组所得分数由该组组长记录,每道题的分值由教师根据题的难易程度决定。每节课结束的时候,评出优胜小组;下一节课前,由英语课代表把以前的累积分数写在黑板右侧,以便于个小组关注自己组的得分情况和排名。一星期结束的时候评选出周冠军,一个月评出月冠军,到学期末的时候,评选出总冠军,并给予表彰。
2.5 竞赛类型:
(1)单词大赛:
A.抢答式:
a. 方式:由教师说出英文单词,学生抢答汉语意思及拼写或教师说出汉语,学生抢答出英语及拼写,每个单词2分,拼写1分,英文或汉语1分。如果教师每说出一个单词,全班有90%以上的同学都能立刻站起来喊出该单词,那说明学生对单词掌握得很熟练;如果只有少数几个能抢答 ,则说明学生还应在单词上多下功夫。学生在本项比赛中的的分数越多,说明他们对单词的掌握越好。
b. 注意事项:本项比赛中,有可能有同学滥竽充数,教师可告诉他们诚实第一,比赛第二。当然,老师也可以找一个自己认为有可能滥竽充数的同学,再重复一遍,答对加分,答错不加分。也可能出现站起来后,只说对了一半或忘了单词这样的情况,那么教师可告诉学生本项比赛自己是裁判,说对一半加一分,如果说错了或忘了不加分。
B. 必答式:采取这种方式的时候,我一般常提问小组中的第四号或第三号选手。因为他们是小组中基本功相对较差的同学,让他们全体起立,每个同学回答两个单词,答对得四分,答错不扣分,并且答错的同学在下一轮单词大赛的时候继续提问他们,以便于达到督促他们背单词的目的。
C.意义:本项比赛不仅调动了学生背单词的积极性,练习了他们对英语单词的反应速度,而且有助于英语听力水平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2)综合能力大赛:
A.方式:本项大赛采取的竞赛方式是抢答和必答相结合,学生的组织方式是小组合作。在讲每一单元的阅读课的时候,我都会在整体阅读之后,让每个小组通过查词典、参考书等方式,自己来解决课文中出现的词汇、语法、句子结构等问题。因为每个小组长英语成绩都比较好,所以文中出现的大部分问题在小组长那里都能得到解决,这样既锻炼了小组长的能力,又使其他组员的问题得以解决。如果每个组员有问题都问老师的话,那么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有的同学平时不喜欢问老师,但都喜欢和好朋友交流。在给每个小组一定时间的自学后,我就会针对该篇文章中的重点、难点加以提问,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不同的分数。当时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会加以指点讲解。
B. 意义:这种小组合作的竞赛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还节省了老师和学生的大量时间,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真正做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
当然,以上介绍的仅仅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两种竞赛类型,我们还可以进行朗读大赛、写作大赛、翻译大赛、阅读大赛、听力大赛、习题大赛等等。现在,每当我走进班级开始上课的时候,学生就会注意我所说的每一句话,有时候我无意间提出个问题,就会有同学站起来回答,甚至有时候十来个同学一起回答,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而且不同层次的同学都有很多机会表现自己,证明自己,甚至还有很多同学为了给自己组加分,开始预习下一节课老师要讲的内容。此教学法给师生带来的是轻松、快乐、满足,消除了疲惫与枯燥,学生迸射出一种奋发向上的激情。学生在实践中收获着,老师在工作中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