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体育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热情,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小学体育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主要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阐述了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1-0086-02
引 言
教师要想进行有效的体育教学,就要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采取新型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和技能,在体育锻炼中增强身体素质,愉悦身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力,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1]。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对学生的体育和其他学科学习都具有积极影响。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学生只有具备自学能力,才能意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坚持体育锻炼,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提升体育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在教学中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學能力。小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教师可以设计竞技游戏或益智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踢毽子、跳绳比赛,让学生自己设计动作及比赛方式,并对比赛获胜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身体素质,还能激发自主学习兴趣,提升自学能力。
(二)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只要学好文化知识就可以了,不需要进行体育学习,这导致体育教学敷衍了事,不能发挥体育学科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师不仅要让小学生学习丰富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很多体育活动都是集体活动,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相互帮助,及时发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实现体育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提升。
例如,在接力赛训练中,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在组内分享运动比赛经验,掌握比赛标准动作,自己设计、安排接力顺序。教师要将比赛的内容及规则清楚地传达给学生,之后让学生在组内思考和讨论如何赢得比赛,增强小组的竞争力。教师让学生自己策划、团结合作,而教师作为评委,对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明确教学重点,认识到“教”与“学”是双边活动,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又如,在体操教学时,教师先给学生做示范,然后让学生对不同的动作要领进行理解和练习。在学生熟练掌握体操动作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体操表演,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的创意,并让其他学生对表演学生的动作做出评价,指出学生表演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操要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给予学生充足的自学空间和时间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体育能力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给予学生充足的自学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练习运动技能,从而真正掌握运动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教师完全放手不管学生,而要认真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从而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现阶段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针对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小学生自主进行体育学习和训练。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要,还可以有效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让小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柳燕.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与策略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62.
作者简介:李丽(1979.1-),女,重庆人,本科学历。
关键词:小学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1-0086-02
引 言
教师要想进行有效的体育教学,就要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采取新型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和技能,在体育锻炼中增强身体素质,愉悦身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力,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1]。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对学生的体育和其他学科学习都具有积极影响。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学生只有具备自学能力,才能意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坚持体育锻炼,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提升体育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在教学中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學能力。小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教师可以设计竞技游戏或益智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踢毽子、跳绳比赛,让学生自己设计动作及比赛方式,并对比赛获胜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身体素质,还能激发自主学习兴趣,提升自学能力。
(二)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只要学好文化知识就可以了,不需要进行体育学习,这导致体育教学敷衍了事,不能发挥体育学科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师不仅要让小学生学习丰富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很多体育活动都是集体活动,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相互帮助,及时发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实现体育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提升。
例如,在接力赛训练中,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在组内分享运动比赛经验,掌握比赛标准动作,自己设计、安排接力顺序。教师要将比赛的内容及规则清楚地传达给学生,之后让学生在组内思考和讨论如何赢得比赛,增强小组的竞争力。教师让学生自己策划、团结合作,而教师作为评委,对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明确教学重点,认识到“教”与“学”是双边活动,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又如,在体操教学时,教师先给学生做示范,然后让学生对不同的动作要领进行理解和练习。在学生熟练掌握体操动作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体操表演,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的创意,并让其他学生对表演学生的动作做出评价,指出学生表演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操要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给予学生充足的自学空间和时间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体育能力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给予学生充足的自学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练习运动技能,从而真正掌握运动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教师完全放手不管学生,而要认真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从而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现阶段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针对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小学生自主进行体育学习和训练。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要,还可以有效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让小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柳燕.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与策略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62.
作者简介:李丽(1979.1-),女,重庆人,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