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一体化网络(文中简称“一体网”)是电视台节目制作与播出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节目质量、完善管理制度的重要途径。作为我国广播电视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市级电视台,大都存在着传统设备老化,维护成本过高、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本文将结合某电视台的实际情况,分析低成本“制作播出一体化网络系统”在市级电视台中的应用。
实现节目制作播出设备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是国家广电总局对广电系统内部的要求,也是市级电视台结合自身发展情况的必然需求,如何进行自身的设备改造是摆在电视台技术人员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与省级电视台不同,大多数市级电视台的共同特点就是资金困难,并且都处于模拟信号设备与数字信号设备、线性编辑设备与非线性编辑设备“混杂”的状态,信号质量参差不齐,资源不能共享,且各自为“战”,同时设备老化、性能不稳定等问题也对日常的节目制作和播出产生着严重的“瓶颈”影响。
怎样用最少的资金投入进行设备改造并达到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要求,某电视台以高性价比为突破口,从2006年开始,进行了 “非线性编辑、硬盘自动播出一体网”的改造工程。通过分步投资,改造后的系统在达到电视台内部数字化、网络化要求的同时,也满足了节目生产、传输、播出等各环节的实际需要。经过一年的运行,整个系统性能稳定可靠,对该电视台“每天制作、当晚播出”达60分钟的新闻类节目任务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基础性作用。
现就以该电视台制作播出一体化网络的应用作为实例进行分析讨论:
“一体网”应用的目标
由于前期资金投入的问题, 三个自办节目频道前期采用盘带结合模式,三个频道采用“一备一”热备份方式共六台播出终端,共用两台主备存储服务器,暂不考虑二级存储设备。除电视剧外,其它“自采”节目全部采用硬盘播出;
三个自办节目频道为确保播出的安全性;除了采用在线热备份播出服务器措施外,还需配置一主一备的节目存储服务器;
系统改造后,节目制作、播出指标最差不能低于广播级甲级指标;
实行上载、播出、总编、审片、迁移和节目资源的网络化运作和管理;
建立以总编室为核心的两级节目审核制度,部分子节目单(如广告)可由广告部编制,并由广告部负责人审核后电子签名。总编室根据各个频道节目时段安排,将审核后的子节目单统一串联成总节目单,并由总编室负责人审核后电子签名,只有被总编室终审后的总节目单才能被播出;
所有节目必须物理上对每个频道共享,如某条广告可以在每个频道同时或不同时播出。
“一体网”应用的基本原则
先进,稳定,灵活扩展,实用经济;
在确保整体工作的前提下,做到最小的设备投入;
完善“人机”系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开放式设计,以适应今后的设备更新和与多家经销商产品的对接需要;
充分利用原有设备,物尽其用。
“一体网”应用的基本思路与过程
充分发挥新设备的效能,合理利用旧设备使其发挥最大余热。系统结构符合“节目共享”、“分布式上载”、“分布式播出”、“本地网络播出相结合”的可扩展搭建方式。
原有的部分线性编辑录像机作为非线性编辑机的上、下载设备,各节目部门利用非线性编辑机制作的节目,通过网络及交换机上传至播出网络服务器以及硬盘播出系统(以下简称“硬盘播出”)的硬盘内;引进节目如:电视剧类节目,通过上载工作站经内部网络及交换机上传至播出网络服务器;总编室审查各待播节目并编排节目播出表,经“签发”后上传至“硬盘播出”;播出人员按照节目播出表通过 “硬盘播出”对本台硬盘内节目、部分磁带节目以及中央电视台插播节目等实施播出控制。
非线性编辑机利用1394接口将DVCPRO以及DV磁带的视音频信号上载到非编服务器,形成AVI视频编辑文件并完成多台非线性编辑工作站进行协作化编辑,使字幕设计人员、粗精剪人员、串编人员充分发挥各自特长,达到精细化编辑效果,编辑完成后以1:1的速度编码打包成为MPEG-2的ES码流文件(视频与音频分别生成两个相互关联的文件),并存于非线性编辑机的本地硬盘或新闻非编服务器。然后利用东方盛行公司与硬盘播出网溶为一体的“非线性编辑”软件,将MPEG-2文件传输到播出服务器,“硬盘播出”各站点可随时按提前编排好的节目单计划播出(图1为某电视台所采用“一体网”结构模型)。
三套“硬盘播出”分别各自承担一个自办节目频道的节目播出任务,3个在线热备份的“硬盘播出”与3 个频道硬盘播出系统对应,组成1备1的热备份系统,由DSRecord硬盘自动上载系统上载素材到播出服务器。“硬盘播出”、备份机和“上载工作站”采用完全相同的硬件板卡,有独立的上载和播出通道,整个播出网络共有二个上载通道和3个播出通道。播出服务器上共有SCSI热拔插硬盘阵列1.8TB(300GB×6),可存储广播级MPEG-2 IBP节目(达到Batacam-SP质量,8Mbps)360小时。整个播出环节采用“节目共享”、“分布式上载”、“分布式播出”、“存播分离”以及“服务器优先”的原则。“节目共享”指所有频道节目素材集中存储在服务器上,任何节目都对所有的频道共享,上载、串片审片和播出都在服务器上直接访问节目素材。“分布式上载”指上载工作站和硬盘播出系统可以放在不同的物理地方(不同的房间或楼层),能将频道所需的节目资源直接上载到服务器,无需先上载到本地再上传到服务器。“分布式播出”指频道的硬盘播出系统根据节目单直接将节目从服务器中播出,无需先将节目素材从服务器迁移到“硬盘播出”本机再进行播出。“存播分离”指存储节目和播出节目是由不同的设备(服务器和“硬盘播出”)完成,各个设备的任务和职责专一,可将每个设备故障概率降至最低。播出时,将多个MPEG-2文件进行编排,形成播出表,播出部门只要将播出表提出来就可按编排顺序播出。
“一体网”应用的总结
该电视台作为第一阶段投入的制播“一体网”已经使用了近一年,个人认为,其系统运行基本稳定,输出到终端的视频节目指标有了明显的提升,在现有的“盘带结合”播控方式基础上实现了无人干预的全自动播控方式,精确到帧的播控精度,无黑场停播等非正常播出事故的高安全播控机制,保障了各类节目尤其是新闻类节目的精细化制作与准时安全播出,但“一体网”作为整个全数字“无限传媒”系统的一个主干系统,是不能完全满足全数字化自动制作播出的需求的。
在实际的应用中,电视素材的拍摄和存档还是以磁带为主要存储介质,由于磁带的共享性、稳定性和可靠程度还不够高,给节目的上下载和长期保存带来很多不便,因此在下一阶段投入中还需要考虑在系统中整合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从根本上来解决这一难题。另外考虑到今后对节目的要求已不仅仅是广播级的标准,数字高清技术与标准已相当成熟,因此在非编系统的扩充上,不但要考虑数量,还需要考虑对高清支持同时兼容标清的设备。
全面实现数字化和自动化的制作、播出、存储方式是包括该电视台在内的市级电视的发展方向。从第一阶段应用中可以看出该电视台综合现有资金、资源利用率而进行的分阶段按需投入,逐步实现在全数字化全网络化目标的方法是行之有效。
实现节目制作播出设备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是国家广电总局对广电系统内部的要求,也是市级电视台结合自身发展情况的必然需求,如何进行自身的设备改造是摆在电视台技术人员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与省级电视台不同,大多数市级电视台的共同特点就是资金困难,并且都处于模拟信号设备与数字信号设备、线性编辑设备与非线性编辑设备“混杂”的状态,信号质量参差不齐,资源不能共享,且各自为“战”,同时设备老化、性能不稳定等问题也对日常的节目制作和播出产生着严重的“瓶颈”影响。
怎样用最少的资金投入进行设备改造并达到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要求,某电视台以高性价比为突破口,从2006年开始,进行了 “非线性编辑、硬盘自动播出一体网”的改造工程。通过分步投资,改造后的系统在达到电视台内部数字化、网络化要求的同时,也满足了节目生产、传输、播出等各环节的实际需要。经过一年的运行,整个系统性能稳定可靠,对该电视台“每天制作、当晚播出”达60分钟的新闻类节目任务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基础性作用。
现就以该电视台制作播出一体化网络的应用作为实例进行分析讨论:
“一体网”应用的目标
由于前期资金投入的问题, 三个自办节目频道前期采用盘带结合模式,三个频道采用“一备一”热备份方式共六台播出终端,共用两台主备存储服务器,暂不考虑二级存储设备。除电视剧外,其它“自采”节目全部采用硬盘播出;

三个自办节目频道为确保播出的安全性;除了采用在线热备份播出服务器措施外,还需配置一主一备的节目存储服务器;
系统改造后,节目制作、播出指标最差不能低于广播级甲级指标;
实行上载、播出、总编、审片、迁移和节目资源的网络化运作和管理;
建立以总编室为核心的两级节目审核制度,部分子节目单(如广告)可由广告部编制,并由广告部负责人审核后电子签名。总编室根据各个频道节目时段安排,将审核后的子节目单统一串联成总节目单,并由总编室负责人审核后电子签名,只有被总编室终审后的总节目单才能被播出;
所有节目必须物理上对每个频道共享,如某条广告可以在每个频道同时或不同时播出。
“一体网”应用的基本原则
先进,稳定,灵活扩展,实用经济;
在确保整体工作的前提下,做到最小的设备投入;
完善“人机”系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开放式设计,以适应今后的设备更新和与多家经销商产品的对接需要;
充分利用原有设备,物尽其用。
“一体网”应用的基本思路与过程
充分发挥新设备的效能,合理利用旧设备使其发挥最大余热。系统结构符合“节目共享”、“分布式上载”、“分布式播出”、“本地网络播出相结合”的可扩展搭建方式。
原有的部分线性编辑录像机作为非线性编辑机的上、下载设备,各节目部门利用非线性编辑机制作的节目,通过网络及交换机上传至播出网络服务器以及硬盘播出系统(以下简称“硬盘播出”)的硬盘内;引进节目如:电视剧类节目,通过上载工作站经内部网络及交换机上传至播出网络服务器;总编室审查各待播节目并编排节目播出表,经“签发”后上传至“硬盘播出”;播出人员按照节目播出表通过 “硬盘播出”对本台硬盘内节目、部分磁带节目以及中央电视台插播节目等实施播出控制。
非线性编辑机利用1394接口将DVCPRO以及DV磁带的视音频信号上载到非编服务器,形成AVI视频编辑文件并完成多台非线性编辑工作站进行协作化编辑,使字幕设计人员、粗精剪人员、串编人员充分发挥各自特长,达到精细化编辑效果,编辑完成后以1:1的速度编码打包成为MPEG-2的ES码流文件(视频与音频分别生成两个相互关联的文件),并存于非线性编辑机的本地硬盘或新闻非编服务器。然后利用东方盛行公司与硬盘播出网溶为一体的“非线性编辑”软件,将MPEG-2文件传输到播出服务器,“硬盘播出”各站点可随时按提前编排好的节目单计划播出(图1为某电视台所采用“一体网”结构模型)。
三套“硬盘播出”分别各自承担一个自办节目频道的节目播出任务,3个在线热备份的“硬盘播出”与3 个频道硬盘播出系统对应,组成1备1的热备份系统,由DSRecord硬盘自动上载系统上载素材到播出服务器。“硬盘播出”、备份机和“上载工作站”采用完全相同的硬件板卡,有独立的上载和播出通道,整个播出网络共有二个上载通道和3个播出通道。播出服务器上共有SCSI热拔插硬盘阵列1.8TB(300GB×6),可存储广播级MPEG-2 IBP节目(达到Batacam-SP质量,8Mbps)360小时。整个播出环节采用“节目共享”、“分布式上载”、“分布式播出”、“存播分离”以及“服务器优先”的原则。“节目共享”指所有频道节目素材集中存储在服务器上,任何节目都对所有的频道共享,上载、串片审片和播出都在服务器上直接访问节目素材。“分布式上载”指上载工作站和硬盘播出系统可以放在不同的物理地方(不同的房间或楼层),能将频道所需的节目资源直接上载到服务器,无需先上载到本地再上传到服务器。“分布式播出”指频道的硬盘播出系统根据节目单直接将节目从服务器中播出,无需先将节目素材从服务器迁移到“硬盘播出”本机再进行播出。“存播分离”指存储节目和播出节目是由不同的设备(服务器和“硬盘播出”)完成,各个设备的任务和职责专一,可将每个设备故障概率降至最低。播出时,将多个MPEG-2文件进行编排,形成播出表,播出部门只要将播出表提出来就可按编排顺序播出。
“一体网”应用的总结
该电视台作为第一阶段投入的制播“一体网”已经使用了近一年,个人认为,其系统运行基本稳定,输出到终端的视频节目指标有了明显的提升,在现有的“盘带结合”播控方式基础上实现了无人干预的全自动播控方式,精确到帧的播控精度,无黑场停播等非正常播出事故的高安全播控机制,保障了各类节目尤其是新闻类节目的精细化制作与准时安全播出,但“一体网”作为整个全数字“无限传媒”系统的一个主干系统,是不能完全满足全数字化自动制作播出的需求的。
在实际的应用中,电视素材的拍摄和存档还是以磁带为主要存储介质,由于磁带的共享性、稳定性和可靠程度还不够高,给节目的上下载和长期保存带来很多不便,因此在下一阶段投入中还需要考虑在系统中整合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从根本上来解决这一难题。另外考虑到今后对节目的要求已不仅仅是广播级的标准,数字高清技术与标准已相当成熟,因此在非编系统的扩充上,不但要考虑数量,还需要考虑对高清支持同时兼容标清的设备。
全面实现数字化和自动化的制作、播出、存储方式是包括该电视台在内的市级电视的发展方向。从第一阶段应用中可以看出该电视台综合现有资金、资源利用率而进行的分阶段按需投入,逐步实现在全数字化全网络化目标的方法是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