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谢这个夏天,它让我看到人间朴实无华的美丽,看到劳动的力量,更看清楚作为一个媒体人,一个建设者,我们所肩负的责任。
刚刚过去的酷暑天,对于我这个电视新闻中心的普通记者来说,承载了最宝贵的回忆:48天高温中,我在烈日下跑采访跑了25天。我以一名“建设者”的视角,看到了人民群众真实的生活,也感悟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为群众呈现什么样的传播效果。一、体验式报道,走近基层好干部。
为了及时报道我省抗旱进程,新闻中心组成了近40人的报道组,深入抗旱一线不间断地发回报道。当我来到黄石富山村采访时,看到的是干裂出一道道口子的土地、280多亩面临绝收的水稻田,还有村民快见底的水缸。我真切地感受到:在天灾面前,为生计而发愁的村民们的无奈。每天,村支书刘诗明带着村里的几个年轻人翻山越岭钻山洞、找水源。我们跟踪拍摄了刘书记一个星期,记录下他那渐渐磨平的、沾满泥巴的鞋子;在失败时他黝黑的面孔紧锁的眉头;当没水吃的群众情绪焦躁时,他耐心的承诺。最后终于在山洞里找到了地下水,当村民欢呼一片时,而刘书记的眼角已是一片湿润。我情不自禁说:“您辛苦了!”他却说:“哪顾得上辛苦,找水是天大的事,是救命啊!”
采访手记中,我写道:“干旱让人绝望,但刘支书又让人充满希望,他说,扛下所有群众的难,是身为党员干部的责任。”是的,如果我们不走近土地,不走入群众,我们不会发现一个个找水支书、打井队长,不可能用我们拍摄到的故事让大众看到党对群众的关心和党员干部的担当。
二、伴随式记录,传递普通人的正能量。
在地表温度超过50度的江滩上,我采访了50多岁的环卫工李爱兰后,随手买了瓶冰冻矿泉水狂饮,而李大姐则拿出自带的水小口小口地喝着。这时,我才发现这瓶水跟着她在烈日下暴晒了一天,已经热得烫手,而不能大口喝下去。我马上将这个细节做了出镜。我想,这么艰辛的工作,大姐心里该多苦啊!李大姐却微笑着说:“真干净,看着舒服!”一个微小的人物,没有因为职业的艰辛怨天尤人,却因为劳动的收获而满足愉快。
在蔡甸区丁家湾村的藕塘,顶着下午两点的骄阳,我脱掉鞋子,跟着快60岁的挖藕工严六昌,走下了藕塘。下去后我才知道,要在滑溜溜的淤泥里站稳,需要扎几个小时马步,如此一来,全身酸痛;而且,浸泡在淤泥中,皮肤会发痒变色。下塘后我才知道,挖藕既要力气又要巧劲;原来,置身“莲叶何田田”的美景中也会让人呼吸困难。尽管挖藕十分辛苦,老严的脸上却笑眯眯乐呵呵的,眼睛里满是对生活的满足,那是用劳动换来的生活踏实感。
和我一样,我们新闻中心几十位同事们奋战在高温下。他们中,有的上到长江大桥高空悬索作业现场,体验太阳的炙烤:有的下到近30米深的地铁隧道,感受闷热的工地;无论是工人师傅们被汗水浸透的施工手套,还是水上清淤工脱下上衣随手拧出的滴滴汗水,都让我们强烈感悟到: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收入是高是低,劳动带给人们同等的尊严,劳动创造着幸福和满足,劳动让人们实现梦想、对未来充满希望。这是我们带着真心真情走近劳动者的收获,我们的镜头也传递着这样的正能量。
三、创作“让群众喜爱”的作品,坚持正确导向。
最近几天,在9月开学季报道策划会上,我发现大家今年的视角和往年不同了。我们放弃了过往富二代豪华上学、万千宠爱“小太阳”的角度,更多关注得到政策帮扶的贫困生、自食其力的大学生、学校创新教学方式等正面选题。当一个社会热点出现的时候,我们媒体不能一味地从负面现象中挖掘思路,而应该多为大众带来正面的引导。
感谢这个夏天,它让我看到人间朴实无华的美丽,看到劳动的力量,更看清楚作为一个媒体人,一个建设者,我们所肩负的责任。只有心里装着人民群众,带着真心真情走进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现和传递生活中的真善美,才能引起人民群众的思想共鸣,才能创作出人民群众喜爱的作品。而我们自己,也将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人生的升华。
作者简介:马燕,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在今夏湖北卫视《新闻联播》推出的《高温下的建设者》系列采访报道中,其作品获得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
责任编辑:李甜甜
刚刚过去的酷暑天,对于我这个电视新闻中心的普通记者来说,承载了最宝贵的回忆:48天高温中,我在烈日下跑采访跑了25天。我以一名“建设者”的视角,看到了人民群众真实的生活,也感悟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为群众呈现什么样的传播效果。一、体验式报道,走近基层好干部。
为了及时报道我省抗旱进程,新闻中心组成了近40人的报道组,深入抗旱一线不间断地发回报道。当我来到黄石富山村采访时,看到的是干裂出一道道口子的土地、280多亩面临绝收的水稻田,还有村民快见底的水缸。我真切地感受到:在天灾面前,为生计而发愁的村民们的无奈。每天,村支书刘诗明带着村里的几个年轻人翻山越岭钻山洞、找水源。我们跟踪拍摄了刘书记一个星期,记录下他那渐渐磨平的、沾满泥巴的鞋子;在失败时他黝黑的面孔紧锁的眉头;当没水吃的群众情绪焦躁时,他耐心的承诺。最后终于在山洞里找到了地下水,当村民欢呼一片时,而刘书记的眼角已是一片湿润。我情不自禁说:“您辛苦了!”他却说:“哪顾得上辛苦,找水是天大的事,是救命啊!”
采访手记中,我写道:“干旱让人绝望,但刘支书又让人充满希望,他说,扛下所有群众的难,是身为党员干部的责任。”是的,如果我们不走近土地,不走入群众,我们不会发现一个个找水支书、打井队长,不可能用我们拍摄到的故事让大众看到党对群众的关心和党员干部的担当。
二、伴随式记录,传递普通人的正能量。
在地表温度超过50度的江滩上,我采访了50多岁的环卫工李爱兰后,随手买了瓶冰冻矿泉水狂饮,而李大姐则拿出自带的水小口小口地喝着。这时,我才发现这瓶水跟着她在烈日下暴晒了一天,已经热得烫手,而不能大口喝下去。我马上将这个细节做了出镜。我想,这么艰辛的工作,大姐心里该多苦啊!李大姐却微笑着说:“真干净,看着舒服!”一个微小的人物,没有因为职业的艰辛怨天尤人,却因为劳动的收获而满足愉快。
在蔡甸区丁家湾村的藕塘,顶着下午两点的骄阳,我脱掉鞋子,跟着快60岁的挖藕工严六昌,走下了藕塘。下去后我才知道,要在滑溜溜的淤泥里站稳,需要扎几个小时马步,如此一来,全身酸痛;而且,浸泡在淤泥中,皮肤会发痒变色。下塘后我才知道,挖藕既要力气又要巧劲;原来,置身“莲叶何田田”的美景中也会让人呼吸困难。尽管挖藕十分辛苦,老严的脸上却笑眯眯乐呵呵的,眼睛里满是对生活的满足,那是用劳动换来的生活踏实感。
和我一样,我们新闻中心几十位同事们奋战在高温下。他们中,有的上到长江大桥高空悬索作业现场,体验太阳的炙烤:有的下到近30米深的地铁隧道,感受闷热的工地;无论是工人师傅们被汗水浸透的施工手套,还是水上清淤工脱下上衣随手拧出的滴滴汗水,都让我们强烈感悟到: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收入是高是低,劳动带给人们同等的尊严,劳动创造着幸福和满足,劳动让人们实现梦想、对未来充满希望。这是我们带着真心真情走近劳动者的收获,我们的镜头也传递着这样的正能量。
三、创作“让群众喜爱”的作品,坚持正确导向。
最近几天,在9月开学季报道策划会上,我发现大家今年的视角和往年不同了。我们放弃了过往富二代豪华上学、万千宠爱“小太阳”的角度,更多关注得到政策帮扶的贫困生、自食其力的大学生、学校创新教学方式等正面选题。当一个社会热点出现的时候,我们媒体不能一味地从负面现象中挖掘思路,而应该多为大众带来正面的引导。
感谢这个夏天,它让我看到人间朴实无华的美丽,看到劳动的力量,更看清楚作为一个媒体人,一个建设者,我们所肩负的责任。只有心里装着人民群众,带着真心真情走进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现和传递生活中的真善美,才能引起人民群众的思想共鸣,才能创作出人民群众喜爱的作品。而我们自己,也将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人生的升华。
作者简介:马燕,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在今夏湖北卫视《新闻联播》推出的《高温下的建设者》系列采访报道中,其作品获得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
责任编辑:李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