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上井冈山

来源 :游遍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Load0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5年4月29日,毛泽东从武汉到达长沙。22天后,从长沙出发,经醴陵、攸县、茶陵、莲花、永新、宁冈,沿着1927年秋收起义之路重上井冈山。
  38年后,毛泽东重返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这是一次感情的寻觅回归,还是执政党领袖对使命的深层呼唤?
  
  上山
  长沙-醴陵-攸县-茶陵-莲花-永新-古城-龙市-茅坪-黄洋界-茨坪
  
  长沙
  1965年3月26日,毛主席南下到达武汉,下榻东湖梅岭。4月27日,电召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来汉。毛主席对张平化说:“我年纪老了,经常梦到井冈山。很想去看一看,你最近能不能抽出时间带带路?”
  “跟主席上井冈山,我随时有时问。”张平化激动地说。
  4月29日晚,毛主席抵长沙,下榻湖南省委旁边的九所三号楼。
  多年来,九所一直被人传说是湖南省委专门为毛主席和中央首长修建的别墅。这不是事实。据当时张平化的秘书梅永禄等人回忆,1961年,湖南省委办公厅为省委九位常委在省委机关西侧陈家山修建了九栋别墅式平房,故称九所。但建成后,群众反映比较大,张平化没有搬进去,其他书记,常委自然也不便搬进去,九所只好改为湖南省委办公厅招待所,又名陈家山招待所。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数次到长沙。为了不影响地方,毛主席
  直都住在专列上,他又不允许为他和其他领导修建招待所。湖南省委只好将解放前国民党将领的住宅改造为蓉园招待所。1959年和1960年,毛主席两度住在蓉园一号楼。九所建好后,才被邀请到九所休息。
  30日晨,汪东兴、华国锋及湖南省公安厅长李强等人一起前往井冈山,沿途为主席上山做相关准备工作。
  但谁也想不到这次到长沙,毛主席病了,而且是严重的感冒。上山一事只好等待。
  5月14日,我国又一个原子弹在西北地区上空爆炸成功。爆炸前毛主席就听到汇报了,笑着说,我们第一颗原子弹爆炸那个月,赫鲁晓夫下台;我们第二颗原子弹爆炸,胡志明75岁生日快到了。听说胡志明正在长沙,毛主席高兴地说要去看他。胡志明当时住在九所七号楼,一听说毛主席在长沙,立即起身去看望。
  在三号楼门前,毛主席和胡志明拥抱并互相问好,胡志明发现毛主席嗓音嘶哑,关心地问“毛主席同志,您病了吗?”
  “没有大病,我患重感冒,还没有完全好。”毛主席与胡志明携手走进小会客厅。
  胡志明请毛主席保重身体,送上越南党和人民的祝福。同时祝贺中国第二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说这是对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和国际正义事业的最大支持。
  毛主席邀请胡志明到小饭厅共用午餐,入席后,胡志明问毛主席是否还在继续用药。
  我不爱吃药。“毛主席用筷子指着饭菜说,”胡志明同志,这就是最好的药。
  早在1964年6月24日,毛主席接见外宾谈了一番话,对我国的保健制度曾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毛主席说:
  “中国保健工作是学苏联的。我不能完全听保健医生的话。我同我的医生有一个君子协定,我发烧时请你,我不发烧时不找你,你也别找我。我说,我一年不找他,算他的功劳大,如果每个月都找他,这就证明他的工作没有做好。我对医生的话只听一半,要他一半听我的。完全听医生的话病就多了,活不了。以前没有听说有那么多的高血压、肝炎,现在很多。可能是医生给找出来的,一个人如果不动动,只是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出门坐车不走路,就会多生病。衣食住行受太好的照顾,是高级干部生病的四个原因。”
  席间,两位领袖山南海北地交谈起来。讲到稿酬,毛主席说:“他们给我不少稿费,我不用,存起来。有需要帮助的同志。给一点儿。这顿饭就是用稿费请您的,多吃一点儿。”
  5月19日是胡志明75岁生目。本来在三号楼为毛主席工作的石师傅精心为胡志明做了一些好菜。当晚,湖南省委在小礼堂安排了花鼓戏。胡志明喜欢看地方戏,说地方戏就像他脚上的草鞋一样朴实,耐用,胡志明脚上一直穿的草鞋,是一种越南热带地区很柔软又很扎实的草编织的。在七号楼,胡志明身边工作人员杨清萍曾经好奇地问胡主席:“穿布鞋不是也很节省吗?”胡志明亲切地回答说:“我脚上穿的是祖国的草;它提醒我祖国的领土和统一。”
  
  九所
  1965年,毛主席被安排在三号楼下榻。随行的工作人员住在四号楼和五号楼,靠得很近。九所紧挨省委大院,远远看去它和蓉园就像湖南省委的左臣右相。
  
  陈家山
  九所四号楼旁边就是陈家山,不高也不大,天然的,就像“金瓶寺的小山”,当时流行的一首歌颂毛主席的歌词就是“金瓶寺的小山,山上虽然没有寺”。毛主席很喜欢这个小山。
  
  蓉园
  上世纪初,曾是湖南省政要的私家花园。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成为湖南省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首的重点宾馆。蓉园占地230多亩,花树满畦,古木参天,终年绿荫如盖;三面环水,四时鸟鸣,一派静谧清幽。
  
  醴陵
  1965年5月21日,万里晴空。中午十一时许,十二辆小车组成的小车队从九所出发,直奔大托铺毛主席专列停靠处。出发之前,毛主席说:“这次行动,不要搞得复杂了,一切节约办事,吃的用的就地取材,有间茅屋就能睡觉,尽量少用人用车,能合并坐车的尽量合并坐车,沿途不要事先通知布置,不要惊动面过大,不要影响地方负责同志的工作。”
  专列沿着长株段铁路疾奔。主席兴奋地望着窗外,楼房渐渐远去,一望无际的农田映入视野。他心情舒畅地说:“今年的早稻收成会不错吧。”张平化认真地回答“主席对农业恢复时间的判断是正确的。”
  毛主席说:“1906年底,这条铁路上的萍乡、浏阳、醴陵等地爆发了起义。声势很大,涉及周围十几个县,连韶山小山沟都震动了。可惜不到一个月起义失败了。火车运来清军,抓住造反的人,挖心而食,杀人像割稻子一样。起义军有个领袖叫刘道一,是个同盟会会员,二十多岁,后被人出卖,宁死不屈,头被砍了四次才落下,惨烈得很。我从小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件事,官逼民反。”
  大革命时代,萍浏醴地区送出不少人才。
  张平化心里默数着萍浏醴地区的英杰和名人:醴陵有程潜,陈明仁、李明灏、李立三、左权、张子意、宋时轮、杨得志……浏阳有王震,胡耀邦、杨勇……
  主席的目光注视着窗外,稻田无声地伸向远方,往东连接着株洲、醴陵,连接着萍乡安源的煤海。
  毛主席缓缓地说:1927年快过年的时候考察农民运动,我又来到醴陵,住在县农会的先农坛。农会负责人是孙筱山,罗学瓒是县委书记,大家睡在一个房里。萍浏醴起义失败了,大革命也失败了。失败教训了我们。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也是接受了大革命失 活鱼。吃完饭后,毛主席和张平化等人在县委大院散步。
  那天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小满,麦香轻扬,星光灿烂。毛主席
  边散步,一边轻吟“秋风淅沥秋江上,人自思乡月自明”,说这是明初名士解缙夜泊茶陵的名句。解缙是江西吉水人,朱元璋对他的才识很尊重。毛主席颇有感慨地讲:我们也是夜宿茶陵,不过不思故乡思井冈。
  茶陵是井冈山根据地六县(茶陵、炎陵、莲花、永新、宁冈、遂川)之一,毛主席自然浮想联翩。
  毛主席对张平化说:“想当年,连茶陵也守不住,什么原因呢?因为部队没有纪律,我们不能像国民党光是向老百姓要东西,我们应该用百分之九十的精力帮助老百姓搞生产,用百分之十的时间征粮。老百姓的利益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我们胜利的保证。”
  那晚散步回来,毛主席笑着对张平化说:《茶陵方志》,第一次打茶陵时就想看,没有搞到。现在不知能不能借到?这使张平化想到1959年在庐山上听说毛主席一到180别墅(美庐别墅),就向当地要《庐山志》看的事情,“下车伊始问志书”,张平化感到自己的失职。当即找到县委副书记李颖,李颖火速通知县档案馆,取来了一套八本线装清朝同治九年版、民国22年重印的《茶陵州志》。
  据茶陵县党史办李回荀说,毛主席在茶陵这个晚上,看《茶陵州志》的时间就长了,一直读到凌晨以后。
  县委副书记李颖在县委值班室一晚上激动得没合眼。第二天在县委食堂吃早餐,见到张平化,急迫地请他向毛主席请求,和茶陵同志一起照张相。
  
  茶陵毛主席住室
  县委常委楼是毛主席解放后唯一一次在县城小住的地方。
  为了纪念毛主席此行,茶陵县专门设立了陈列室,将毛主席所住房间、设施、用具予以陈列,并将毛主席与茶陵、与茶陵人的珍贵历史照片一并展出。
  八点多钟,张平化告诉李颖,主席同意合影留念,还为茶陵大桥题了词。
  据当年被接见的尹施瑛回忆,听到这个喜讯,李颖立即通知在家和附近蹲点的县副部长以上的同志,县部委办一共未了十二名负责同志。遵照省公安厅长关于绝对保密的指示,李颖通知时没有说明是主席接见,只说开一个紧急会议,要他们在县委小会议室集中。快十点钟时,张平化对李颖说“主席很快要出来了,你们到办公楼门口等待。”茶陵同志这才知道是毛主席接见,一个个高兴得无法形容。
  上午的太阳和煦地洒着金辉,毛主席迈着大步走来。太阳迎面照来,摄影记者钱嗣杰连拍了两张相。毛主席说:“这次不能和大家多谈了,要赶路上井冈山,谢谢同志们。”
  5月22日,主席离开前没有向茶陵干部讲更多的话,只是在后来接见福州军区第二政委刘培善(茶陵人)时说,茶陵不错,你应该回去看看。
  
  茶陵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茶陵,因地处茶山之阴,古名茶乡,也因炎帝神农氏崩葬于境内而得名“茶陵”。茶陵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大革命时期,数以万计的茶陵儿女投身革命,为中国革命事业的成功建立了卓越功勋。1955年我军第一次授衔的将军中,茶陵县有25人之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红色政权在茶陵成立,即茶陵县苏维埃人民政府,现存旧址,5进,曾为州府,当年在当地算得上是宏伟建筑了。
  
  茶陵古城墙
  建于南宋绍定四年,依沫水而立,有“水绕葫芦”的美称。现存城墙四段,长1538米。城门2座,马道1条,护堤700余米。迎湘门,当年红军就是从这里攻入茶陵的。
  
  南浦铁犀
  不摸铁犀等于没来茶陵。
  茶陵铁犀又叫南浦铁犀,建于南宋绍定年间。传说,有一年沫水泛滥,将城墙冲垮了,县令刘子迈十分焦虑,梦中得高人指点,“在这沫水江畔城墙脚下建一座7000公斤的铁牛,即可治水患。”然而去哪里采集这么多的铁啊。很多人送礼物给刘子迈。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好主意:送礼就送缝衣针。终于用了5年的时间,用“万户针”完成了南浦铁犀,从此,茶陵再没有出现过水患。
  刘县令离任时,人们自发送行,百姓递给茶水,刘县令接过茶水喝了一口,尽数将茶水淋在铁犀的身上,从此,南浦铁犀从未生锈。
  
  莲花
  1965年5月22日上午,队伍进入湖南与江西交界的界化垅,并很快进入江西省莲花县。
  莲花也是井冈山根据地六县之一,是毛主席重上井冈山到达根据地的第二个县。毛主席满腹希望地问:“要经过莲花县城吗?”
  赵毅雍回答:“只经过界化垅直接过文竹,就到永新县城了。”
  毛主席遗憾地“哦”了一声。转脸对吴旭君说:“1927年9月25日,我们打下莲花县城,在宾兴馆开了会,住了一夜。莲花县是我们在文家市会合后打下的第一个县城。”
  
  永新
  1965年5月22日上午11时许,重上井冈山小车队沿着319国道,在莲花境内行驶50华里,驶向永新的文竹、沙市、里田。毛主席再次掀开窗帘,深情地说:“1927年9月秋收起义部队在莲花桥头村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翻过一个山头,来到永新县地盘,这叫避实就虚。1928年就不同了。我们在里田用个警卫班吓跑了罗定一个团。敌人害怕三十一团。毛主席眼睛闪着微笑,嘴角挂着微笑,那是一段永远值得回味,值得骄傲的“红色经典”。
  
  界化垅
  界化垅连接湘赣两省的咽喉,也是茶陵、莲花、永新三县的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是商贾行旅之要道和兵家必争之地。有据可证的是明末张献忠曾率起义军从茶陵由此入境莲花;清成丰六年洪秀全率部也曾过此“关城隘”;1927年9月,毛主席率秋牧起叉部队攻克莲花县城后,也是取道于此上的井冈山。
  这个鸡鸣两省的小镇前后环山,319国道就从小镇的中央穿过,国道也自然是小镇的街道。小镇的房子泾渭分明,湖南这边的房子粉墙轻瓦,非常匀称精巧,而在江西那边的却是重墙飞檐,显得厚重,是典型的江西特色了。
  钱钟书《围城》里说方鸿渐他们赴三闾大学任教途中,从上海出发,经宁波、溪口、金华、鹰潭、宁都,过吉安后,就曾夜宿在界化垅。
  井冈山地区关于毛主席与贺子珍结合的地点,现在有两个说法:一个是永新塘边:一个是宁冈象山庵。国民党占领茅坪后烧毁象山庵,20世纪80年代宁冈县政府将它恢复。
  永新老人说,贺子珍在县城读书的时候,就是一个不落俗套的人,很有个性追求。毛泽东也是一个喜欢向传统挑战的人。他们这样结合,永新人一直感到很正常,很崇敬。毛泽东和贺子珍在战火中同患难,产生了感情,结合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毛主席的微笑中,小车队进入了当年井冈山红军曾三次攻占的永新。
  下车后,毛主席在大家的陪同下来到县委机关对面的招待所,现在的永新宾馆一号楼。1965年只有一栋房子,不分一号二号。毛主席一看这么高大的招待所,意味深长地说,三打永新,打出这么好的房子。主席的夸奖,一群人都笑了,一扫拘谨不安。
  永新县委招待所当时也属一 般,毛主席一见就夸奖这房子,永新县委书记梁建国思忖是主席对永新有特殊感情,可能也有汪东兴4月份时说的房间高大的原因。大家对挽留毛主席在永新住一夜更有信心了。
  原来,4月下旬,汪东兴等人打前站,在永新看县委招待所。走进招待所大门,几个人的脚步都像听到哨子,停了下来,好像是问,这是县级招待所吗?是一个山区招待所吗?真令人难以置信。那种高大气派,给人的感觉不是奢侈,豪华,而是一种空灵和气势。永新招待所的走廊、房间都很高。
  汪东兴问梁建国:“你到过北京中南海、故宫?”摇头。
  “你去过武汉东湖梅岭?”摇头。
  “你去过杭州刘庄?”还是摇头。
  “那这个招待所的设计师去过吗?”
  梁建国大笑,说这个招待所没有请设计师,是他和当地建筑公司年轻技术员罗兵朵画了一个图纸,就地取材修建的,没有花多少钱,人工大多数也都是义务劳动。永新是个穷县,20世纪60年代初,想花钱也没有。这些年轻人和他一样是“土包子”,哪里都没有去过。
  “那你怎么想起盖这么高大的房间和走廊呢?你又没有去过毛主席住过的地方?”汪东兴终于一口气说出了大家共同的疑问。
  可我在井冈山工作过。解放初期,我在宁冈县当第二任县委书记,听当地百姓讲了一件又一件往事,毛主席带领他们闹革命的艰难、伟大,一刀一划铭刻在心。从那一天起,我就相信毛主席一定会回来,看一看井冈山。后来我又被省委安排到永新任县委书记,我的一个强烈愿望,就是修一个高高大大的招待所,迎接毛主席回来。我想,毛主席住的房子一定就是这样,朴实无华又高高大大。
  主席午饭是在108房间吃的,徐秘书陪同他一起吃,四菜一汤。主席身边其他人和省里来人都在招待所食堂吃饭。一二十个人,摆了两桌,也是四菜一汤。你想主席都是四个菜,谁敢加一个。四个菜,两荤两素,其中一个菜是永新的腊肉。大家都说好吃,永新同志见机说,再多加个菜,喝点儿酒。难得一起接待这么多领导同志。汪东兴连忙摇头,那不行!主席对身边的人要求严格,吃饭不许超标,礼物不能拿要,态度一定要好。毛主席自己带头,身边的人严格遵守,省里领导上行下效,我们县里想表点儿心意,就“歪”不起来。(2003年7月19日原永新县委书记梁建国口述)
  永新县委同志集体将留主席在永新住一晚的任务拜托给汪东兴。
  汪东兴去请示,没有5分钟,汪东兴转回食堂,说主席要接见永新干部,还要一起照相。
  毛主席是在108房接见永新干部的。我不放心地问:没有招待,午餐不知主席吃得可以不可以?毛主席笑着说:“这顿饭吃得我不想走了,又吃到当年在永新吃过的腊肉、鸡、鱼、青菜,味道都不错,比当年吃得更香,而且是从从容容吃的。”说得大家都笑了。主席对永新流露出很深的感情,说当年大力经营永新,边界省委就设在永新。汪东兴乘机说永新县已安排了采茶戏,准备晚上请主席看,毛主席高兴地说,我喜欢看采茶戏。在西乡还组织过村民表演采茶戏、活报剧,有一出叫《送郎当红军》,贺子珍她们搞的。不过,今天看不成了,我们要赶到井冈山去。我要看看三湾,看看茅坪。(2003年7月19日梁建国口述)
  在招待所门前台阶上,毛主席和永新同志合影留念。
  照完相后,重上井冈山小车队再次启程。
  继续前行的车上,毛主席突然问司机:“赵毅雍同志,这一路要经过三湾吗?”
  赵毅雍肯定回答,并告知前面还有60多里地就到三湾了,毛主席兴奋地消失了疲劳和睡意,感慨地说:“1927年这段路我们走了两三天,才到达三湾。在那个村子里。工农革命军一个师整编为个团,那是一次新生。”
  赵毅雍从反光镜中看到,毛主席两眼平视远方,深邃如海,似乎穿过历史的隧道回到了1927年9月底的三湾——
  由于连续行军、作战,以及疾病,饥饿,打下莲花后,部队减员很大,到达三湾村时只剩700多人。前委决定让部队停下来整编。当晚,前委和部队干部连夜在毛主席下榻的三湾村协盛和杂货铺里开会。
  第二天(9月29日),部队在三湾村大枫树下集合。师长余洒度先讲话,他发了一场牢骚,宣布一个师改编为一个团,灰心丧气的话,听得全场的人失了魂。接着新团长陈浩介绍毛主席讲话。毛主席说:“同志们,敌人只是在我们后面放冷枪,这有什么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敌人有两只脚,我们也有两只脚。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我们有两营人,还怕干不起来吗?我们都是暴动出来的。一个人可以当敌人10个,10个人可以当敌人100个,我们现在有这样几百人的部队,还怕什么?……没有挫折失败,就不会有成功……”听到这里,大家脸上露出笑容,特别兴奋。
  三湾改编时,秋收暴动严格说已经失败,部队一片溃乱,毛主席以很短的时间,在一个和他毫无社会关系的队伍中,用民主主义的工作方法,团结下层干部及广大的群众。在改编部队中,首先是整顿组织,要留则留,要走的就发给五块钱路费,一个师缩编成一个团,改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实际上只有两个营七个连。500支枪。团辖一营和三营,缺第二营,每营编三个连,另单独编有一个第四连即特务连。
  三湾改编确定党支部建在连上,班排建立党小组,营团建立党委,把团和连设立政治指导员的制度改为营、团、连党代表制。特别注意在班长、士兵中发展党员。这支部队便开始完全处在党的绝对领导之下。
  三湾改编规定官兵待遇平等,官长不能打骂士兵,在部队中实行民主制度,连以上成立士兵委员会,对军官有监督和批评权。这些决定都是三湾改编时第一次提出来的。三湾改编,一支新的军队正在诞生。罗荣桓说,三湾改编给了我们军队政治灵魂就是这个道理。(2001年7月16日朱德军事秘书曹全夫口述)
  
  三湾
  三湾素有“中国红色旅游第一村”之称。主要景点有三湾改编纪念馆、枫树坪、毛主席旧居、士兵委员会旧居、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旧址、红双井等。
  
  枫树坪
  三湾纪念馆前是一坪百来亩的平地。前不远处有一条小河。右侧有要几人才能合抱的千年枫树和两株樟树,树下是一座毛泽东铜像。当年毛泽东就是在这里集合队伍的。
  
  古城
  过了三湾,就是宁冈县境(2005年宁冈撤县,并入井冈山市)。山路沿着井冈山脉蜿蜒起伏,毛主席在“吉姆”车上一次又次掀开窗帘张望,深情地说:“古城快要到了。”
  1965年的古城是宁冈县的个镇。沿着公路繁衍成条街道。引人注目的是公路边两棵并排的大榕树。当地老人说,古城过去有很多古老的大榕树,后来一棵棵相继死了,只有联奎书院门口的两棵活着。1927年10月,毛主席 率兵来古城,曾夸奖说“一枫(三湾的枫树)一榕一片红”。红军退出井冈山后,这两棵榕树不长条,不发绿,干枯了。可新中国成立,榕树又神奇地活了。
  大树旁有镇上唯一一座有宽大屋檐的房子,就是联奎书院。毛主席看见它,激动地说:“这座房子就是古城会议开会的地方。那次会议开得好热闹哦。”书院中厅叫文昌宫,1927年10月3日在这里召开的“古城会议”决定把井冈山作为立脚点。但在怎样对待井冈山地方武装袁文才和王佐队伍的问题上,却发生了争论。
  会上不少人要求解除袁文才、王佐的武装,有的甚至说趁大仓村见面,我们几百号人把他们一包围、一缴械就解决了。毛主席说,这样做太狭隘了,肚量太小了。我们不能采取大鱼吃小鱼的吞并政策,三山五岳的朋友还多呢!历史上有哪个能把三山五岳的土匪消灭掉?三山五岳联合起来就是大队伍。我们把他们联合起来改造过来就是革命的大队伍。(2005年7月22日原宁冈县党史办主任刘晓农口述)
  
  龙市
  从古城到龙市,小车队转眼而至,越过“会师桥”,毛主席告诉随同人员,桥下就是龙江,旁边有个龙江书院,1927年冬,他在那里给红军教导队讲过军事课,“蒋介石把我逼成军事教员了”。
  离会师桥不远出现了两条路,一条是盘山公路,从龙市经茅坪直达茨坪,有17公里;另一条是当时仍未通汽车的小路,走5公里到大仓村,从大仓村再走7公里路就到茅坪了。
  重上井冈山小车队驶上汽车路,毛主席无限感慨:“当年我就是从古城骑马走旁边小路到大仓村林凤和家和袁文才见面的。可惜这一次我看不到了。袁文才、林凤和都不在了。我也快见马克思了。”毛主席沉重的话语令车上每个人都记忆深刻。
  1927年10月6日,毛主席在大仓村林风和家和袁文才第一次见面。
  据当事人之一宁冈苏兰春回忆:“那天,毛主席到大仓是由龙帮经茶梓冲进来的,共来了七人五匹马。袁文才之前不了解毛委员的部队,心里有点儿怕,预先在林家祠堂埋伏20多人。袁文才等人在林家祠门口石桥(又叫王公桥)上等候。在石桥上可以看得很远,如果发现毛委员带兵来,便命令祠堂里的人马准备战斗。”
  后来见毛委员只带了几个人,袁文才便迎了上去,一直带到林凤和家。林凤和是当地一个大财主,有地有商行,主要做茶籽生意。林凤和当天在家门口杀猪迎接毛委员。
  “林凤和家房子比较多,院子里有几间结婚时刚盖的房子,高高大大,新房对面是一排吊楼,毛委员和袁文才等人被邀请在吊楼上吃瓜子,花生,喝茶,谈话。”
  这段历史的细节林家人知道得更加详细。林凤和孙媳张丁宁在老屋讲述:“毛委员来时,正是金桂花飘香。”他对门前的两棵金桂花树赞不绝口。林凤和说:“这是我结婚不久种下的,当地习俗叫贵人树今天贵人真的临门了。”几人大笑。那天,毛委员在我家吃了中饭。他和袁文才从上午10点谈到太阳快落山。离开我家时,袁文才给了毛委员1000块大洋,其中袁文才出200块,林凤和垫700块,其他人凑100块。爷爷林凤和是个生意人,也是个豪爽人,他觉得毛委员是个了不起的英杰,二话不说把钱拿了出来。”次日,秋收起义部队回赠袁文才100支枪。
  龙市是原宁冈县的县城所在,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镇,位于井冈山北麓的莽莽丛林之中。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也是著名的朱毛会师、红四军成立、红四军第二次党代会以及红四军军官教导队的所在地。两军会师后,井冈山的斗争就进入了全盛时期。主要景点有:井冈山会师纪念馆、龙江书院、井冈山会师纪念碑、红四军建军广场旧址等。
  龙江书院建于1840年,由周边客籍绅民捐款集资修建。是当地客籍人的最高学府。井冈山斗争时期,龙江书院是红军重要活动场所,也是毛泽东和朱德会见旧址、红军教导队旧址、红四军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茅坪
  1965年5月22日下午4时许,小车队抵达茅坪八角楼附近。突然,对面步云山方向几十号人拿着锤子,铲子,风风火火向这边跑来。怎么回事?是社员接到通知整队来迎接毛主席?前导车上的黄庆荣,鲁毅第一个反应,不对毛主席上井冈山是保密的,欢迎毛主席,拿锤子,铲子干什么?
  黄庆荣请司机按喇叭请示,后面汪东兴喇叭声回答,继续开车。黄庆荣上山后听汪东兴说,他看见对面这些拿工具的人,傻眼了。去井冈山沿途中央警卫团没有布置一个警戒,也没有安排一支部队,消息也不算严格保密。到茶陵、永新见了那么多人,只要其中一人不小心走漏消息,敌人都可能在茅坪附近潜伏。稍微有点儿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茅坪是毛主席必来之地,必停之地,所以,为了绝对保证主席的安全,汪东兴坚决不让停车。
  常年受一级警卫限制,使晚年的毛主席,许多时候不得不服从安全部门的意见。
  前导车只听汪东兴的指挥,第二辆车只有跟上,整个车队没有停,依次向前开去,毛主席放下车窗,久久看着八角楼。
  这么多的小车到茅坪,久久地徘徊在八角楼前。对面拿锤子、铲子的人突然像明白了什么似的,发疯一样,向小车队追去。黄庆荣命令司机快开,汪东兴这次听从了毛主席的命令,要求开慢车。毛主席再次放下车窗,痴情地看着茅坪的一草一木。
  “是毛主席回来了!毛主席在看我们。”后面拿铲子、锤子的人突然停下来,站在路旁,远远地向小车队挥手。他们用喊声护送着车队。他们知道,一定有安全纪律,毛主席的小车没有停下来。
  那一瞬间,小车上许多人都流下了眼泪。这就是井冈山的人民,质朴、善良,这就是人民的领袖,忘我、重情,两者心有灵犀,血肉相连。
  后来才知道,这些拿铲子、锤子的人,都是附近修公路的工人,收工回家,正好看见我们一行小车驶向茅坪村,才知道毛主席回来了!
  (2002年8月17日黄庆荣口述)
  
  茅坪
  毛主席多次谈到:井冈山的中心不是在今天建立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茨坪,而是在茅坪。那么,井冈山博物馆为什么没有建在茅坪呢?
  说起来,今天的人可能难以理解。1958年,江西省委根据中央的意见准备在井冈山修建博物馆,最初选址是茅坪,要求面积比较大。当时宁冈县委书记考虑到茅坪的土地在宁冈是高产田,舍不得让出,就说茨坪田地没有开垦,博物馆建在山上,可一举多得。茨坪当时属于江西省遂川县管辖。这样,江西省委提议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建在茨坪。
  茅坪以人文景观为主。井冈山斗争时期,湘赣边界党、政、军领导机关和红军后勤机关都曾设在这里。现保存革命旧址20多处。主要有八角楼毛泽东旧居、朱德旧居、陈毅旧居,中共井冈山前委和湘赣边界特委旧址、湘赣边界党的“一大”和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旧址、红四军士兵委员 会旧址等。
  
  红军医院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进军途中,在茅坪村攀龙书院设立了一所简易的后方医院。1928年冬,军民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在龙潭附近的小井建成了一所杉木皮盖的屋面、全木质结构、上下两层共32间的红军住院部,取名“红光医院”。
  1929年1月底,敌军窜入小井村,烧毁了红军医院,把来不及转移的130多名重伤员押到旁边的稻田里集体枪杀。
  
  八角楼
  八角楼是茅坪村一栋土砖结构两层楼房,倚八卦之理,为了借光,装饰与众不同的八边形天窗而得名。据袁文才的妻子谢梅香讲述“毛委员第一次带队伍来的那天,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在八角楼里住,第一次见毛委员,两人很投缘,非要把八角楼让给毛委员住,毛委员不肯。结果两人一起在八角搂住了一晚上。”
  毛主席第二次来茅坪住进了八角楼,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重要文献。
  现陈列的床架、办公桌、茶几、靠椅等均为原物。
  
  黄洋界
  重上井冈山小车队沿着茅坪通往茨坪的山路蜿蜒而上,约半个小时就到了黄洋界。等不及警卫人员开车门,毛主席就自己开车门下车了。他向大家一招手,大步向山顶走去。看着无边无尽的云,托起一个又一个的山峰,云海波浪起伏,山峰岿然不动。毛主席自豪地说:“这就是黄洋界,当年五大哨口之首。”他在哨口来回走了走,看了看,对汪东兴说:“你去那边看看,还有没有当年的工事?”汪东兴按照毛主席手指的方向,检查了一番,汇报说有一些沟壕。
  五大哨口,是指井冈山五个关隘,也是当年井冈山通往宁冈、炎陵遂川、永新等县的五条小路。五大哨口是敌人第二次“会剿”前修建的。毛主席对井冈山地形非常熟悉。1928年5月左右,修建五大哨口的任务、地点、都是他亲自提出来的。
  五大哨口中,以黄洋界的战略地位最为重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向西,经大陇通湖南炎陵县,向北,经宁冈新城可直通永新,自然成为湖南,江西敌人多次“会剿”的重点。而守住了黄洋界,也就守住了井冈山。
  毛主席来到一座木头做的纪念碑面前,南面是朱德写的“黄洋界纪念碑”几个大字,北面写着印刷体《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人宵遁。
  读罢旧作,毛主席心潮澎湃,他大声地说:“这首词是1928年9月初写的。那时刚刚在黄洋界打退湖南、江西两路敌人的进攻。那一次我不在山上。井冈山的兵力不足一营人,好危险哦!你们知道这一仗吗?”三十多年过去了,重返此地的毛主席竟轻轻地哼起诸葛亮的《空城计》,时空在那一瞬间似乎连接,大家随之也哼了起来。
  毛主席笑着邀请张平化夫妇在黄洋界纪念碑前合影留念。张平化是小车队一行人中唯一的井冈山老战士,他全家有七口人为革命献身。
  黄洋界海拔1343米。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黄洋界有气势磅礴的云海奇观,故又名“汪洋界”。现在的黄洋界保卫战纪念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碑的正面大理石刊刻毛泽东的手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背面是朱德题写的“黄洋界保卫战纪念碑”。另一块横碑正面刻着毛泽东手书《西江月·井冈山》,背面刻朱德手书“黄洋界”三个大字。
  
  茨坪
  黄洋界到茨坪仅17公里,一路上,毛主席兴奋地拉开车帘张望。随行看见毛主席注目一棵特别高大的树,那是毛主席当年挑粮上山休息的地方。不远的羊肠小道路口,还挂着大木牌“毛主席、朱德挑粮上山小道”。
  山路弯弯。小车又转到一个路口,也插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行大字井冈山垦殖场1 959年义务修路纪念。主席可能想起什么,高兴地说:“1958年江西省委写过个汇报,说修好了山上的路,接着就修上山和下山的路。群众的力量了不得,井冈山垦殖场了不得。人民群众学习和发扬井冈山精神,改天换地,我们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学习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又体现在哪里呢?”毛主席若有所思地看着这条义务劳动修筑的砂石路。
  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走的这条汽车道,有一番不平常的来历。1959年底,国家开始有困难,可垦殖场的职工不要国家补贴,提出口号“发扬井冈山革命传统,继承井冈山精神”,“提前让黄洋界通汽车”。后来又提出“提前让茅坪通汽车”,一直修到山下龙市。
  当时全国支持井冈山,1959年初,垦殖场大批下放干部、转业军官、上海知识青年在茨坪东面的拿山河上修了一个26米高的大坝。1959年10月1日正式发电,装机容量640千瓦,年发电量165万千瓦。这是革命老区井冈山第一座水电站,生产、生活用电逐步得到解决。井冈山人民兴奋地说:这是毛主席送来的小太阳。
  1965年的茨坪,俨然一座山中美城。宽宽的街道,沿山而筑,整齐的房屋,拔地而起。进入黄昏,街上亮起路灯。稀落的行人自由漫步,喇叭播放着苏区民歌《十送红军》。毛主席在车上高兴地说:“井冈山上有电灯了。”话音刚落,小车队已停在灯火辉煌的井冈山宾馆门前。
  
  茨坪革命旧居旧址群
  茨坪革命旧居旧址群位于茨坪东山脚下,是一处青瓦黄墙的“干打垒”建筑群。陈列开放的革命旧址共有七处:毛泽东同志旧居、红四军军部旧址、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旧址、军官教导队旧址等,均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亲自肯定、朱德亲写馆名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由于规划所需,于2005年5月拆除。新博物馆现已建成开放。再现7当年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风貌。
  
  山上
  井冈山宾馆115房间/红米饭南瓜汤/井冈山珍闻/走没人走过的路/说井冈山四支部队/步送湖南同志下山/论井冈山精神的三个支点/井冈山词的蕴思/下山前交伙食费
  
  井冈山宾馆115房间
  井冈山管理局的袁林回忆:毛主席一下车,就高兴地和大家握手。第一句话就是:“茨坪变化真大。”第二句话是:“当年我们下山时,红四军士兵委员会贴标语,‘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倒’少写了一笔,我笑着说他们,少了一条腿,敌人不打就倒了。怎么样,敌人不打不会倒,穷苦人团结起来一打,它就倒了,我们又上山了。”
  井冈山宾馆当年是一座朴实高大的房子,与20世纪60年代一般招待所的结构相同。每个房间木门木窗极为普通。毛主席下榻的115房间,原来就是一个套间。井冈山宾馆的负责人何拔群回忆:主席房间的地毯,开始没有找到合适的,后来找了一个大一点儿的,准备把边子剪掉,铺起来整齐 一些。打前站的领导说,主席知道要批评的。这样,就把多出的地方卷在里面了,有几十公分,不美观,但不浪费,毛主席认为这样就很好。
  5月22日傍晚,毛主席终于来了,走进了一楼,进了115房间。毛主席站着看了看,一抬脚坐在木沙发上。请其他领导人坐,沙发太少,有的人坐下来,有的人一直站着。毛主席的脸上挂着笑,说:“三十八年了,和当年大不一样了!那时敌人前堵后追,我们靠两条腿拼命走。一千多里路走了半个多月,这次坐汽车两天就到了井冈山,还是机械化快!”
  (2003年7月19日袁林口述)
  5月22日晚,井冈山管理局孙景玉看见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从工作车上搬下两个木箱,连忙帮着搬,真沉。工作人员笑着说,这是毛主席随身带的书,毛主席人到哪儿,这些书都要跟到哪儿。毛主席随身带这么多书,这是孙景玉始料不及的。115房间没有书柜。怎么办?后来才知道,那天毛主席对徐秘书说“把带来的木板(做床用的铺板)在浴缸上一架,那不就是简易书柜?可以放好多书。我就睡这张,井冈山的床,不要麻烦其他同志。”
  毛泽东重上井冈山下榻115房间的第一个晚上,使用自己发明的“简易书柜”工作至凌晨4点,才睡上井冈山的大木床。
  
  红米饭南瓜汤
  当晚毛泽东在115房间用餐,很简单。原准备上点儿水果、米酒,汪东兴要求撤掉,说:“主席知道要批评的。一路都没有上酒。伙食标准是主席每天2.5元,随行人员1.5元。主席每餐四小碟一汤,不能超标不能上山珍海味,不能铺张浪费。钱定在那里,要求严格实行,只能节约。”汪东兴走一个地方说遍,毫不含糊。
  宾馆准备了一些地方蔬菜、笋干,敬老院送来了草鱼。主席吃饭时,问服务员:井冈山现在还生产红米吗?其实井冈山宾馆早就准备了红米,但考虑到毛主席年纪大了,怕红米不好消化,没有煮。听主席这么一问,第二天就蒸了一小碗红米饭。主席说:“红米饭、南瓜汤,吃出了当年的香味。”
  那年代,井冈山的红军连一天五分钱的伙食标准都不能保证。官兵吃的都是井冈山的红糙米,南瓜稍微放点儿盐也当主食。南瓜“不革命”——吃了饿得快,吃的时间长了,还涨肚子。生活条件虽艰苦,全军上下情绪却很高,总是唱: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饭好香,每餐吃了个精打光。
  毛主席喜欢吃辣椒,把辣椒放在刚刚熄的柴火灰里烫一烫就吃。冬天只好找一些干辣椒,没油没盐,吃饭有原则,有了什么好吃的,后方让前方,干部让群众。有时没有吃的,就拔山上的竹笋吃。春天吃笋子,不能拔大的,只能拔小竹笋,拔了大的就是侵害了群众利益。那时住宿也很简单,战士们在山上没有房子住,就自己搭一个茅棚,起名“琉璃瓦房”。全军盖的是禾草,睡的是禾草,穿的是破衣,补了又补,战士们还幽默地叫它们“金线衣”、“黄金被”。寒冬腊月许多人仍穿单衣。伤员也一样,睡在禾草铺上,旁边用板子挡一挡。毛主席那时睡觉有张床,是块门板,下面两条板凳,上面铺禾草,盖一块布。被子是老百姓给的,补丁摞补丁。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睡木板床,井冈山老战士说,这是毛主席要自己永远记住井冈山。
  毛主席那天散步时说,井冈山时,官兵生活一个样,除了作战指挥权以外,不分上下。现在我们官兵待遇区别却比较大。他叫总参做过一个调查,上将的工资是上士的17倍多,1964年后有所下降,仍有10倍以上。苏联上将工资是上士的30多倍,美国是20多倍。我们比苏联、美国好一些,但比战争年代区别大多了。我们高级干部有小车、秘书、小楼,还有站岗的。官做大了,钱挣多了,拉开了与群众的距离,还愿不愿意下去当普通人?刘俊秀同志,你还能不能当农民。王卓越同志,你愿不愿意重新当战士?
  刘俊秀说愿意。王卓越也点头。主席笑了,说:“愿意就好。但现在有的人下去蹲点是口里愿意,心里不愿意,总找些理由不愿下去。这样不好嘛。”
  (2001年7月26日王卓超口述)
  
  井冈珍闻
  王卓超建国后曾担任江西省公安厅厅长,陪同国家领导人上井冈山成了他的“专利”。1965年5月25日下午,张平化、刘俊秀、王卓超等人一起去井冈山博物馆。当时刘俊秀是江西省委书记处书记,王卓超是副省长。沿途,王卓超向大家讲述陪同谢觉哉、董必武、朱德等参观井冈山的故事。张平化、刘俊秀越听越有兴趣,竟发现了向毛主席汇报参观博物馆最有价值的材料。
  谢觉哉是1959年3月初到井冈山的。他曾任毛主席和中央政府的秘书,常年和毛主席在一栋农舍里吃住办公。
  谢觉哉去大井时,指着毛主席当年睡觉的门板、破被子问王卓超:毛主席过去条件差睡木板,现在当了国家领袖还睡木板,你知道为什么吗?我个人理解,这就是毛主席的“悬梁刺股”。毛主席在提倡井冈山的革命精神。带头打破封建做官的特权,做官的生活特权、政治特权。
  谢觉哉还问王卓超,解放快10年了,主席建立的是一个新政权,毛主席为什么一再教导反对官僚主义?王卓超回答:人一当官,就容易脱离群众。谢觉哉笑了:“这就是‘官国’的遗产之一。共产党的官就是不能脱离群众,要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宗旨。难的是,中国是一个‘官国’,‘官国’的遗产很容易被继承,特权思想一代又一代传下来,从古代到民国都如此,有很厚的土壤。”
  谢觉哉说:“中国第一个在制度上打破‘官国’传统的人是毛主席。井冈山的士兵委员会就是一个例子,当官的没有特权了。我们就靠官兵一致、军民一致打下的天下。我们进城了,当官的特权跟着就来了。很多人感到这是天经地义。我的亲戚要我帮忙安排工作,觉得这是正常的。我的孩子也觉得坐我的小车,吃得比别人好,穿得比别人好,是正常的。我感到这些对我们党来讲不正常,危险。”
  谢觉哉不愧是毛主席艰难之时同住一个屋檐下的战友。对毛主席个人思想渊源比其他同志自然了解多一些,也准确一些。
  朱德于1962年3月偕夫人康克清、女儿朱敏十余人一同重上井冈山。他对袁林、孙景玉等井冈山管理局的领导慈祥地说:“我也想井冈山,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
  朱德夫妇下榻井冈山宾馆一楼115房间。当天下午,朱德一行前往茨坪南山革命烈士纪念塔,那是井冈山至今唯一还存在的建国初期的纪念建筑物。朱德在红军烈士墓前久久地站立,脱帽志哀。早春二月,山上寒风凛冽,朱老总浑然不觉,康大姐走上前去,给他戴上帽子,朱德倔强地把帽子拿下。朱德问随员,知不知道小井红军医院几百名被敌人杀害的伤病员,他们的遗骨就埋在这里,是王佐率人埋的。空气在那一瞬间凝固起来。王卓超怕朱德太悲痛,赶紧上前告诉朱德,当年茨坪赤卫队长邹文楷住 在茨坪光荣敬老院里,他一定听说朱德来了,盼望着了。
  “我也盼着了。”76岁的朱德甩开大步走到光荣敬老院。1962年3月,全国经济形势还没有完全恢复,光荣敬老院保证了这里住的老红军、老赤卫队员和烈士遗属吃饱穿暖。茨坪老赤卫队长邹文楷也住在这里,他的年纪没有朱德大,眼睛已老花,耳朵有点儿背,朱德喊了他两声,他才相信是朱军长回来了。他拉着朱德的手流着眼泪说:“朱军长,有人说你在北京带了几百万兵,没有时间回来,我不信。我说朱军长会来看我们的。”
  朱德也含着泪花,说:“我们是老兄弟。”并邀请老队长有时间到北京去看看。
  “我不能再为国家做什么事了,我不能叫国家花冤枉钱。”老赤卫队长认真地摆出他的价值观。
  要分手了,邹文楷唱起当年红军宣传队填词的井冈山山歌,为朱德送别:
  我们记得发源在那井冈山上,
  心里老是想着它,
  想着它,井冈山。
  毛党代表,
  他有一肚革命道理,
  上起课来,笑哈哈,
  笑哈哈,井冈山。
  朱军长,
  他有一支竹子扁担,
  100多里,赤足跑,
  赤足跑,多耐劳,井冈山。
  朱德一行去了井冈山博物馆。陈列室存放着一根陈旧的竹制扁担,上面写着“朱德记”三个字。听完讲解员的介绍后,朱德谦虚地说,小同志,朱德的扁担的意义是什么?是毛泽东同志提倡的官兵一致、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我们共产党靠这个精神夺取的天下。这个精神忘了,人民就会骂我们,忘光了,就会和国民党一个样。国民党初期也是先进的嘛,后来才变,杀老百姓……
  朱德应博物馆的请求,挥毫题写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标和“天下第一山”五个大字。
  1964年4月,井冈山宾馆还接待了一批意想不到的重要客人。全国政协文史学习组参观团来到井冈山。他们中有末代皇帝溥仪和他的新婚妻子李淑贤、溥杰和夫人嵯峨浩、原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杜聿明、宋希濂、廖耀湘、王耀武等。
  到井冈山的第一天,杜聿明就说他们是来向井冈山“赎罪”的,特别向主席赎罪。溥仪一行乘车从茨坪直达黄洋界哨口工事。下车后,溥仪带头在“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下敬礼,井冈山管理局派了当年的赤卫队同志讲黄洋界保卫战的往事,溥仪很受感动,当场以《黄洋界旧战场》为题写了一首诗:
  到处红旗嗓妇孺。
  粟浮沧海敌心孤。
  炮声怒吼黄洋界,
  白匪平明一个无。
  千点红旗四面山,
  万夫颠顿妇孺关。
  梭镖木石成天险,
  骄敌宵通指顾间。
  向导带领溥仪一行来到当年毛主席、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上山休息的那棵大荷树前,只见满目青翠,郁郁葱葱。溥仪说,昔日毛主席的官是和战士一起挑粮上山,现在毛主席的干部是与群众同吃、同住、同穿、同行、同战斗。这是毛主席战无不胜的法宝。
  溥仪一行在井冈山两晚三天。北京、省里干部商量,召集开了一个座谈会,请他们谈谈各自的收获体会。溥仪的发言很有特色,他说,我们一直怕群众,这次政府组织参观,接触到的群众、干部很多,他们对我们的态度都很友好。这次先到上海,上海民政局长给我们作报告,说上海现在小偷、妓女都被改造没有了。我们不相信,就几个人分头找小偷和妓女,有的自己一个人随便搭乘公共汽车,有意把钱包放在上衣口袋容易发现的地方,没有被偷,有的故意把钱掉在地上,当即有人告诉你,你的钱掉了。沈醉是搞特工出身的,对解放前大上海这个大染缸太了解了,就到大世界等娱乐场所去寻找妓女的蛛丝马迹,也是毫无发现。毛主席将大上海治理得这么好,我们一个个对毛主席表示了最大的信服。
  下山那天,溥仪在大家面前激动地哭了,说自己对不起人民。说主席和总理还请他吃过饭,教育帮助他,这次在井冈山受教育极大。
  
  走没人走过的路
  1965年5月23日下午四点多钟,张平化,刘俊秀、王卓超等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回来,听说毛主席在宾馆后面散步,便赶过来。
  主席看见他们很高兴,问看展览有什么发现。这几位“省部级学生”在博物馆早已认真地准备了主席的这次“考试”。张平化记忆力不错,当场背诵了溥仪1964年4月11日在井冈山的诗作。
  毛主席步子慢了下来,似乎细细咀嚼其诗其味,若有所思地说:“我们能够把末代皇帝改造成新人,其他人的思想怎么不可以改造呢?”
  走着走着,已到7砂石路的尽头,主席却从尽头向没有路的小坡往上走。大家想先上一步扶老人家,他不要,自己在路边折下一个树枝,笑着说,秋收起义我的脚烂了,就是拄着一根树枝当拐杖,上了井冈山的。这会儿,我也要借用一下这个天然拐杖。说着,主席借力轻巧地登上小土坡。老人家用拐杖拨开一条路,继续向前面走去。
  主席侧头笑望着大家,说:鲁迅有句名言,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其为路。井冈山的道路是这样,社会主义的道路也是这样。不过,走这条路比井冈山时期还要难。搞不好,就会走到邪路上去,苏联不就是这样吗?苏联修正主义集团已失去人民的拥护,将来帝国主义一打压,搞不好甚至会亡党亡国。
  (2001年7月27日王卓超口述)
  毛主席的步子迈得很坚实,5月23日下午,他散步的时间比平日要长得多。
  
  说井冈山四支部队
  5月24日,毛泽东像往常一样外出散步,向汪东兴等人讲述了井冈山武装部队的组成和红四军,红五军的由来——
  “井冈山由四支队伍组成,第一支是我率领的秋收起义的部队,第二支是井冈山原有的袁文才和王佐领导的两部分地方武装,袁文才的队伍当时在山腰茅坪,王佐的队伍当时在山顶,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在地茨坪;第三支队伍是朱德,陈毅带来的八一南昌起义的余部;第四支就是彭德怀和滕代远率领的平江起义的部队。”
  秋收起义部队在改编了袁文才、王佐部后,又于1928年4月与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会师。4月底,联合打了五斗江大胜仗。1928年5月4日,各路部队在宁冈砻市大操场召开庆祝两军会师并宣布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成立大会。5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28年6月23日,红四军四个团通力合作取得龙源口大捷,这是创建井冈山根据地以来的最大胜利,开创了边界全盛时期。
  毛主席回忆:“1928年12月上旬,彭德怀带领平江起义后成立的红五军四五百人上了井冈山,来到茅坪。没有几天,去宁冈县新城参加会师大会。路上,彭德怀看见了我,叫我给五军讲话。我讲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工农兵就像兄弟三个,工人是大哥,农民是二哥,士兵是三哥。我国工农兵占总人口的85%以上,地主资本家是少数,掌权的军阀也是少数,我问红五军的战士:多数人打少数人,谁能打得赢啊!当然是多数人打得赢,三个人打一个人,谁能打得 赢?那当然是三个人打得赢!所以工农兵联合起来,打遍天下。那时,红五军战士听了这些话,都高兴地笑了。”
  毛主席继续说:“红四军、红五军会师大会是1928年12月11日在宁冈新城召开的。这天是广州起义一周年纪念日。新城内外到处贴着‘欢迎红五军!’‘欢迎彭军长!’‘庆祝两军胜利会师!’等标语。红四军,红五军的全体官兵及周围群众,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入会场,会场的台子是临时用麻绳把木头捆起来搭成的,比较简陋。大会台上的横标是:红四军、红五军会师庆祝大会。台子两边还有一副对联
  在新城,演新剧,欢迎新同志,打倒新军阀。
  趁红光,到红军,高举红旗帜,创造红世界。
  “会上表演了双簧和舞蹈,女同志正在演节目,‘哗’的一声,台子倒了,战士们立即冲上去,搬的搬,抬的抬,一下子又把台子搭了起来,继续演。”
  “有人迷信说台子垮了不吉利,朱德跑上台去,笑着对大伙说你们不要迷信,这个台子是用绳子捆的,没有捆好,垮了。我们无产阶级台子是永远也垮不了的。那一天,到处都是红领带,真鼓舞人心。”
  讲到这里,毛泽东笑着说那场景那些事就像在昨天,转眼间三十八年过去了,天翻地覆,换了人间。停了一会儿,毛泽东感情沉重地说,井冈山四支部队的绝大多数同志都牺牲了,现在活着的只有几十人,我们不能忘记这些牺牲的同志,忘记他们献身的理想和追求。
  (2001年7月26日王卓超口述)
  
  步送湖南同志下山
  5月24日晚,张平化坐在井冈山宾馆103房间,一字一句地推敲头一天刚写的诗:
  红旗高举翠冈头,星火燎原遍大洲。
  革命诗篇写不尽,光辉史实耀千秋。
  短短四句,既是他对毛主席开创的井冈山道路由衷的歌颂,也是对自己几十年投身革命的欣慰回顾。
  1959年八届八中全会后,张平化调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在张平化主持湖南省委工作期间,毛主席每年都到长沙来,对湖南省各项工作都给予高度关注,对张平化的工作多方面给予指点和支持。
  送张平化下山的司机赵林雍等回忆张平化本来准备在茨坪多待几天。但身不由己,5月25日上午,张平化必须启程赶回长沙主持一个重要会议,需要提前下山。
  吃过早饭,张平化夫妇向主席辞行,毛主席亲自送到大门口。张平化向湖南同志招手,吩咐赶紧站在毛主席身边一起照相。那天,不少工作人员都和毛主席照了相。
  照完相后,湖南小车队各就各位,准备下山。谁也想不到毛主席此时走下宾馆台阶,一步又一步随车走起来,老人家要步送湖南同志下山。张平化赶紧下车,请主席回房休息,老人家办公一夜还没有睡觉,我们谁能担当得起主席的步送。
  只听主席说:“你们这么多人那么远送我上井冈山,我走几步送送你们,有什么不行?快上车吧。”
  张平化知道再说也没有用,他含着激动的泪花,说了声“请主席保重!”却又迟迟合不得上车……
  湖南小车队启程下山,从反光镜中,我看见毛主席的大手还在摆着,大步还在走着。
  (2005年7月16日赵林雍口述)
  
  论井冈山斗争
  当天下午两点左右,刘俊秀,王卓超在井冈山宾馆吃过午饭小憩,汪东兴传话,主席请他们一起到115房间去,接着头天的话题再谈一谈。
  毛泽东开门见山说:“你们几个都是江西老表,俊秀同志还是贺子珍的小同乡,在瑞金读马列班时是我家的常客。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刘俊秀是永新人,大革命时期是村农会主席,结识了贺子珍等一批共产党员。想不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毛泽东还记得自己读马列班的事,刘俊秀激动不已。
  毛主席笑着问:“你们这次陪我一起到井冈山,印象如何?”
  大家谈了看法,毛主席感慨地说:“昨天散步回来想了很多。井冈山道路的探索是中国革命最关键的一步。为了创建这块革命根据地,不少革命先烈牺牲了。他们是一批有信仰有抱负的年轻人……”
  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二十八团党代表何挺颖牺牲时都只20岁出头。二十八团团长原来是王尔琢,是黄埔一期的,南昌起义时是叶挺部队七十四团的参谋长。入党很早,有勇有谋,在部队中很有威信。1928年6月中旬,二十八团、二十九团攻克炎陵县城后,在杜修经的策动下回湘南。
  毛主席在永新听说后立即写信阻止,没有阻止住。7月下旬,二十八团、二十九团打郴州,先胜后败,二十九团全部打垮,毛主席带三十一团三营前去迎接,在桂东碰见二十八团林彪带的一营,决定重回井冈山。
  在返回井冈山的途中,二十八团二营营长袁崇全和党代表叛变,团长王尔琢前去追赶,袁崇全掏出手枪打死了王尔琢,带着几个人逃跑了。王尔琢和袁崇全是黄埔同学,听说两人关系不错,王尔琢才会毫不防备地去叫袁崇全。
  毛主席沉痛而感慨地说:“关键时刻,敌人是没有人情味的,残酷得很。当时二十八团第一营营长是林彪,第三营营长是肖劲,林彪比较会打仗,提拔为团长。”
  1928年9月,二十八团和三十一团三营在遂川一仗中就歼灭了尾追在后面的敌人五个营,打死了叛徒袁崇全。10月初,收复宁冈全县。在龙市召开了王尔琢追悼大会。毛主席写了一副挽联:
  一哭同胞,再哭同胞,同胞今已矣,留却工作谁承受
  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念如何,得到平等便甘心
  一直跟随毛主席的第一团团长张子清,在炎陵县战斗中负重伤,有一点儿药,张子清都先留给战士用,战士们流着眼泪,要把药留给他。毛主席说,这就是井冈山的官兵关系,比亲兄弟还要亲,还要真。人心都是肉长的。革命的理想和官兵一致,艰苦奋斗,使整个部队团结得像一个人。张子清牺牲时也只28岁。
  毛主席还提到牺牲了的员一民、陈毅安,伍中豪,胡少海……毛主席说,一回到井冈山,脑子里就看到了他们一张张年轻的面孔,都是活生生的。他们都是有坚定信仰有牺牲精神的好同志,牺牲时都只有二十多岁呀!
  当时主席吸了一口烟,继续说道:井冈山斗争说到底是一场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是一场枪杆子青年运动。井冈山斗争高举五四反帝反封建的大旗,进一步反剥削反压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五四青年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井冈山的斗争是伟大的,这些为革命牺牲的青年人是伟大的……
  一想到建立红色政权牺牲了那么多的好青年、好同志,我就担心今天的政权。苏联的政权变了颜色,苏联党内有个特权集团、官僚集团,他们掌握了国家的要害部门,为个人捞取了大量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一般党员和普通老百姓是没有什么权利的。你提意见他们不听,还要打击迫害。
  我们国家也有危险,官僚主义作风反了多次,还是存在,甚至比较严重,官僚主义思想也比较 严重。打击迫害、假公济私的事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你们知道得比我多。但报喜不报忧,这也是官僚和封建东西。做官有特权、有政治需要、有人情关系。县官不如现管,假话满天飞,忽“左”忽右、形“左”实右,这些很容易造成干部的腐化、蜕化和变质,苏联就是教训……
  现在高干子女特殊化成了正常化。我侄子毛远新在哈军工读书,他们那个学校高干子弟比较多,有些还是保送的。毛远新高中毕业时也被保送到哈军工,我不赞成,才又去考。考上了清华,第二年转过去。陈赓那时还活着,当校长。他们放假回家,黑龙江省委还请哈军工高干子弟吃饭,工农子弟就不请嘛!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这和我们井冈山时期提倡的东西不一样。条件好了,共产党掌权了,过去的优良作风还要不要继承?怎样继承?
  (2001年7月26日王卓超口述)
  
  讲井冈山精神的三个支点
  5月25日在井冈山宾馆,毛泽东的思路沿着当年的历史跳跃性前进。他问王卓超等人,认真读过“第九评”(《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没有?这篇文章中有段讲“苏联特权阶层”的话是他改写的,对苏联修正主义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你们下山后,找一找,看一看。主席说的这段文字在山上就找到了。讲的是这么一段:
  “经过这一系列的变动,苏联特权阶层控制苏联党政和其他重要部门。”
  “这个特权阶层,把为人民服务的职权变为统治人民群众的特权,利用他们支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权力来谋取自己小集团的私利。”
  “这个特权阶层,侵吞苏联人民的劳动成果,占有远比苏联一般工人和农民高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收入。他们不仅通过高工资高奖金,高稿酬以及花样繁多的个人附加津贴,得到高额收入,而且利用他们的特权地位,营私舞弊,贪污受贿,化公为私。他们在生活上完全脱离了苏联劳动人民,过着寄生的腐烂的资产阶级生活。”
  “这个特权阶层,思想上已经完全蜕化,完全背离了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传统,抛弃了苏联工人阶级的远大理想。他们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反对社会主义。他们自己背叛革命,还不准别人革命。他们唯一的考虑,是如何巩固自己的经济地位和政治统治。”
  汪东兴慷慨激昂地说,我们国家谁走资本主义道路,全党全国都不会答应。
  毛主席此时抽上第五根烟,缓缓地说,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人家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了几百年,比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得多,但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的人口多,民族多,封建社会历史长,地域发展不平衡,近代又被帝国主义弱肉强食,搞得民不聊生,实际四分五裂。我们这样的条件搞资本主义,只能是别人的附庸。帝国主义在能源、资金许多方面都有优势,美国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既合作又排挤,怎么可能让落后的中国独立发展,后来居上?过去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今天走资本主义道路,我看还是走不通。要走,我们就要牺牲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违背了共产党的宗旨和井冈山的追求。国内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都会激化,搞不好,还会被敌人所利用。四分五裂,危险得很。
  毛主席说,我们要摸索出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避免走资本主义道路,要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的一些好制度,好作风。
  在座的几人频频点头。
  毛主席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肩膀,又坐下。问井冈山的好制度,好作风是什么?
  几个人异口同声地说:“艰苦奋斗”。
  毛主席笑了,慈爱又无奈地笑了。王卓超说,毛主席那笑容就像老师听到学生回答,感到文不切题。他叫我们再想想,说艰苦奋斗只是一个方面,只是一点,还差两点,叫从制度方面想。汪东兴一拍前额,说:“支部建在连上。”
  毛主席点点头,继续说:在井冈山时,我们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风,现在比较提倡的是艰苦奋斗,得到重视的是支部建在连上。忽视的是士兵委员会。支部建在连上,随着我们掌握政权,现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建有党的组织,成为领导机构。党的力量加强了。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政治民主,保证我们党不脱离群众,比井冈山时士兵委员会就要差多了。全国性的政治民主更没有形成为一种制度,一种有效的方式。井冈山时期士兵委员会是有很大作用的。
  (2001年7月28日王卓超口述)
  三湾改编推行的士兵委员会,就是在部队基层以士兵委员会的方式实行了政治民主和经济民主。井冈山时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的推行,铸造了全军上下的主人翁精神,形成了群众管理,而不是行政管理。这种优良的革命传统、民主作风,构筑了井冈山艰苦奋斗、官兵致的精神品质和红色政权的政治基础。
  那天,毛主席说:我们这支军队为什么能成为新型的军队,就是在改造旧中国的同时,也改造我们自己。人的思想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造的。井冈山上袁文才,王佐,不是被改造了过来,为井冈山根据地做了贡献。红军中的不少干部原来是旧军官,一个月拿不少大洋,后来不是心甘情愿和士兵一样嘛?关键还是要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才能官兵一致。
  毛主席还笑着说,今天的井冈山比三十八年前是大不一样了。上山有汽车,有楼房,吃饭是四菜一汤,穿的是整齐干净的衣服,和过去是大不一样了。以后,井冈山和我们整个国家一样,前程是好的、光明的。现在日子好过了,井冈山艰苦奋斗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
  毛主席继续说,早几年他就说过,绝不要实行对少数人的高薪制度。应该合理地逐步缩小而不应当扩大党、国家、企业的工作人员同人民群众之间的个人收入的差距。防止一切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享受任何特权。苏联修正主义正是有了一个特权阶层,把列宁的党变成了修正主义的党,国家也变了颜色。我们不能像他们。在怎样防止特权阶层方面要有一整套好制度,要继承井冈山的好制度、好作风。井冈山精神不仅仅是艰苦奋斗,士兵委员会和支部建在连上一样深远。它们是井冈山革命精神的三个支点。
  (2001年7月28日王卓超口述)
  
  大井毛泽东旧居
  1927年10月24日,毛主席率秋收起义部队来到大井村时,驻扎在大井新屋下“邹屋”中的农民自卫军首领王佐,将他这幢兵营腾让出部分房间给工农革命军居住,毛主席便居住在此屋的东厢房内。
  1929年2月,国民党反动派占领大小五井,烧毁了大井的全部房屋。此屋仅存一堵残墙和屋前毛主席平时读书看报时坐过的读书石以及屋后毛主席常在树下观看红军练兵的两棵常青树。
  1960年,按原貌修复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时,将保存下来的残墙镶嵌在新墙中以作历史的见证,并对屋后两棵常青树精心施肥培植,对毛主席坐过的那块石头也加以保护,并命名为“读书石”。
     井冈山词的蕴思
  1965年5月27,毛主席没有像往常那样出门散步。甚至连115房间也没有出。
  管理员林海泉回忆,5月27日上午,服务员到115房间清扫主席办公室,一看烟灰缸的烟头真多啊l整个烟缸满满的,比平日多三分之。服务员清理纸篓,发现一团有墨迹的纸团。展开一看,龙飞凤舞,猜想是毛主席的手迹,她的手都颤抖起来了。这是毛主席不要的吗?要不,怎么会放进纸篓呢?不对,这是要的,她看见了毛主席勾勾画画的痕迹。一个比较大的“树”字,这个字写不草,她认识,被划去,改了一个“路”字,写得比较小,写在旁边。其他的字她还没有来得及读,毛主席的秘书徐业夫走过来,说,这是毛主席写的新诗词,要保留,就拿去了。
  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新诗词中,为什么把“树”换成“路”呢?
  井冈山的树和路,对毛主席来说都有特别的感受。
  黄洋界有棵千年老荷树,根深枝蔓,三四个大汉才能将它合围。1928年,毛主席挑粮上山,就常在这棵大树下歇息。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江华曾经在井冈山回忆:
  一次毛主席问战士:“站在这里可以看见什么地方?”
  “宁冈和全山。”战士脱口而出。
  毛主席叉着腰,说:“你站高点儿。”
  “西面是湖南,东南面是江西。”
  毛主席笑了笑,“再远呢?”
  “再远东南面就是广东”,再往远看烟云雾障。“再远就什么也看不见了”,战士摇头。
  毛主席此时走过遮挡视线的大荷树,站在放眼无垠的开阔处,大声说:“我们站在这里,不但能够看见宁冈和井冈山,江西和湖南,而且能够看见全中国,看见全世界。”
  1927年9月29日三湾改编,村头有大枫树,1827年10月3日,秋收起义队伍前委在古城文昌宫举行扩大会议,文昌宫门前有大榕树;1927年10月6日,毛主席到大仓村和袁文才会面,林凤和的吊楼门前有两棵稀有的金桂花树;后来曾下榻的宁冈苏兰春家门前有一棵大柯树,1928年3月,毛主席在炎陵县水口桥头江家住过,那家门口也有两棵高大的乌柏树……
  还有大井屋后两棵榭树。1929年国民党攻破井冈山,曾将这两棵树烧毁,可群众爱护它,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两棵树的残枝,它们中间的一棵终于活了下来。毛主席去世的1976年,这棵树竟又死去。
  毛主席一生依水恋树爱山,三十八年后,毛主席重上井冈山下榻井冈山宾馆115房,窗前也有两棵高大的松树。“高树入云端”,多么深刻的历史回想和清晰的画面连接啊。
  “高树”何以改成“高路”?
  有人说,毛主席是感叹井冈山新修的盘山公路,几百疾驰向云端,那是写实;寓意三十八年前,茨坪通往山下有五条盘旋山岚的羊肠小道,井冈山的红军就是从这几条小道出发,通向赣南闽西,通向陕北华东,通向新中国的首都北京的。这条路是我们党,我们中华民族成功之路、胜利之路、向上之路,这条路没有尽头,这条路和共产党人最崇高的理想、最伟大的境界融为一体——“高路入云端”。
  有人说,此时的毛主席在表达一种敢于攀登敢于挑战的展望和心境。为穷苦人创造永久幸福的“高路”,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这条路是那么的圣洁,又那么的飘逸:是那么的艰难,又那么的摸不着天际。“高路入云端”,敢不敢选择这条路,坦然面对这条路的一切,包括怀疑、污蔑诋毁、失败,毛主席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这就是1965年5月毛主席在井冈山上倒海翻江的思潮吗?毛主席胸怀普天下受苦人深邃悠远的诗境,我们(他人)又能理解多少?!
  1965年5月,毛主席在井冈山宾馆写了两首词,一首是有“高路入云端”词句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1976年元旦公开发表,另一首是在毛主席生前一直没有公开发表的《念奴娇-井冈山》(1965年5月)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
  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毛主席一生爱山。山,寓意着毛主席的个性。但惟有井冈山,令他魂牵梦萦,凌晨徘徊;在井冈山宾馆一口气写下两首词。一座山著词三首,是毛泽东诗词中名山之“最”。
  毛主席一生爱山。山,体现了毛主席的追求。但惟有井冈山,能令暮年的毛主席思潮澎湃,青春焕发。“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毛主席一生最爱的还是山啊,雄伟的井冈山,惟有你,镌刻了毛主席的脊梁,凝结了毛主席一生最大的希望,以井冈山精神建设中国共产党,以井冈山精神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胸膛。
  毛主席重上井冈山,高歌又一曲:“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下山前交伙食费
  重上井冈山的毛主席吃饭吃菜也好接待。有次茨坪老表从山上采来了小竹笋,他们知道早年毛委员在井冈山有爱吃小竹笋的习惯,特意送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吃着小竹笋,深怀感情地说:“这就是我三十八年前在这里吃过的东西,真好吃。”听说中央首长要上山,林海泉家自留地专门留下碗豆米,老人家也喜欢吃。敬老院的老革命为表达心意,送来了草鱼。茅坪送来了“狗鱼”(娃娃鱼),当年毛主席在茅坪时给战士讲故事,说土豪劣绅就是水里的狗鱼,鼓励“打狗鱼”吃。这一次,狗鱼送到门前,毛主席不许宾馆用,说狗鱼现在是国家保护的水生动物,要宾馆送了回去。
  5月28日下午,汪东兴通知宾馆,明日,毛主席要下山了。井冈山宾馆的会计雷良钊下午接到宾馆副经理何拔群的通知说:“主席要结账。明天就要下山了,你算一算伙食费。”
  雷良钊说,当时感到不理解,毛主席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他领导武装斗争的发源地吃了几天饭,还要结账,井冈山群众不会答应。就对何拔群说,毛主席在井冈山宾馆吃饭交钱,说不过去,免了吧。何拔群说,主席不同意免。听主席身边工作人员说,主席到任何地方吃饭给钱已是习惯,并经常告诫他们,共产党的干部要杜绝贪污腐化,不能多吃多占。毛主席坚持结账交伙食费,就是给下面的干部做个榜样。谁也不能越雷池一步。红军在井冈山时,毛主席就定了三大纪律,第二条就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多吃多占就是拿群众的东西。
  5月29日清晨8时,毛主席的生活秘书,一位男同志准时来到宾馆会计室结账。我突然感到有点儿紧张,来人笑着说:“不要急,慢慢算。不结,不好向主席交代。”毛主席和他身边工作人员的伙食费是分开算的,开了两张发票。毛主席在井冈山宾馆住了7天,共结17元5角钱,工作人员每天按1元5角算的。一分钱都没有少收。两张发票的底联保留在井冈山宾馆。
  (2003年7月17日雷良钊口述)
  
  下山
  
  5月28日下午,毛泽东吩咐汪 东兴安排见一见井冈山的老红军、老党员,烈士遗孀以及老区的工人、农民。还特地嘱咐:“临走前都见见,记得请两位嫂子。”
  主席特别提到的两位“嫂子”,是袁文才的妻子谢梅香和王佐的妻子兰喜莲。
  5月29日清晨,井冈山广播站正在反复播送着一条大会通知:全山革命同志请注意!全山革命同志请注意!今天上午九点钟在井冈山宾馆门前召开广播大会,请相互转告。
  9点钟,井冈山宾馆餐厅门前,几十个老赤卫队员,暴动队员、烈士遗孀,站了里三层外三层。井冈山管理局党委书记袁林用永新话激动地说,毛主席到井冈山来了,来看望大家,马上要接见大家。老人家要我先向各位转达他的问候。大家忘记了鼓掌,几个老婆婆激动地哭了起来。
  上午八点三十分,毛主席从宾馆大门走了出来,带着那么熟悉的笑容,“毛主席!”所有人在那一瞬间都愣住了,毛主席真的来看大家了,真的站在大家面前,一个个激动地忘了说话,毛主席依次握住当年给红军生死帮助的一双双粗手……
  (2005年7月26日孙景玉口述)
  走到谢梅香跟前时,袁林刚准备介绍,毛主席认了出来:“袁嫂子”,还是当年在马前坑第一次见面样的称呼。谢梅香的眼泪“哗”地流了出来,三十八年了,天翻地覆,毛委员成了党和国家的领袖,还是这样称呼她。她忘记了回答,忘记了说话,呆呆地仰望着毛主席。当握到兰喜莲时,毛主席先开了口:“你是王嫂子。”兰喜莲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后面的手伸了过来。那么多的人都想和毛主席握手呢。
  上午九点钟,井冈山广播站的喇叭再次响了起来。那是一首亿万人熟悉热爱的歌曲——《东方红》。
  迎着《东方红》的歌声,井冈山霞光万丈,早早等候在马路两边和稻田埂上的社员和学生沸腾起来了。他们看见一个熟悉高大的身影,向自己,向普普通通等候的井冈山群众走了过来。今天井冈山上的“天街”当时是一片稻田,稻田埂上站满了人。“毛主席?”“是毛主席!”毛主席向大家招手,大步流星走了过来,老人家红光满面地走在井冈山大道上,高举着右手和大家打着招呼。激动的人群沸腾起来了,“毛主席万岁!”口号声随着松涛久久地起伏,那是人们发自肺腑的欢呼。
  中国上下五千年,毛主席是第一个得到普通老百姓那么深沉,那么长久爱戴的人民领袖,这不是简单地用“个人崇拜”一语能概之的。这种爱,犹如井冈山的泥土和石头,铸就了山峰,井冈山的山峰,又维护着山上山下的寸寸泥土,块块山石。山峰、山石、泥土连为了一体。这就是人民的领袖人民爱,人民的领袖爱人民。毛主席爱人民爱到极处,何以言表,又何用言表!
  毛主席在井冈山大道上徐徐步来。当时,井冈山的人太激动了,谁也没有细细体会毛主席为什么要步行这条井冈山大道,又为什么那么舍不得离开。
  九点半,毛主席在井冈山人民的欢呼声中,在今井冈山体育馆大门对面上车,车队徐驶。朴实的井冈山人大声喊着:“毛主席,您还要回来啊!您还要回来——”乡音穿越松海,久久回荡。
  吉安停留一夜后,刘俊秀、王卓超等人护送主席到达樟树,绿色的专列静静地等待着主人,毛主席挥手让送站的同志离去,自己还站在专列旁目送着他们。
  王卓超说他永远忘不了,那时老人家的目光和延安杨家岭时一样,深邃如海,又慈祥如佛。毛主席寄希望于更多的人能理解他,理解他重上井冈山所说的一切。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其他文献
从西班牙马德里到葡萄牙波尔图换了两次火车都是夜车虽然买了卧铺也只能是卧躺在狭窄的床铺上辗转反侧。睡不着不是因为林达书里写的西班牙人太过话痨,火车上的陌生人之间也能彻夜长谈惹得他人没法片刻安息。相反同一厢间的两个西班牙人脱得只剩底裤,倒头便进入黑甜乡而对面铺上有个在葡萄牙经商的中国北方汉子,一夜鼾声山呼海啸与火车噪音交响回应。本来刚到异国他乡,才开始适应又担心半夜错过站不敢松懈这下还有鼾声时刻骚扰更
期刊
喀喇昆仑绵延800公里,平均海拔超过5500米。交通闭塞,与世隔绝,成就了巴基斯坦最为美丽动人的一段风光。  这里的每一座雪峰都让登山者爱难自禁,每一道冰河都让徒步者流连忘返,每一条山谷都开满鲜花,每一个村庄都温情洋溢……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来到罕萨山谷,写出了闻名世界的《消失的地平线》。  在这壮美无比的群山中进行一次徒步,领略雪山和冰河的梦幻,也该是每个户外旅行者的梦想吧!   
期刊
人人都说捷克小镇克鲁姆洛夫(Cesky Krumloy)是座小型的布拉格,可是看过布拉格之后,对CK,人人依然趋之若骛,这小镇分明很有些看头。    背包客的标签    CK位于布拉格以南大约180公里处。布拉格市区有直达长途车,车内不但座无虚席而且出售站票,在人烟稀少的欧洲乡村,实在是令人目瞪口呆的惊人场面。人还未到CK,就已经感受到了它的热度。  旅客形形色色,青年人居多,过道上站着一个文静秀
期刊
夏日逼临,渐感烦躁,总想寻得一处清凉静养身心。  广东从化碧水湾,不必说那迷人的风景——倚山傍水,瓜果飘香,绿茵四野单说那冬暖夏凉的温泉,不正是上天恩泽都市人避暑消夏的一片桃源福地吗?    郊野公园探氧吧    碧水湾地处从化80公里绿色长廊,原生态的森林氧吧,清新自然,年平均气温19.1℃,空气负离子含量高达100000个/平方厘米以上。夏日,约三五知己,携亲密爱人,走进自然深处,看山地雨林,
期刊
五月的江西,杜鹃花满山遍野,龙虎山、三清山等绿色山林中一簇簇,红则欲燃,白则如玉,粉则如霞。  搜美推出一条江西最新自驾线路,穿行在清山秀水间,赏红土地一片春色,是何等惬意!一起兜风吧!
期刊
厂房、机械、构件,在时间长河中发黄、锈蚀、风化。而土地资源的稀缺、大众审美情趣的转变,恰恰给城市工业遗址带来了再生的契机。如今,北京、香港、广州等地相继出现的工业旧址再生活化的新空间,成为城市新景。探访这些新生后的遗址,便是在寻访不同城市那些工业旧场地的故事续篇,更是在探访保留历史与时间的沉淀之外,深切体会一座城市的人文情态和她的城市生态。    北京798,城市的宽容    担忧也好,争议也罢,
期刊
DAY 1:像鸭子那样走    鹰嘴崖高高耸立,尖利的角峰恰似倒钩的嘴喙,在蓝天下闪着金黄的光。巨大的冰瀑布从白海子直挂下来,幽蓝色的冰面泛着神秘和诱惑。  “我们今天要从这里爬上去吗?”刚到此地,便有队员迫不及待,仿佛脚下的冰河正是铺好的道路直通顶峰。  “恰恰相反,不是爬上去,是降下来。今天的训练内容只是冰坡行走和沿绳下降。”  “哦……”虽然教练的回答让人有些失望不过对攀冰技术的好奇还是很快
期刊
从《疯狂的石头》开始,重庆话的表现力就为全国人民所共知,而活生生、火爆的奥妙如不细细品味就不能领会。  现在,蜂窝煤开教《重庆语文》。  32岁的陈锐网名叫“蜂窝煤”。1994年,他到成都读大学,工作几年后又到上海。离开老家北碚已十多年的陈锐担心自己和“小蜂窝煤”会把独特的重庆方言给忘了。于是,2005年开始,他在blog上陆续以文图相配的形式将这些“言子”整理贴出,每次都引来不少粉丝抢“沙发”、
期刊
OA 天安门城楼开放20周年1988年1月1日    秘密重建  当你来到气势恢宏的天安门广场上,仰望巍峨,壮丽的天安门城楼,是否知道,展现在面前的,其实是40年前被“秘密”拆掉后,用100多天重新建造的新城楼。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由于兵火战乱,长期失修,建筑结构已严重坏损变形,主体已严重下沉。1969年河北邢台地区的强烈地震,使天安门城楼损坏变形更甚。  而且从196
期刊
对于许多到过澳大利亚东海岸的旅行者来说,西澳也许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地方,但它却是一个让人心驰神往的所在:浪漫的人文风情,灵慧的野生动物、新鲜的佳肴美馔……与澳洲东岸美景相比,西澳有着“千面澳洲”的另一番风情。    珀斯和它的后花园    珀斯是西澳大利亚绮丽旅程的首选之地,虽然贵为西澳首府,却没有大城市的喧哗烦扰,取而代之的是传统的“澳式”纯朴与乡野风情,空气里每一分子都渗透着悠游自在。  在澳洲
期刊